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后疫情生活催生网上直播时代

从一国领袖到水果摊贩,从企业家到星级大厨,从网络红人到明星艺人,网上直播在冠病疫情锁国封城期间,成了各行业人士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网上直播会否是未来关键的商业和娱乐模式?其魅力何在?

泰国副首相兼商务部长朱林,这个月中通过网络直播,向中国观众推销榴梿、山竹等泰国水果。这场三个小时的高格调网上直播,引来近900万人观赏,最后卖掉1万2000个榴梿。

在网上直播卖榴梿的,不只泰国副首相,本地艺人廖永谊、歌台一哥王雷也在卖。王雷的直播卖鱼还红到中国,观赏人次超过200万,人气超旺。

其他各行业专业人士,从企业家到医生,从网红到艺人,从大厨到政治人物,都以网上直播与各自的对象做看似遥远的隔空,却是最贴近的互动,把要传达的信息直播出去。

疫情催生网络直播潮

疫情期间,因为阻断措施,以及世界各地锁国封城,人们被逼宅在家中,网购和上网寻找娱乐,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打发时间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直播趁势而入,很快成为疫情大流行中的“网上大流行”。

星级大厨德维托(Beppe de Vito)说:“高档餐饮最重要的是堂食的体验,阻断措施期间食客无法与主厨交流,利用直播与食客继续接轨,是最好的方式。”德维托上周参与一场业界的Zoom直播,与超过百名与会者交流讨论餐饮业的前景。现场的回馈和双向交流,是单向的预录视频所无法呈现的。

被疫情的局势所逼,大厨德维托日前推出崭新的外卖饮食概念Grammi,以“云端”厨房,将高档餐饮外卖推升到新的层次,未来或许会通过直播,与在家中用餐的食客互动,打造全新的隔空餐饮体验。

Highend媒体旗下的腕表杂志Crown在阻断措施期间,也办了多场直播,主要请来表坛人物与杂志主编对谈,并回答观众有关腕表的问题。其主编王德伟(44岁)说:“直播的另一目的,是希望能扩大读者群,我们的直播平均有1500人看,这数目让我惊讶。我们的内容属于小众,但这也说明直播的效益。”

网上直播开始受关注是在两年前,本地网红S钩姐杨丽玲通过网络直播方式,销售挂钩的时候。当时,杨丽玲以非常接地气并且搞笑的形式,直播卖服饰的生意,大受欢迎,创下本地第一波网络直播潮。今天的网上直播热潮,已是2.0版。

MTM美容产品公司董事经理郭睿婷(35岁)就看到直播的强势和优点,在阻断措施期间做了五次的IG直播。她说:“当今的社交媒体充斥太多不同的内容,人们很容易就滑掉一个内容,但直播会让你的关注者和追随者第一时间被通知。”

直播的优点显而易见,郭睿婷透露,在直播之前公司的IG追随者少过100人,办了直播后,人数上升近千人。她坦言:“直播销售是现在最热的趋势,而且让我的顾客有参与感,以及让产品有曝光机会。”

像最近几乎天天在做网上直播,而且人气很高的导演梁志强就坦言,虽然他的直播仍处于试玩阶段,但他趁这个机会,通过网上直播帮忙推销女儿的美食产品,结果反应非常好,说明直播强大的商业效应。

新加坡政策研究学院高级研究员孙婉婷博士(45岁)说:“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推送性能,进一步提升直播的吸引力,当人们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观赏直播的时候,除了能与播主互动之外,还能与其他观赏者交流。这种积极的参与性,让网络观众和内容提供者双方都受益,这是预录视频无法复制的。对网络观众来说,他们并不孤单,而是那个社群或现场一分子。对内容供应者而言,在社交媒体上的参与感,如评论和分享,增加公司、品牌和产品的曝光率。”

传达信息良好管道

除了商业潜能,直播也是传达信息的良好管道,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最多人关注的是李显龙总理,他近期关于疫情和大选的直播,看直播的人数在同一时间往往超过10万,可见通过直播发布信息的有效性。

本地一家政府医院的高级顾问医生柯碧辉,在阻断措施期间也在家中做直播,直播的内容主要环绕在心理健康、压力管理、孩童健康,以及一些生活技能。

柯碧辉医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有时我在直播上分享医生的一天,有时会有嘉宾和我一起聊天,比如谈瑜珈。严格来说,这是我的音频版网络日记,与大家分享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经验。我也分享日常面对的挑战,以及克服的方式,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体验,没有商业性质。”

柯碧辉医生目前在IG上(drjadekua)有两个直播系列,一个是网络日记,另一个称为Learn with Nerdy Jadey,主要向她的关注者传达医学知识。

午言媒体旗下的艺人谢静仪、宗子杰与崇喆等,在阻断措施期间做了20次的FB和IG同步直播,和观众做直接的交流,回答观众的问题。

午言媒体创办人许振荣(48岁)说,公司旗下艺人做直播,主要是希望在这期间鼓励大家尽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知道每天呆在家很闷,所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娱乐。通过直播传达信息也很重要,大家在网上接到的信息,有些可能是假的,或是误传的,所以我们会尽量结合一些即时的消息,让艺人以抖音这类比较有趣的呈现手法带出,观众比较容易吸收。”

直播是艺人新挑战

当我们天天被“宅在家中保持身心活跃”的口号轰炸时,网上直播成了一个可以保持身心活跃的环节,原因之一是直播的新鲜感。

这段期间,几乎每晚都在网上直播的本地艺人兼导演梁志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由于最近他担任亚洲电视控股旗下亚洲心动娱乐的全球总裁,投入网络平台新领域,因此想亲身了解直播的魅力。他说:“直播真是很有魅力,对艺人来说,从直播中看到观赏的人数不断增加,是很大的鼓舞。另一方面,平时我们也没有什么机会和粉丝好好互动,趁这段时期宅在家中有时间,利用这个方式建立粉丝群,是一箭双雕。”

网络时代,大家都希望从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梁志强指出,粉丝群的大小,决定一个艺人的底气和底盘,对艺人来说,有粉丝群就是优势,就有条件谈商业价值。在疫情期间,利用网上直播扩大粉丝群事半功倍。梁志强透露,在疫情之前,他的粉丝群约21万人,疫情期间增加一倍,达41万人。

他说:“这样的数字让人很着迷,因为你突然发觉,原来是有那么多人支持和爱护自己,这种不是钱财上,而是名气上的引诱,会让人上瘾。这和以前我们在摄影棚现场做《搞笑行动》,看到观众的热烈反应的那种兴奋感觉是一样的。”

梁志强说:“网上直播天空无限大,我一直都喜欢做现场节目,直播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现场节目。但直播是对播主最严格的考验,因为如果没有做好功课,很多东西没有准备好,就不会有内容,观众也不会一直跟看。”

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汪炳华教授同意这点。他说,直播对网红或艺人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当每个人都在做的时候,你不做就显得落伍,会被潮流淘汰。汪炳华教授说:“但直播不是每个人都能做,那是要求很高的事,完全没有可隐藏错误的余地。”

针对这点,午言媒体的年轻艺人宗子杰(24岁)也认同。他说:“直播对我来说是个新的尝试,因为之前我们可以自己拍摄一些视频,经过剪辑和过滤后才播放。但直播是现场的,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冒险,怕说错话。所以,这期间每一次做直播后,我和公司都会重播视频作检讨。之后,才逐渐开始享受直播的过程,整体的感觉还不错。”

午言媒体创办人许振荣说:“网上直播是娱乐的一种形式,我们永远无法衡量娱乐是否还有潜力,抑或是已经饱和,因为它一直存在,只是你怎么推陈出新,不断呈现新内容吸引眼球。现阶段的直播百家争鸣,那些已经找到成功运作模式的,想继续受欢迎,续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观众在数码环境中一直在变的心态。”

直播现象解析

针对网上直播现象,新加坡政策研究学院高级研究者孙婉婷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疫情之前,人们已经花很多时间在线上,疫情不过催化整个数码化过程。

孙婉婷博士说:“关键的因素是,疫情期间大家不能参与现场活动,但我们也得从科技进步和采用的角度,了解这个移位的过程。”

孙博士指出,根据以38个国家与地区为依据的2019年路透社数码新闻报告,超过60%的资讯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获取新闻资讯,这在年纪较轻的消费群中更为明显。

不同国家的不同研究报告也显示,年轻人越来越趋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定性研究报告指出,若年轻人没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某则新闻,他们也许就不会看到该则新闻。在这三种因素的结合下,持续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信息,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性,以及面对面互动的限制,都导致线上消费的上升。

直播大势兴起也不出奇,业界的数据都显示视频越来越受欢迎,全球科技领导厂商思科估计,到2022年,视频将占网络交通量的80%。直播视频提供的即时性和媒体丰富度,让这个平台显得更亲近消费者。

孙婉婷博士强调,直播要吸引人,就得迎合社交媒体使用者追寻资讯的习惯和特性,也就是要有参与感、个人化,以及制作水平到位,不会有人有耐心看没有水准的直播。

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汪炳华教授指出,直播潮流符合人们越来越讲究真实性的趋势。但他强调,我们不能就全盘相信,直播的一切真的都即兴即时,因为这些内容很多虽然看起来很真,但就像魔术表演,都经过彩排和准备。

汪炳华教授说:“直播也让人有种第一手得到资讯的快感,就像观赏世界杯足球赛,不管你看现场直播还是延后播出,都是同样的球赛,但就是有人要在凌晨4时爬起床看。”

后疫情生活催生网上直播时代

上一篇新闻

漫威亚裔英雄《上气》即将霸气登场,7 个单词让你看懂英雄电影

下一篇新闻

蔚来遭灰熊做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