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2日 星期日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引言

在《战略思维的收缩:从战略角度出发探析一战是如何全面影响英国的》一文中,笔者详细阐述了一战对于战后英国战略思维上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影响和转变,1919年8月,英国内阁出台了以未来十年不准备大规模大战为核心思想的“十年规则”,作为今后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此后的十四年中,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英国的国防预算大幅削减,三军军备建设呈现出缓慢发展的状态,军事战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收缩态势,对30年代的重整军备与对外战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收缩战略思维的反映:“十年无大战”的假设与“十年规则”的出台及实施

1918年11月,欧洲战事随着停战协定的签订而结束。但是,英国军队并未立即撤出欧洲大陆,在德国,英国军队依然驻扎在莱茵兰地区;在中近东,战后出现的土耳其革命一直将英国军队拖至1923年;而在东欧,俄国革命以后,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成为英法武装干涉的借口,并直到1922年才撤出俄国。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一战后的欧洲疆域

然而,一战史无前例的巨大破坏给战后的英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缩减军费支出成为一个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1919年6月,《凡尔赛条约》签订,宣告了一次大战已正式结束,这样维持一个庞大的军队已显得不必要,军事复员也随之展开。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巴黎和会


1919年8月,英国内阁作出了“未来十年大英帝国不再应付重大战争,不再建设新的海军”的 “十年规则”战略。“十年规则”不仅仅反映了英国战略思维,也反映了英国国内政治上的实际情况,不存在任何的共识来支持最起码的国防建设。英国由此指示各军种要按照十年内不会发生重大冲突与战争的假设来规划自己的预算,事实上,“十年规则”并非把十年作为一个固定的年限,从一开始它就是模糊的,此后的每一年都向后延长,直到30年代初才废止。

在“十年规则”时期,英国的战略家们对于和平的期望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就连一贯具有伟大战略眼光的丘吉尔也不例外。1924年,海军部主张在新加坡建设基地以及建造军舰,身为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就指责海军部的远东建设计划对日本是一种“挑衅”,并认为海军部考虑的“基点应放在20年内不可能同一流的海军大国发生海战上”,因此“在新加坡建设海军基地的想法应予打消”;至于“同日本的战争‘在我们这辈子’或‘在今后20年内’是不可能爆发的”。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一战后就连丘吉尔都认可“十年规则”


在“十年规则”战略原则的主导下,英国“财政部大大削减国防预算,从1919年三军的6亿零4百万英镑削减到1922年的1亿1千1百万英镑”;“1920年到1922年英国用于防卫的支出减少了82%”,1922年2月10日的格迪斯报告又建议“三军各部应削减经费4600万英镑”。1924年丘吉尔就任财政大臣,为了节约政府的经费开支,又提出了削减军备支出的计划,即使在经济恢复良好的战后繁荣时期,英国的国防预算也没有增加,“全部国防预算,1923年时是10500万英镑,1929年则为11300万英镑”。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战后的英国陆军士兵

到1928年,“十年规则”开始遭到了众多的质疑与反对,但在当年的帝国国防委员会会议上,内阁仍然认可未来十年不进行任何大规模的战争的观点,丘吉尔甚至建议“十年规则”应当永远存在下去。枢密大臣贝尔福、自治领事务大臣埃默里与海军参谋长马登则认为,“十年规则”下国防预算的削减会降低英国的军事力量,海军效率因此降低,无力履行国防职责,这样维护和平将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十年规则”开始出现松动,帝国防务委员会虽然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延长“十年规则”,但作了一些变动:在坚持每年进行国防政策评估的同时,政府各部门在任何时候都有责任在形势不利于“十年规则”继续实行的情况下提出质疑。

二、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国废除了持续十四年的“十年规则”

1930年国际形势的某些方面已使麦克唐纳政府感到不安,但麦克唐纳仍认为没有必要更改“十年规则”,但认为可以更加灵活的对待它。汉基则对德国的重新武装深感忧虑,要求政府重新审视该规则,并认为延长“十年规则”是“陶醉在虚幻缥缈的幸福之中”。 1931年包括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内的部分内阁成员开始忧虑“十年规则”,外交部为此出台了一份评估报告,报告虽然并没有做出取消“十年规则”的结论,但是认为在未来前景光明的同时也伴随着阴霾。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九一八事变


不久,“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事变发生,远东局势骤然紧张。参谋委员会在1932年的国防形势评估报告中认为:英国在远东的防御根本无力抵挡日本的进攻,各军种和军事工业都缺乏战争准备,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十年规则”的实施,建议取消“十年规则”并开始对包括军事基地在内的防御设施进行拨款,3月23日内阁同意取消“十年规则”。然而在随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十年规则”并没有真正废止,在威胁来临时,英国的战略决策者们却正忙于日内瓦的裁军活动,加上经济大危机给英国重整军备带来了财政上的压力。直到1933年10月,希特勒宣布退出国联与日内瓦裁军会议,英国才真正意识到国防的缺陷,11月,“十年规则”正式废止。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三、“十年规则”导致英国在30年代军备严重不足,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之势,只能寄希望于外交手段

“十年规则”作为一战后十四年英国的战略指导原则,是一战后英国政府被迫作出的战略选择。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英国的军事力量处于严重的不足状态,“1933年的政府开支的很小一部分(10.5%)是用于武装力量的,而分配给社会事务的总和则占46.6%”。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履行《国联盟约》与《洛迦诺公约》中的英国义务都很难得到保证,如果再发生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军事力量将无力保障英国本土的安全,大英帝国的安全就更是奢望。

此外,“十年规则”对英国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加深远。由于长达十多年的“无大战”指导原则,英国政府各部门的战略思维出现僵化,当30年代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时,英国的重整军备还深受这种战略思维的影响。

30年代“英国政府在重整军备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经济力量的重要作用,把它比作‘第四个军种’,并以此作为压缩国防军费的理由”。在“十年规则”的长期指引下,英国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民众,对外交和国防都充满了乐观主义,他们“绝大多数是孤立主义者,既相信战争能够避免,又相信应当避免”,英国的和平主义者甚至主张英国“为了争取和平而冒险,进一步削减其已经缩减的武装力量,使那些解除了武装的国家失去重建武装力量的任何藉口”。这些思维深深扎根于英国社会,对30年代的英国重整军备运动的进行与对外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和平主义运动的代表罗素


“十年规则”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后果,英国的三军建设没有一个共同的战略大规划。在国防开支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各部门军种只能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建设。陆军只满足于基本的“帝国防御”需要;皇家海军被迫放弃了“两强标准”,最后甚至连“一强标准”也难以为继;新兴的皇家空军尽管得到较好的发展,但也大大落后于其他强国。由此导致“三军任何共同的战略路线化为泡影:皇家空军计划对欧陆敌人(德国或法国)进行‘战略’轰炸,皇家海军盯着太平洋,陆军则在印度边境宰杀猪猡”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英国皇家海军

结语

总之,一战结束后,在收缩的战略思维下,英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十年规则”是一战后英国社会对国际形式乐观主义认识的一种体现,而“十年规则”的事实最后反过来加强了英国社会对局势的乐观主义看法,这种看法并没有随着30年代初“十年规则”的废除而消失,它深深的影响着30年代甚至二战初期的英国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 以至于在面对德国纳粹的咄咄逼人下,英国的政治家们幻想能通过外交手段满足希特勒的要求,从而避免战争的爆发,然而,希特勒终究没有向英国政治家们所希望的那样容易满足。距离一战结束仅仅二十年,二次大战再次不可避免的爆发,最终,英吉利海峡成为英伦三岛最后的保护一道屏障,为英伦空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浅谈“十年规则”:一战后英国收缩战略思维影响下的战略指导思想

张伯伦


参考资料

《The national archives》

《丘吉尔传》

《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

《British Foreign Policy(1919——1939)》

《英国现代史(1914——1964)》

《大国的兴衰》

《Hankey,Man of Secrets,V .2,1919-1931》

上一篇新闻

上海租界就是这样出现的

下一篇新闻

抗疫也用搅屎棍手腕,鲍里斯发扬英帝国传统,读懂它就懂英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