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丘在列!国家建设100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河南5城蓄势待发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 文 受访者供图
商丘再迎利好。
12月23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商丘市发改委获悉,他们已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通知,商丘入选第二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
在此之前,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首批17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郑州入选。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到2025年要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河南5个城市为此做好了准备。
喜讯:
商丘入选第二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
12月23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商丘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商丘市正式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
“我们是昨天下午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的。”商丘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传锋称,收到的文件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编号为发改经贸(2021)1809号。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到2025年要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工作从2020年已经开始推进,2020年7月,结合地方自主申报情况,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已经确定。
首批17个基地,河南郑州入选。
2025年之前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河南还有哪些城市会入选?
对此,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李鹏称,河南5个城市都有机会。除了郑州首批当选,第二批承载城市名单中,商丘入选。
另外,在分批次建设中,洛阳、漯河、新乡也在备选名单中。
剖析:
商丘发展冷链的优势,有文化有区位有产业
“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布局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目的是要整合分散的冷库、冷藏车等存量资源,构建“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而商丘市被列入四纵之一“二广大通道”,该通道北起呼和浩特,南达深圳,中间途经晋中、新乡、郑州、商丘、漯河、武汉、鄂州、长江、怀化、衡阳、永州、广州、深圳13个城市。
商丘入选第二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其优势有哪些?
陈传锋分析,原因有四。
有文化基础。商丘这个名字源于古代一个叫王亥的人,是他带领人们以物换物,开创了华商贸易的先河,可谓商业的“鼻祖”,“商丘”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可以这么说,商丘有着深厚的商业文化。
有区位优势。商丘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G105与G310、连霍高速与济广高速、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郑徐高铁与商合杭高铁等交通大动脉在此交会,基本建成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商丘也是大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豫东的经济贸易和交通运输中心,区位优势明显。
有产业优势。商丘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2020年,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占地2100亩,有商户6000多家年交易额达到了640多亿元,交易量1800多万吨,今年预计交易额可突破700亿元、交易量可突破2000万吨。交易额和交易量均位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2003年商丘市场就跻身全国十强市场。截至目前,商丘市场的日车流量达2.5万辆次,人流量达4万多人次。 养殖产业突出,其中仅牧原公司生猪年屠宰量就达到400万头。
有体量可观的冷链物流园区。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功能区、商丘三全冷链物流园和商丘双汇冷链物流园,目前冷库存量约35万吨。
规划:
十四五期间,商丘冷库容量将达到80万吨
商丘市对自己的定位是“区域枢纽,开发前沿”,战略目标为“国家区域中心”、“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
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后,商丘还有更大的谋划。
商丘国际陆港货运量发展目标:2021年实现22万标箱;2030年实现50万标箱;2040年实现100万标箱。2022年新增1条常态化运营的国际货运班列,2023年新增2条,2024年再增1条。加上目前的1条将有5条国际货运班列。
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按照国家统一安排至2025年前,全国布局冷链物流吨位 9800万吨,目前全国已经布局783.6 万吨,其中原有89.1 万吨,新增694.5 万吨。将先后在苏州布局100 万吨、黑龙江省密山市50 万吨、广东省潮州市100万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100万吨,烟台工业开发区50万吨,吉林省新加坡工业园50 万吨等。
关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冷库将从现有35万吨增至80万吨,基本能满足商丘物流枢纽的近十年的发展需要,为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商丘智慧冷链物流园,拟新建冷库20万立方米,打造中部地区牛、羊肉和水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地;商丘国际陆港冷链物流,拟新建冷库10万立方米;商丘(国际)商贸物流港,拟新建冷库8万立方米;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功能区,计划扩建冷库12万立方米。上述几个项目,预计都是2022年开工建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