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紧接着,智能大厦在西欧、日本及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专家预言,智能化楼宇作为高增值、高回报型物业,将是21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主导方向。

我国虽起步晚,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上海和南京为中心的华东地区都建起了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智能大厦。

身边各种各样的大楼纷纷加入了“智能”的行列,本站编辑特地汇集了各地的智能建筑的典型案例,以见证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智能建筑产生的技术背景: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出现信息革命的高潮,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智能建筑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 智能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日本对各职业的分类,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的职业人数,1955年1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26%;1985年28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47%。这表明一个从工业社会中脱胎而出的、新型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主要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信息产业的产值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一个国家产业,甚至是全球性产业,带有明显的独立和交融特性。01全球智能大厦的发展 据有关估测,美国的智能大厦超万幢,日本和泰国新建大厦中的60%为智能大厦。美国也于1995年以后大幅度地增加了智能大厦的比例。智能建筑在英国的发展不仅较早,而且比较快。早在1989年,在西欧的智能大厦面积中,法兰克福和马德里各占5%。巴黎占10%,而伦敦就占了12%。进入90年代以后,智能大厦蓬勃发展,步美、日之后尘,法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智能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城市广场

一、全球第一幢智能大厦——城市广场(City Place)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

美国康涅狄格(Connecticut)州哈特福特(Hartford)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改建,定名为“都市办公大楼”(City Place Building),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厦”。该大楼有38层,总建筑面积十万多平米。当初改建时,该大楼的设计与投资者,并未意识到这是形成“智能大厦”的创举,主要功绩应归于该大楼住户之一的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 Co, UTBS)UTBS公司当初承包了该大楼的空调、电梯及防灾设备等工程,并且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连接,廉价地向大楼中其他住户提供计算机服务和通信服务。

City Place Building是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产物。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高科技公司,纷纷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大楼(HI-Tech.Building),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楼等;同时,高科技公司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也对办公或研究环境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查看详细]

二、日本第一幢智能大厦——本田青山大楼

日本于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完成了本田青山大楼,有人称之为日本的第一幢智能大厦。

青山大楼的管理、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络等设备是运用本田与IBM合作开发的“HARMONY”综合办公系统。智能大厦即实现了楼宇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 ,缩写BA)、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CA)及布线综合化的智能化大型建筑。

据报道,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建筑的概念是在1984年夏天,从1985年始建智能大厦,到目前为止,智能建筑已经在日本全国开花结果,其中名气比较大的有墅村证券大厦、安田大厦、KDD通信大厦、标致大厦、NEC总公司大楼、东京市政府大厦、文京城市中心、NTT总公司的幕张大厦,以及1996年4月1日正式开业的“东京国际展示场”等,全国新建的大楼约65%都是智能建筑……[查看详细]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本田青山大楼

三、英国环保智能公寓——“完整”别墅和默特尔公寓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完整”别墅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默特尔公寓

“完整”组织建设的别墅:“完整”组织是一非赢利组织,它主要是促进建筑实现智能化和环保化。该组织于1988年9月以自己的名字在自己的建筑研究开发中心建造了一座典型的智能别墅,突出特点是环保、节能、智能控制和低价格,把智能型家居住房的概念引入到了21世纪。 据介绍,为了环保,该智能别墅所用的建筑材料基本都采用的是自然和再生材料,另外,节省能源是该建筑的另一特色,一个废水处理系统将室内浴池和洗手盆的水排泄到地下水箱内,经生物处理后可以再用于冲洗卫生设备等。同时还安装有可自动改变控制模式的安防系统,这些模式能反映出房间里的情况,如是否有人,居住者是否在睡觉等……[查看详细] 默特尔公寓:默特尔是由一所老房子于1997年10月经过改造的智能公寓。其目的是为了展示现代技术如何帮助残疾人独立料理日常生活,因此带有试验性。

由于是为方便残疾人,住宅的一切都从残疾人考虑。门锁将无线电信号传到控制箱,从而打开安全防护网,打开大门并关闭预警器。主人进屋后大门就自动关上。在大门打开的同时房间内的灯也会亮起来,以便于在屋内的活动。 另外,一种被称为“伙伴”的红外线或无线电控制器可以启动房中的设备,当然也可通过手动操作或是由一个信息输入开关———一种可以由手、脚、胳膊来控制的感应开关……[查看详细] 02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智能化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只有一些智能功能如消防自控,其它方面的设备根本没有自控。四、五年以前的智能建筑基本具有楼宇、消防、保安等自控功能,计算机为主控机,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统,监视和控制多为简单模式,软件水平较低。近一、二年落成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简称3A系统。这些系统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集散式甚至分布式控制,监视和控制可以采用精确方式,且有较先进的Windows、OS/2操作系统及中文图形方式界面,软件编程方便,面向对象。可见近年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有长足的发展。

我国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随着西北大开发、加入WTO、奥运的成功举办、世博会即将到来等盛事、特别是数字城市的发展,促使我国智能建筑的市场迅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已全面进入智能建筑建设的新高潮。全国的智能建筑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北京发展大厦

一、我国大陆第一幢智能大厦——北京发展大厦

1、为办公自动化创造的条件:一部分楼板荷载定为300kg/m2;在楼层高度和平面管井布局中予留配管空间。

2、提高大厦的舒适性:宽敞的门厅、休息厅、绿地、水池、庭园。在办公室和整个大厦内部的空间环 境、色彩环境和光环境设计中尽求舒适宜人。 3、在节能方面:外窗及玻璃幕墙用双层中空反射玻璃,外墙、屋顶、地下一层车库与首层之间做好保温。 其中,建筑师特别注意了智能系统与建筑的接口环节,包括以下几项:

1、设备和控制机房智能系统的中枢和动力源

2、管道井、吊顶空间、楼面布线空间智能系统的传送中介环节 3、办公空间智能系统的输出与应用。[查看详细]

二、上海浦西第一高楼——世茂国际广场

上海浦西第一高楼世贸国际广场,总建筑面积14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达333 米。位于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789号,人民广场东北面。发展商世茂集团合共投资30亿元人民币,于2007年1月建成。此建筑应用了清华同方系统集成软件ezIBS。 ezIBS2.0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是一个通用的IBMS服务平台,是构建在ezONE平台上的智能建筑行业的应用软件,提供了企业级的系统集成服务,包括各子系统的接入服务、数据存储服务、与应用软件进行数据交换的协议以及实现此协议的接口等,形成了一套基于这个平台的应用软件所使用的应用服务框架。其最终目标是对辖区内所有建筑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大厦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快捷的工作环境……[查看详细]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世茂国际广场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世茂国际广场

三、南京第一幢甲级智能建筑——中信银行大厦

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江苏省共立项新建智能化建筑五百多幢,其中省会南京市近百幢.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一些大型的公共工程也应运而生。南京中信银行大厦是江苏省经正式评估的第一幢具备甲级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建筑。

南京中信银行大厦是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营业办公综合楼,是一座集办公、银行柜面营业、会议及配备有各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高档写字楼,1996年8月开工建没,工程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两层群楼五层架空层一层,正负零以上主楼28层,设备层及穹顶六层,2000年10月投入使用。 四、香港第一幢智能建筑——汇丰银行总部大楼

20世纪80年代香港最具代表性建筑物之一。位于皇后大道中。1985年11月建成,楼高52层,耗资50亿港元,为香港造价最高之银行大厦。被喻为「世界最好的银行」。

该大厦由英国建筑设计师福斯特设计,整座大厦几乎全部由钢铁构成,所有结构依靠8组钢柱支撑,采用20世纪垂悬式桥梁的结构理论和技术。外壳则由数以千计的不同形状的银灰铝板组件装嵌而成。外观呈“V”字形,外墙饰以玻璃幕墙共3200平方米。进入大厦有一面积达3514平方米的公众广场,中有高达52米的中轴庭,银行大堂设于中轴庭周围,有两条世界最长的虚悬自动扶梯直达大堂。其保管库房采用环形大门,重达50吨,以保证库房之安全。全楼配备升降机23部,自动扶梯62部,并设计建立先进的文件传递系统,即文件处理车,可把文件由地库第一层的中央控制站传送到设于其他34层的分站。[查看详细]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0321世纪新型智能楼宇 国内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随后建成了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广州中信大厦、南京商茂国际商城等一批具有较高智能化程度的智能大厦。21世纪,智能建筑将在我国兴起。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

一、[北京]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

扩建后的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总量可达6000万人次,并创造出新北京“国门”的形象。

首都机场航站楼由于在室内外装修时大量采用金属材料,造成其内部的无线信号基本被屏蔽、阻挡或深度衰减,因此设计安装一套完善的无线信号室内覆盖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本系统包括138.175机场寻呼系统、150/450MHz移频集群系统、800MHz集群系统、800MHz CDMA、900MHz模拟蜂窝系统(ETACS)、900MHz数字蜂窝系统(GSM)和1800MHz DCS等8个系统。 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照明监控管理系统采用最新的ABB i-bus系统,以解决首都机场区域较大,控制点较多,控制复杂的问题,并且借助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首都机场整个布线系统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在设计方案中,将首都机场T3航站楼按照不同的区域和功能组建不同的控制支线,并按照要求设计相关的场景模式,例如可以包括:有航班、无航班、正常工作日、节假日、值班(清扫)不同的场景,另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天气,例如:晴天、阴天、黄昏、深夜等设置不同的场景……[查看详细]

二、[上海] 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既有现代气派,又有民族风格,堪称上海迈向21世纪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由中国金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并经营管理,美国芝加哥SOM建筑事务所设计。金茂大厦共88层,高420.5米,单体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世界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

金茂大厦集中体现了当代建筑科技的最高水准。大厦选用最先进的玻璃幕墙,对幕墙框架作了鳞化处理,基本消除了光污染;大厦的消防安全和生命保障系统实现创新思路,改他救模式为自救模式;大厦电梯特有的候梯不超过35秒、直达办公楼层、空中对接功能等是最优秀的垂直运输系统; 大厦的智能化系统,统管所有功能和区域,信息高速公路接通到每张办公桌和每间客房。大厦所有功能设备都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查看详细]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金茂大厦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金茂大厦

三、[广州] 中信广场

中信广场地处广州天河区核心的地段,由一栋楼高 394米85层的写字楼与二栋38层公寓楼组成。中信商业大厦是甲级智慧型商厦,大堂楼高17.7米,显得开阔气派。这栋高楼全部设计为写字楼。它有如下特点:一是柱位少,间隔灵活并且实用,大小单位兼备,配套设备齐全;二是高级玻璃幕墙使视野更加广阔,往外望去,令人心旷神怡;三是配备先进的利技设施包括光纤通讯,卫星天线,中央空调,后备电源,1万条IDD电话和传真线路,34部进口日立高速电梯,地下设有两层停车场,车位达900个,配套设施十分齐备。

主楼右翼有对称的38层副楼。入口处楼高10米,内部采用酒店设计,辉煌气派。副楼主要用作办公或住宅,单位面积一二百平方米不等,每户均装有名牌的冷气机、彩电、洗衣机、冰箱、煤气炉、热水器、排气扇及由名师设计的各款新型家具,加上酒店式的家居服务,十分方便、舒适。

中信广州广场宽带网络系统集成:该楼宇的电信自动化是由中国网络通信公司投资上千万,由保利网络公司设计并建设的“中国第一数码港”。该项工程为中信广场提供了INTERNET专线服务,DPLC国内专线,IPLC国际专线,VPN虚拟专网,IDC数据中心,语音专线服务。我公司建设的中信广场宽带网络建设项目被国家建设部评定为“宽带 网络优质工程”。 四、[深圳] 地王大厦

地王大厦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大厦主塔楼为68层的高档写字楼,副塔楼为33层的酒店式公寓,地王大厦是深圳的顶级写字楼及白领办公公寓楼,众多著名跨国公司的中国办事处均设立于地王大厦,如高盛、渣打银行、东芝、IBM、安捷伦、友邦保险等。

地王大厦宽带网络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并选用美国Extreme Networks的BlackDiamond6808电信级大型以太网骨干交换机和Summit48i高性能千兆三层接入交换机,基于OSPF、DVMRP路由协议、Extreme ESRP备份路由协议等,以保障网络系统7x24 x365不间断运行,通过Extreme双向速率整形技术,支持根据大楼内企业用户的不同需求分配不同的带宽,实现按带宽进行收费的运营模式,Extreme EPICenter企业级网管软件使运营商能方便地对整个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

地王大厦宽带数码港向楼内用户提供:宽带上网、国内及国际数据专线、VPN、VPDN、IP电话、视频会议、可视电话、VOD等应用。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地王大厦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五、[香港] 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国金;英文: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是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标,位于香港岛中环金融街8号,面向维多利亚港。由地铁公司(今港铁公司)及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香港中华煤气及中银香港属下新中地产所组成的IFC Development Limited发展、著名美籍建筑师César Pelli及香港建筑师严迅奇合作设计而成,总楼面面积达43万6千平方米。现为恒基兆业集团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总部所在地。 六、[台湾] 台北101

大楼地上有101层、地下5层,根据高楼与都市住宅委员会(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Habitat,CTBUH)的四分类建筑物高度判断法,台北101曾在其中三项标准中成为全世界之最,现仍保持着“含塔尖最高建筑结构建筑物”(509米)的世界纪录(广州新电视塔建成后,预计高610米 含天线 ,有望成为世界第一高楼。

工程结构为了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谐质块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又称“调质阻尼器”),是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据台北101告示牌所言,这也是全世界唯一开放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之阻尼器。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101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长3米、宽2.4米,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查看详细]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国际金融中心

04“科技”与“绿色”的完美结合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鸟巢”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水立方”

“鸟巢”:“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鸟巢”。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据悉,“鸟巢”背后有一个规模庞大的世界级雨洪综合利用系统在24小时不间断运转,可以将赛场以及周边区域的雨水收集、净化后,提供给场馆使用。“鸟巢”周边有百余株常绿乔木、数千株落叶乔木和灌木、近8万平方米的草坪时常需要灌溉维护。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赛后将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建筑物景观照明充分利用LED色彩丰富的特点,利用光色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充分展现、描绘和重塑“水立方”在夜间的优美形象,体现“人文、科技、绿色”奥运的三大理念。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本世纪末,信息科学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成为智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建筑发展的轨迹,由发展初期的独立系统向综合平台控制成功过渡,由单体走向建筑群数字街区。未来,“数字化地球”、“数字化城市”概念的到来,将引领着全球的智能建筑向更宽阔的领域发展。

上一篇新闻

寒冬下募集18.8亿美金、回报LP十亿美金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详解如何做

下一篇新闻

网络巨头不能只与自己持股的保险公司合作:保险业又行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