日本首艘潜艇抵欧,受希特勒接见,颁铁十字勋章,返程触雷沉没
作者:风千里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二战初期,在大西洋的汹涌海浪之下肆虐的德国潜艇部队,给英美尚孱弱的运输护航舰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U型潜艇无论是从作战性能、艇员素养还是实际战果,都让潜艇战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与德国潜艇部队的辉煌战绩相比,同为轴心国的日本,虽然拥有性能不弱的大型潜艇,但在潜艇战上却显得乏善可陈。在广阔的太平洋海域,日本潜艇部队并没有给盟军造成多少实际威胁,却在日军另一项战略任务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德国U型潜艇在大战之初,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战绩,但限于自身吨位和航程,这些U艇并不适合执行远洋运输任务。图为靠岸停泊的U-643。
1940年9月27日,早已投入大战的德、日、意三国签署了《三国同盟公约》,至此,二次大战的三个策源地正式结成三国轴心。不过,要让日本和德意这三个相隔万里的国家真正实现合作,就必须设法越过万水千山的地理阻隔。
在公约的条文中,就明确写有“三国应加强战略物资交换”的条款。日本孱弱的陆军装备,让日本人对德国装甲车辆垂涎不已,而海军实力落后的德国人,也希望在造舰方面得到日方指导。在战前公海还算平静的岁月,双方还能靠普通运输船保持设备和资料交换畅通。但随着战事吃紧,双方在地理上的阻隔越来越难以逾越,为躲避随处可见的盟国舰船,潜艇就成了双方赖以倚重的运输力量。由于德国U艇普遍航程不足,船体大且航程远的日本“伊”式潜艇,就成为这一系列秘密运输任务的主力。
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正式签署“三国公约”
早在1942年3月27日,在英美护航驱逐舰大批击沉德国U艇时,德国海军司令部便要求日本海军在印度洋上对盟国展开攻势,以减轻德国潜艇部队的压力。日本大本营很快决定,向非洲东海岸派遣远洋潜艇打击盟国运输船队。
第1舰艇分队的第8潜艇中队,受命从马绍尔群岛启航,移驻到马来半岛的摈榔屿,伺机出动。此时该中队拥有4艘远洋潜艇,即伊-10/16/18/20(巡潜甲/丙型),以及新锐的伊-30(巡潜乙型)。他们在4月22日从摈榔屿出发,仅一周后,打头阵的伊-30就取得重创英国海军“拉米利斯”(HMS Ramillies)战列舰、击沉1艘油船的战果。此后,第8潜艇中队分散开来,伊-30艇准备单独在印度洋巡弋,伺机攻击盟国舰只。就在此时,艇长远藤忍却接到了执行“柳”计划的任务。
【1942年4月航行于马达加斯加海岸的英国“拉米利斯”号战列舰,在此后不久该舰就被伊-30重创】
所谓“柳计划”,就是日本制定的,由远洋潜艇输送军事物资往来德日之间的特殊秘密任务。在战事吃紧时,德日两国的实质联系和物资交换只能依靠潜艇了。伊-30在返回摈榔屿加满燃油和一批军备物资后,径直向欧洲海岸驶去。经过3个多月的艰难航行,在巧妙躲开英国驱逐舰编队后,伊-30顺利驶入西班牙西海岸的比斯开湾。德国在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刻派8架容克-88和一支扫雷舰队前来护航。不久,伊-30就驶入德国重要的潜艇基地——位于法国的洛里昂。伊-30成为第一艘抵达欧洲的日本潜艇。
在德国扫雷舰队护航下驶入洛里昂的伊-30
伊-30的到来,让德日两国兴奋不已。包括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等德国军方高层人事,都亲自到洛里昂迎接。在庆祝仪式结束后,艇长远藤忍便开始展示他千里迢迢带来的“大礼包”。卸货一看,正是德国稀缺的产自东南亚的3300磅云母,1425磅虫胶,以及91式航空鱼雷的工程设计图纸。
而德国工程师也对伊-30充满了好奇,在对其进行检查后,认为该艇虽在续航力上超越德国潜艇,但发动机噪音过大,很容易被护航舰队发现。德国人很慷慨地为伊-30安装了被动雷达探测器,并为其更换了性能更优越的防空炮。不久,远藤忍本人还受到了希特勒的亲自接见,并被颁发铁十字勋章。这个原本只是少佐军衔的海军军官,却因为“柳”计划,获得了超越一般军官的殊荣。
伊-30靠岸时的场景
伊-30靠岸后,德国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与艇长远藤忍握手
8月22日,伊-30准备返航,艇上满载着德国新式炸弹和火控系统的设计图纸与样品,同时德国还慷慨地把50台绝密的“恩尼格玛”密码机赠予日方。作为处女航,伊-30的任务完成得相当不错。
但是到11月份顺利抵达新加坡后,远藤忍的好运就用完了。伊-30在从新加坡启程返回日本途中触雷沉没,虽然大部分艇员得以逃生,但千辛万苦运回来的战略物资被付之一炬,包括那50台极为珍贵的德国密码机。
从吴港启航的伊-8潜艇
满载货物,从摈榔屿启航的伊-8
虽然伊-30最后功亏一篑,但它却完成了打通德日水下交通线的首次尝试。随后,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便向日方提出建议,计划将水下战略交通线常态化。这一建议得到了日方的积极回应,在第二年就派遣第二艘潜艇前往德国。
1943年6月1日,经过改装的伊-8型潜艇驶离日本吴港,在经摈榔屿后,航行目标还是定在法国的洛里昂。伊-8装载的货物比伊-30多了不少,包括大批从南洋装载的德国人急需的奎宁,锡和橡胶。在顺利驶入大西洋后,伊-8遭遇了暴风雨,在狂风巨浪中艰难颠簸了十余天后方才脱险。由于此时英美的空中巡逻机加强了针对洛里昂潜艇基地的侦察,艇长乘田贞敏少佐根据德方指示,将目的地改为布雷斯特。
安全抵达布雷斯特港的伊-8潜艇
德国海军第一潜艇分队指挥官温特接见远道而来的伊-8艇长乘田贞敏
8月22日,在德国U-161潜艇的引导下,伊-8终于踉踉跄跄地驶入布雷斯特,靠岸的伊-8如伊-30一样,受到了德国海军高层的热烈欢迎。在1个月后即将踏上归途后,伊-8艇上已经载满了各式德国军备资料,包括新式轰炸瞄准镜,奔驰公司研发的艇用发动机,精密计时器,雷达,声纳设备等等,让痴迷于德国工业产品的日本人看得眼花缭乱。
随后,在历经一个半月有惊无险的航行,幸运躲过英军反潜巡逻机的袭击后,伊-8顺利返回吴港,全体艇员受到了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等高级军官的接见。而得知伊-8顺利返航后,德国媒体也迫不及待地制造了大新闻,在报纸上吹嘘称,“即便是远在日本的前途也可以在大西洋畅通无阻”,借以打击盟军士气。
盟军的士气未见得会被这种虚张声势的报道打击,但德日两国苦心经营的“柳”计划,却在伊-8归来后屡遭打击。由于密码被破译,日军潜艇的两次远洋行动早已被盟军注意到。紧随伊-8前往欧洲的伊-34在刚刚启航不久,就被英军“金牛座”潜艇发现并被击沉,成为二战期间为数不多的被同类击沉的潜艇。
之后,日军又派出作战经验丰富的伊-29前往欧洲,这艘伊-29在1942年的瓜岛海战中曾击沉美国“大黄蜂”号航母,击伤“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是一艘颇有战功的潜艇。在伊-8成功返航后不久,伊-29满载着黄金,航空鱼雷和德方特别要求的“赤城”号航母技术资料,在木梨鹰一少佐指挥下前往欧洲。在途中虽再次遭遇英军巡逻机的袭击,但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木梨成功指挥潜艇逃脱。
3月11日,伊-29抵达洛里昂,此时德国人提供的物资有:IXC/40潜艇设计图纸,新式炮管,声纳诱饵,还有日本渴求的Me262喷气式飞机的设计资料,WHK509A火箭发动机实物,V-1巡航导弹设计资料和实物,以及大量使馆绝密信件与20部“恩尼玛克”密码机,而在一个更为绝密的货箱中,则载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铀235化合物!
安全抵达洛里昂的伊-29潜艇
此时大西洋已经是风声鹤唳,不过伊-29还是侥幸安全驶入印度洋,并在7月驶入新加坡。但此时,通过破译的日军电文,美军发现伊-29上载有铀235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于是,美军立刻派遣3艘潜艇前往拦截伊-29。在归航日本途中,木梨显然已经松懈下来,一路上浮出水面,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很快就被美军“锯鳐”潜艇发现,并击沉。艇上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物资很快沉入海底,全艇仅3名成员幸存。日军念兹在兹的德国核武器资料最终被付之一炬。
启航的伊-52准备执行“柳”的最后一次任务
1944年3月10日,日军又派遣伊-52型潜艇前往欧洲。但此时,轴心国已经是日薄西山,日军潜艇的动向早被盟军方面侦测到。虽然一路躲躲藏藏,航行到了比斯开湾外海,但却被有备而来的美军“勃格”号轻型航母发现,两架复仇者轰炸机将伊-52击沉。艇内计划前往德国作交换的大批战略物资,连同所以艇员一道葬身鱼腹。
击沉伊-52潜艇的美军“勃格”号航母
1995年,在大西洋海底被发现的伊-52潜艇残骸
伊-52被击沉后,在太平洋连遭败绩的日本海军,再也无力派遣远洋潜艇执行风险极高的“柳”计划。该计划从此搁浅,并随着日本军国的覆亡一道走入历史。算下来,二战期间,日本只进行了5次“柳”计划行动,其中只有伊-8艇全部完成了德日货物交换任务。可见在盟军强大的海空优势面前,这种秘密的运输活动效率是非常低下的,根本无法挽救德日两国的命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