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人物名片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江爱松

江爱松,1943年12月生,福州市琅岐人,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福州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艺术院荣誉教授、中国心象重彩山水画家。

他长期研习中国心象重彩山水,融传统山水之“静”与“净”和西方绘画之“真”与“幻”为一体,形成强烈的个人艺术风格。作品被哈佛、耶鲁、印第安纳等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事部门所收藏。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车驰》

2017年9月22日,静谧古朴的安民巷鄢家花厅,由福州市文联评定的25个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在此授牌。今年75岁的江爱松可算是年龄最大的一位艺术家,他身穿艳色格子衬衫,戴着黑框红边眼镜,虽银发飘逸,却显得满面红光,精神十足。

在这25位名家中,美术类的只有3位,独创“心象重彩”画风的江爱松是其中一位。“现在,许多朋友一看到我的画,不用看落款,就会脱口而出,哦,这一定是老爷子画的。”江爱松随和,开朗,没有任何架子,特别喜欢自我调侃,说完爽朗大笑。

在当代画坛,江爱松可算“大器晚成”的奇人。殊不知,虽然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科班毕业,但参加工作以后的30多年,始终在行政岗位上不得挣脱。

直到“知天命”之龄,好不容易才辗转到福州画院,并在1994年应邀赴美作艺术交流,回国时就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师古·师今·师自然》的文章,主张弘扬民族特色,博采众长,深入生活,反映时代面貌的创作理念。他将这种艺术形式,命名为“中国心象重彩山水画”,在这一课题上做了20多年的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他通过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技法日趋成熟,创作了许多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的山水作品。

近日,福州新闻网《闽都大家》栏目记者应邀来到江爱松的工作室,一边饱览悬挂在四面墙壁上的山水画作,一边倾听他如何在喧嚣浮躁的都市里,静静行走在艺术道路上,咏叹出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江爱松正在创作。

江爱松最为人所知的无疑是建构了“心象重彩”理论体系。那么,何为“心象重彩”?它提出的背后有何故事?它在当代画坛有何价值?当记者把这一连串的问题抛给江爱松时,他微笑着逐一作答,揭秘其中奥妙。

所谓“心象重彩”,即继承传统文人画侧重恬淡情趣的田园风光,到吸收西方现代艺术重色、重形、重彩,再回归到东方意境和情趣,创造出一种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活力的山水画。

纵观江爱松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作品,已经开始显现出这种探索的味道。要说起求新之道,就不能不提1994年他的美国之行。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赴美交流期间,江爱松接受《联合公报》《伊犁侨报》《芝加哥时报》等媒体采访。

当年,他应美国中华艺术家学会邀请,前往参加绘画艺术交流、讲座、办展等活动。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艺术学院时,江爱松把得意之作赠送给学校,并为全校师生作一场关于中西艺术价值观的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印第安纳大学的文理部部长邀请他前往郊外的家中做客。

“这位部长住的地方太美了,远山连绵,平野如茵,蓝天碧水倒映着帆影,我不禁大声叫好,夸赞他们很有眼光,为自己选了一块宝地安家。”江爱松说,没想到的是,他的夫人说了一句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我也觉得很美,不过,如果能把我的房子建在您的画中,那才更美了。”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江爱松在印第安纳州州立大学大礼堂向师生作讲演。

这一席话,让江爱松事后反复咀嚼,品尝,并驱使着他去参观美国的重点博物馆、艺术馆。当时,海外艺术社团为江爱松提供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讲学酬劳,但他毫不犹豫地拿出八成,用于“自我充电”。回国后,他又跑了许多大城市,饱览了许多年轻艺术名家的作品,他们的绘画理念、艺术胆识、敏捷活跃的思维能力,都给了江爱松极大的启迪和影响。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知音图》

此外,美国耶鲁大学校务卿助理在该校收藏一幅江爱松重彩山水作品的时候说:“江先生,您是被耶鲁收藏的第一位中国山水画家。这是您的光荣,也是耶鲁的光荣,希望您能在耶鲁博物馆专门办一场个人作品展览,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艺术。”

从此,他的国际化视野被彻底激活。他的山水画,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笔墨随当代。”江爱松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开放的、包容的,她是阳光的、年轻的,讴歌雄壮、浑厚的盛世气象,我们怎么可以吝啬用最华美的色彩去表现、去演绎?“赞颂这个美好的时代,是每一个有担当的艺术家的时代使命。”江爱松说。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中国新闻社北美分社收藏江爱松画作。

1994年10月,他在一篇发表于《福建日报》的文章《师古·师今·师自然》中鲜明地亮出创作思路:既注重着眼北宋山水的凝重与气势,也注重南宋山水的灵动与虚静,同时融合现代意识于造型,并把西画中的点、线、面和空间表现手法,融入传统山水的皴、擦、点、染、没骨、泼墨、泼彩等手法之中,把西画中的时令、时空、明暗、冷暖变化,融入传统文化的阴阳开合哲理之中,营造一种和谐明畅,意趣深远的艺术空间,并赋予画面的整体感、节奏感、趣味感、层次感、气势感,调动一切绘画因素,把山之博大,水之灵动充分表达出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感染力。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中流砥柱》

他有一幅颇为得意的代表作品,名为《黄河之水天上来》,是长近4米、高1.2米的巨幅画作。只见悬崖危岸,巨石冷峻,营造出厚重平旷的画面,黄河之水从四面八方汹涌而降,用留白手法把气韵生动的浩渺波涛呈现出来;水面上皴染金色,黄河的“沙卷狂涛”真实还原,收千里于咫尺,独具匠心的金碧重彩就像一曲雄壮的《黄河大合唱》铿锵激昂,跳跃着一串串流动的音符。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幅作品,有人曾出高价愿意收藏,可我不想卖,因为它记录着我的艺术阶段成果。”江爱松说,古人崇尚“澹泊明志,宁静致远”,面对世间纷繁复杂的扰攘,保持内心的一份平静和纯真,是艺术家需要到达的极致层面与境界。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国际著名刑侦大师李昌钰博士收藏江爱松画作《娇阳暖千山》。

江爱松是地道的福州人,出生在闽江口的明珠——琅岐岛,四季分明的田园风光、依山傍海的独特景观,让江爱松神奇地拥有了艺术天分。

江爱松的父亲不幸早逝,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心灵手巧,擅长刺绣,赚取微薄收入。每当母亲专心作画的时候,江爱松就在旁边痴痴地看,一边用手指在空中比划,耳濡目染之下,竟然也迷上了绘画,从此不论是墙壁还是橱柜、桌子还是地板,都留下他密密麻麻的涂鸦,而善良的母亲给他最大的自由空间。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春山娇月图》

“我母亲说,这是孩子的天赋,不能怕弄脏了墙壁而不让我画,要顺其自然,没准今后就能成材。”江爱松有了母亲的宠爱、庇护,更是随心所欲地在绘画上开始崭露头角。

上了小学,校长发现江爱松这一爱好,遂悉心栽培指导,让他的画技、书法突飞猛进。每逢学校出墙报、出布告、发通知,他总是第一个被老师叫去帮忙,成了乡里有名的人。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明月松间照清泉》

无奈家道实在贫弱,念到小学毕业,江爱松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决定辍学打工。校长接到消息,连夜飞奔到他家,做他和母亲的思想工作,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并把他保送到当时的闽侯四中,还买了生活、学习用品,亲自送他踏上求学路。如今,母亲和校长都已去世,他在画作《渔舟唱晚》里,以清新柔润的笔调描绘出月夜下的简静清妙,寄托了他对母亲和恩师的思念之情。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千峰朝阳》

实际上,江爱松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除了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各科成绩都名列学校前茅。可是,为早日帮助家庭解除负担,他不顾师长们苦口婆心的劝解,毅然报考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只因学费全免,每月还有补助金。“考上了以后,大学给我发的录取通知书一直被我们中学扣着,校长出于好心,不舍得我去念美术,我年轻气盛,直接找到大学,一查,我被录取了,破天荒地连户口关系都没转进学校就上课了。”江爱松笑说。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水乡新月》

在专业的高等美术院校里,他的视野和学识有了质的飞跃,老师们对色彩的观察力和运用能力让他深深着迷。那时,他认为自己的素描还不算太好,就利用课余的时间,刻苦练习。月朗星稀之夜,同学们游玩嬉闹,他从窗户爬进教室,一个人聚精会神地埋首作画,一边琢磨、一边分析。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不断进步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的专业课很优秀,还担任团支部书记。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松间明月》

不过,在上美术系的时候,让他着迷主攻的并非传统国画,而是油画。对此,他解释说,当初教他国画的两位老师,虽然功底深厚,但却不擅长讲授理论,让求知若渴的他听得兴味索然,也就把精力投在了更感兴趣的色彩画方向。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阿拉山下驼铃声》

大学毕业后的30多年,江爱松都在新闻和文化部门任职,长期吸吮传统文化“果汁”,令他那不安于现状的创作激情的火苗时刻燃烧着。

上世纪70年代,他调到了莆田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负责地区的美术、文学、组织工作。每年一次,他带着各县文化馆的美术干部和作者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参观画展,开拓视野。到全国名山大川写生体验生活,他自己也在采风中得到灵感,创作出中国画《不眠之夜》、油画《体育之乡》、《铮铮铁骨林则徐》等作品。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无题》

工作中的江爱松善于发现人才,比如他曾经担任莆田地区文艺刊物《蒲公英》的主编,一旦发现有潜质的文学爱好者,就一定要想尽办法送他们到高等院校去深造。生活上,他也十分乐意伸出援手,为处于困境中的人解决实际难处。他时常以收藏作品为名义,资助一些生活贫困的老书画家。

在莆田地区整整工作13年后,他回到了福州,一开始先在市美术馆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福州教学分校。在他的努力付出下,总校对福州的办学成绩表示认可,并将全国函授大学分校校长办学交流会设在福州,还让他在会上作专题发言,推广经验做法。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西域晨韵》

可是,这些为书画事业“打擦边球”的行政岗位始终不是江爱松的真正兴趣,他的目标还是进入专业创作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画坛上拥有一席之地。直到近50岁时,“蹉跎”半辈子的他猛然觉醒,辗转进入福州画院,重拾传统笔墨,开始潜心研习中国画。

但这无异于“从头开始”的绘画道路,着实走得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那一段时间,他经常默默地抽烟,埋头沉思,院长郑乃珖和同仁们一起为他分析利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终有一天,他决定把创作方向定在“山水”领域。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溪山秋语》

“山水容量大,表现手法多,不受约束,自由发挥的空间多。”当然,“底子薄”“功力浅”“缺创新”是横在他面前的“三座大山”,该如何翻越,又让江爱松陷入沉思。于是,他住在办公室里,足不出户,一天不少于十个小时埋头临摹历代名家名作,白天笔不离手,夜里书不离手,总算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规律,为摸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奠定扎实根基。

闽都大家|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潇潇雨歇》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江爱松在追求艺术真谛的新征程中收获满满,完美地将东方意境和西方理念和谐交融。如今,他虽然从福州画院退休,但依旧笔耕不辍,用如椽画笔抒写一个艺术家的执着和坚韧。

“绘画艺术能充分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表现当今社会的和谐之美、大气之美,绘画艺术是健康向上的,是富有生机的,这样的创作才能带给人们感情上的清透和鼓舞。”江爱松说。

侯北人(美国中华艺术学会首任会长,画家):江爱松的山水画,有细致的笔墨,也有奔放的笔墨,有灿烂的彩色,也有厚重的墨韵。他把这些东西组合起来,构成他所创作的山水画,看来是非常动人的,耐人寻味的,扎实而不轻浮,艳丽而不庸俗,尤其在构图方面,气势雄壮,倾江倒海,令人心神俱动,深具大家的风貌。所以可以说,他是中国山水画的大家。

潘主兰(著名画家):纵观江先生的画作,我认为其主要的特点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 ,具有坚实的传统功力,尤其表现在运笔之上,线条苍劲有力,变化多端,在优美的韵律和节奏中给人以美感。其二,能熟练地把握西洋绘艺的色彩原理和造型上的虚实关系。他在泼墨染色方面,雅丽而不俗,统一中见丰富,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以其力作福建名山、四季图为例,他首先把握住绿、蓝、红 、紫四个相为基调,区列出四产名山在春、夏、秋、冬中的季节特色,然后又在每一幅作品原来色调上参以与其他相类姒的颜色,让其尽量地丰富起来,极为巧妙地表现出各个山川在阴、晴、雨、歇和朝、暮、午、晚中的微妙变幻,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自然美的艺术感受。

郑乃珖(著名画家):中国山水画,着意于概括自然山水之整体风貌,运用独特之笔墨线条,收千里于咫尺,抒写画家之主观感受,以形写神,追求人与自然之浑融合一,即石涛所谓“搜尽奇峰打稿,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具显著之表现性。随着时代进步,中西文化交融、绘画艺术发展,众多有才华、富有探索精神之画家,博采中西绘画之长,不断开辟崭新境界。江爱松先生便是其中之突出者。

其所作中国山水画,既具有西洋绘画之形、光、色变化之微妙,又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气韵之情趣,画面雄宏磅礴,色调和谐明畅,情景交融,令人赏心悦目。悬之堂奥,得山水之清音,可怡性移情,开阔胸襟,尽陶尽醉,故备受国内外各界人士之高度赞誉。

邵大箴(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国画家):江爱松先生大器晚成,年近五十才开始转向山水画创作,一天不下10小时埋头临摹历代名家名作,从魏晋风流到唐宋遗韵,潜心探索,勇于创新。一生最爱“无极”二字,他对这两个字的解释就是:致人没有极限,致艺没有极限。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热情,江爱松才能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独树一帜,终成大家。我们在感慨于江老对艺术的热忱和坚持的同时,祝愿他在今后的创作生涯中再创佳绩,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后来者能学习他这种潜心艺术的精神,将中国的山水画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郑百重(著名中国画家):江君好学,文学修养亦较为丰厚。中年后研习中国画法,又以线条入手探讨中国山水画规律,广泛涉猎于中国山水画领域,凡黄公望、董其昌、四王、石涛以及近代张大千等均能有所借鉴,所作山水画,兼有西画之精深,又得中国画之笔墨情韵,意境清新,悦目赏心,得观者普遍赞誉。他的作品在参加国内外展览交流中,有许多获得较高奖誉,不少佳作被日本、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专门机构和专家收藏。

往期阅读

聚焦闽都文化,探访闽文化的精神力量

上一篇新闻

如何用社区景观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下一篇新闻

地理常识更新中4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