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围棋三国杀,谁能成为棋坛霸主?中日韩围棋争霸史(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时候和我一样,被父母逼着报过围棋班。如果上过的同学就会知道,小孩子学围棋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家长以为围棋能开发智力,但我觉得完全是早早让人意识到智力的差距,因为这项运动,实在是太吃天赋。
作为发源自中国的竞技项目,围棋在国内的地位又很特殊。一方面,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的棋类运动。另一方面,它如今也是不折不扣的小众运动。
这几年围棋出现在大众视野,主要还是靠柯洁。而荧幕上的围棋人物,说来惭愧,多数人能想到的,都来自我们的邻国: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阿泽,和日本的《棋魂》。
很多人好奇,如今阿尔法狗都无敌了,人类还有必要下围棋吗?
所以今天这期节目,我想分上下两期,带大家去到一个现在年轻人已经远离的世界。那里就像另一个逝去的武林,只是无关拳脚,它比武林更残酷,能跻身这里的,只能是天才中的天才。
这是一段背靠中日韩三国,由一个接一个不世出的天才接力完成的智力争霸史。
同时,你也找不出另外一项运动,能够像现代围棋一样,如此独特地反映和记录,东亚近百年的发展。
01
在围棋的武林,近百年来唯一被公认为宗师级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吴清源。
历史就是如此有趣。尽管围棋起源于中国,但长期掌控现代围棋版图的却是日本,而在日本,那个长期执牛耳的人物却又来自中国。
中日韩的围棋交流最早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随后唐代才由遣唐使带到日本。围棋在日本真正起势,离不开我们最熟知的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尽管这三位天下人个性迥异,却都对一个叫做日海的和尚喜爱有加。信长称他为「名人」,秀吉封他为「棋所」,家康定他为「九段」,全都是当时棋手最高荣誉。
正是这个日海,后来开创了声名远播的本因坊一门。
本因坊家和另外三大世家从此建立起一个往后300多年把持日本棋界的门阀体系,同时也培养出当时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职业棋手。
但这个封闭的系统,到20世纪初已经显露裂痕。而吴清源,正是那个最终给它致命一击的人。
事实上中国围棋到明清时也空前兴盛。康熙末年范西屏和施襄夏留下的「当湖十局」更被视为古代对局中的巅峰之作。
然而到晚清由于深陷民族危机,中国围棋明显掉队,日本棋手到中国交流几无败绩,以至于当出生于福建的吴清源到12岁打败国内所有对手,发现当时中国已经找不到能教他的老师。
1928年,昭和3年,14岁的吴清源东渡日本,拜入濑越宪作门下。
当时日本棋士师徒关系十分严格,年轻棋士想下出新的棋路需要极大勇气,否则只会被说「凭你的身份根本就不能下新手!」
幸运的是濑越宪作本身就是棋坛异类,他不干涉弟子的下法,这使吴清源得以自由地思考。
和吴清源最为契合的一个棋手叫木谷实,他来自当时不被纳入主流围棋圈的关西。正是这两位天才,在随后10年联手开创了现代围棋史上最先闪耀的「新布局」。
对旧有定式的挑战,在1933年吴清源与本因坊末代掌门秀哉的对局中达到顶峰。
在这场媒体称为「不败的名人对鬼才吴清源的决战」中,吴清源开局就震惊了所有人,第一手下在了三三,第三手下在星位,第五手更是下在了天元!
在本因坊,三三被称为「鬼门」,是被严禁的初手下法。
尽管吴清源本无此意,但这一招在当时不仅被视为对坊门的挑衅,加之当时中日局势紧张,这盘棋也被叠加了「日中决战」的民族色彩,这种下法自然招致来自日本国内的巨大压力。
这盘棋下了三个多月,最后吴清源两目告负。
据说吴清源走出对局室,看到黑压压的坊门弟子和日本民众时,一时失措,他向老师求救,濑越说:「你输掉这盘棋,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保住面子的秀哉意识到新时代已经到来,随后退位让出本因坊名号。
1938年,木谷实在秀哉的引退之战击败了他,后来观战的川端康成把这一战写成了小说《名人》。
随后《读卖新闻》迅速组织了一场吴清源和木谷实之间的十番棋。
这对绝代双骄,注定要来一场较量决定谁是新的霸主。却不曾想,正是这场「镰仓十番棋」,开启了吴清源称雄日本棋坛近30年的神话。
双方的第一局就下到见血。木谷实在打出黑157手后突然流鼻血瘫倒在地,此时的吴清源只顾着算棋浑然不知。这局结束吴清源收到大量恐吓信,甚至半夜有人往家里扔石头。
最终这场王不见王的赛事,吴清源五胜一负,将木谷实打到降级。从此木谷实逐渐走下坡路,成为「悲剧的棋士」。
从木谷实开始,15年间,吴清源用十场十番棋将当时所有日本顶尖棋手全部打到降级。
然而,这种强势随着1961年他被一辆摩托车撞倒而不再。留下后遗症的吴清源说,可能是神要把他的围棋能力收回去了。
但不管如何,就像川端康成说的,木谷实、吴清源创造的新布局时代,不仅是两位天才的青春时代,更是现代围棋的青春时代。
吴清源的独步天下,也让日本战后棋士一改此前闭门造车的风气,他们在「打倒吴清源」的口号下成立了「吴清源研究会」共同讨论,间接又推动了围棋现代化。
顺便一提,1967年金庸开始写《笑傲江湖》,其中风清扬的原型正是吴清源。
20年后,在杭州师范学院里,一个英语系大三学生苦练新学的围棋。后来他创立阿里巴巴,给自己起了个花名,就叫风清扬。
02
1956年,梅兰芳到日本,他问吴清源,怎样才可以让中国的围棋繁荣起来?
吴清源回答:「如果要振兴中国围棋,首先要选出有天分的少年,把他们送到目前围棋最先进的日本来进修,这是最快的方法。」
然而,到2014年吴清源去世,中国围棋都没有选择这个方式,而是走了另外一条路。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推动围棋的陈毅元帅就提出,「围棋是中国创始的。现在日本的水平比我们高,我们一定要赶上和超过日本。」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比赛在1960年。那年日本选手来华交流,团长正是已经71岁的濑越宪作。
当时中日的差距有多大?第一年,中国队在30局比赛中只赢了2局。第二年,日本团中54岁的女棋手伊藤友惠在面对包括过惕生、刘棣怀在内的中国老棋手时8战8胜。
局势原因让中日交流停了6年,直到1973年才恢复。这个时候中国已经由陈祖德领军,而他旗下的先锋便是过惕生的徒弟、21岁渐露锋芒的聂卫平。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围棋,就像那个时代的其他事业一样,通过政府支持和集中训练,一方面从中国古代棋谱挖掘,另一方面常常通宵达旦研究日本最新的比赛,从中寻求突破。
「中国流」的创始人陈祖德和聂卫平正是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天才。他们一改中国棋手此前大砍大杀的古典风格,开始学习日本的注重布局和收官,终于让中国围棋有了现代的味道。
从1975年往后5年,聂卫平称霸国内。1976年他又连续击败日本九段选手,日本人给他起了个外号——「聂旋风」。
但这股旋风真正席卷围棋界,要等到将近10年后。
1980年代的日本棋坛,在吴清源时代结束后,已经来到下一代门徒各领风骚的「六大超一流」时期。
木谷实个人失意后一心办学,他门下的5个弟子: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加上吴清源的弟子林海峰,这六人几乎揽尽当时日本国内七大赛的冠军。
不过,聂卫平之后的60后一代中国棋手陆续冒头,开始给日本的围棋统治力造成威胁。
日本决定先发制人,挫挫中国锐气。
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拉到了NEC电气赞助,然后找到中国《新体育》,希望联合办一场中日围棋擂台赛。
尽管当时对战六超级别选手仍然输多胜少,但再三考虑下,中国体委还是接下了这封战书。
这个全新的比赛在1984年10月打响,日本尽遣顶级选手。
出乎外界预料,中国第二个出场的江铸久一口气连胜5名日本棋手,突然成了全国最火的明星。
这期间《围棋天地》创刊,发刊词里写道:围棋到了腾飞的时候了。
后面的战局更具戏剧性,随着小林光一出战,他不仅终结了江铸久,还回应了一波六连胜,把中方打到只剩主帅聂卫平一人。
这一年的聂卫平,丢掉了所有国内冠军,他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当局面把他逼到背水一战时,却逼出了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他先是在热海击败了之前对阵中国棋手20多盘从没失手的小林光一,接着去到东京,仅用了6个小时就取得对加藤正夫的大胜,把悬念拉到最后的决战。
当时日方本来甚至都准备好庆祝了,结果赛后只能赶紧用「恳亲会」三个字覆盖了横幅上的「闭幕式」。
擂台赛的连续报道,让围棋爱好者在中国跳出了「中老年圈」,尤其在理工科大学生中掀起了学围棋热潮,清华和北大邀请聂卫平去讲棋,学生们在校园里把他抬了起来。
1985年11月20日,聂卫平对阵藤泽秀行的最后一场在北京体育馆举办,后者比聂卫平大30岁,此时仍有「前五十手天下第一」的称号。
央视一套专门现场直播了这局棋,同时直播的还有在日本举行的第4届女排世界杯中日决赛,当时有些单位甚至下午放假,允许员工回家看比赛,其意义早已超过体育范畴。
聂卫平后来在回忆录里说,这是自唐朝有中日围棋交流记录以来,真正意义的大决战!
双方在中午封盘之前局面均衡,直到聂卫平第173手打吃,此子一落,聂卫平就发现自己出现了致命漏洞。难以形容他此时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死寂,直到藤泽秀行第174手一出,没有下到那个他最担心的位置。
聂卫平逃过大劫,中国围棋迎来了春天!
最终聂卫平执黑以1又3/4子取得胜利。
几天以后,藤泽秀行、小林光一、加藤正夫将头发剃光以示谢罪,照片登在了《读卖新闻》上。
日本为了挽回颜面,本来只办1届的擂台赛决意继续举办。
在随后的两届中,聂卫平继续作为中方压轴选手,带队连续3年击败日本,尤其在第二届最后独战5人。直到1988年第四届的失利之前,聂卫平以一己之力,擂台赛11连胜,将中国围棋带入第一个黄金年代。
中国围棋协会在这个时候授予了聂卫平「棋圣」称号。日本棋界在那3届擂台赛的时期,甚至患上了「恐聂症」。
只是盛极而衰,龙临深渊,这份高光没能维持到接下来的世界围棋时代。
03
正忙于激烈对抗的中日围棋,都没有注意到擂台赛的轰动效应,正在唤醒我们的另一个邻居。韩国围棋,从中看到了与中日抗礼的曙光。
中日韩三国近代恩怨交织,彼时日本围棋看不上韩国,中韩又还没建交。相比中日之间长期的交流赛,韩国的实力到底发展到哪个地步,外界所知甚少。
与中国不同,韩国围棋的进步可以说正是遵循了吴清源的建议。
一手创办韩国职业围棋体系的赵南哲,1937年便到日本拜入木谷实门下,7年后回国,发誓要将围棋在韩国普及。
直到1972年,一个叫做曹薰铉的19岁少年从日本归来服兵役,这个濑越宪作的关门弟子,就像围棋史上的所有天才一样,将以一己之力改变东亚棋局。
战后的繁荣让日本的商业棋战频现,且奖金不菲。以七大头衔战为代表,不仅吸引韩国、中国台湾天才棋手赴日,也让日本维持着围棋最高竞争水平。
随着东亚区域经济的腾飞,最具本土基因的围棋跻身到当时最受关注的竞赛行列。
中国台湾的应昌期基金会开始筹办一个四年一届的世界围棋大赛,要把它做成围棋界的奥林匹克,「应氏杯」诞生,第一届定档1988年8月,冠军奖金40万美元。
加上同年日本启动的「富士通杯」,韩国的「东洋证券杯」,三大世界赛的创立,使得1988年成为「世界围棋元年」。
世界大赛的平台终于让韩国有了亮相机会。尽管应氏杯的16人参赛名额只给了韩国1个,但正是这唯一一颗子,开始摧毁旧有格局。
最终走到决赛的正是聂卫平和曹薰铉。
从后来的复盘看,聂卫平当时显然轻敌了,而曹薰铉则花了10万美金请了一个智囊团专门模仿聂卫平,两个月里潜心研究。
在五局三胜制的比赛中,聂卫平率先2:1拿到赛点,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局之前,他却下错飞机着凉导致感冒。
随后,他在第四局执白第140手下出了人生最痛悔的一步。多年以后,他自评是「近代围棋史上最可怕的随手」。在围棋里,随手就是不加思考而下出的棋。
聂卫平连输两局惨遭逆转,第一届应氏杯变成了一个分水岭。在这届比赛前,应昌期曾对聂卫平说,「这个比赛就是为你办的」。
新加坡仿如落凤坡,到聂卫平引退,他都未能拿下任一座世界冠军。
而曹薰铉们在围棋界掀起了一股韩流。
他们从密集战斗里培养起来的更快更凶猛的棋风,让刚刚激活的中国围棋顿时失色。
自1988年开始出现世界大赛,有7年的时间里中国棋手都无缘冠军。反而是日本凭借深厚的选手库连拿了5届富士通杯冠军。
但就像日本经济在1989年达到泡沫顶峰,随后进入平成时代「失去的30年」般,以六超为代表的日本围棋在告别昭和荣光之后,开始进入漫长的阴跌期。
当中国棋手还没完全迈过日本,甚至尚未逃出曹薰铉阴影的时候,又一个大魔王降临了。
任何一个在体育领域,能被称作大魔王的人,就意味着四个字:不可战胜。
「石佛」李昌镐,这个曹薰铉在1984年收的弟子,到1990年已在韩国国内屡次击败他的老师。
1992年,李昌镐以16岁182天的年纪夺得东洋证券杯冠军,创下年龄最小的围棋世界冠军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作为《请回答1988》里崔泽的原型,李昌镐以沉默寡言、对局时毫无表情
以及冷酷精密的终盘收官技术而著称。
他和老师筑起的「曹李铁门」从1993年开始展现出了恐怖的制霸能力。
日本六超中的韩裔棋手赵治勋,曾经把李昌镐的棋风形容为「没有情感的围棋」。
李昌镐自己说过,还在曹薰铉家做内弟子时,只要觉得对局中有1%可能会被逆转,他就会放弃可以大比分赢下对方的棋路,转而耐心等待。
有一次曹薰铉问他,为什么不走那一步?李昌镐回答,按我的走法,下一百盘保证赢一百盘,而且都是以半目取胜。
就如曹薰铉把聂卫平打入谷底,李昌镐同样把聂卫平的两位徒弟门生下到精神崩溃,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苦手。
中国在1995年好不容易由马晓春拿到世界冠军。然而,就在中国棋界刚刚开始期盼「马晓春时代」要到来之时,一年之后,他再次杀入富士通杯和东洋证券杯决赛,却两次折在李昌镐手中。
自此这把妖刀在石佛压制之下,在世界大赛再无斩获。
从1991-2002年,马晓春和李昌镐交手31局,马晓春6胜25负,输掉4个世界冠军。尤其是好几次在优势下被半目逆转,韩国棋手们甚至私下里讨论,「马晓春上辈子是不是欠李昌镐什么?」
马晓春后来说,作为一位棋手,一生中要进行很多次重要棋局,但真正决定命运的却只有那么几盘,甚至只有一两盘。
比马晓春小12岁的另一名被寄望的中国「小龙辈」领军人物常昊,接过了抗韩的大旗。
然而,从1997-2005年,常昊同样未能摆脱石佛的枷锁,战绩为5胜20负。更悲催的是,在那7年里,常昊连续6次倒在世界大赛决赛,如中魔咒般地连拿6个亚军。
1996-2005年,李昌镐17次进世界大赛的决赛,只输了两次,一次是自己的师父曹薰铉,而另一次,则是「小李」李世石。
一个李昌镐,压制了一个世代的天才。
中国围棋迎来了至暗时刻。
但是,中国围棋从未失掉勇气。
下一期节目里,我们将看到,在韩国强大的攻势下,中国的棋手们如何突破重围,扳回一城。新生代的棋手,又是如何扩大优势。直到AI降临,一统天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