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预警!美国,走向封闭?

预警!美国,走向封闭?

6月3日下午,教育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预警指出,一段时间以来,中方部分赴美留学人员的签证受到限制,签证审查周期延长,签证有效期缩短,2019年一季度中国公派赴美留学拒签率高达13.5%,这对中方留学人员正常赴美学习或在美顺利完成学业造成影响。

预警!美国,走向封闭?

收缩的不仅仅是签证,也不仅仅是中国

2017年12月,美国白宫发表“国家安全战略”,其中公开表示将限制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留学生签证。2018年6月,美国国务院宣布缩减攻读航空学、机器人学与先进制造领域等理工科中国留学生签证。

最近,美国部分国会议员又提出法案,拟对申请赴美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国公民加以限制,如果申请者研究学科在美国“商业管制清单”中,签证官应将其材料寄回华盛顿进行额外审查。

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美国也在试图关紧大门。

纽科·克利夫兰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历史最悠久的项目,主要是颁发给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最具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论文作者。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将2018年度的纽科·克利夫兰奖授予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34人团队。但是,因为赴美签证始终处于“行政审理”状态,潘建伟最终未能出席颁奖仪式。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今年AAAS的年会主题恰恰正是“科学超越边界”,鼓励更多科学外交,以此推动当地科学发展。

潘建伟教授的遭遇不是个例。根据统计,2018年,中方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0313人,其中因签证问题无法按原计划赴美331人,占计划派出人员数量的3.2%。2019年,1月至3月,中方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353人,因签证问题未能成行182人。

一方面,不让中国的科学家、学者、学生赴美留学、交流,另一方面,对于在美国学习、工作的华裔科学家们,美国的一些部门也释放出了相当的“敌意”。

还记得去年因为一张餐馆收据而被上报警方,被视为“篡改政府文件”的肿瘤教授谢克平么?美国有关方面检查了谢克平教授高达40TB的科研相关文件后,没有发现有罪证据,最终当地检察官只能宣布谢克平无罪。

预警!美国,走向封闭?

上个月,美国埃默里大学以所谓“未充分解释来自国外的经费,以及未充分解释他们在中国研究所和大学的工作范围”为理由,解雇了该校杰出终身教授、著名遗传学家李晓江,由李晓江和夫人李世华教授共同管理的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系实验室也被关闭。

不断升级的限制措施,让教育工作者和学术团体担心更多的审查可能会阻碍科学创新,让有才华的申请者怯步。

为什么会这样?在长跑的赛道上,曾经遥遥领先,甩后面的选手好几条街,却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现,身后的选手离自己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远了。危机感的上升、优越感的降低,交织着巨大的焦虑感,心态复杂。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一些政客眼里,中国的崛起,充满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们认为:那些去美国学习、工作的中国人,都肩负着盗窃美国知识产权的使命;那些技术发展不错的中国科技公司,身后一定有“情报机关”支持。而中国现在在人工智能、5G技术、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因为窃取大量美国知识产权。总之,按照一些人的逻辑,中国的现代化,“是从美国偷来的”。

所以,当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齐平甚至赶超美国的迹象时,锁死技术发展路径、堵死中国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向上攀升的机会,成为一些政客对付中国的“工具”。

当然, 这样的限制,也并不只单单针对中国的学者。今年三月,曾获得图灵奖的以色列密码学家 Adi Shamir 就因为美国签证被拒,无法参加 RSA 信息安全大会。要知道,这个会议名称(也是知名加密算法 RSA)中的字母 S,正是源自于 Adi Shamir的名字。他对于这个大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过去每年,Adi Shamir都会在 RSA 信息安全大会上发表演讲,直到今年遭遇拒签事件。

这还并不是偶发事件。去年 7 月份,世界知名荷兰籍信息检索领域知名学者 Maarten de Rijke就写下了题为“开放的科学“一文,讲述自己因为曾前往伊朗出席学术活动并发表演讲,由此遭遇了美国拒签,导致无法出席信息检索的顶级会议 SIGIR 2018的经历。在文章的最后,他写道:我们的门票应该是卓越的科学素养,而不是某人护照上的国家。

美国正在瓦解自身最大优势?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就曾在自己的书里提到:“过去几个世纪,美国吸引了来自欧洲的顶尖人才。今天,它吸引的是亚洲人——印度人、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甚至东南亚人。由于美国能接受这些移民,帮助他们融入,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去实现美国梦,这些不断被吸引进来的人才也反过来协助这个国家去创造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经商方法。”

预警!美国,走向封闭?

而今天,美国似乎正在亲手破坏这种优势。

不久前,知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就刊登评论称,美国排挤外国学者,会威胁科技繁荣。两位来自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教授在文章中指出,自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能成功位于全球科技的领导地位,重要的是来自研究型大学的贡献。这些高校创造出新的基础科技知识,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年轻人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很多人选择留下来做贡献,成为技术专家、学者与企业家等,这构成了美国保持科技繁荣发展的循环系统,而如今,这个系统正在受到威胁。而威胁产生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在政治领导人的鼓吹下,不公正地贬低国外学者的成就与贡献。这并非是美国的精神,限制学术合作签证严重影响了外国优秀人才进入美国,他们原本可为美国的科技繁荣贡献重要力量。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所长谢淑丽,曾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担任过国务卿助理,主管中国事务。她就认为,这种过激反应,会严重损害到美国国内社会,也会影响到美国自己的开放程度,而最终会有损于全球经济稳定,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世界和平。

预警!美国,走向封闭?

开放包容才是历史大势

前几天,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的一封公开信,在朋友圈被广为转发。

预警!美国,走向封闭?

信中说,美最近一段时间对学术交流审查愈加严格,使得全美各地的国际学生和学生惶惶不安。即便如此,耶鲁大学也仍然坚持欢迎来自世界各地有才华的学生和学者共同进行学术交流。

今年以来,至少已经有耶鲁、斯坦福、伯克利加大、密西根大学、加州戴维斯、特拉华大学、莱斯等7所美国的大学发表声明,表达对包括华人在内的国际学生以及学者的支持,呼吁学术自由,反对族裔标签。

去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每学年有36万人,在美国所有外国留学生中,占到33%,接近三分之一。每年,美国来华留学生也超过了2万人。

这些往来于中美之间的留学生、学者,正是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重要的中坚力量,他们横跨太平洋,推动两个国家技术知识的交流、社会生活的互相了解,让两个不同文化根源的大国,能够有更多窗口来观察和理解彼此,携手向前。任何排斥或者限制这股交流力量的举动,都将被时间证明是可笑的。

(来源:玉渊谭天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新闻

叶炳坤:跨境破产中的司法协助与本国债权人利益保护|破产池语

下一篇新闻

以安全问题为由发布十项命令 特朗普叫停半导体史上最大收购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