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中国海军的驱护舰发展历程要从海军创立之初说起。当时,作为一支新生的海上力量,中国海军仅有的作战力量来自起义或缴获的各类舰船,不但数量不多,而且极度缺乏大型战舰。除4000-5000吨级的“重庆”号巡洋舰(该舰当时还已经自沉,因此并不能算正式的作战舰船)外,大部分都是几十吨、百余吨的炮艇或巡逻艇和内河炮舰,连千吨级的战舰都寥寥无几。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重庆号轻型巡洋舰

这种情况下,中国海军将较为具有战斗力的“桥立”级、“择捉”级等进行改装,同时从国外购买拆解武装的“花”级、“城堡”级护卫舰并恢复武装。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日本桥立级桥利号炮舰,在中国海军服役过的为宇治号,改名南昌号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桥立级三视图

这些战舰成为中国海军最早的护卫舰作战力量,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一直是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中坚。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英国城堡级护卫舰,曾服役于加拿大皇家海军(此前在英国服役的时候舷号为K446),后服役于中国海军命名为广州号(军机图原创文章)

在中国海军早期的护卫舰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南昌”号。该舰的前身是日本海军的“宇治”号炮舰,在改装后一度是中国海军火力最强大的护卫舰。1953年2月24日,毛泽东检阅了“南昌”号等舰船,并在“南昌”号上留下了著名的“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题词,这成为“南昌”号服役期间最光辉的历史。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南宁号前身为日本择捉级海防舰

另一艘值得一提的护卫舰是“南宁”号。该舰原本为日本海军的“满珠”号海防舰,1945年因被美军潜艇击毁舰首在越南西贡进行修理,后被拖到新加坡进行大修。随后,“满珠”号在为日军运输船队护航时遭美军空袭,在香港被炸沉并坐底,舰体前部严重损毁。日军原打算在打捞后修复该舰,但由于随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该舰遂被废弃在船坞并被民国海军接收,但其后并没有得到妥善修理。人民海军建立后,由于缺乏大型战舰,因此对废弃多年的“满珠”号进行了修复。修复工作由黄浦船厂进行,并由江南造船厂派出技术人员予以支援。中国的船舶技术人员对“满珠”号的前部舰体进行了重新测绘和建造,并为其配备了全新的舰载设备。1955年,修复后的“满珠”号被命名为“南宁”号加入南海舰队,并作为南海舰队旗舰一直使用到70年代末期,期间执行了西沙群岛巡逻和印尼撤侨任务,可谓功勋卓著。对“南宁”号的重建和修复,可以视为中国独立建造大型水面战舰的开端。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苏联Bditelny驱逐舰即07型驱逐舰

然而,老旧护卫舰毕竟数量有限,而且性能也难以满足需求。在此情况下,中国海军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曾与英国进行洽谈,并一度有望获得拆解武装的两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10艘扫雷舰在内的庞大舰队,但这一计划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断。随后,1952年,中国向苏联求购驱逐舰,起初苏联拒绝中方要求,但在经过谈判后,1953年6月苏方同意向中方提供四艘07型驱逐舰,即著名的“四大金刚”。虽然07型驱逐舰是设计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舰,但对于急需大型战舰的中国海军来说,这四艘战舰的入列大幅提升了作战能力。服役期间,“四大金刚”多次执行演习和阅兵任务,并首开对美国海军战舰进行驱逐的记录。而在技术探索领域,“四大金刚”除了为中国海军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海军人才、为日后国产驱护舰的服役奠定基础外,还成为中国海军迈向导弹化的探索平台。1969年,“鞍山”号拆除了鱼雷发射管,改装了“上游”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及配套设施,其余三舰于1970年完成改装,成为中国海军第一种导弹化的大型战舰。07型在中国海军一直服役到上世纪90年代,如果算上这四艘战舰在苏联海军的服役历史,其前后使用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战舰之一。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芬兰服役的苏联50型护卫舰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紧实现大型战舰的自行建造。在引进“四大金刚”的同时,中国也从苏联引进了50型(“里加”级)护卫舰的技术资料,以此为起点,中国开始了自行建造现代大型战舰的历史。“里加”级的仿制工作被交给上海沪东造船厂,在苏联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里加”级根据中国海情进行了部分修改,定型为01型护卫舰,随后首舰于1955年4月开工建造。1956年4月,01型首舰“成都”号下水,5月正式服役,这是新中国建造的第一艘千吨以上级战舰。01型总共建造4艘,该级舰在中国海军中一直服役到90年代,期间4号舰“西昌”号(原称“衡阳”号)于1988年2月在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设期间,在附近海域曾与越南海军战舰对峙,该事件成为“3·14”海战的前兆之一。01型对于中国海军意义巨大,该舰的服役除了让中国海军首次获得世界主流水平的大型战舰外,还在建造过程中实现了舰船建造的现代化、标准化。从这一点来说,01型护卫舰堪称中国海军的“发家本钱”。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中国01型护卫舰506-成都号。

随后,以建造01型为基础,中国开始了独立设计千吨级战舰的探索。事实上,这一选择颇为无奈——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已经十分紧张,苏联的援华专家也早已撤回国内、更无法从苏联获得新的战舰设计资料与装备技术支持,因此中国不得不选择自行设计新型战舰。为此,中国决定建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即后来的中国舰船研究所),专项负责新型战舰的设计工作。1961年6月,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正式建立,随后向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即701所)下达了新型护卫舰的设计任务。在参考01型的技术和设计经验的基础上,1962年,701所完成了新型护卫舰的设计,随后中国海军批准了该型舰的建造,并定型为65型护卫舰。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65型护卫舰502号南充舰

1964年8月,65型首舰“海口”号于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后续四舰改由广州造船厂建造,由此中国拥有了继大连、上海之后的第三大大型战舰建造基地。限于技术水平,65型存在航速过慢、设备性能一般的问题,但相比于同时代周边其他国家地区的同等级别战舰并不落后。在著名的“3·14”海战中,65型三号舰“南充”号组织人员抢占礁石,并开火击沉了敌方运输船,这成为65型漫长的服役历史中最为光辉的一笔。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1型驱逐舰,105舰济南号

对于一支现代化海军而言,仅有千吨级别的护卫舰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海军,除面临来自海峡东岸的海上威胁外,还面临老旧战舰必须退役、同时还缺乏可靠的外界技术援助的问题。此外,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决定发展海基核力量,而战略核潜艇缺乏有效的水面掩护,也成为了摆在中国海军面前的一大难题。1957年,中国获得了苏联56型驱逐舰(“科特林”级)的部分设计资料,以此为基础,中国开始了自行设计大型驱逐舰的尝试。受经济条件困难、缺乏外部支持、以及缺乏设计经验等限制,新型驱逐舰设计进度并不算快,一度只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蒸汽轮机、舰载武器和舰体材料的研制上。直到1967年,新型驱逐舰的总体方案才得以通过,随后1968年首舰于大连开工,即著名的051型驱逐舰。051型驱逐舰的建造,刷新了中国本土设计建造的战舰的吨位纪录(此前中国本土建造的吨位最大的战舰是民国时期的“平海”号轻巡洋舰,该舰排水量超过2300吨)。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1型珠海舰艇

051型驱逐舰的建造,除满足了海上安全需求和远航编队需求外,还开创了中国第一代“标准型”驱逐舰的历史。在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建造历程中,051型驱逐舰总计建造了19艘(含中途停工),时至今日该级舰仍然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驱逐舰中数量最多的一型。051型驱逐舰同时还是亚洲第一种大型导弹驱逐舰(同时期日本独立设计建造的“山云”级驱逐舰不但吨位不如051型,而且设计时并未考虑配备导弹的问题)。可以说,虽然051型在设计建造时技术水准已经远远落伍于美国、苏联和欧洲国家的驱逐舰,但在亚洲该舰当时是领先的。即便与同时期发达国家的驱逐舰相比,051型的火力也十分强大(当时唯一一种在火力上完全压倒051型的驱逐舰是“现代”级,而“现代”级要等到1980年才开始服役)。由此甚至可以说,051型的设计建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冷战时期亚太各国的水面战舰发展。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3K型护卫舰531“鹰潭”号

与此同时,中国国产护卫舰也在继续发展之中。虽然051型驱逐舰火力强、设备比较完善、可以满足中国海军一段时期内的需求,但对于当时经济实力仍然薄弱的中国来说,该型舰仍然太贵。另外,使用3000吨级的驱逐舰去替换千吨级的老旧护卫舰,用以执行日常巡逻等任务也确实“大材小用”。有鉴于此,新一代护卫舰的设计建造也在同一时期展开。1965年,中国海军提出了新型护卫舰的需求,次年中国的船舶工业部门开始前期技术研究。鉴于051型驱逐舰主要执行对海打击任务,新型护卫舰计划以防空作战为主,并计划采用舰空导弹。1967年,“七院”上交了053K型的技战术任务书,次年获得海军批准。1970年7月,053K型首舰“鹰潭”号在沪东造船厂开工,次年10月下水,1975年3月服役。与此前中国海军的驱护舰相比,除首次在国产战舰上配装舰空导弹外,053K型的舰载设备性能也实现了提升,此外该舰还首次配装了封闭式炮塔、使用火控雷达控制的主炮。从上述角度来说,053K型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其作用堪称是开创性的。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3H型护卫舰516九江舰,后改为火力支援舰

然而,由于此前中国从未有过研制防空型护卫舰的经验,053K型的研制生产进度缓慢,建造服役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该型舰的二号舰甚至在服役后长期废置,根本没有进入过战备状态,也不可能完成作战任务。毋庸置疑,继续在053K型上投入人力物力,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绝对是严重的浪费。为满足替换老旧护卫舰的需求,以053K型的舰体为基础,在部分继承053K型的武器和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修改上层建筑、改用较为成熟的武器和设备,经典的053H型护卫舰就此设计而成。053H型护卫舰虽然放弃了以舰空导弹为核心的防空系统,但配装了国产反舰导弹,作战能力同样可观。1975年,首艘053H型护卫舰正式服役,随后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建造了14艘之多。在长达18年的建造历程中,053H系列总计建造了33艘,创下了中国国产大型战舰建造数量的记录,由此也不难看出中国海军对053H型的满意程度。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满船都是火箭弹

相比于之前的01型和65型护卫舰,053型的进步是显著的。053型的吨位更大、设备更加完善,并且具有更好的航行性能。更重要的是,通过053型的研制,国内积累了大型护卫舰的设计建造技术,同时还带动了相关的材料、设备、武器装备行业的发展,这为日后国产大型战舰的研发和升级奠定了基础。与051型驱逐舰一样,053型与同时期国际领先水平的护卫舰相比同样在技术上是落后的,且由于吨位偏小,存在续航能力不足、自持性较差的问题。同时,由于“红旗”-61舰空导弹等装备未能事实形成战斗力,053型也难以摆脱岸基防空火力的掩护,这导致该舰几乎只能在近岸水域作战。可以说,这是一种优势与劣势同样突出、非常符合当时中国海军实际需求但性能有限的战舰。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英国42型驱逐舰

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转暖,中国军事工业也抓紧机遇与西方加强合作。在这种情况下,051型和053H型的改进,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欧洲烙印”。80年代初,中国曾与英国计划联合在051型基础上增设“海标枪”舰空导弹等装备,使其成为具备舰队防空能力的战舰,即051S型驱逐舰。在对051型进行考察后,英方认为051型的舰体结构不甚合理,需要增加独立的指挥舱室、并为防空和反潜作战系统及舰载直升机预留空间,遂对051S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确定方案后的051S型满载排水量达到4100吨,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驱逐舰。对于当时的中国海军和中国船舶工业,051S方案较为贴合实际需求和实际能力、可以进行大规模建造、且能够带动海军装备的技术升级,因此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方案。然而由于在马岛战争中英国42型驱逐舰的实战表现很差,中国海军随即对英国的舰空导弹和舰载设备失去兴趣,051S型就此偃旗息鼓。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1型“济南”舰(舷号105)艉部改装直升机机库以及起降平台

不过,作为当时中国海军最大的作战平台,051型驱逐舰仍然承担了大量的改造和试验任务。其中,105舰“济南”号和109舰“开封”号的改装历程尤其值得一提。1986年,“济南”号接受了舰载直升机搭载的适应性改装。为满足“海豚”/“黑豹”反潜直升机的搭载需求,“济南”号将舰体后部建筑拆除,并在舰体后部配装了可容纳两架轻型反潜直升机的机库、以及装有法国“鱼叉”式直升机助降设备的直升机起降甲板。进行类似改装的,还有053H型的“四平”号护卫舰,不过“四平”号由于舰体较小,因此机库只能容纳一架直升机。虽然由于这种改装破坏了舰船重心、导致海况适应性下降,因此并未将改装经验推广到051型其余各舰,但这为日后中国建造新型驱护舰时设计舰载直升机支持设施积累了经验。同时,以“济南”号为起点,中国海军逐渐锻炼出了一支有效的舰载直升机队伍,这直接影响到了日后中国海军反潜、搜救能力的提升以及航母舰载机队伍的培养。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开封号驱逐舰

相比于“济南”号的改装,“开封”号的改装更加具有推广价值。1989年,“开封”号开始接受现代化改装,其中重点是拆除后部主炮和部分设备、加装法国“海响尾蛇”舰空导弹和“海虎”雷达,同时还改装了引进自英国的通讯设备。这一改装十分成功,在确保“开封”号原本的对海、对地攻击能力的同时,其防空能力大幅提升。1990年,“开封”号再次进行升级,使用“鹰击”-8反舰导弹替换了“海鹰”反舰导弹、并改装了新一代国产火控系统和雷达,不但提升了备弹量而且打击效果也大幅提高。此后,“开封”号的改装方式成为051型各舰升级改装的模板,这些升级的051型驱逐舰成为中国海军新一代驱逐舰服役之前的绝对主力,同时也为建造新一代驱逐舰进行了前期设备和武器试验、加快了新型驱逐舰的研发速度。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湛江舰

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中国也在向西方国家借鉴学习先进战舰的建造经验。1980年,053H型的改进型053H1型首舰“台州”号开工建造,该舰使用了法国皮尔斯蒂克的舰用柴油机,在航速、续航能力等指标上有了显著提升。此外,“台州”号护卫舰还在升级改造中改用了美国Mk36型被动电子战防御系统、英国的CTC-1629型简易情报中心。与053H1型相比,053H2型的改进更为彻底。该型护卫舰借鉴了同期西方国家战舰的设计经验,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式舰体和全空调结构,并采用了国产舰载作战指挥系统和“鹰击”81反舰导弹等新型武器装备。而在051S型驱逐舰发展失败后,1983年11月,051G型的设计方案确定,该型驱逐舰采用了全封闭式的舰桥和舰体,另外还首次在国产驱逐舰上配备了鱼雷发射管。此外,051G型的防空火力也有所提升。051G型和053H2型的研制,使中国海军主战装备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缩短了十年左右。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2型哈尔滨舰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国产驱护舰的蛰伏期。在这一时期,受限于对外合作渠道中断、国内资金和技术条件有限等问题,中国国产驱护舰呈现了“小步快跑”的发展态势。1988年,052型驱逐舰首舰“哈尔滨”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1991年交付中国海军,成为第二种中国独立设计建造的大型驱逐舰。相比于051型,052型在设计上更加现代化,不但采用了引进自西方国家的多种舰载设备,还配备了舰空导弹和舰载直升机。另外,052型的主机为两台美国LM2500燃气轮机与两台德国MTU20柴油机,是第一种采用柴油机-燃气轮机混合动力的国产大型战舰。052型延续了051G型的设计经验,采用了全封闭式结构,舰体结构设计也更加合理。在舰载武器配置上,052型首次在国产驱护舰上实现了防空、反舰、反潜火力的集中配备。052型的综合作战能力虽然仍然算不上世界顶尖水平,但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中国海军除舰队防空任务外当时其他领域的需求,因此首舰“哈尔滨”号服役后获得了“中华第一舰”的美誉。但由于90年代后中国难以继续从西方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特别是舰用主机更无法保障来源,052型的建造在完成二号舰“青岛”号的建造后即宣告中止。与“哈尔滨”号相比,“青岛”号采用了更多的国产武器和设备,这也体现了中国舰船工业水平的进步。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青岛舰

鉴于难以继续向西方国家寻求技术支持的实际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方面改为向俄罗斯求购“现代”级驱逐舰以满足海军换装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开始设计新型导弹驱逐舰。由于当时中国仍然无法独立生产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新型驱逐舰延续了051型的蒸汽轮机动力,其采用的453B型蒸汽轮机与051型的453型蒸汽轮机一脉相承,但功率大幅提升。由于动力系统构型的继承性,新型驱逐舰的代号被定位051B型。051B型的舰载设备和武器大多与052型接近,但仍然有部分设备进行了升级,综合作战能力相比于052型有所提升。然而,该舰虽然为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末端防空系统预留了空间,但由于当时中国仍未研发出此类装备,故很长一段时间内051B型仍然只具有基本的点防空能力。在舰体设计上,051B型与052型比较接近,但舰体略长、排水量也更大。此外,051B型还首次在中国国产战舰上采用了隐身设计,其舰体外形简洁、上层结构具有散射雷达波的折角,烟囱也更加简洁前卫、红外效果较低。可以说,虽然051B型在动力系统上较为传统、部分舰载设备不算拔尖,但总体设计在当时是领先的。与052型不同,051B型仅建造了“深圳”号一艘,这在中国国产驱护舰中绝无仅有,由此不难看出该舰的试验性和“应急”意味。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深圳号导弹驱逐舰

在驱逐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国产护卫舰也有了新的进展。1987年,代号053H2G的新型护卫舰投入设计阶段,该舰虽然延续了053H系列的代号,但完全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护卫舰。与052型一样,053H2G型集中了防空、反舰、反潜火力,从作战能力上而言,相当于053K型、053H2型和“四平”号的总和,虽然弱于052型驱逐舰,但相比于053H系列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053H2G型的基础上,使用“海红旗”7型舰空导弹替换“红旗”61舰空导弹、对“鹰击”81反舰导弹发射箱布置方式进行优化、并对舰体前部结构进行部分改动,053H3型护卫舰于1996年开工建造。值得一提的是,053H3型本来是为巴基斯坦海军设计的,但后来该舰却进入中国海军服役、并在五年内建造了10艘,成为新时期中国海军护卫舰的主力。053H2G和053H3型总计建造了14艘,在更新一代的054型护卫舰服役前,该型舰成为了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主力。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3H3型护卫舰上的鹰击83发射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发展呈现火箭式加速,在短短十几年内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跨越。2000年,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新一代国产驱逐舰,随后2001年起,境外媒体开始报道中国新一代驱逐舰的进展,当时外媒认为中国新一代驱逐舰类似于“阿利·伯克”级,是一种突出防空作战能力的战舰。这一猜测在2003年得到证实,根据当时国内网络军事社区和媒体流传的照片,江南造船厂正在建造两种全新的驱逐舰,其中一种安装了类似“现代”级的斜臂式防空导弹发射架、并具有与“现代”级类似的海空搜索雷达,另一种从外观上明显可以看到类似“阿利·伯克”级的“四面盾”式相控阵雷达天线,并采用了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两种驱逐舰具有共同的舰体,但上层建筑、武器和舰载设备明显存在差异,随后这两种驱逐舰被确认为052B型和052C型驱逐舰。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2B广州舰

2004年,两艘052B型和两艘052C型先后服役,当时外界认为中国海军可能采用类似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防空驱逐舰+通用驱逐舰配合模式,即052C型主要执行舰队防空任务、052B型执行对海攻击和反潜任务。然而在其后长达七年的时间内,两型驱逐舰都没有新建后续舰,这令外界陷入了困惑。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2C兰州舰

在052B/C型投入建造后不久,一种采用052B型的舰体、但却使用了俄制“里夫”远程舰空导弹发射系统的新型驱逐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该型驱逐舰即051C型驱逐舰。与051B型相比,051C型的舰体和上层建筑没有显著不同,但舰载设备和武器系统却大相径庭。可以认为,051C型是一种“区域防空型的052B型”。选择在建造052C型的同时建造功能类似的051C型,外界猜测原因有三:第一,052C型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战舰,该舰可能存在一定技术风险,因此需要一种技术相对稳妥的战舰作为后备方案;第二,051B型的舰体结构仍有发展空间,且维持舰用蒸汽轮机的生产和装备仍有必要,故在051B型基础上发展新型驱逐舰是合理的;第三,中国曾经向俄罗斯购买过两套“里夫”型防空系统用于研究,如将该系统完全废弃过于浪费,而且“里夫”所采用的导弹与S-300PMU系统相同,用于防空驱逐舰比较经济。051C型首舰“沈阳”号于2004年年底服役,比052B/C型服役时间稍晚,该型驱逐舰目前是北海舰队的主力装备。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1C型导弹驱逐舰

与此同时,国产护卫舰的设计建造却十分迅速。2003年9月和11月,054型护卫舰首舰和二号舰先后在沪东造船厂和黄浦造船厂开工。该舰是第一种采用全隐身设计的国产护卫舰,同时还采用了新一代雷达、火控系统和指挥系统,自动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相比于之前的053H系列和053H2G/H3,054型的舰体明显更大,吨位达到4000吨级,甚至超过了051型驱逐舰。2005年2月和9月,054型两舰先后进入东海舰队服役,该型护卫舰的服役使中国海军的护卫舰作战能力实现了从近海到远海的跨越。不过,限于054型设计时部分武器和设备未能一步到位,054型仍然不算是“完全体”的新一代护卫舰。2006年,改进后的054A型护卫舰开工建造。与054型相比,054A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了“红旗”-16中程舰空导弹和32连装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另外舰炮、近防系统、部分舰载设备也实现了升级。此外,054A型的舰体前部“飞剪”式构型比054型更加显著。由于054A型技术先进、作战能力出色且经济划算,自2008年首舰“徐州”号服役起,已经有27艘编入中国海军作战序列,成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4A护卫舰

2010年,沉寂已久的052C型驱逐舰终于开始了后续舰的建造,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随后不到三年时间里,总计有4艘052C型建造完工,当时普遍猜测052C型可能成为继051型之后中国第二种“标准型驱逐舰”。不过,这一猜测在2012年下半年宣告终结。2012年8月,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在052C型基础上设计的新型驱逐舰,即052D型。与052C型相比,052D型采用了新型相控阵雷达天线,其探测和跟踪范围有了明显提升;此外,新一代通用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使用,使052D型的作战能力比起052C型再上一个台阶。截止到2016年,052D型已经有12艘服役或下水舾装,另外后续舰仍然在继续建造之中。很明显,052D型才是真正的新一代“标准型驱逐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之前的052型、051B/C型和052B/C型不同,052D型在三大舰队中均有列装,这也体现了该型舰“标准型驱逐舰”的地位。从作战能力角度而言,052D型超过了意法合作的“地平线”级、英国的45型和美国的“阿利·伯克”级F1型,与“阿利·伯克”级F3型接近,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

中国驱护舰发展史:排水量从几十吨到上万吨,这几十年不易

图注:052D驱逐舰

不过,中国的驱逐舰发展并未止步于052D型。2014年年末,一艘全新设计的大型驱逐舰在江南造船厂开工。与052B/C/D型相比,新型驱逐舰明显有着更庞大的舰体,这预示着该舰将拥有更完善舰载设备、更先进的武器系统和更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2017年6月,新型驱逐舰举行了下水仪式。这种被坊间称为055型的巨舰,标志着中国由此称为大型水面战舰设计制造领域的引领者——新型驱逐舰据信排水量达到万吨以上级别、拥有比以往各型驱逐舰更加强大的火力、据推测可携带112枚各型导弹执行包括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的作战任务,而且在世界上首次在大型驱逐舰上采用了综合射频系统,以及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如果说052D型实现了对国际领先水平的超越,那么新一代大型驱逐舰则完全成为了“时代的领跑者”。对于新一代大型驱逐舰,过多的溢美之词并无必要。而北约赋予该舰的“刃海”级的代号,或许最能体现该舰的地位——即便在对手眼中,新一代大型驱逐舰也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利刃。

上一篇新闻

花花食界 ·在广州寻觅最浪漫的“法式风味”

下一篇新闻

小镇孕育的艺术“大咖”们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