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澳大利亚对待华裔“爱恨交加”,下一个故事是什么?

阅读导航

  • 前 言
  • 亚洲面孔遭嫌弃
  • 翻天覆地的变化
  • 竹子天花板
  • 爱恨交加
  • 不同的声音


前 言

澳大利亚的华裔人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多过,两个国家的经济关系也从未如此紧密。

但是,还是有很多澳大利亚人难以克服对中国的恐惧。

伴随中国企业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澳大利亚,商业领域人士呼吁放下有关偏见,并指出了两国的兼容之处。


澳大利亚对待华裔“爱恨交加”,下一个故事是什么?


1


亚洲面孔遭嫌弃


Erin Chew今年30岁,是生活在悉尼的一名马来西亚裔澳大利亚居民。

二十年前,也就是10岁的周表示,自己对自己的亚洲人面孔讨厌极了。

她出生在澳大利亚,爸妈是马来西亚华裔。

由于住在悉尼外西区Mount Druitt的公屋,他们一家人总是显得格外注目,因为当时只有欧洲移民或者澳大利亚土著居民。

周回忆道:“当时,我受到了很多的种族歧视,感觉受尽了欺侮。”

“当和别的小朋友吵架了,他们总是叫我滚回中国,尽管我并不来自中国。”

伴随周的长大,他成功进入了悉尼大学学习商科。在大学里,周看到了很多华裔、印度裔、韩裔以及东南亚裔学生。

也正是在那里,周第一次认同了自己的亚洲人的身份,并且开始学会珍惜这种身份。


澳大利亚对待华裔“爱恨交加”,下一个故事是什么?


2


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的经历可以说是澳大利亚对待移民社区的一个缩影。

上上个世纪50年代,在维多利亚金矿区就有过要中国矿工‘滚蛋’的事件,在新南威尔士州的Lambing平原有过臭名昭著的针对华人的种族事件。

然而,到了本世纪,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跨种族的年轻夫妻。绝大部分澳大利亚人开始认可中国对澳大利亚繁荣作出的贡献。

可以说,过去20年,澳大利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澳大利亚的华裔人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多过,两个国家的经济关系也从未如此紧密。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提供的数据,澳大利亚有660万人出生在海外,其中有8%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


在澳的中国留学生有大约15万,还有为数众多的来自中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甚至还有从19世纪中叶淘金潮留下的中国人后代。

在2011年人口调查中,普通话超过意大利语成为继英语后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高中也提供普通话教育,最近的几届联邦政府都把这一举措做为和中国加强纽带关系的关键措施来实行。

至少在表面上,澳大利亚各大城市的华人社区附近,大家处的都还不错。

由Scanlon Foundation完成的2015社会凝聚力调查表发现,所有移民团体中,报告遭遇过歧视的受访者比例均出现显著下降。2015年为14.5%,而2014年是18%,2013年是19%。

澳大利亚对待华裔“爱恨交加”,下一个故事是什么?


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在澳大利亚总是受到欢迎。

事实上,该报告也发现25%出生在中国的移民曾经在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体育场、街道、聚会、学校或者外出购物时受到过歧视。

两国文化和历史的差异、以及外貌上的明显不同,意味着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Chew 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的文化社会,但并不一定是一个宽容的社会”。

从工作申请被忽视到银行贷款被拒绝,近四分之一的移民有过被严重歧视的经历。


3


竹子天花板

尽管澳大利亚华人的比例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但是,澳大利亚在种族融合方面似乎还是落后于加拿大和美国。

亚洲人,特别是华裔后代,在各级政府、法律系统以及各类商业中所占比例都偏低。


如周所言,这些都是现代澳大利亚需要解决的问题。

她说:“存在歧视。我们称之为种族偏见,用时髦的术语来说,就是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

“您可以看一下澳大利亚四大银行和大公司。以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为例,您会看到很多亚洲人的面孔,但是他们大都只能做到中层高管。”

“没有亚裔担任公司董事。”


根据2013年澳大利亚“多样性委员会”研究报告显示,在澳大利亚,私人公司首席执行官亚裔人的比例只有1.9%,而董事会中亚裔的比例也仅为4.2%。


横亘在华裔乃至亚裔移民与主流社会之间的“竹子天花板”(因不同种族而形成的职场升职障碍)眼看着有越来越厚的趋势。

William自高中开始就移民澳洲,目前任职世界知名500强企业项目经理。他总是抱怨自己工作努力,比一些本地人更出色,但就是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屡次和晋升机会擦肩而过。

更让William不解的是,在公司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只要HR 同时面试华人和Local(本地人)的时候,即使华人比Local强那么一点,最后拿到Offer 还是Local。

事实上,有这种感觉的不只有William一个人。

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就业调查显示,在就业保护政策影响下,华裔平均要比本地的申请人多提交68%以上的工作申请,才能得到就业机会。而即便是被录用进入公司,要想得到提拔升为高管也是“难如登天”。

这主要因为澳大利亚华人在主流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太小。澳大利亚过去的老华侨人数不多,第二代第三代如果没有什么家庭背景,语言能力差,当个白领已是不易。

而如今一代新移民华人学历高,英语好,当白领的不少,可是由于短期无法跻身主流社会,进入更高层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4


爱恨交加

每一次,中国买下澳大利亚的矿场或者农业公司都会引发当地不同的声音。

同样,特别惹人关注的还有在澳大利亚住房市场一掷千金的中国富豪。不少澳大利亚居民直言,中国买家推高了悉尼和墨尔本的房价。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期间,海外买家在新州购买了价值超过1600亿澳元的物业。大多数买家为中国和美国的买家,其中有846亿元是购买住宅和住宅开发用地。


澳大利亚对待华裔“爱恨交加”,下一个故事是什么?

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的文件显示,外国人买澳大利亚的房屋,新州占23%,仅次于维州的46%。

然而,大部分澳大利亚人都知道,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行业都严重依赖中国投资和消费。

50-60年前,中国人还因为是共产主义国家而深深怀疑。今天,在澳大利亚的华人被认为经济力量过大、胃口过大。

例如,去年年底,中国乳制品巨头蒙牛以15亿澳币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婴儿配方奶粉品牌贝拉米(Bellamy’s),随后又开出6亿澳币的报价收购乳制品加工商Lion Dairy。

Jakubowicz说,现代澳大利亚人对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充满矛盾,惊叹和不满并存。

他说:“澳大利亚经济四个最重要经济板块对中国越来越依赖,它们分别是矿业、教育、旅游和农业,这造成了极端不安和忿恨,而表现在外的是崇拜。”

他还说,不断增长的中国软实力以及对中国海外侨民的紧密控制造成了中国在澳大利亚中心创建了一个政治分支的担心。

严格说来,部分澳大利亚社会仍然对中国的人权纪录、中央集权式政府、知识产权以及复杂的电子监控网络表示批评。


5


不同的声音

如果要站队的话,澳大利亚企业的立场却截然相反。

他们的诉求是扩大同中国的合作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根据澳大利亚贸易和投资委员会(Austrade)发布的2018/19年度报告,中国从澳大利亚采购的商品数量是我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的两倍以上。

Austrade高级顾问斯坦·罗奇(Stan Roche)说:“中国确实是两个经济体的故事。”

“无论采取哪个衡量标准,中国有4亿人属于中产阶级。”

当一个经济体的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许多神奇的事情会发生,尤其是对消费品的需求。

他说:“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中国中产阶级飞速增长的受益者,尤其是千禧一代。”

中国不断变化的人口正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例如,ASX投资者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对澳大利亚配方奶粉行业的兴趣。A2 Milk(ASX:A2M)和贝拉米(Bellamy)率先面向中国市场销售,其股价也随之上涨。

再到近期,代购(即代人购买)、体验、购物和旅游业公司,如Aumake(ASX:AU8)、Blackmores(ASX:BLK)和Mediland Pharm(ASX:MPH)等,都试图利用中国对澳大利亚品牌商品的强劲需求。

另外,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目前占对华总出口的42%。

澳大利亚的健康与生命科学行业开始意识到了来自中国的投资需求。


澳大利亚对待华裔“爱恨交加”,下一个故事是什么?

2018年,澳大利亚肝癌治疗器械生产商Sirtex被鼎晖投资(CDH Genetech)和港交所上市公司远大医药以18.7亿澳元的价格收购,以介入其想要打入的市场。

澳大利亚最成功的医疗公司CSL(ASX:CSL)和Cochlear(ASX:COH)也成功打开了中国销售市场。

在市场的另一端,小盘股Invion(ASX:IVX)在2017年以550万澳元的价格将15%的股份出售给了中国科技投资者Cho Group。后者获得了Invion两个董事会席位以及使用光波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


END


周说道:“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受到的欢迎程度各不相同。”

参考来源:

https://www.afr.com/companies/our-complex-relationship-with-chinese-australians-20151227-glvgml

上一篇新闻

跨时空协作的利器——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设施BIM平台

下一篇新闻

刘庄等Nat Nano,黄劲松Nat Energy,罗健平Nat Chem!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