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清明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饥寒交迫之际随臣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汤给重耳,19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封赏了当年的随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无心迷恋权贵,随母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最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清明时节

除了我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这要归结于唐代以来国力强大一些藩属国争相来到盛唐学习先进的文化,清明节由此传至各国。

例如朝鲜王朝纯祖时期,出现了一本对朝鲜自古以来的风俗习惯进行详细讲解的书籍,叫做《东国岁时记》『동국세시기(東國歲時記)』。据该书“清明(청명)”章节记载,在清明节这天人们要用柳树和榆树磨擦出新火献给国王,国王将这火种分给文武百官以及三百六十个地方县令,这叫“赐火(사화)”。县令们又会在“寒食(한식)”当天将火种继续分给老百姓。由于在等待新火的期间,人们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剩饭或冷食,所以称这天为“寒食节”。可谓是把我国的精华学到了极致,所以不得不防被剽窃的顾虑,2006年5月20日,我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清明祭祖


清明节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在全国范围盛行并设扫墓假期是在唐玄宗时期。据《唐会要》卷八十二记载,由于官吏回乡扫墓经常请假,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至大历十二年(777年)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就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

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宋代的寒食、清明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

清明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清明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上一篇新闻

韩国人眼中最帅的中国明星裸捐56亿腿长2米8还宠粉是真实存在的吗

下一篇新闻

RM:韩国话题最高节目!金钟国HAHA《BigPicture》上线,智孝大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