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斌|融解古意 愿隐山南
人物名片◆黄友斌
黄友斌,男,1991年9月出生。本科毕业于中国青瓷学院,美术学(师范)专业,荣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2014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2015年开始龙泉青瓷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工作;2016年于景德镇参加“国家级拉坯技能大师占绍林研修班”,并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博览会传统手工艺项目技能表演赛”,同年9月进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工作;2017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龙泉青瓷艺术创新人才”项目。
2016年11月作品《八面圆通》荣获第九届“中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淇河杯银奖;
2017年1月作品《莲》系列受邀于新加坡参加中新文化迎新年交流展;
2017年4月作品《青衣八面》荣获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创新设计奖;
2018年1月作品《青韵》被白云美术馆收藏。
融解古意 愿隐山南——品读黄友斌的其人其艺
对于一个年轻的艺术家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创作首要的基础,黄友斌从一开始就努力往这一方向发展。在浓厚的学院艺术氛围蒙养下,他自幼便喜好涂鸦画画,及至年岁稍长,又参以艺理之学,由此而生发了他传统陶瓷的兴趣,既浸淫艺事,又甘于青灯黄卷、悠然恬淡的陶瓷艺术创作。这种独立品性,为他后来的陶瓷创作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基础,并得到了传统中国艺匠精神的给养。
与大多数当代青年艺术家相比,对传统文化的汲取,黄友斌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学四年,他在中国青瓷学院受到专业的艺术教育,大学毕业后,他又考入杭州市胜利小学任美术老师,潜心精研中国传统陶艺创作与艺术精神。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美展并有获奖,这对于一位年轻的艺术家来说实属不易,是一份耕耘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执着。学院四年的系统研习,使得黄友斌对传统瓷器造型有了深刻的领悟。长期坚持不辍地锻炼,使黄友斌的艺术作品中蕴含了浓厚的书卷气。在他的手下,陶瓷器上造型与修饰就是风景,或平或起,或静或动,可以遐思亦可凝视,举手间,卧于一方,从容逸透,显得闲雅而又内涵丰富。
西方学者说“风格即人”,更有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作品,只有艺术家”,艺术家在陶瓷创作中内在的品性是极其重要的,黄友斌更是在这方面下苦功夫的人。值得注意的是黄友斌手下的器物不是传统造型繁琐或是简约单个物体。为了表现他所理解的器物、空间和时间的融合,他似乎在有意回避一些元素。他创作的是简洁稳定的形态,像静思或像冲破,亦或是一器物望平生。陶瓷造型形式的组合与构架均在博览群书后形成的无意识形态创作中,然后在理性的技法创作下,胸中之竹跃然于眼前,他创作的胆瓶、人物的极度概括,从草稿到草稿更需殉道精神。
在参赛的各种作品中,作者细腻的表现手法又似乎带有古人的意境更有点传统匠人的造型精神,但不完全相识,汲其一点已非常难得。单个瓷器浑厚凝重又不失委婉,这更添加了俊雅之气,凡成型者,气韵为上,我想这也是黄友斌在艺术方面所想追求的。这些古意元素贯穿黄友斌的艺术创作,简练与概括已成为一种符号、载体,他对自然事物的理解蕴含了一层单纯的宁静。匠心独运,艺术精神当随时代,凡手作所到之处,都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思考。
黄友斌虽是一位很年轻的艺术家,但处事淡然,待人真诚,每遇朋友谈及,无不称赞。陶瓷作品显现出的气息又说明了黄友斌是一位独立思考、坚守艺事、领悟匠人匠事情趣的人,在如今的躁俗功利社会中,精神上的孤独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在当今语境下的反思。
寄情山南,优游林下,抒发了得心之作的超逸情怀。在西学盛行的当下,如何追求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志趣审美内核,如何有所突破等问题被艺术家思考,黄友斌没有融合趋势,不矫情造作,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了。如在人像陶瓷等创作中,他很少增进个人宣传元素,对于一个青年艺术家来说留名更能直抒胸臆,之所以这样,黄友斌觉得自己陶瓷的意趣已经足够能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如细节增多反而喧夺其意。瓷器创作表达的事物单独与独立性让他清楚地认识到,独立的精神存在,单纯与素雅的元素,表达了他对社会、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也折射了他甘于艺事的心态。
瓷器虽小艺,必惨淡经营,功参造化,身体力行,任重道远。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有所参悟,隐射出的对人生艺事的理解更是弥足珍贵。
文/青年学者 邵链鹏
Q&A 对话 黄友斌
Q:请问中国青瓷学院为什么会设在丽水?你当年报考这个学校的初衷是什么?
A:中国青瓷学院前身为丽水学院艺术学院,龙泉青瓷作为丽水三宝之一,是世界瓷器类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中国青瓷学院拥有浙江省“2011计划”重点项目——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丽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龙泉青瓷原料研发与创意设计创新团队,学院已成为振兴历史经典文化产业的一个示范样本,成为中国青瓷对话世界的一个窗口。
报考中国青瓷学院是出于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当然还有喜爱丽水的山水文化,这样的山水才能孕育出美丽的青瓷。
Q:中国瓷源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也蕴含着很深厚的学问,那么你认为青瓷在中国瓷器里有着怎样的地位?
A:浙江是中国古代青瓷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在绵延几千年的烧造历史中,出现了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龙泉窑和南宋官窑等著名窑口。可以说浙江青瓷对全国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Q:你在制作青瓷作品时,会把怎样的设计元素、艺术理念融入里面?比如《青未》《青韵》这两件作品,希望传达给大家怎样的感受?
A:脂玉般莹润而略带透明质感的青色,是青瓷有别于其他类瓷器的最显著特征。由于青釉的质感、色泽及其隐隐透出的人文气息,本身已经与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十分吻合,因此,青瓷常常以无纹为美。艺术创作中喜欢把中国艺术的精神融入作品中,君子般的清雅与高洁,或以刻划工夫装饰青瓷,进行经营布局,合理安排整个装饰面。既要考虑纹饰结构的中规中矩,又要兼顾上下左右的收放争让之趣。
正所谓:“类冰比玉,以玉喻德”,通过作品让青年一代开始关注自身,以器物照心间,在享受自由和释放个性的同时要有独立之精神和傲骨。
《青未》
Q:你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陶艺中心工作,这份工作和艺术创作的关系?
A: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有七年党龄的中共党员,本身就要牢记文化责任与社会担当,即服务于人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作为“杭州市中小学生陶艺大赛”的承办方,十多年兢兢业业普及陶瓷文化。而我作为陶艺中心的工作人员,从学生作品征集、初评、复赛等全程参与,即沁浸在孩子们童真、创意的艺术创作的环境。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市民在这里可以进行手工制陶体验,通过上手感受陶瓷艺术。艺术创作要有温度,这种情感来自于对工作的喜爱和倾心投入,并通想过自己的创意表达让更多人感受青瓷的魅力。
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陶艺中心讲课
黄友斌 作品
《破茧 》
《青韵》
《青衣八面》
《瓶》
本文刊登于8月号艺术周刊第2期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