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抢占下沉市场!淘宝、拼多多、乐信低调推广“先用后付”

抢占下沉市场!淘宝、拼多多、乐信低调推广“先用后付”

抢占下沉市场!淘宝、拼多多、乐信低调推广“先用后付”


近日消金界发现,淘宝联合芝麻信用推广“先用后付”服务,之前使用过天猫信用购的用户,也通过“升级”的方式,开通“先用后付”。


“先用后付”模式在国外发展迅速,尤其在疫情影响下呈现爆发态势,国内电商也纷纷发力推广。


在此之前,拼多多与腾讯旗下微信支付合作,推出了“先用后付”功能。紧随其后,乐信也推出了“先用后付”产品——“买鸭”,号称要打造中国版的“Afterpay”。


“先用后付”模式很好的迎合了国内互联网平台的“下沉策略”,电商巨头,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试水“先用后付”,一场新的竞赛正在默默进行中。


抢占下沉市场!淘宝、拼多多、乐信低调推广“先用后付”


电商纷纷试水“先用后付”


近日很多消费者在淘宝购物时,近日支付页面以后,系统会提示用户,是否开通“先用后付”功能。


消金界体验后发现,淘宝与芝麻信用合作,推出“先用后付”功能。芝麻分≥550分才有资格开通“先用后付”,开通后会获得一个信用额度,最高2万元。这此额度内,用户购买淘宝上有“先用后付”标识的商品,可以“0元下单,到期付款”,在到期付款前可以选择付款或者退货。


使用先用后付下单后,系统会提示到期付款的截止时间,消费者需要在系统提示的到期付款前完成主动付款或者退货。


“先用后付”并不是“花呗”的替代版,其扣款来源还是花呗以及支付宝绑定的其他信用卡或者借记卡。


虽然开通之后会获得一个“信用额度”,但开通淘宝“先用后付”查询的芝麻信用分,如果用户履约不及时的话,商家损失由淘宝代偿,然后在用户绑定的账户中主动扣款。如果出现逾期,用户的芝麻信用和淘宝账号将受影响,但并不上征信。


比淘宝更早,拼多多与微信支付合作,上线了“先用后付”功能。


现在用户可以在拼多多APP的设置中,自行选择开通“先用后付”功能。


消金界发现,在拼多多上开通“先用后付”,页面会直接跳转到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分要在500分以上才能开通,延期付款期限为15天,用户收到商品后15天,系统会自动确认收货并扣款,在这15天以内,用户可以退货,并且无需扣款。


拼多多的商家可以在后台自行设置先用后付功能,目前该功能仅对最高价200元以内的商品生效,商家开通“先用后付”功能以后,适用商品会生成标签。拼多多向商家收取2%的手续费。


除了两家电商巨头,一直押宝新消费赛道的乐信也推出了一款“先用后付”的产品——“买鸭”。“买鸭”主打90天免费延期付款,用户先消费后付款,账单期拉长至90天,在延迟付款期间,除了商品价格之外,消费者没有其他费用。


可以看到,面向C端的功能上会有所差异,如延期付款的期限长短,但整体来看淘宝、拼多多、买鸭的“先用后付”模式并没有太大差别。


淘宝、拼多多、乐信,电商巨头以及第一梯队的平台,都在推“先用后付”,但是与以往不同的一点是,虽然都比较看重这一模式,但各家推广起来都比较低调。


抢占下沉市场!淘宝、拼多多、乐信低调推广“先用后付”


下沉策略的一次尝试


先用后付模式在国外发展的很快,尤其是疫情影响之下,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


瑞典的Klarna、澳大利亚的Afterpay、新加坡的Atome,这些海外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已经成为“先用后付”这个细分领域的领跑者,而美国的支付平台PayPal和印度的电商平台Flipkart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以瑞典的Klarnas为例,Klarnas是先用后付领域的巨头,目前估值55亿美元,已经拓展至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Klarnas旗下的一款先用后付产品——Pay in 30 Days可以延期付款30天。开通Pay in 30 Days不需要查询征信记录,也不设固定的信用额度。


可以看到,在“先用后付”这个领域,既有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有电商巨头和传统的支付公司,甚至已经有银行开始参与其中。


国内的平台认为“先用后付”的模式已经在国外得到验证,现在想将该模式复制到自己的场景中。


分析“先用后付”这个模式,可以发现,“先用后付”其实并不是信用卡、借记卡或其他金融产品的替代品,它是在用户原有的银行卡基础上,平台提供的一种支付弹性,在消费和付款之间,创造一个时间差,用户可以延迟支付购买商品的钱,缓解短时间内的财务压力。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几乎所有的“先用后付模式”,策略都是对C端消费者主打期限长、门槛低、收费低甚至不收费,盈利模式是向B端商户收取佣金。拼多多的向商家收2%的佣金。


消金界发现,国外平台收取的佣金略高于国内平台,最高的能达到将近X%(想知道佣金比例上限,请关注“消金界,后台回复“佣金”)。


商家之所以愿意支付佣金,是因为“先用后付”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利用平台的流量,提升销售额和用户留存率。


在国外,先用后付模式被视为对信用卡市场空缺的一个补充,与信用卡相比,“先用后付”的征信门槛更低。其实从国内“先用后付”模式也能看到,开通先用后付查询的是芝麻信用分或者微信支付分,门槛远远低于花呗、信用卡等金融产品。


门槛低意味着能够覆盖的人群更广,这正好切合了国内平台在走的“下沉策略”。


但是用户门槛低并不代表“先用后付”这个业务的门槛低。


所有的“先用后付”模式,用户下单的一瞬间,商家就会收到货款,这也是该模式对商家的吸引力之一——回款快,不用承担用户违约风险。这就意味着,货款是由平台垫付。


而“先用后付”模式的门槛正在于垫资能力和风控能力。在先用后付模式下,交易的第一时间,平台就将货款先垫付给商家,平台必须有非常强的垫资能力。


目前平台的资金来源来自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及应收账款融通等。如果坏账上升,平台的资金压力将会非常大。


风控也是一个问题,先用后付吸引的更多是下沉的用户,风险相对高,淘宝要看芝麻信用分,拼多多要看微信支付分的原因正在于此——虽说“先用后付”本身不是一个金融产品,但也要做一层风控。


没有芝麻信用、支付信用这样的信用系统做支撑,一般的互联网平台涉足先用后付风险还是很大的。


另外一个潜在的风险则来自监管方面。


总的来看,先用后付整个垂直领域还没有受到监管。对于一个创新模式,平台肯定希望监管能够包容、宽松,“先用后付”模式的目标客群是年轻人、下沉人群,模式本身也能够起到鼓励消费的作用,在国内目前的监管导向下,大张旗鼓的宣传“先用后付”可能会带来相反的后果。


所以,尽管多家巨头纷纷发力“先用后付”,但基本都是在默默地做。


但对标国外的发展,对“先用后付”模式的监管已经出现了趋严的迹象。


以英国为例,自新冠疫情以来,英国约有500万消费者使用过“先用后付”服务,累计金额达到27亿英镑,这引起了监管的关注——“先用后付”是否会引起超额消费,进而让一些消费者陷入债务危机?2021年2月2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宣布,计划出台新规对“先用后付”模式进行监管。


这应该引起国内平台的注意,指望监管保持沉默不现实,未来迎来监管大概率是早晚的事儿。

上一篇新闻

美国医学毕业后教育认证委员会年会参会见闻

下一篇新闻

干货|100个免费在线数据科学资源和工具!(上)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