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德国一水泥厂老板沃特法在厂里视察时,无意间听到工人们讨论说,在婆罗洲与苏门答腊之间有沉没于海底的古代珍宝。

沃特法从中嗅到了商机,商人的直觉告诉他,循着这个传闻说不定真能找到价值连城的宝藏,于是从1996年开始,沃特法便积极着手准备进行海底宝物的打捞,梦想借此大赚一笔。

事实证明,沃特法的直觉是正确的,1998年时沃特法和他的打捞团队成功在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一艘满载珍贵文物的沉船,沃特法将其命名为“黑石号”,经考证,这些文物大多系我国唐代时期珍宝。

沃特法团队发现黑石号一事为我国知悉后,立即引发了高度关注,根据国际法则,沃特法团队打捞出的这艘唐代沉船理应归还中国,可沃特法不仅没有将该船归还中国,反而狮子大开口,将整船连同宝藏提价4000万美元打包出售!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黑石号”仿制模型

面对沃特法开出的“天价”,我国各家博物馆纷纷“炸了锅”,沃特法团队所打捞出的这艘“黑石号”唐代沉船,最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今天的故事要先从公元九世纪初开始说起。

沉没千年的唐代商船

我们先来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黑石号”。

早在公元九世纪初,我国便已经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开始频繁地对外通商,一艘艘满载珍宝的商船扬帆起航,“黑石号”正是由中国港驶向中东、罗马一带的商船之一。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7世纪时期,住在波斯湾地区的阿拉伯人,便已经开始驾驶商船,远渡重洋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易,唐朝时期,我国物产丰盈堪称世界之最,因此,我国成为了阿拉伯人的主要交易对象之一。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阿拉伯商人往来我国进行通商也越来越频繁,许多商船运载阿拉伯人本土的商品前来我国出售,也有阿拉伯商人前来我国进口商品回国贩卖,阿拉伯人派遣来到我国的商船数量越来越多,“黑石号”便是其中之一。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阿拉伯商人绘画

然而,这艘满载商人希望的“黑石号”,这次出行并非一帆风顺,“黑石号”在行径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时,狂狼乱波掀翻了“黑石号”满载的海上丝绸之路梦,“黑石号”上的船员们连同满船的珍宝一齐沉入了海底。

在海底沉睡了千年以后,1998年黑石号才重新被沃特法团队发现,发现并成功打捞上“黑石号”的过程也颇曲折。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德国一水泥厂老板沃特法,在听到厂里的印尼工人讨论婆罗洲与苏门答腊岛屿之间有沉没的古代珍宝一事时,欣然规往,商人的直觉告诉他,如果能成功将这批沉没的宝藏打捞出来,自己一定能借此机会大赚一笔。

这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茫茫大海中打捞一条沉船何其不易,但这对沃特法来说,打捞可能价值连城的“海底珍宝”,风险与收益并存,沃特法可不想这批价值连城的宝物白白从自己面前溜走。

其实这也和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包括水泥厂在内的许多基础工业厂,其收益几乎已趋饱和,且由于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打捞海底沉船也并非像往常一样如同“天方夜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因打捞海底沉船而一夜暴富的新闻迭出,沃特法也觉得要“赌一把”。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沃特法

然而,打捞海底沉船虽只是短短几字,实际执行起来将面对的是重重困难,首先打捞沉船本身的困难自不用说,其次,就算真打捞出了海底沉船,其归属权的界定也是极大的问题,许多想凭借打捞海底珍宝走上暴富之路的人,便是因为打捞出的宝物其归属权的纠纷而最终变得一无所有。

然而沃特法却不管这些,他聘请了专业的海底打捞团队,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订了所打捞宝物由两者共同分享的协议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进行打捞工作。

1996年时,沃特法带着打捞团队,与印尼工人一起前往了那片“埋藏珍宝的海域”,在进行了初步探查之后,沃特法打捞团队的打捞海底珍宝工作便开始了。

历时一年的探查与打捞,沃特法团队在1997年时率先发现了明代鹰潭号沉船,这一发现令沃特法精神大振,在同一时期仅一年便发现海底沉船,这在当时打捞海底沉船的队伍中是想当幸运的。

然而,当沃特法打捞团队成功将鹰潭号上的宝物打捞并整理后,他们发现鹰潭号上打捞出的文物大多只是一些普通瓷器,其整体价值并不高,沃特法并未对此感到气馁,而是很快便筹措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打捞工作。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海底沉船图,非沃特法发现沉船

1998年时,沃特法打捞队发现了明代巴考号沉船,时隔一年不到再获一船,沃特法打捞队队员们顾不上兴奋,而是很快进行起了文物打捞和整理工作。

这次从巴考号上打捞出来的宝物,其价值远超鹰潭号,几十件珍贵瓷器、金器等宝物时隔数百年后再次重现在世人眼前,沃特法对此感到十分兴奋。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沃特法会就此收手时,沃特法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捞!继续捞!海底一定还有宝物!”

于是沃特法打捞队伍很快便进行起了第三波打捞,而这次打捞的结果,将令世界为之震惊!

就在打捞上巴考号的同年,1998年8月,一名沃特法打捞队的勘探队员激动地说:“我们发现了!就在勿里洞岛海域附近,有一艘载满大量珍宝的沉船!”

这一消息令沃特法的打捞队精神一振,他们迅速制定了打捞方案,并于9月开始了正式的打捞工作。

因为第三艘沉船是在勿里洞外海海域一块黑色大礁石附近发现的,因此,沃特法打捞队将之命名为”BatuHitam”号,中文意译过来便是“黑石号”。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黑石号模型

由于“黑石号”的沉没位置比较刁钻,附近礁石丛生,这给打捞队打捞黑石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黑石号的打捞工作整整持续了十个月,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整体打捞工作在1999年6月基本宣告完成。

珍宝现世

沃特法打捞队这次打捞出的文物数量和质量远超所有人想象,仅从黑石号沉船中出水的瓷制品数量就已多达67000多件,这些瓷制品绝大多数是中国陶瓷,此外,还出水了许多金银制品,黑石号出水文物保存相对完整,且制作想当精美,足称价值连城。

经过专家对“黑石号”上文物进行的年份鉴定后,大致可以确定黑石号系唐代中叶时期,由唐派遣至阿拉伯文明领域进行商业交易的商船,根据对“黑石号”本身及船上文物年代考证,黑石号沉没时间大致确定在九世纪的上半叶。

在黑石号成功被打捞上来以后,国外的科学家们很快便对其展开了科学分析,黑石号系一艘用西非木材和绳索“缝制”而成的阿拉伯船,船只整体保存完整,只在底部破了一个大洞,据推测应为触礁所致。

“黑石号”内文物保存完整,科学家分析称,当初“黑石号”沉没至海底时,由于触底时海床的构成物质是粘土,因此黑石号得以以半掩埋的形式保存,海底的粘土被“黑石号”巨大的质量激起而形成了保护层,也一定程度上使得“黑石号”上层免受海水的侵蚀。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黑石号文物

同时,“黑石号”装载的货物也大多存放于专门烧制的“大堆”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保护了黑石号上的陶瓷器及金银器免受海水侵蚀,几项因素叠加,“黑石号”上的文物才得以保存完整。

关于“黑石号”上文物的整理工作,大体可见于2004年4月发表于英国《独立报》上一篇长篇文章《1200年钱的沉船宝藏告诉你一个未被接触过的中国》之中,该文章记载了沃特法发现并打捞了黑石号的传奇故事,并简述了“黑石号”所蕴含的文物价值。

据该篇文章所述,沃特法先后在印度尼西亚海域打捞出了三艘古代沉船,其中,以“黑石号”的文物数量与价值最高,从“黑石号”上打捞出的文物陶瓷制品数量多达67000余件,其中百分之九十八是中国陶瓷,这其中,长沙窑瓷占据了出水瓷器的绝大多数,其数量多达56500余件,这颠覆了我国陶瓷界对长沙窑瓷的认知。

这批出水的长沙窑,其制式五花八门,碗、杯、盘、盒等等制式应有尽有,且制作工艺十分精良,在我国陶瓷界的固有认知里,长沙窑鲜出精品,黑石号出水的长沙窑显然是颠覆了我国陶瓷界的固有认知的。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黑石号文物

这批长沙窑中,许多瓷器上铭刻了表征意义的铭文,如一件瓷碗的碗心上写有“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的铭文,而有的瓷碗碗心则绘有“安拉”的图样,不仅如此,在一些瓷碗碗心还曾发现“茶盏子”三字,显然是以用途而绘制的铭文,有的干脆直接铭以“湖南道草市石诸孟子有名樊家记”,带有十足的广告意味。

这些长沙窑瓷的发现极大程度颠覆了人们对长沙窑瓷的认知,也证实了长沙窑瓷确曾远销海外这一历史事实,为我国陶瓷界研究长沙窑瓷带来了新的动力。

此外,与数量众多的瓷器一同出水的还有10件金器、24件银器、以及30件铜镜,在这些铜镜之中,竟还发现了由皇室专用的“江心镜”,要知道当时,江心镜还只存在于古籍的描述中,我国的博物馆藏并无实物,江心镜的发现无疑填补了这部分空白。

此外,沃特法团队还在黑石号中发现了玻璃瓶、漆盘、象牙双陆等制品,这对当时研究唐代手工业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黑石号文物

在2002年上海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南京博物院的张浦生先生曾就“黑石号”的问世表示感叹:“‘黑石号’是个罕见的宝库,其中的宝藏内涵丰富,数量庞大,且保存十分完整。”足见我国文物界对“黑石号”的评价之高。

“黑石号”引发的风波

沃特法成功打捞出“黑石号”上的珍贵文物,加上此前其团队所打捞上的“鹰潭号”以及“巴考号”沉船,沃特法此时可谓是坐拥了价值数百万的文物财富,然而,此时的沃特法却并不能将这笔财富变现,在他面前还横亘着两道难题。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沃特法在婆罗洲与苏门答腊岛屿之间海域进行打捞,是和印度尼西亚政府签署过协议的,当时协议规定:打捞出的文物由二者(沃特法和印度尼西亚政府)所共享,也就是说,沃特法想要出售这批出水宝物,就必须要征得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同意。

沃特法本来考虑过将这批珍宝分开来进行拍卖,但这一提议被印度尼西亚政府否决了。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黑石号文物

之后,沃特法曾尝试与印度尼西亚政府讨论文物分配问题,却终因利益诉求不一致而导致分配问题的讨论迟迟没有结果,这也使得沃特法所打捞出的文物迟迟没有向世界公开,在2002年之前,“黑石号”的发现还掩藏在沃特法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的谈判桌上。

该如何与印尼政府共同分享这批文物呢?这是沃特法面临的第一个难题,而第二个难题是,当这批文物最终面世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其文化层面的归属问题呢?

我们先前已经提到过,黑石号是唐朝派遣往阿拉伯文明通商的商船,其上所载的文物绝大多数也生产与唐朝,根据国际法则,若从海底打捞出珍贵文物,能明确追索到其原主的后代的话,那么打捞上来的文物应归还于原主的后代。

也就是说,这批文物一经面世,则我国方面势必会要求沃特法归还文物,对此,沃特法又该怎么办呢?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沃特法

由于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商讨文物分配问题久久未果,且整理文物耗费了巨量时间的原因,直到2002年,我国才得以获悉关于“黑石号”及其出水文物的简况,此事立刻引起了我国的高度关注。

正如前文所述,一开始我国国内确实有要求沃特法归还黑石号文物的呼声,但由于出水文物数量众多且年代久远,许多文物只能确定是唐代制品,再具体则难以追溯,再加上打捞这批珍贵文物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沃特法公司拒绝将这批文物归还中国。

此后,我国扬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及湖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曾先后向沃特法表示购买意愿,对此,沃特法“狮子大开口”:“黑石号”出水宝物整体要价四千万美元,且买家一定要整体购买!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上海博物馆

那时候,四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在2.5亿元人民币左右,这在当时可谓是“天价”了,我国那时候一整年拨给全国博物馆的钱加起来也才十亿元,可没有哪家博物馆能一口气拿出这笔巨款。

因此,面对沃特法提出的“天价”,我国博物馆只好选择放弃,从后,新加坡“圣淘沙”机构先是向沃特法购买了“黑石号”文物数年的展览权,在此期间内,“圣淘沙”机构进行多方筹资,最终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将黑石号整体购入,黑石号文物宝藏最终花落新加坡,我国遗憾与黑石号宝藏失之交臂。

巡洋千载终回国

虽然“黑石号”最终未能被我国博物馆购入足可谓是一件“憾事”,但其最终还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了中国人的面前。

在经过长达近十年的发掘整理工作后,2011年春节期间,“黑石号”文物首次在新加坡海湾艺术与科学博物馆首次展出,这批文物首次展出便获得了巨大反响,人们无不为这批文物的精美瑰丽而大加赞叹。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新加坡海湾艺术与科学博物馆

在我国与新加坡政府的不断协商下,在2020年中新建交30周年之际,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甄选出了“黑石号”文物珍品共168件,置于上海博物馆进行展览,这是黑石号文物珍品第一次大规模在我国进行展出,消息一出,群情欢动,人们无不想一睹“黑石号”出水文物的尊容。

2020年9月15日,在上海博物馆的门口,一条巨大的竖幅迎风摇动,其上用金黄色笔触写就的“宝历风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一天,上海博物馆《宝历风物——黑石号出水文物珍品展》开展,这一天并非节假日,但观众们还是源源不断涌入博物馆中,想一睹离散千年的“黑石号”文物风采。

1998年,德商人捞出中国唐代沉船黑石号,拒还中国要价4000万美元

宝历风物——黑石号出水文物珍品展

这次会展持续至2021年1月10日结束,会展期间,观众好评络绎不绝,“黑石号”流落一千三百多年之后,最终还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回到了祖国,展出结束后,人们对这场“宝历风物”黑石号珍品展回味无穷,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我国能与新加坡博物馆再度合作,让国人有机会能更多地欣赏“黑石号”流落在外的文物珍宝。

上一篇新闻

德国人打捞的“黑石号”改写了中国陶瓷史,最终却被新加坡截了胡

下一篇新闻

暴雨之下,城市何以承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