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

导语: “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岛屿”,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两岸青年,也都有自己的一个电影梦。23日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启幕,为他们的梦想提供了舞台!当日来自海峡两岸高校的青年影人,50部短片佳作在此竞逐奖项。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

第一届IM两岸青年影展将于2020年10月23日-10月25日在福建平潭举行,这是一个以扶持两岸高校青年影像创作力量为目标,集短片推优、论坛、展映、大师班于一体的高规格专业影展。

本届IM两岸青年影展邀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智锋出任IM两岸青年影展学术委员会主席,大陆导演王小帅担任评委会主席。他们与大陆影视出品人陈玲珍、台湾导演徐小明、大陆导演章明、台湾导演李佑宁等15位两岸影视业者共同组成评委团。

“台风”浓厚是本届影展的鲜明特色。入围的50部影片中有13部分别来自台湾艺术大学、世新大学、开南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和崑山科技大学等。这些影片关注台湾本土题材,涉及家庭亲情、高龄化社会问题、中华传统习俗传承等。

胡智锋指出,本届影展着眼于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鼓励青年一代在不同区域“因技术或其他因素交流遭遇障碍的情形下,更加强化有情怀、有温度的青春影像的互动与传递”。

王小帅表示,中国近几年电影产业发展迅速,面向两岸青年举行影展“恰逢其时”,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新加坡等华语圈青年影人共同参与,令整体视野更广阔。

本届影展围绕“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岛屿”主题,设有竞赛入围作品展映、台湾新电影数字修复版展映、大陆影片展映、特别展映,还举办电影导演大师班、青年纪录片论坛和“从平潭出发”短片竞赛等多项活动。

IM两岸青年影展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发起创办。平潭近年也出台了多项措施促进两岸影视产业合作。

两岸影视业者共同组成评委团

的高规格专业影展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胡智锋

出任IM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作为协办单位,为本届影展的成功举办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疫情期间,学会积极发动会员单位,特别是高校影视专业的同学参与,给予征片工作大力支持。同时,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影视评论高峰论坛将作为影展的重要活动,并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莅临现场演讲,显示出影展的专业化与学术性。

胡智锋出任IM学术委员会主席,对影展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影像记录真实生活,留存珍贵记忆,激活创新思维,营造美好景观!当今时代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影像的时代!IM两岸青年影展缘起于离台湾最近的平潭,别具一番意味!在两岸最近的地方,让影像搭建交流的平台,凝聚共同的遐思,澎湃青春的激情!”此外,他还作为主竞赛单元终审评委,承担了大量的审片和指导工作。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

王小帅担任评委会主席:

“因为福建,因为电影,我应该担当起这份使命”

第一届IM两岸青年影展邀请电影“第六代导演”之一的王小帅担任评委会主席,参与影片的终审工作。接到邀约时,王小帅表示:“很荣幸,有两个主要原因让我来到这里。一是因为福建,我这里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时间,结识了许多的朋友、同事,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谊。第二当然是因为电影,特别是青年短片展,我认为我应该担当起这份使命。同时能借此机会和年轻的电影人在一起交流,为他们的起步出谋划策,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能量和生命力。”

同时,王小帅也肯定了IM影展的举办是“恰逢其时”,更对平台的未来抱有很高的期待:“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大发展,许许多多的年轻影人借着这个环境和机遇,踏上了他们职业的征途,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此次IM两岸青年影展的举办恰逢其时。并且,组委会的目光不仅仅在内地的青年影人,更投向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等华语范围的青年影人。整体的视野更加广阔,惠及的影人和作品更加丰富。”

为华语电影新力量搭建舞台

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合作

秋风入怀,浪花开了。一波灿烂,一片明媚。每一朵浪花都争抢在这时代激流中灼灼盛放,澎湃着强有力的生命节拍,奔向一座座岛屿。IM即“In Moments”,是两岸青年影展的口号,意为“从这一刻起”。IM两岸青年影展就是一座座岛屿,给燃烧着声色艺术之梦的浪花以栖息之所,星星点点、深深浅浅,在此刻,汇成巨大的声浪。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

青年的动人之处在于勇气与远大前程。IM两岸青年影展从高校群体出发,旨在成为两岸高校青年创作人走上影像的创作起步阶段的见证者,从作品征集、作品评审、志愿者招募、展映单元设置上都围绕着“为华语电影新力量搭建舞台,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平台”的初心。

影展前期,组委会采用公开征集的形式,面向全球高校的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籍学生,征集2018年1月1日之后在校期间完成制作的剧情短片、非剧情短片(时长15分钟以上,40分钟以下)。自2020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共收到1195部参赛影片(其中剧情片820部、非剧情片375部),276所院校参与。评委阵容上,邀请了王小帅、邢健、李佑宁、宋法刚、张应辉、张国涛、陈玲珍、胡智锋、徐小明、徐元、陶冶、黄豆豆、章明、赛人、颜纯钧(按笔画顺序排序)等15位来自海峡两岸高校影视专业老师、影视创作人、影评人,分别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初审、复审和终审,最终遴选出“最佳影片(1部)”、“评委会大奖(1部)”、“最佳导演(1位)”、“最佳(剧情、非剧情)短片(共6部)”、“'圣农'新锐成长计划(1位)”、“优秀(剧情、非剧情)短片(共20部)”,将于10月25日晚的颁奖礼上揭晓。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

除了对高校青年影像创作人的挖掘,IM两岸青年影展也同样注重发挥青年电影爱好者们的潜能。在9月开启的志愿者招募工作中,影展面向全国招募了60名志愿者,组成展映执行、会务组、宣发组、场务组等小组,为来自海峡两岸的影视创作者、爱好者服务,并赋予他们专属称号—Lumi(词源:Luminary n.杰出人物,名人; 天体; 发光体;Luminous adj.发光的; 明亮的)在影展留下青春光彩。

2020年是IM两岸青年影展的第一届,也是主流媒体举办影展的“首次尝试”,受到了来自海峡两岸,乃至海外高校的高度关注,也收到了电影业界的高度评价。例如,在初审、复审工作中,参赛作品的高水平、高水准惊艳、感动了评委们:“整体水平相当高,已接近甚至达到专业级的作品”,“彰显出开放、浓烈、多元的影像风格特征”,“体现当下青年导演对人生、社会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表达的欲望和动力”,“这些短片,将成为这些青年导演们开启长片之路的重要积累。”……

一场影展,8个月的筹备时间,从无到有,尤其经历了疫情尚不明朗的过往,到当下影展的落地,是组委会对高规格、专业办展的探索与坚持,和对海峡两岸交流工作的责任与态度。创作者们的参赛热情,嘉宾、评委坚定的参与,体现了两岸华语电影新生力量对舞台的渴望,以及业界对平台的支持与认可,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海峡两岸合作的一大突破。

责任编辑:李欣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桂台少年聚“云端”,戳了谁的肺管子?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涪台的“云团聚”与“欢乐梗”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两岸民间交流的“云端”打开式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厦金“云”联动,共守一片海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湘台青年文化交流节“共舞两岸情”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视讯回忆台湾光复75周年

聚焦“寒流”中的两岸交流 | 为了电影,两岸青年相聚平潭

上一篇新闻

米哈游创立新品牌HoYoverse 米氏元宇宙?

下一篇新闻

硅谷孵化器的中国江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