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读书如访友,远游如致身。有些故事也应当一直讲下去······


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播出,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一时间掀起了传唱的热潮。


不论剧情还是歌词,让我们对租界及居住在内的外国人都有了了解。


租界,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产物。于今天而言,租界早已成为陈迹。于国人而言,却不应该忘记


上海的租界以其历史之长、面积之大、苦难之重,以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之尖锐复杂,而成为租界的典型。走进它,了解它,继而研究它,不仅是史学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普通人了解过去的一个面向。


1


西方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早在明朝,葡人就通过手段,攫取了在澳门的权益。而后清初,康熙帝浇灭了老毛子对东北的欲火。


到了乾隆时期,英国人又蠢蠢欲动起来。除了著名的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之外,在更早时候,他们就开始了尝试。


1756年,英国驻东印度公司代理人弗里德利奇·毕谷到上海察看情形。在给英国的报告中,郑重建议英国政府将目光瞄向上海。理由就是,上海这块处女地一经开发,日后可以成为对华北通商的枢纽。


天朝的富有以及继续与大清通商贸易的意愿,一直在西人脑海萦绕。


1831年8月20日,普鲁士籍耶稣教传教士郭士立,孤身一人乘坐帆船来到上海,除印证前人关于上海通达繁盛之言不虚之外,更是充当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北部开港考察”的急先锋。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郭士立

翌年2月26日,郭士立作为随行翻译,与东印度公司代表林特赛,乘“阿美士德”号从澳门出发。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民国《上海县志》


为了这次考察,英国人算是憋足了劲,想搞出点名堂。成员都用了化名。林特赛化名成胡夏米,郭士立化名成甲利。6月28日,到达上海。在上海呆了整整七天。


林特赛此时才意识到,对上海的考察绝对重要。虽然此前有毕谷的报告,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目睹了黄浦江上千帆竞过的盛景,按捺不住内心狂喜。他们无不为这个新发现惊叹。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黄浦江面上的船只


鉴于东印度公司在广东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林、郭二人带着公司“另找据点的企图”,考虑把英国的商业转移到上海。


但是,他们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没有得到在上海通商的许可,只得返回广东。回去之后就四处广布在上海的奇观见闻。


2


就是这些见闻以及林特赛的考察报告,让英国对上海更加垂涎。


1842年6月11日晚,英舰“纳密雪斯”号悄悄驶进长江口,停泊在距离上海县城12英里(近20公里)的吴淞炮台的海面上。


“纳密雪斯”号,也叫复仇女神号(英语:Nemesis),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35至1840年在利物浦建造的一艘远洋汽轮兵舰,是英国第一艘铁壳(用钢皮作外壳包装木船)战船。


6月16日,东印度公司的舰队驶至吴淞,为首者是“金发女郎”号(HMS Blonde),后面紧跟着英国海军少将、侵华军总司令兼海军司令威廉姆斯·巴加的旗舰“康华丽”号和好几艘炮舰。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英舰复仇女神号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英舰康华丽号(最突出者,中英在此缔约)


是时,英军只有2000人,吴淞口守军近5000人,但从兵力上看,清军占据优势。但清军缺失现代战争意识和战略战术,火炮的射程、精度、威力以及机动性,也都逊于英军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吴淞炮台形势图


与此同时,一支约2000名士兵的纵队在英军蒙哥马利中校率领下,沿黄浦江边从陆路进攻上海,一直攻到老北门口。


6月19日,上海县城被占领。陆军司令郭富少将把司令部设在城隍庙内。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巴加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郭富


在向城中士绅索要了145000金镑的赔款之后,英军离开上海,向南京而去。随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8月29号,清朝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1845年设立英租界。但英国并不满足于此。


1848年,上海道麟桂与英国领事阿礼国(R.Alcock)重订租界,东北界、北界延至苏州河,东南以洋泾浜为界,西南至周泾浜(今西藏中路),西北至苏州河苏宅,合计2820亩。英租界完成了第一次扩张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阿礼国


但这时租界基本还是荒芜未辟,英人大多优居在南市,至1849年才逐渐移入租界


3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总统约翰·泰勒(第一位因在任总统逝世而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总统的人)于1842年12月咨会国会,要求派遣代表来华,商谈建立新的经济关系。


1843年5月,美国派顾圣(Caleb Cushing)作为特使来华,其使命就是要求中方给予美国与英国同等的通商条件。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顾圣


1844年2月,顾圣到达澳门。6月18日,清政府派耆英(大清国钦差大臣、太子少保、两广总督、部堂、总理五口通商善后事宜办理外国事务宗室)与顾圣(大合众国钦差全权大臣驻中华)在澳门附近望厦村进行会谈。


在谈判过程中,美方软硬兼施,采用讹诈的手法,胁迫中方谈判者。耆英屈服于压力,抱着“一视同仁”的宗旨,接受了美方所拟定的条约草案。


7月3日,双方在望厦村正式签订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又称《望厦条约》。


第三款 嗣后合众国民人,俱准其挈带家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共五港口居住贸易。

第四款 合众国民人既准赴五港口贸易,应须各设领事等官管本国民人事宜。


美国虽于1844年7月与清政府订约,但其租界的开辟较为迟缓。8月26日,顾盛派广州洋行商人费信登(Henry Fessenden)为美国驻沪第一任领事,但未到任。


1846年,美国全权公使Commodore Biddle又派美国旗昌洋行商人吴利国(Henry G. Wolcott)被任命为美国驻沪代理领事,并在英租界内设立美国领事馆,悬挂美国国旗。


英领贝尔福起而抗议,声言除英国国旗外,任何国国旗均不得在英租界内悬挂。美领置若罔闻。


英领又转移突破口,向上海道台宫慕久交涉。道台再补颁了一条章程:“除英国国旗外,任何他国侨民不许于英租界内悬挂该国国旗。”


你以为“插国旗”的事就这么结束了?然并卵。


1848年11月,美国新任驻沪领事祁理蕴(John N. Alsop Griswold)到任,依然在英租界的住宅上悬挂美国国旗。


如上文所言,英国人及领署到1849年才逐渐搬进租界。所以此刻英租界内只有美国国旗。英国驻沪领事贝尔福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致信香港总督。


港督回信到:“本国在形式上是否有管理驻沪外侨之权,尚属疑问。则升旗问题,更不足置疑矣。”可见,港督对贝尔福的“坚持”也颇不为然。


而在这个时候,美国人几乎什么地方都住,商人住在英租界;传教士住在中国地界,在苏州河北岸。传教士们想买一块便宜的地,可以造房子住下来。


1848年,美国圣公会中国布道区主教文惠廉与上海道台吴健彰再四要求,终于在苏州河对岸虹口地上建屋居住。当时四至并没有明确。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文惠廉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文惠廉主教座堂


1854年,美国政府任命罗伯特·马辉(Robert Murphy)为首任美国官方驻上海领事,(此前的美领都没有官方任命)设立领事署,悬挂星条旗。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位于虹口的美领馆


直到1863年6月,上海道台和美国领事签订协议,确定了地界:南面沿苏州河,从泥城浜口对岸起,直到黄浦江。东面从低潮线时的黄浦江起,直到靠近杨树浦停泊场下游流入黄浦江的河滨口。北面从河滨口起,沿河滨一直向西三里,直到尽头


是不是还比较迷糊?没关系,我也是。


从1864年工部局绘《上海虹口美租界地图》上看,其范围约是今苏州河和黄浦江以北,河南路桥至外虹桥的沿江地区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上海虹口美租界地图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美租界大致区域图


4


同英国如出一辙,法国在18世纪也曾有过强有力的舆论活动。以商会为首,明确表示赞成和中国建立通商关系。


1776年,在广州设立了一个领事馆。1784年,小德金与遣使会士罗广祥一同来到中国,随后担任法国驻广州领事馆随员、法皇驻广州代表。


小德金,又译为小德,法国外交官、汉学家,著名汉学家德金之子。早年跟随父亲学习中文。1794—1795年间,担任荷兰遣华使节团正使蒂进的翻译。1795年,他随蒂进使节团在北京觐见乾隆帝,庆祝乾隆帝登极六十年


1801年,领事代理人小德金返回法国。此后,法国就没有任命过任何职业领事。


1839年9月10日,随习领事夏莱耶(Charles Alexandre Challaye)受命主持馆务。同年底,其被任命为法国驻广州领事。


1841年4月28日,法国外交部派真盛意(Dubois de Jancipny)乘三桅战舰“埃里戈纳”号(Erigone)自布雷斯特启程,到中国调查情势。次年1月27日到达广州。


通过夏莱耶从中联系,真盛意和中国官方进行了接触,并于1843年7月15日,和两广总督祁贡签订了一个法中协定草案。但由于真盛意不具备外交官身份,这样做他就超出了自己的职权范围。


就在这个时候,于1842年9月21日被法国任命的正式领事拉蒂-芒东伯爵(Ratti-Menton)到达中国,芒东与真盛意两人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两败俱伤。协定草案没有得到批准,广州领事拉蒂-芒东刚到任即卸任。


签订《南京条约》的消息,再一次刺激了法国。法国采取行动,决定专门派一个使团去和中国谈判。然而挑选使团团长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法国外交部长基佐发现了拉萼尼,法国政府任命其担任特派全权公使。


1844年8月14日,法国公使拉萼尼来到澳门,并开来8艘兵船,以显示其武力。10月1日起,拉萼尼与两广总督耆英举行会谈。拉萼尼在研究了中英、中美条约的基础上,采取恫吓和讹诈等手段,提出要援引英、美先例订立条约的要求。


10月24日,耆英和拉萼尼分别代表中、法两国政府在广州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船“阿吉默特”号上签订了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因该条约在黄埔签订,亦称《黄埔条约》。


第二款 自今以后,凡佛兰西人家眷,可带往中国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市埠地方居住、贸易,平安无碍,常不辍。

第四款 大佛兰西国皇上任凭设立领事等官在中国通商之五口地方,办理商人贸易事务,并稽查遵守章程。


条约签好了,法国的主要目标达到了。拉萼尼带着使团在1845年到上海逛了一圈。是时,在法国人眼里,“那里的一切还都是中国式的。英国领事馆人员和十多个外国侨民、侨商以及耶稣教传教士,就住在县城中心的几所简陋的本地人房子里”。


逛完了,使团就启程回国。1846年1月从澳门出发,5月27日回到马赛。


使团回国后,法国政府撤销了驻马尼拉和广州的领事馆,而在中国设立公使馆和在上海设副领事。


1847年1月16日,外交部长基佐提出任命一位驻华使节,原驻里斯本使馆秘书陆英男爵被指定担任驻华公使。1月20日,使团主事敏体尼受命担任法国驻沪第一任领事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敏体尼


5月20日,敏体尼乘双桅船“迪盖-特鲁安”号从勒阿弗尔启程,途经新加坡时改乘英国快船“加勒比”号,经过八个月的旅程,于1848年1月25日到达上海。


1849年4月6日,敏体尼与上海道台麟桂订约,设立法租界:南至护城河(今人民路),北至洋泾浜,东起广东潮州会馆(今龙潭路附近),西到周泾(今西藏南路)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法租界大致区域图


至此,通过“跑马圈地”,英、美、法三国在上海的租界范围初步划定。后面等待他们的是貌合神离的并拆与心照不宣的扩张。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英、美、法租界分布图

上一篇新闻

英国突击队:二战对德突袭战答卷

下一篇新闻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