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新城的规划,接轨上海、推进省域一体化的考虑……6问6答走近嘉兴
今天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嘉兴专场。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宏芳就“争当一体化发展先锋 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骆莉莉主持。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骆莉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同志,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宏芳同志,请他们围绕“争当一体化发展先锋 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这一主题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有请张兵书记作介绍,让我们表示欢迎。
张兵: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嘉兴的情况。这里,我代表嘉兴市委、市政府和473万嘉兴人民,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嘉兴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地。98年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我们党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伟大的红船精神在这里凝练升华。
嘉兴位于长三角中心腹地。距上海、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的市中心都在100公里以内,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将嘉兴与长三角各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乘坐高铁20多分钟就能抵达上海虹桥枢纽,距离浦东、虹桥、萧山等国际机场均在1小时左右车程。
嘉兴是马家浜文化发祥地。境内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已有7000多年历史,被誉为江南文化的根脉和源头。历史上文化璀璨、风华绝代,名人灿若星河,近现代更是涌现出了王国维、徐志摩、弘一法师李叔同、沈钧儒、褚辅成、丰子恺、茅盾、陈省身、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嘉兴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定时定址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是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每年都有全世界最重量级的互联网精英参会,发布互联网科技成果、交流互联网创意。今年我们将举办第六届乌镇峰会。
嘉兴正日益成为均衡富庶发展先行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嘉禾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 一是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3.3亿元跃升到去年的4872亿元。现在一天相当于过去一年所创造的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2.36亿元增加到去年的895.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49.8∶33∶17.2调整为去年的2.3∶53.9∶43.8,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 二是城乡面貌实现大改观。80年代初,整个嘉兴地区只有一条三级公路,从县城到农村的交通主要靠“两条腿”走路和“两只手”摇船,中心城区只有“巴掌大”。现在,嘉兴已经形成“60-30-15”交通圈,也就是嘉兴到周边的沪杭苏甬等大城市都在60分钟左右车程,主中心城市到各副中心城市都在30分钟左右,各镇15分钟左右都能上高速。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985年的52.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11.8%提升到现在的66%,涌现出了乌镇、西塘、濮院等一批既有江南韵味、又有国际品质的水乡古镇。
- 三是生活水平实现大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83年的507元、324元增长到去年的57437元和34279元。去年人均预期寿命82.43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43岁和3.66岁。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这里,我特别想告诉各位媒体朋友的是,嘉兴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精心指导。总书记先后27次到嘉兴调研指导工作,他的足迹遍布嘉兴每一个县(市、区),对我们弘扬红船精神、深化接轨上海、推进城乡统筹、加强科技创新等工作都进行了悉心指导、作出了重要指示。他亲自引进并推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在嘉兴,亲自圈定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亲自选择嘉善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层联系点,亲自关心支持嘉兴市域外引水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南湖红船,并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发表了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全世界宣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政治信念。这些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坚定不移走好“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迈上了崇尚创新、注重协调、提倡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大道。具体可以从5个方面来讲:
我们牢记总书记“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的重要指示,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快步行进在创新发展的大道上。2005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奠基,在全国开启了院地合作共建创新载体的先河。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龙头带动,嘉兴先后集聚了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等370多个创新载体,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2018年R&D占比达到2.9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52.4%和39.7%;人才净流入率进入全国前十,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四。
我们牢记总书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城乡统筹,阔步行进在协调发展的大道上。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满堂红”、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图书馆和文化馆城乡总分馆模式、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成为全省、全国的样板。农村居民收入连续十五年居全省第一,去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76:1,是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最均衡的地市之一。
我们牢记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步行进在绿色发展的大道上。实施碧水、蓝天、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劣五类水实现“清零”。目前,市控以上断面中,三类及以上水体占比达到56.2%。近年来,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一位。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繁星闪烁的大美嘉兴正在加快再现。
我们牢记总书记“嘉兴要成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的重要指示,坚持以接轨上海扩大开放,健步行进在开放发展的大道上。集聚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8300多家外资企业,有5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嘉兴投资了92个产业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30亿美元。今年1-7月,全市新签约超百亿项目13个,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7个,均列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21.1亿美元,居全省第三。
我们牢记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稳步行进在共享发展的大道上。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为喜怒哀乐,聚焦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等人民群众希望我们做的事,只争朝夕地把这些事办好。大力开展“三服务”活动,深化社情民意大走访,推进“网格化连心、组团式服务”,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全力推进平安嘉兴建设,努力打造中国最平安城市,实现省级平安市、县(市、区)创建“十四连冠”,在全省率先捧回平安金鼎、夺得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长安杯”。
各位媒体朋友,70年砥砺奋进,70年铸就辉煌。嘉兴70年的发展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更加坚定了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信念信心。下一步,嘉兴广大党员干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473万嘉兴人民,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全面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我就先作一个简要介绍,谢谢大家。
骆莉莉:
谢谢张兵书记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媒体机构,请提问。
浙江卫视记者:
我想问一下,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那么嘉兴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在落实国家战略中有什么样的总体谋划?
张兵: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认为,这是嘉兴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省委省政府对嘉兴这方面工作寄予厚望。车俊书记要求嘉兴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锋,打造以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决心在落实国家战略当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展现更积极的作为。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谋划,专门召开了市委全会,对落实国家战略,抢抓历史机遇进行了全面部署,确定了“12410”的总体发展思路。
所谓“1”就是一个首位战略,即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首位战略就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提纲挈领的战略。
所谓“2”,就是要扛起“桥头堡”和“门户”两大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期,对嘉兴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有过明确的指示,要求我们当好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我们理解,当好“桥头堡”,就是要夯实基础、构筑高地、强化支撑,打造全方位接轨上海的战略支点,争当一体化发展的先锋。当好“门户”,就是要热情张开双臂、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发展平台,成为承接上海辐射的第一站、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地。
所谓“4”,是我们确立了“三城一地”的城市发展定位,即通过打造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国际化品质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以及开放协同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地,继而把嘉兴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当中、杭州湾北岸强劲活跃的璀璨明珠。具体来说:
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就是根据省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的定位,落实“大通道”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嘉兴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推进“公铁水空”齐头并进、“江河湖海”互联互通。嘉兴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 在公路方面,有“三纵三横三连”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密度位居长三角前列。在铁路方面,沪杭高铁与即将开建的通苏嘉甬高铁两条国家干线铁路将在嘉兴南站十字交叉,未来至少有6条高铁、城铁在嘉兴交汇。
- 在水运方面,嘉兴港是杭州湾北岸唯一的深水良港,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动脉,嘉兴高等级航道里程全省第一,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河联运优势。
- 在航空方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划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嘉兴军民合用机场的定位是货运干线机场和客运支线机场,飞行区将于年内开工。基于地理枢纽的优势,我们全力打造交通枢纽,进而形成要素枢纽,促进人才、物流、信息、技术、资金等汇聚流通,积极把嘉兴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战略枢纽之一。
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就是根据省里打造“长三角创新发展增长极”的定位,落实“大都市区”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G60科创走廊的纽带作用,全面推进创新政策集成、创新人才集中、创新资源集聚、创新项目集合,把嘉兴打造成为全省区域创新副中心城市,成为人才纷至沓来、潜力无限的创新活力新城。
国际化品质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就是根据省里打造“长三角幸福美丽大花园”的定位,落实“大花园”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嘉兴一马平川、秀水泱泱的生态优势和文化璀璨、风华绝代的人文优势,把嘉兴打造成为具有“红船魂、江南韵、运河情、国际范”的水乡文化名城。嘉兴有长三角核心区少有的300万亩农田、120万亩湿地、50万亩水面,特别是主城区有“一心两环九廊十湖”的独特水系,“一心”就是南湖,“两环”就是沿着城市内环和外环分布的两圈环城河,“九廊”就是以南湖为中心、放射状分布的九条河流,“十湖”就是十个美丽的湖泊。这样的水脉肌理,可以说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嘉兴历史悠久,名人灿若星河,大运河申遗河道十分之一以上在嘉兴,串联起了乌镇、濮院等10多个古镇。嘉兴建设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的条件十分优越。
开放协同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地,就是根据省里打造“长三角改革开放引领区”的定位,落实“大湾区”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嘉兴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的先发优势,以及杭州湾北岸发展空间相对充裕的优势,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提高城乡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全力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打造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样本,形成开放协同的新格局,开创普惠、便利的共享发展新局面。
所谓“10”,就是“十大抓手”,即聚力打造高能级的科创平台、高能级的产业平台、高能级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能级的城市平台、高能级的交通物流枢纽、高能级的开放平台、高能级的营商环境,以及高品质的生态“绿心”、高质量的文化文明高地和高品质的民生福地。嘉兴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澎湃新闻记者:
我想请问一下张书记,您刚刚在发布稿中也多次提到浙江是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门户,也是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的示范区,在当前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嘉兴在接轨上海方面有什么样新的考虑和下一步的打算?谢谢。
张兵:
谢谢你的提问。嘉兴毗邻上海,与上海的交往、交流、合作源远流长。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八八战略”,其中第二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我们认真落实“八八战略”要求,推动嘉兴接轨上海迈上了快车道,与上海各方面合作不断深化。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设立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产业互融、交通互联、平台共建、创新协同、民生共享等方面加大力度,接轨上海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车俊书记对嘉兴接轨上海提出的“三个聚焦”要求,进一步瞄准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推进“三大任务”的目标,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谋求共赢,努力在全面接轨上海中彰显新作为。
一是聚焦接轨科技创新,推进与上海科技创新协同。依托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以G60科创走廊为纽带,积极承接高端创新要素辐射、借鉴创新制度、共享创新服务、集聚创新资源,加快把嘉兴打造成为全省区域创新副中心城市。比如,我们与张江高科合作,在金山与嘉兴交界区域,建设张江长三角科技城,这是国内首个跨省(市)合作的园区,也是张江高科在上海之外的第一个合作园区,下一步我们要共同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又如,我们借势接轨上海,与中国电科开展了“六个一”全方位的合作,共建中国电科长三角创新中心。再如,我们发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优势,成功举办了首届长三角全球科创项目集中路演活动,共有来自全球的1175个科创项目参加路演,一大批项目已经签约落户。
二是聚焦接轨国际化,推进与上海对外开放协作。抓住上海虹桥打造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机会,学习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先进经验,加快建设以嘉兴高铁南站枢纽为核心的现代活力新城和以南湖为核心的高品质城市文化中心,提升城市的国际化品质。积极承接上海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学习复制上海自贸区的先进做法,依托中德、中法、中荷、中日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加快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三是聚焦接轨现代化治理,推进向上海营商环境看齐。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系统集成上海“一网通办”、精细化管理、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等创新性做法,加快形成制度创新的叠加效应,努力做到与上海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两个无差别”。比如,我们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其他8个城市一道,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目前,9个城市之间已经可以异地办理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当然接轨上海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我们想突出这么三个方面的重点。
这个问题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嘉兴是位于长三角的中心,邻居上海是全球的一个科创中心,杭州是我们数字经济的高地,苏州又是全球新兴制造业的一个集聚地,我想问一下嘉兴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的这么一个大前提下,如何利用好这些邻居的优势来发展?谢谢。
毛宏芳: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我理解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嘉兴如何借势借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问题。嘉兴已经处在这个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朋友圈”中心,也理应承担起这个重任,按照省委车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聚焦接轨科技创新”要求,把嘉兴真正打造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副中心。应该说,我们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嘉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新产品产值率、高端人才净流入率等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已经处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为此,我们重点还要抓好“四个一”:
一是搭好一个“台”:就是以G60科创走廊为纽带的区域创新“大平台”。嘉兴是G60科创走廊的组织者之一,我们率先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划,“内外联动”建设这个G60科创走廊。对内,我们全力构建“一核引领、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创新大格局,比如我们有嘉兴科技城、有秀洲国家高新区、有嘉善科技新城、有张江科技城平湖园、有海宁浙大国际校区和鹃湖科技城、有桐乡乌镇大数据高新区、还有海盐核电关联高新区等等,可以说基本形成了科技创新的一个平台集群。对外,我们推动建立“资源共享、创新协同、合作共赢”的创新大联盟,特别是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券、高新技术企业一体化认定、创新合作平台利益共享等途径,来促进科技创新相关事项在科创走廊9个城市“互认互通”。比如,我们嘉兴企业用科技创新券,可以到上海680多家机构享受1.3万项技术服务。
二是打响一张“牌”:就是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龙头的院地合作“金品牌”。清华长三院是习总书记授予嘉兴的一块“金字招牌”,是院地合作的一面旗帜。我们全力支持清华长三院做大做强,培育了柔性电子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了六大科创板块,并带动了一大批高校、院所和创新载体落户嘉兴。特别是今年,我们共同打造了“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首届路演签约项目接近400个,已经有60多个落地开工。未来三年,我们还将开展300多场路演,打响常态化的路演品牌,让更多国内外优秀的科创项目在这里演示、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壮大。
三是串起一条“链”:就是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的产业创新“融合链”。近年来,我们坚持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特别是聚焦了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让国内外最顶尖的领军企业、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最优秀的创新人才汇聚嘉兴,形成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生动局面。比如数字经济产业,我们与中国电科集团的47个研究所合力共建长三角创新中心,启动了“数字中国城市实验室”以及首批38个项目,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再比如生命健康产业,我们也通过“一院一园一基金”等模式,与该领域国内最顶尖的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像美国嘉吉、日本森永、沃森生物等一批高端企业“牵手”嘉兴。
四是形成一个“场”:就是以引才用才为根本的人才集聚“强磁场”。我们连续10年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设立了海创人才服务中心,建成了多个高层次专家产业园。今年以来,我们又与有关机构合作打造了航空航天、半导体、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五个高层次专家的“百人会”,形成了强劲的人才集聚效应。上半年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44名,列全省第一,引进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海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24名,居全省第二,嘉兴已经成为全省集聚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最近,我们还与省委人才办共同出台了“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意见”,推出了设立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和创新人才“市民待遇”等一系列举措,以更大的力度集聚高端人才。
以上就是我们近期关于科技创新的一些考虑。谢谢!
浙江日报记者:
张书记,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船精神的凝练升华地,嘉兴是如何把弘扬红船精神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谢谢。
张兵:
谢谢你的提问。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一直以来都是昭示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航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我们通过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快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首位战略。
一是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首位战略的大落实。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结合全省“三大”活动,在全市开展了“思想观念大解放”活动,推动干部群众打破思想观念上的条条框框,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进一步树立“高质量”的发展导向和工作标准、“一体化”的胸怀格局和思维理念。思想大解放有力地推动了一体化工作,涌现了一批创新做法。比如,我们和中新集团共建了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按照“锁定区域、约定年限、股份合作、封闭运行、滚动开发”的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升级版的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做法在国内也是首创。又如,我们与金山区持续深化“毗邻党建”工作,积极构建一体化“党建共同体”,凝心聚力将党建引领落实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平台互促互惠、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具体项目中去。我们两地协同推进17条沪浙省际“断头路”连接连通,还共同举办了全国首场跨省市的“沪浙乡村半程马拉松”、长三角首届农民丰收节等活动。
二是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责任大担当推动首位战略大落实。首位战略呼唤首位担当。我们坚持以奋斗精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大力倡导“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不断提升干部攻坚克难的意志和能力,嘉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许多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比如,在推进一体化过程当中,我们回应老百姓的呼声,对照打造高能级城市平台的要求,下大力气开展了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十大专项行动”,其中一项是“四个不带入”,也就是坚决不把城中村、筒子楼、拎马桶、断头河带入全面小康。嘉兴还有1647户居民住在没有卫生间的房子里,过着“筒子楼、拎马桶”的生活,我们下决心用两年时间让这些老百姓住进明亮舒适的房子。通过干部克难攻坚,这项工作推进很快,将于明年年底彻底解决“筒子楼、拎马桶”的问题。又如,省里要求“合力打造生态美丽长三角”。我们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奋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今年以来,开展了“万人大排查、百日大整治”行动,市县镇村四级共出动30余万人次,排查整治突出环境问题5272个,腾退低效用地15480亩;投入80亿元建设46个垃圾固废处置项目,明年将实现“一般固废不出县,危险废物不出市”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弘扬奋斗精神的结果。
三是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以为民大情怀推动首位战略大落实。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近年来,我们实施了“沪嘉医疗、教育同行”计划,让嘉兴的老百姓能够方便地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比如,在医疗卫生方面,嘉兴与上海、杭州的60多家知名医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上半年,沪杭专家门诊、急诊达到了8.1万余人次,开展高难度手术6000余例,平均每台手术为群众节省各类费用1.5万元。又如,文化教育方面,我们与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等开展合作办学,引进了同济大学附属嘉兴实验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以及惠灵顿国际学校、卡迪夫公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再如,公共交通方面,嘉兴市民卡可以在上海刷卡乘地铁、公交车。去年,嘉兴市民在上海刷卡乘地铁、公交达140万人次,上海居民在嘉兴刷卡乘坐公交车也有81万人次。
同时,为了更好地结合嘉兴实际,弘扬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落实“八八战略”、推动首位战略,今年我们在广泛征集、深入研讨、反复比选等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这8个字有丰富的内涵,从每个字来看:
- “勤”,意味着脚踏实地、克勤克俭、不懈努力;
- “善”,意味着人心向善,从善如流,行善积德;
- “和”,意味着内心平和、与人和睦、与自然和谐;
- “美”,意味着追求美好、成人之美、美美与共;
- “勇”,意味着勇于担当、勇敢斗争、奋勇争先;
- “猛”,意味着雷厉风行、猛进如潮、一往无前;
- “精”,意味着精益求精、精忠报国、凡事认真;
- “进”,意味着积极向上、追求进步、与时俱进。
这8个字根植于嘉兴悠久的历史、发源于嘉兴灿烂的文化、产生于嘉兴老百姓的长期实践,都能找到历史的依据、历史的典型,应该说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地域性、群众性,得到了全市各界的强烈共鸣。大家普遍认为,“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与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在思想底蕴上相互融合,在价值导向上高度一致,在精神追求上同心同向,既传承了历史基因,又体现了时代特点,能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大力弘扬。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激励全市上下攻坚克难、一往无前、追求卓越、走在前列,更好地落实首位战略,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锋,打造以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浙江省委提出要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加速省域一体化,请问嘉兴如何在服务省域一体化方面展现更大的担当,以及在推进与省内其他城市协同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张兵: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在推进一体化进程当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意识,既要努力在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多担当、彰显更大作为,又要在全省域全方位一体化中当好示范、多作贡献。我们将虚心学习、主动作为,加强与杭州、宁波、湖州等地的协同发展,不断强化与丽水的山海协作。
一是协同推进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嘉兴是杭州都市区的一员,我们要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区建设,以杭州、嘉兴交界地区为切入点,以共建杭州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为牵引,积极推进海宁、桐乡与杭州钱塘新区、余杭区的深入合作。目前,我们正加快杭州到海宁城际铁路建设。7月24日,我们与杭州签订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共建都市区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公共服务、综合交通、文化旅游、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四个方面的子合作协议。接下来,我们将与杭州密切合作,抓好《协议》的落实。
二是协同推进甬嘉一体化协同合作区建设。宁波是大湾区的重要支点,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宁波与嘉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将积极与宁波在产业、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深化嘉兴港对宁波舟山港的配套合作,推进港口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同时,我们将大力推动通苏嘉甬铁路建设,为打造浙东板块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通道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协同推进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湖州与嘉兴历来联系紧密,我们将协同发挥嘉兴、湖州“接沪、融杭、联苏、通皖”的区位优势,以“吴兴—南浔—秀洲—嘉善”、“德清—桐乡”等跨市域毗邻区域为重点,在规划共编、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开放共推、生态共保、民生共享、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7月17日,我们与湖州签订了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合作,加快形成两地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是深入推进山海协作。我们将切实扛起山海协作的政治责任,发挥嘉兴“紧邻上海、面向大海”的优势,与丽水一起,探索山海协作“飞地”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拓展“飞地”的内涵和功能,将其打造成为丽水相关县(市、区)在长三角核心区面向上海、面向国际的展示窗口、招商渠道、发展平台,携手丽水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红利。目前,我们所有的县(市、区)都与对口的丽水有关县(市、区)共建了“飞地”产业园。
五是更好地服务全省人才工作。我们将建设和完善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常态化举办全球科创项目集中路演,正在建设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这都是服务全省人才工作的平台。同时,今年我们将与省委人才办共同举办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邀请全球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和长三角有关城市参会,规模将达到2000多人,更好地为省内兄弟地市提供项目展示、资源对接、人才招引、落地孵化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为一体化背景下的全省人才工作作出更多的嘉兴贡献。
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浙江经视浙样红记者:
我们了解到,现在嘉兴正在围绕嘉兴高铁南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做规划,我想请问市长,你们将怎么打造全新的板块?这将给嘉兴带来什么影响?又将给长三角一体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毛宏芳:
感谢您对嘉兴高铁新城的关注。我认为城市是集聚高端资源的一个综合平台,城市的能级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的能级水平。国家长三角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上海虹桥商务区的服务功能,引领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一体化发展。嘉兴的高铁南站到上海虹桥只有27分钟的高铁车程,到杭州是23分钟,接下去通苏嘉甬铁路开通后,到苏州、宁波也都在半小时左右,所以高铁新城的区位优势非常凸显。我们完全有条件、有理由在这个区域打造一个与虹桥直接对话的城市平台,这也是落实全省大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我们从去年9月开始,专门邀请编制“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的首席专家段进团队“操刀”,运用最前沿的“站城一体”、“共生城市”等理念来进行规划设计,把崭新的城市建设新理念运用其中。历时10个多月,基本完成了规划设计的方案,包括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功能,1.5平方公里的站城一体区,一座现代化的未来国际新城即将在这里开建。我们对高铁新城大致有这么几个定位:
一是打造长三角现代化的“城市标杆”。今年的6月25日,我们和新加坡企业联合体在省部级层面的“浙江—新加坡经贸理事会”第14次会议上,签订了高铁新城共建协议,目标是在这个区域共同打造商务、花园、智慧、文旅、健康、宜居等“六个城市”的标杆,初步形成一个能对标国际、对接上海、对话虹桥的城市样板。在具体推进当中,我们将与新加坡的合作方组建联合开发公司,全面导入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经验,9月中旬新加坡方的人员陆续进驻嘉兴,着力打造CBD的核心区、创新产业的服务区、现代江南生活区等重点板块,率先构建“未来社区”、“15分钟生活圈”等前沿模式,切实提升高铁新城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二是打造长三角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就是推动形成从嘉兴到长三角几大重要城市的“半小时高铁圈、一小时通勤圈”,这个一小时通勤圈可能会覆盖超过1亿的人群,全面打开嘉兴联系海陆空、融入长三角、走向国内外的各个通道。按照规划,未来共有6条高铁、城铁在嘉兴南站交汇,包括现有的沪杭高铁,即将开工的沪嘉城际轨道、通苏嘉甬铁路,正在推进前期的沪乍杭铁路、嘉湖城际铁路、杭海城际延伸段,以此快速连通上海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枢纽和南京、苏州、南通、杭州、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区重要的节点城市。7月10日,嘉兴作为起始站,开往北京等4条高铁正式开行,结束了嘉兴没有始发高铁的历史。同时,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中心城区有轨电车、市域轻轨等轨道交通,构建形成面向未来、内接外联、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三是打造长三角国际化的“经济节点”。就是让高铁新城成为长三角区域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要素资源畅流汇聚的一个中心节点。现在除了新加坡企业联合体以外,像日本、香港等地的一些著名城市运营商也已经向嘉兴抛出了“橄榄枝”,一批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决定落户高铁新城,上海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已经明确在嘉兴设立长三角的区域总部,并且分别要派出上千名设计人才在嘉兴工作。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机构、创新中心以及高层次人才团队的持续集聚,并加快建设国际商务中心、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高端的配套设施,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一个国际化的广阔舞台。
我们相信,高铁新城的建设一定能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作出嘉兴应有的贡献。谢谢!
骆莉莉:
谢谢,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最后我们请张书记再讲几句。
张兵:
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在百忙当中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包括广大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下,今天的嘉兴正行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浩荡东风里,正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大道上,正朝着建党百年的光辉时刻奋勇迈进。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嘉兴、关心嘉兴、支持嘉兴、宣传嘉兴,通过大家的生花妙笔、长短镜头、大小荧屏,给我们加油助力。嘉兴古称“嘉禾”,“嘉禾”万事兴!欢迎大家常来嘉禾大地,祝福新老朋友们万事兴旺,谢谢大家。
骆莉莉:
谢谢张书记,谢谢毛市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
摄影|嘉兴日报 盛建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