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世界各国的超多学者齐聚洛阳,只为聊这事……
本文共计1348字,阅读需约4分钟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如何更好保护利用古都文化遗产,守住古都的“根”与“魂”,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在被称为“最早的中国”的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之际,10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举行。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巴西、埃及、秘鲁、墨西哥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古城遗址保护专家和学者,以“古都保护与城市生活”为主题进行交流研讨,为世界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对策和支持。
讲好古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古都,见证了文明的演进,承载着文化的精华。
洛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作为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洛阳通过举办高水平文物艺术展览、深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汲取各国古都智慧,打造“博物馆之都”,加快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扮演了历史记录者、文化资源保管者等角色。”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认为,古都保护不能局限于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要利用馆藏文物和城市文化资源,讲好城市故事,让每条街巷都变成展示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展厅”,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活起来”。
如何“活用”古文化遗产?日本冈山市产业观光局局长赤坂隆生动地讲述了“桃太郎”的故事:“我们将故事与当地历史遗迹相结合,包装成商品加以推广,吸引全球游客、振兴经济。”
差异化发展避免“千城一面”
“古都”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如何使古都保护不局限于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使古都发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机,关键在于“开发与创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近年来,中国很多城市面貌发生了改变,也出现了诸如“千城一面”、文化缺失、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等问题。对此,应立足当今社会,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避免“千城一面”。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阿尔贝托·加兰迪尼建议,从“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城市环境由文化来塑造”等方面入手,让城市更具有可持续性、包容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尼基尔·乔希认为,古城保护要尊重人的价值,才能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参与保护,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融入“一带一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一带一路”,始于贸易,拓展于文化;不仅是商旅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共生之路。
“今天多元化的世界,源于人类不断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葡萄牙中国观察协会主席、历史学家鲁伊·罗伊多说,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葡中两国经贸往来,尤其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葡萄牙和中国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
“我们在对利马古城靠近河流的历史古迹进行恢复重建时,发现中国明朝瓷器残片,证明了秘中自古就有交流。”秘中文化中心主任、秘鲁卫生部前部长爱德华多·扬·莫塔建议,扩大秘中两国合作交流。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连续举办的世界古都论坛,让古都城市间距离越来越近,城市生活越来越美好。
10月22日出版的河南日报(第9版)
END
文丨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责任编辑 沈若宸
认真学习,你一定是“在看”吧
省委书记王国生来洛阳调研,看了这些地方,提出“三个奋勇争先”,要求洛阳要“充分发挥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洛阳,向世界发出邀请:请君再看洛阳城!
洛阳各县区委书记当“导游”,亮“绝活”曝家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