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丨嘉兴之“兴”:从“锅底”翻身的秘密 | 行走三极 成渝问道⑮
四川在线记者 梁现瑞 宁宁
在离开四川赴长三角采访之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部塌陷”问题,被频繁提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是否也曾有这样的塌陷区?接受采访的多位政学两界人士表示:有!建议去嘉兴看看。
嘉兴近年的崛起有目共睹。就在记者去采访的前几天,当地刚刚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GDP总量2497亿元,增速0.6% 。
2012年11月,嘉兴科技城板块。嘉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样的体量,放在浙江乃至全国城市中比较都位居前列。从浙江来看,上半年嘉兴经济总量排名第五,增速第四;2019年,嘉兴全市财政总收入895亿元、超过温州和绍兴,仅次于杭州、宁波,农村居民收入更是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
换个时间,嘉兴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地处上海、苏州、杭州和宁波四个万亿级城市的“虹吸效应”之下,嘉兴经济规模一度排名靠后,甚至被称为长三角的“锅底”。
“锅底”如何实现逆袭?8月7日,告别上海,四川日报全媒体报道组走进嘉兴为塌陷区崛起寻找经验。
兴通道
快速通道不嫌多,把全方位融入上海作为“一号工程”
从上海坐高铁到嘉兴,千万不能打瞌睡。
因为从上海虹桥站出发,沿沪杭高铁向西,到嘉兴南站,全程不到半个小时。每天有上百趟列车往返于上海与嘉兴之间。
这还不是全部。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接轨上海处处长冯建松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当地的交通图,四条高铁非常显眼:杭海城际铁路、通苏嘉甬高铁、沪嘉城际铁路以及沪杭高铁,除了第四条投运外,其余三条都在规划中。
造价高达200亿元的沪嘉城际铁路的先导工程去年已正式开工。既然都有沪杭高铁了,还有必要再另建一条吗?冯建松说:必须建!
面对质疑,沪嘉城际铁路依然在快速推进中。
支撑这些高铁项目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字:信念。
2019年10月,嘉兴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嘉兴一度招商引资很难,因为和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相比,嘉兴很容易被忽略。”如何增强“存在感”?冯建松回忆,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到嘉兴考察时给出嘉兴新定位:作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
接轨,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我所在的处室,就是全方位融入上海的一个注脚。”冯建松说,在市级层面专门设立一个接轨上海的机构,嘉兴是独一个。
不仅如此,为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当地还建立了一个“三联”机制,即建立一个联考机制,出台一套联建政策,推进一批联动合作。
比如,对照省里的支持政策,出台了财政、金融、用地等20条“高含金量”政策,组建了注册资本100亿元的长三角投资集团,全力保障长三角一体化不缺地、建设不缺钱、推进不缺人。
研究嘉兴的兴起,2017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那一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正式施行,明确了上海土地和人口两条红线,其中,人口不超过2500万,这对于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418万的上海而言,无疑压力巨大。
嘉兴,成为上海外溢产业和项目的承接地。据《嘉兴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嘉兴实到内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45项,其中接轨上海项目有52项。
兴产业
产业选择,主要聚焦“吸不走、装不下、离不开”的三大类
德芙巧克力、雅培奶粉、法国莫林食品……从嘉兴市中心出发,往西南走不到10公里,就到了马家浜小镇。车窗外,一个个巨大招牌不断强化着“食品小镇”的特色。
截至目前,美国玛氏、雅培、荷美尔、法国莫林、意大利米开朗冰淇淋、印尼火船咖啡、德国馨芝味咖啡、新加坡面包新语、日本艾贝棒、意大利意口意脍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健康食品企业已经入驻马家浜。
2005年12月,嘉兴南湖红船。嘉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与上海、杭州相比,嘉兴的产业选择非常突出差异化。”当地人介绍,除了马家浜食品小镇以外,类似的特色产业小镇还有很多,比如油车港静电名绒小镇、王江泾织造小镇、王店浴霸小镇等。很多镇有特色,区县也各有特色,海宁的皮革、桐乡的羊毛衫,都有自己独特的市场地位。
嘉兴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周龙斌这样总结:
“一是吸不走,比如农业、旅游;
二是装不下,即需要大量土地和工人的,核心城市难以容纳的;
三是离不开,就是聚焦于现实的市场需求,比如服装、食品,这些可能也是上海看不上的。”
“不贪多求洋,不撒胡椒面,专注一两个特色产业,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周龙斌认为,嘉兴的这条发展经验,也适用于其他欠发达地区。
兴环境
从三个“硬环境”和四个“软环境”入手,着力构建营商环境的“北斗七星”
道路通了,企业不一定愿意来,关键还要看营商环境。嘉兴的营商环境如何?
注册易,注销更难,几乎是很多城市市场主体共同面临的难题。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母婴用品店老板林化力注销证照,仅用了10分钟!在嘉兴市秀洲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晓峰告诉记者,为有效提升商事主体退出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去年开始,当地采用了“证照注销联办”的方式来缩短群众和企业办理商事主体证照注销的审批链,真正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一事跑一次”的目标。这在浙江属于首创。
类似的“首创”还有很多:开办企业,当地在全国范围内首提“企业开办一日办”,率先实现企业开办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注销“一件事”一办到底,做到了企业“一件事”审批“有始有终”。
今年疫情期间,嘉兴借助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EMS为全市市场主体提供“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便捷化服务提升了人们创业当老板的“初体验”。
在马家浜食品小镇采访期间,记者碰到一趟“企业服务直通车”,相比于其他地方“只跑一次”,嘉兴更是索性推出送服务上门。
当地将这些措施总结为:
从三个“硬环境”(城市、综合交通、产业平台)和四个“软环境”(政务服务、金融生态、人才创新、平安法治)入手,着力构建营商环境的“北斗七星”格局。
2010年8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大楼。嘉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嘉兴市投促部门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嘉兴市实际利用外资列全省第三,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0个,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32个,列全省第一。
这也延续了去年的态势:2019年,嘉兴引进世界500强外资项目10个,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55个,双双位居全省第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