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人们说我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我并不觉得那是我的钱,而是来自大家的一份信任,需要用更好、更明智的方式把它用好。”

文丨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支持乡村教育只是支持教育的一个重点,教育也只是马云公益基金会的一个重点。

马云的目标是,要成为真正在世界范围内给世界带来改善与福祉的、受世界尊敬的国际一流公益基金。

这个目标对比现在全职员工不到30人而言,显然是大了点。但当年,他也是在阿里巴巴还只有18个人时,就说要成为世界级伟大公司了。

中国不能没有乡村老师】

2020年1月6日,三亚海棠湾香格里拉酒店。

“马老师来了”,柳传志、王玉锁、虞锋、刘永好、孙俪、高晓松、胡彦斌、NBA球星穆托姆博、莫宁……马老师的企业家、明星朋友们也来了。

但当天的主角是马老师请来的乡村老师、乡村校长们:2019“马云乡村教育人才计划”从18125名申报者中评选出的——100名获奖教师、100名即将成为乡村教师的获奖师范生代表,以及20名获奖校长。

这是“2019马云乡村教育发展年会暨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现场。它已连续在三亚举办5次,已是中国乡村教育领域最具影响的年度盛事之一。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每一年,马云都亲临现场。他陪老师们一起走红地毯,给获奖者颁奖,把老师、校长们请上讲台,跟老师、校长们自拍,出现在老师们的直播里和孩子互动,也自己“重回课堂”……

老师们中的很多人因此有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明星、第一次如此被鲜花与掌声包围。

很多老师都说,这些年吃过的苦都在这两天得到慰藉甚至是补偿,因为马老师给他们的不只是鲜花与掌声,还有每人10万人民币现金资助与专业发展机会。

10万元不多,但超过绝大多数老师工作至今的积蓄。这些老师一路上的艰辛,不是城里人轻易能体会的。

今年的获奖老师潘平忠就是个典型。

1991年,20岁的潘平忠本已走出家乡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榕江县,到福建泉州一家电子厂打工,但因老家村校急缺老师被召回成了代课老师,至今已28年。

人们平时喜欢开玩笑,你的数学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而榕江县平永镇阶你村孖尧小学的所有学生,数学、体育,语文、音乐、美术等所有科目都是潘老师教的。

因为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老师之外,潘平忠还是“保姆”、“厨师”、“大家长”,为孩子们做午餐,管孩子们冷暖……期间,曾来过一位老师帮他分担,但只待了两年就走了,所有的事情都继续由他一个人扛。

学校的条件是,连上下课铃都是用破犁头做成的,“穷得响叮当”。但在这样的环境,辛苦操劳28年的潘平忠却至今还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这也是很多代课老师的尴尬:他们做着和编制教师一样的工作却“没名没分”,工资、社会保险、职称评定、晋升等都无法与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临时”的28年里,潘平忠的同乡们纷纷到沿海打工挣钱,每月有七、八千的收入。他刚去代课时,一个月仅有44元的工资,至今也只有2000多元的月工资。当地推行的代课教师“民转公”政策,潘平忠也不够格,因为政策规定,198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才有资格,潘平忠差了5年。

这个过程中,家人反复反对过潘平忠,潘平忠自己也动摇过,但为了村里的孩子,他一次次心软,最终干脆死心塌地把做乡村老师当作了毕生理想。自己留在村里教村里的娃,妻子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两个娃到外面打工,挣学费。

去年9月,县上推行撤点并校,潘平忠和他的18个学生被并到镇上中心校,但他的工资还是2000多元,名分也依然是代课。

如今,全国依然有40多万代课老师,“马云乡村教师奖”的获奖老师中,很多都是代课老师。仅2019获奖老师中的代课老师就还包括:

· 因为3个留守儿童,放弃县城工作,成为乡村教学点代课老师并坚持至今的山西水峪贯学区娘娘庙小学代课老师韩建兵;

· 身患残疾,至今已一人在一个教学点坚持15年,为赶往马云乡村教师奖评奖现场,花了150块钱找人给学生代课,而自己的工资才500块钱一个月的唐高群;

· 原本在县里有很好的工作,因为村里需要救急而成为上村小学代课教师,并在2012年地震中靠一己之力重建学校、让教学得以恢复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前所乡上村小学代课教师阿长春……

代课老师之外,大多数编制内的乡村老师,也是在长期奉献自己照亮孩子们。他们很多人扎根乡村,一个人就是一所学校,以一己之力让村里不再有文盲,让村里第一次有了大学生。

但他们用尽全力成为一个好老师,却无力去成为一个能很好担当家庭责任的儿、女、夫、妻和父、母。

这样的艰苦和差距,也让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不想再留在乡村,更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再到乡村当老师。最近,甚至有篇叫《在县城做老师的90后,后悔了》的文章,说90后已经连在县城做老师都不太愿意。

但这些乡村学校和孩子们却是全面小康社会不容缺失的重要部分,而且依然是个庞大的存在。据统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超过4000万儿童依然在乡村学校就读。他们的好坏,不但关乎当下,关乎未来,也关乎社会的公平公正。

这些年,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乡村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乡村教育的薄弱依然普遍存在。2015年,已经成立马云公益基金会、并把教育作为重点的马云,把重点的重点锁定在了乡村教育这个最薄弱、也最难做的领域。

他说:“希望工程很了不起,用了30年的时间,让中国的每个角落,都有了校舍。但是校舍不等于学校,我们要思考,接下来的30年,我们应该做什么。”

他思考的结果就是,要先从“人”开始,从师资开始。

当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就启动了“马云乡村教师计划”,以陕西、甘肃、宁夏、云南、贵州、四川六省区作先行试点(现已拓展至全国),每年选出100名“马云乡村教师”并对获奖老师给予现金奖励和专业发展支持。

马云希望以此更好地激励和支持乡村教师,更好地发现和传播来自于一线的教育创新成果,进而持续推动乡村教育创新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乡村教师,赋予他们以生活保障与职业尊严,让他们安心教、教得好,给4000万农村儿童、也是中国最需要被关注与支持的群体,以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未来。

启动“马云乡村教师奖”的当日,马云便将自己的微博签名改成了:“乡村教师代言人”。乡村教育也随即走进他的日程表。

他说:“中国可以没有阿里巴巴,没有马云,但不能没有乡村教师。”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90多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在谈及乡村教育家时写道:“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着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今天的马云则强调,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不是有多少好大学、好中学,而是最差的学校到底有多差。“最差的学校改变了,这个国家才更美好。”

建立起一整套体系】

伴随工作的深入,马云和基金会对乡村教育支持的面越来越宽。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推出的第二年,基金会即启动了新项目——“马云乡村校长计划”:预计10年投入约2亿元资金,每年评选出20位优秀的“乡村校长”,为他们每人提供总计50万元的支持。

其中,10万元用于帮助改善个人生活;10万元用于领导力提升,包括参与国际游学,组成校长课堂,结成“乡村教育家”社区以探索乡村学校发展;30万元作为实践基金用于所在学校,帮助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创新乡村教育模式。

马云说,一个校长能深度影响一所学校,校长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思想决定学校的教育文化,校长的管理能力决定学校的教学成效,校长的领导力决定学校的氛围和活力。一个优秀的乡村教师,一生大概影响500个学生;而作为乡村“教育部长”的校长,可能会影响100个老师。

没有好校长,就没有好学校。但中国很多乡村校长缺乏培训机会。“怎么激励教师,怎么管理学校,什么是财务,什么是教案,应该怎么运营,他们缺乏这些方面的学习机会。”“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则要为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好的经验模式,培养出新一代具有优秀领导力的“乡村教育家”。

为了贯彻对校长的培训、提升,2017年7月12日,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了“新乡村校长论坛”。2018年11月,马云还亲自带着15位乡村校长远赴美国,与美国教育家探讨学校设计、情商培养、教学艺术、学校领导力等前沿话题。

期间,马云还不惜动用私人关系,让联合国为乡村校长们“打CALL”,让校长们得以被特许进入安理会会场,拍照留念。

“校长们回去,至少‘吹牛’三年。”

今年颁奖典礼期间,基金会还首次举办了“校长领导力论坛”。马云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国家的未来要看孩子,孩子的未来要看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于中小学校,中小学的关键在于校长”,并且现场呼吁:

“中国有20万乡村校长,至少能影响6000万孩子的未来,102年前,鲁迅先生说‘救救孩子’,今天我们想呼吁‘帮帮校长’!”

对校长的选择,基金会除了强调帮助之外,还更强调要选到真正有能力的好校长。

比如,今年的获奖校长中,来自云南漭水初级中学的于春云,自己曾是一名“坏学生”,小学成绩很差,因被高中时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点燃梦想,以优异成绩成了一名师范生,然后从老师做到主任再到校长,如今,全县每年一半的985、211大学生都出自他的这所乡村初中。

青海达日县满掌乡寄宿制藏文小学校长班玛多杰,接手学校时,学校成绩在全县倒数第二,他只用1年就将成绩提升至全县正数第二名,而且是克服困难成为全县唯一一所坚持专业音美老师只专注音美教学而不带主课的学校。

为了控辍保学,班玛多杰时常要骑摩托车甚至骑马去家访,即便曾被不愿孩子上学的家长用刀恐吓,他依然为了鼓励贫困家庭孩子上学,想尽办法接济困难家庭。

正如前文所说,当前,乡村教育还有一个大问题:如何让师范毕业的优秀学生愿意到乡村去,让乡村教育能够与时并进。

马云一直强调,“不能让雷锋穿补丁衣服”。

因此,他一边精神鼓舞,说“乡村教育虽然仍很薄弱,但这正是师范生的机会,是年轻人的机会……参与建设中国乡村的未来,师范生们有机会创造历史”;也一边从现实考虑,把工作延伸到这一领域。

于是,2017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又推出新项目——“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预计在10年内至少投入3亿元,通过提供持续5年、共计10万元的现金资助和专业发展机会,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投身乡村教育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

2003年一个冬天的清晨,在浙江临安出差的马云,通过车灯看见一个上学途中的小女孩,背着书包、拎着饭盒,在寒风中踯躅前行。后来,小女孩寒冬中的场景便常在他心头徘徊,让他忍不住去想,孩子要在寒风中行走多久,才能到达学校?

深入乡村学校的过程中,马云发现很多地方依然是这样的情形。调查数据也显示,乡村小学生的平均上学路为5.4公里。这5.4公里路上的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触动马云于2017年决定推出另一项目——“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

2017年11月11日,马云公益基金会正式启动了试点学校-贵州省黎平县寨头民族小学。通过试点,基金会围绕宿舍、浴室、厕所、食堂、校车等硬件,以及生活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寄宿制的建校改建标准,并以标准为依托,创新设定出一条企业-政府-公益机构三方合作建校的模式,面向社会推广。

2018年1月的“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马云一次性邀请了80余位企业家,请大家一起商量、帮忙,怎么把寄宿制搞好。当年,基金会就新增了江西寻乌、河北青龙、浙江淳安、云南昭通作为建设寄宿制试点学校的新地区。

2018年初,网上一张云南昭通的“冰花男孩”照片,曾令无数网友动容。这个孩子在零下9度的严寒里,赶了四五公里的山路;但在昭通,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被冻成“冰花”,也是常事。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于是,基金会把其中一所试点学校选择在这里。

目前,改造后的云南镇雄县花山乡黄连小学共有189名寄宿生,焕然一新的宿舍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们感受家一般的温暖。10多个原本跟随父母在城市打工而上学的孩子,已经转学回到了家乡上学。

去年,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后的马云,还专程去到了试点学校之一看望老师和孩子们。

今年的年会上,马云专门召集午餐会,再次把柳传志、刘永好、虞锋等企业家朋友召集到一起,给参与寄宿制学校的企业家颁奖,并推动寄宿制学校要进一步啃硬骨头。

他说,寄宿制学校推出时网上骂声一片,认为国家连续两次推动都失败了,不可能成功,这些问题他都看了。

“但这不是寄宿制的失败,而是推行的失败,今天的情况已和70年代、90年代完全不同,不能用过去的失败认为现在也不能成功,寄宿制学校不只是学校,而是给贫困乡村的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公平成长的机会,寄宿制学校不但要继续,而且要全方位,更大力度做。

同时,他还承诺:“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要和县长、村长做工作,我和大家一起去做。”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马云将企业家朋友请到三亚吃盒饭一一出钱出力共建寄宿制

与寄宿制同步,2018年,马云公益基金会还启动了另一项计划——“马云乡村少年宫计划”,并在当年建成了14间乡村少年宫实体空间投入运行。

少年宫计划引入科技文化设备设施,设计了以“看世界、见未来、遇自己”三大通识教育的主题课程,分别为乡村儿童提供历史、自然、科技、社会、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帮助乡村学生了解周围与世界,激发好奇心与想象力,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

至此,通过激励标杆,让老师有幸福感;搭建平台,让乡村教育家们有学习成长的空间;改造环境,让孩子们更健康地学习成长。

过去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从乡村教师到乡村校长再到师范生,从乡村少年宫再到乡村寄宿制学校,已经形成一整套专门改善中国乡村教育的支持体系,并自2018年起,将体系内所有计划覆盖至全国832个贫困县和浙江全省。

截至目前,这套体系已累计直接资助500名乡村教师、60名乡村校长以及200名乡村师范生,直接影响乡村儿童近10万人,其中79%的受助者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今年获奖的教师和师范生中,已分别有才23岁、以及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乡村教育接力者、年轻人。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2019年,马云公益基金会还更进一步,以更大规模尝试项目的整合推进:

出资1亿元与拉萨师专合作在西藏启动了“教师培训中心”,以整个西藏地区为目标,将教师支持、校长支持、师范生、寄宿制通盘考虑。同时,也正尝试将寄宿制学校以地区为单位推动,以起到更大的整合效果。

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

马云对教育的支持不只是乡村教育,他也不只是2015年才开始关注乡村教育。

早在2006年,马云就向杭州师范学院捐赠100万元,实施“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培训了100名优秀小学农村教师。2015年4月,他又向母校捐献1亿元,设立了“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

现在,乡村教育计划已是马云公益基金会最亮眼的一张名片,也是整个中国公益事业的一个成功典范。

成绩的取得,当然得益于基金会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但在马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看来,成功的关键,还在于马云本人一开始就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方法得当,以及他亲力亲为的参与。

“马老师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包括基金会的理念是什么,重点关注什么,以及他希望我们不只是出资而是要自己执行,再以及如何执行等等。我第一次见他,他都已对这些有非常清晰的思考和结论。”

曾在多家公益机构工作的于秀红说,这也是马云公益基金会吸引她从北京迁往杭州的重要原因。“马老师没有虚的东西,每一项都考虑得很实际的,一开始就有那么清晰的思考,一定是他经过很深入的思考,做了很多研究,是真正要取得成果的。”

马云的目标是,希望马云公益基金会成为有国际一流专业水准与效率,可持续发展,真正给世界带来改善与福祉的,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公益基金。

为此,他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指导基金会的发展,并像他建议所有企业家如何打造卓越公司那样,高度重视基金会的团队、组织、文化建设,以及KPI。

“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其核心要义是,不光要做好事,还要把好事做好,而且好得有效率。

马云在接受《福布斯》专访时,解释他的这一理念:“公益也关乎效率。如果你花3元钱就能做到,为什么要花5元?如果你能用2小时做完,为什么要用4小时?我从企业管理中学到的经营之道,正是我引领公益机构的运营之道。”

为此,他将阿里的“客户第一”导入基金会的运作中,将资助对象当作是客户。于秀红说:“马老师一开始就强调要有KPI考核,要结果导向,要CEO负责制,从战略到方案落实,都要用管理企业的方式,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具体到自己,马云也远远不只是把钱给出去,而是深入了解问题到底是什么,并像经营企业一样创新探索,去做别人做不到或者别人不愿意做而又重要的事,而且做出好效果,让改变真正发生。

于秀红说,从乡村教师计划到师范生,所有项目都是做了大量国际国内调研后才启动的,“商业的手段”和结果导向也被贯彻到基金会项目的方方面面。

比如,对乡村教师设定10万奖金和专业培训机会,并且要求获奖者必须继续在乡村任教3年,就有“商业手段”的考量。

10万元的标准,是因为现在的乡村老师工资水平大约3000元左右,而他们理想的状态是5000元左右,于是3年补助10万,使他们未来3年的收入符合其理想。

要求老师受资助后必须继续在一线,则是马云当年捐助“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时,就有的结果导向:所有培训的老师,必须承诺到乡村任教5年。

马云在所有项目中特别强调的重点都是:专业培训。因为他的目的,不只是帮助有困难的老师、校长和学生,而是要真正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水准,要真正有提升,就必须像他发展阿里巴巴一样:训练人,培养人。

给予培训、提升,并跟踪效果,这也是马云乡村教育计划与其他教育类慈善捐赠项目最大的不同。在很多项目中,捐助者捐出资金往往就是工作的结束,但在马云的所有计划中,给出资金只是开始,真正的工作是:大家一起改变提升,确保成效。

马云还让基金会与媒体合作,不但使项目评审过程公开透明,也让项目进展被持续关注、监督,以确保项目产生成效。

包括对“客户”,也是强调结果和效益导向。

比如,教师、校长的奖励计划,同时也对要求评选对象提出学习力、理想情怀,包括价值观的要求,并且像阿里的KPI一样,尽力让有关要素都标准化与量化。基金会要求教育不只是关注智商,也要关注情商、爱商;不只是关注成绩,也要关注综合素质、儿童的快乐成长等等,这些都被要求可以有尺度地予以评价。

在今年颁奖典礼的《重回课堂》上,马云在呼吁教育更要向基础倾斜,要向乡村倾斜的同时,也再一次呼吁教育要关注孩子们情商、爱商,包括想象力的培养,要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而不要死读书。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他说:“今天很多资源把教育放到了本科、博士、博士后上。但要让国家有希望,应把资源放在幼儿园和小学。”“今天的悲剧,老人以为自己懂了,其实不懂,小孩子是装作不懂,其实他们都懂”,“以前我们强调,‘尊老爱幼’,现在应该‘尊幼爱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他还认为,“绝大部分有出息的人,和学的专业是没有关系的。了不起的人,学的和实践的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就是为了高考,你大脑其他部分就不会用到”。

比如,“师范生计划”起初设定的面向范围是所有在校师范生,方案报到马云那里后,他认为,计划的目的不是支持师范生本身,而是要让更多专业的年轻老师能去乡村一线任教,所以必须将范围后移到应届毕业师范生,并且精准到要去乡村学校任教的人群中,这样才能确保效果。

为了获得更好的结果和效率,马云甚至把“商业的手段”应用到对心理的算计上。

在基金会内部,他对同事们说:“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对老师好,我们对他好了,他回去对孩子不好都不好意思。”

今年颁奖典礼的一个环节可算是基金会对老师好的一个证明:他们瞒着获奖老师之一、已在海拔2000米且经常停电没水没信号的大凉山上教学5年的91年女孩刘媛,让其同为乡村教师的男友来到颁奖现场当场向其求婚,得到现场嘉宾和马云的集体祝福。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呼吁企业家们参与寄宿制学校资助计划时,马云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边说着“这不是鸿门宴”,一边又现场展示成绩,一边还精神鼓动,“政府在脱贫方面已经做出巨大努力和成果,我们(企业家)要共同参与”。

然后还给出不容拒绝的建议:“并校,建宿舍,捐助汽车,就锁定在你们家乡……早年的慈善家是给家乡建桥、铺路,现在我们希望为家乡的孩子们搭建一个阳光灿烂、充满希望的地方……当你服务家乡的时候,一个是更懂得当地的情况,另一个是你会想着做不好的话对不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所以你会认真地把公益做好、做下去。”

潜台词是:各位已经发达了,你家乡有困难,你还不帮?帮助家乡,你还不多用点心思,多做点工作?

很多企业家本身就已投入公益慈善,而且,同样也在希望把好事做好的企业家,眼见马云这么投入、这么挖空心思,自然对项目有了信心,相继投入到计划中。

寄宿制推广计划一开始的模式是基金会负责各种沟通并出标准,企业完全出资、出力,按照标准去做。执行中,有些企业以为出钱,就不需要出力,就可以自己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了,马云于是又改变模式:基金会出一半的钱,企业出一半的钱,但企业还是要出力,并且按标准来做。

这也同样是“商业的手段”,他希望统一标准,希望企业也对结果负责并参与监督,但也不白要求企业,因为基金会也出了一半的钱,所以也就有了要求的权力。

一半一半的落实中,马云继续要求把事做得有效率。出现问题的,他会亲自打电话督促落实,有的企业家私自把标准提高,按其方案会把寄宿学校建设得像贵族学校一样,他也会要求够用就好了:

“你不如再添点钱,将来去多做几所学校”。

“商业的手段”的结果是,马云最重视的对受助老师、学校的培训、提升,已在短短几年获得显著效果。

一组数据是,2015-2018年的540位获奖教师、入选校长及师范生中,已有122人获得了职称提升、91人有职位晋升,168人外出担任讲师或培训师,比例高达29.6%,其中国家级培训147人次,影响教师54519人;省级培训174人次,影响教师58267人;其他培训833人次,影响教师188174人。

其中,还有143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138人次获得省级荣誉,511人次获得市级或县级荣誉,他们中有的成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会上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有的在杭州G20入选央视对外宣传片人物,有的被基金会聘为乡村教师社区讲师,从影响学生到影响老师,从基金会的受助者成为基金会的助人者。

至2018年年底,已累计有54家企业、120余公益机构和马云公益基金会合作。

马云说,这就是“商业的手段”的效果。这次三亚年会,他再次强调,企业家是最能做好公益事业的群体,原因就是,企业家强调结果导向,强调效率导向。甚至,他还因此预言:只要企业家联合起来,努力10年,中国的乡村教育就将天翻地覆。

包括在三亚举办典礼,专门投入一笔花费的背后,也都有结果导向和效益的考量。

“多花一点钱,让很多老师有人生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海,以及被如此优待,这种幸福感远远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

最重要的,让这样一个活动被全社会看见,这对激励整个乡村教育工作者群体、对吸引社会关注,都是极为有利的。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吸引更多关注和参与,也是马云强调的另一个关键点。

唤醒意识,培育文化】

马云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马云捐给基金会的资产、当年价值145亿的阿里股权,如今已超过300亿的市值。

因为当时马云已经在为阿里的传承做最后的准备,基金会也被普遍看成是他投身的另一个江湖。

但事实上,基金会正式启动后,马云在去年910卸任阿里董事长之前,就已付出大量时间和心力,尤其乡村教育计划,从顶层设计到项目方案到方案落实的关键细节,他都有深度参与。

“我们和马老师开会常常一开就是几个小时,让阿里负责投资的同事都很羡慕说,他们几亿的项目也只给几分钟的时间,阿里的战略会他都没花这么多时间。”

马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回忆,教师奖最初的slogan是“若有光芒,必有远方”,但突然有一天,“马老师说,这个说法味道不对,要改一下”。不久,他亲自给出了一个修改:

“心有光芒,必有远芳”。

“‘若有光芒’和‘心有光芒’感觉的确很不一样。”于秀红说,她曾与不少机构大老板工作,他们能过一次方案就不错了,很少会像马云这样认真投入。“很多方案,包括细节,常常过3-4次,如果感觉有哪一点欠缺,他都会点出来,甚至亲自改。”

到三亚举行颁奖典礼,就是马云亲自修改的方案。于秀红说,原本她只是计划把老师们请到杭州象征性地组织一个活动,但“马老师寻思半天后决定,去三亚,大海是最激发人想像力的,很多老师还没有见过海,带他们看海去”。

马云也花时间深入乡村学校,跟老师们座谈,和学生们聊天,鼓舞大家的信心,并且把握每个机会呼吁社会重视乡村教育。

“如果没有乡村教师的努力,中国的乡村就会荒芜。有了乡村教师,中国乡村的孩子才有希望。他们在做中国最大的善事……”

现在,被认为“退休”的马云,把更多精力花到乡村教育上——“前两天我出差了,他连续来办公室找我两次,我都不在,马老师就问我去哪儿了,同事说出去开会了,然后他就跟着问,进展怎么样了。他要再多了解一些情况……”于秀红说。

所有这些工作中,马云最重视的都包括一点,要做出社会影响力。为此,他把自己的影响力、把媒体的影响力都动员起来,即便明知这会引来说他高调的嫌疑。

他让每次三亚颁奖典礼,都是媒体云集,大会还在进行,网络上的消息便已铺天盖地。

去年和今年的乡村教师颁奖礼期间,他甚至让基金会理事会会议对外开放,让马云乡村校长委员会代表、基金会项目伙伴代表及企业家代表,以及蔡崇信、邵晓锋、王帅、李连杰,包括他自己在媒体的摄像头下作了2018年工作述职,开了公益行业的先河,也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而这,就是马云要的效果,甚至是他像塑造商业品牌、引领商业文化一样要塑造公益品牌、培育公益文化的一种手段。

马云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他说,马云公益基金会只是杯水车薪,必须大家一起来,乡村教育才会更快地走向更好。不光是乡村教育,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也都需要更多的人有颗公益的心。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先学会做公益,高调做公益不是证明你多了不起,而是你做的这件事情有多了不起……”马云说:“公益是唤醒别人的意识,让大家统统可以参与。这世界的穷,你救不完,这世界的病,你治不光,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善意和善心给唤醒。”

唤醒社会公益意识,培育公益文化,也是马云赋予马云公益基金会的组织使命。

除了教育,马云公益基金会还涉及到环保医疗、企业家精神、女性领导力等领域,并且已将足迹延伸到非洲、中东、澳大利亚等国际社会,对这些马云同样强调带动效益、强调以一盏灯点亮千百盏灯的公益星火燎原。

马云的唤醒,面向社会,是在精神和意识上,面向自己力所能及的人群,则是要推着,拉着,参与到他的公益中来。

比如,推动朋友圈的企业家、明星等参与“乡村教育计划”等公益,包括湖畔大学的学员,也都被他动员起来,开始通过在家乡推动寄宿制学校等对公益身体力行。

阿里巴巴更是在马云的推动下,成为唤醒公益意识、培育公益文化的典范。

仅2019年,就有4.7亿名消费者、252万商家通过阿里平台参与公益,相当于带动1/3中国人,年募集资金超4.7亿元,全年捐赠订单超98亿笔。截至2019年8月,支付宝蚂蚁森林共吸引5亿用户参与低碳生活,植树1.22亿棵,总面积相当于1.5个新加坡。

这些年,马云还重点在非洲推行一系列环保、创业激励等公益计划。包括:出资1000万美元设立“非洲青年创业基金”,以及设立“非洲保护区巡护员奖励基金”等。

2019年11月,马云公益基金会赞助的首届马云非洲青年创业基金“创业者大赛”在加纳举行决赛。该项目通过《非洲商业英雄》(Africa’s Business Heroes)节目向整个非洲大陆转播,马云亲自担任大赛评委,借此激励非洲年轻人创新创业,也在非洲弘扬和培育企业家精神。

这次年会的基金会理事会上,作为基金会理事并参与了非洲项目的李连杰,在谈到非洲项目时,还特别感慨:

“近几百年非洲都是在被索取,但马老师通过这些告诉非洲:我们真正是来帮助非洲的,没有索取,只是来帮助大家发展。这不只是公益,而是真正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精神和情怀。”

“所有项目都首先去发现标杆,然后以褒奖标杆去引导、去产生更多正能量,增进整个社会公益的意识。”于秀红说。

去年10月,马云获得了《福布斯》杂志颁发的马尔康姆·S·福布斯终身成就奖(Malcolm S. Forbe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他在接受杂志独家采访时说:“人们说我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我并不觉得那是我的钱,而是来自大家的一份信任,需要用更好、更明智的方式把它用好。”

访问中,他再一次给目前才只有1个办事处、全职员工不到30人的马云公益基金会明确了目标:“它将会是一家受人尊重的机构,一家通过高效的方式从事公益的机构。”这也再一次把推动公益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使命。

他说:“中国有很好的慈善文化,但是中国需要建设公益文化,因为公益不只是关于钱,而是在于付出时间,在于点滴行动。我希望带动中国的慈善上升到公益层面。”

马云还希望在中国创建有关公益的学术项目。“我想和(中国的)大学一起开发一门课程,培训人们如何做公益。”他认为,“将来在中国,会有数以十万计的商界人士成立自己的慈善或公益基金会”。

去年的乡村教师颁奖典礼现场,马云看到一位老师正在与学生们视频,非常主动跑到镜头前去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到全国各地、全世界去。”

那位老师则向马云报告说,之前,孩子们长大后的梦想,最多是当个包工头;现在,这些知道了马云故事的孩子们,有人想成为飞行员、建筑师。

某方面说,这也是唤醒的结果。

前往出席今年颁奖礼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校长领导力论坛”的演讲中说,让一个家庭真正能够消除贫困,最好的办法就是帮这个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并在现场呼吁企业家,“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为我们每一个贫困家庭培养出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

听到此处眼中似有泪光、还专门拿笔记录的马云,显然是他的知音,并且已把“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当作了自己的新生活与新使命。

他说:“如果说创建阿里巴巴和淘宝是为了激发人们成为企业家的灵感……那么,我现在的工作是唤醒每个人的良知。我们希望播下种子,让年轻人未来在成功和富裕之后,想到他们应该做点什么。”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上一篇新闻

简明扼要地说透美国医保

下一篇新闻

鲍里斯连任后,对在英国的房东有啥影响?跟你相关的新政策都在这里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