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深圳“10+1”这步棋,妙哉

深圳“10+1”这步棋,妙哉

深圳夜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深圳,一座从“超小地盘”上生长出的“超大城市”。

它的“小”,显而易见:陆地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在广东省内排名倒数第三,不到广州、上海的1/3,不到北京的1/8;

它的“大”,有目共睹:2017年深圳GDP高达2.23万亿元,超过广州追平香港,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

历经40年飞速发展,苦于空间资源短缺的深圳,终于正式走上“扩张”之路——

12月16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这意味着,这片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不再由深圳、汕尾两市共管,而转由深圳全面主导。对此,不少网友评价:“深圳版‘雄安新区’来了”“以后请习惯东深圳与西深圳”……

对深圳而言,土地意味着巨大的想象空间。用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的话说:“目前(深圳)的市域范围解决人口居住、就业、交通的问题很难有所作为,而且也不符合世界级超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对于汕尾来说,此番机制体制改革,可谓完全“剥夺”了汕尾的存在感:除土地归属仍属汕尾外,GDP统计、户籍、财政、土地出让全归深圳主导。也不外乎有汕尾网友称:“深汕合作区与汕尾关系并不大。”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两地共管到深圳主导

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市中心约100公里,离深圳地界60公里。

时间回到2008年,彼时,深圳在汕尾鹅埠镇建立深汕产业园区,深圳向东发展的苗头初现。10年后的今天,鹅埠镇正是深汕合作区核心地带之一。

2011年5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挂牌成立,由广东省委省政府派驻机构,委托深圳、汕尾两市共管共建,合作区享受地级市管理权限。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和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

深圳“10+1”这步棋,妙哉

图片来源: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

当时,广东的希望是,深圳和汕尾两市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探索一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互动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深入开展,破解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新路子。在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看来,“从广东的初衷看,是希望引导深圳的投资进入汕尾这个贫困地区,带动汕尾经济发展”。

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一直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究其根本,是“两地共管”模式导致“谁都不管,谁都管不了”。深圳说:不全是我的责任,这么上心干嘛?汕尾说,这是我的地,怎么来我说了算。

后来,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曾对此评论说:“在这个阶段,谁是董事长,谁是总经理,没有分出来。”

2017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决定将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调整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合作区也由此进入“深圳的全面主导期”。

今年6月,产耀东在公开场合演讲时谈到:“精准扶贫的1.0版本是给钱给物;2.0版本是既派人过去,又给钱给物;3.0版本是搞产业转移园;4.0版本是全面的对口帮扶;当前的合作区相当于5.0版本,通过建设一个产城融合的新城,带动周边的发展。

“如今,深圳取得绝对主导权,积极性将大大增加。”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自贸君。

解决城市土地紧缺问题

林江坦言:“拥有主导权的深圳此次成为‘主角’,已经超越最初的扶贫概念。”

往大了说,深圳“牵手”汕尾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与北京“牵手”河北建设雄安新区,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与中心城市毗邻、欠发达……两地的“构成”也有相似之处。林江表示,深圳是想做一个“小雄安”出来。

深圳“10+1”这步棋,妙哉

图片来源: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

在雄安新区雏形还未建成之前,如果深圳和汕尾率先合作的‘小雄安’能成功,将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这是很深远的意义。

而往小了说, 对深圳本身而言,经过40年发展,城市日益“饱和”,土地紧缺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头号问题。

究竟有多缺?深圳陆地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不到广州、上海的1/3,不到北京的1/8。成都和杭州的面积,也达到深圳的7到8倍。但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却超过2000万人,经济总量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三城”。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深圳城市建设开发强度已达1.09,远超东京0.8、新加坡0.51、香港0.97。也就是说,深圳的开发强度已经超过香港。可以说,空间资源短缺与发展需求旺盛已成为深圳面临的最大矛盾,也是城市更新最根本的现实约束所在。

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成为深圳的第“10+1”个区,深圳的陆地面积也将迅速增加23.4%。这对深圳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这意味着深圳在产业布局方面多了可供选择的空间,在产业转移、产业规划层面也多了一个可选的经济腹地。”林江说,“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深圳而言是一块经济福地,百利无一害。”

融合发展的“一步妙棋”

不难发现,深汕之间,还隔着惠州,不少人也疑惑,深圳为何舍近求远,放着惠州不合作而选择汕尾?

其实,早在2009年,深圳、东莞、惠州的融合发展便提上日程,但效果并不明显。“说白了,惠州某种程度上是不服深圳管的。”林江分析,深圳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发展程度还不及惠州,毕竟惠州经济实力也不错,“你深圳有些地方都比不上我,为什么要服管”。

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此前也谈到,汕尾是深圳对口帮扶的对象,合作区不仅是帮深圳发展经济,也是帮汕尾发展。而且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合作区相比莞惠,距离深圳并不是很远,且在地价、劳动成本等方面相对有优势,对深圳调整产业结构来说是较好的选择。

而对汕尾来说,作为GDP排名广东倒数的欠发达地区,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无疑有着巨大吸引力。“这也是深圳与汕尾探索的新模式,即‘飞地’模式。”林江说。

深圳“10+1”这步棋,妙哉

图片来源: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

对于这一模式,林江直言,深圳这一步棋走得很“聪明”——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不断发展,在所谓“西深圳”与“东深圳”双重合围下,深莞惠的融合也就“水到渠成”。

但是,随着深圳全面主导,汕尾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失去“话语权”,是否真如网友所说,“不关汕尾什么事了”?

在林江看来,“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推动整个粤东地区融合的一步棋”。换句话说,深圳向东发展,最终会带动粤东整体融合,而汕尾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

由此看来,汕尾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利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毕竟,40年前,深圳也只是一个小渔村而已。

每日经济新闻

上一篇新闻

新中国第一海盗大案—汕尾海盗案纪实

下一篇新闻

高山生香茗,海丰县公平镇五指嶂山也“久负茶名”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