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儋州,不见东坡笔下苦寒景

儋州,不见东坡笔下苦寒景

洋浦经济开发区国际集装箱码头。陈元才摄/光明图片

今天的儋州会带给东坡怎样的惊喜 看视频共感受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⑧】

从海口出发,沿西线高速疾驰一小时许,便到了儋州。

6月的海南岛,椰风海韵,景色宜人。脚下这条路,畅达舒心。而脑际那条年代久远的路,却颠沛辗转、山水迢遥——

公元1097年,农历七月初二,由广东惠州过滕州、雷州,渡琼州海峡,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历时二月余、行程数千里,终于抵达这“海天之外”。他,就是第三次遭到贬谪、赴任琼州别驾的苏轼。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东坡诗作,与记者同行的儋州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符红姜信手拈来。不过,谈到苏东坡诗中描写的当时儋州的样子,小符却有几分疑惑:“当时的家乡真的竟是那副样子?太难以想象了!”

“那副样子”,见诸东坡诗词,也载于史志文献。说起海南孤悬天外,“鸟飞犹用半年程”;言及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更是毒蛇猛兽遍地、瘴疠疟疾时发,凶险到了“非人所居”的程度……更让小符们讶异的是,苏轼在《与程秀才书》中的白描:“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真是一片蛮荒啊。

记者思绪纷沓之际,忽听小符一声轻呼:“快看窗外!这就是我们儋州人的‘致富果’!”

循声看去,临近高速出口,路边郁郁葱葱的树林已然被一大片植株高大、茎叶肥厚、形似仙人掌的绿色植物所取代。

“这是火龙果基地。等到成熟季节,上面可就挂满‘红灯笼’啦!”小符如数家珍,“除了火龙果,儋州这些年还规模化种植了百香果、凤梨、黄皮等好多特色农产品,行销海内外。东坡先生如果穿越回来,应该很欣慰!”

在儋州人心里,东坡之于当地农业,既是启蒙者,也是实践者。

“东坡先生心系百姓,在我们这儿,不但弘扬文教,还指导大家种庄稼。”下了高速,便是苏东坡当年生活的中和镇,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办公室主任王庆良接上了话头。

走进位于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劝耕圃”赫然在目。东坡亲手开凿的水井边,卧着一尊耕牛雕塑,取东坡昔日反复吟咏的“春牛春杖”意象……“当年这里的百姓习惯狩猎,农耕技术落后,如果没有东坡先生,老百姓吃不饱饭的状况还不知要持续多久……”王庆良感慨道,“谁能想到,今天,儋州已经是全国农业百强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啦!”

离开中和镇,沿北部湾大道前行,小符调皮地笑道:“如果,东坡先生真能穿越回来,下面的一切,肯定让他惊掉下巴!”

正说间,眼前闪出一片辽阔海域,周遭的恬静田园风瞬间变成了现代工业风。

车刚停稳,小符便迫不及待拉上记者往前冲:“看,这就是洋浦经济开发区!”

登上洋浦大桥,无限风光冲入眼帘——

近处是繁忙的洋浦港码头,水中巨轮穿梭,岸上堆满了色彩明快的集装箱,起重机挥舞长臂,起吊装运有条不紊;远处是产业园区和风景迷人的环新英湾,拔地而起的洋浦国际航运大厦、人流如织的滨海文化广场……这一切,和着海浪,敲击出发展的音符,吟唱着改革的旋律。

“这儿以前是荒滩一片,除了石头就是仙人掌,十年九旱,大家穷得叮当响。”洋浦社区原党支部书记陈乾昌回忆道,“翻天覆地的变化始于1992年,国务院批准海南建设洋浦经济开发区。2018年,海南自贸港国家战略实施,更是让洋浦‘变身’为自贸港先行区示范区的‘样板间’,站到改革开放最前沿!”

“洋浦是海南自然条件最好的深水港,是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的国际航运枢纽。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到洋浦投资兴业。”来自新加坡的林光明,对这里感情日深。作为洋浦引进的高端国际人才之一,他现任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

“海南自贸港的开放,让更多外籍人才在这里找到了‘诗与远方’!我已经把家安在了洋浦,太太和孩子都接了过来。”到洋浦短短一年间,林光明和团队已经完成了多个产业项目布局规划,正在搭建“第四代城市框架”。而像林光明这样的引进人才,洋浦已有近两万人。

“想东坡当年,苦于海南岛人迹罕至、闭塞不通。吃,‘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行,‘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如果看到今日洋浦大港盛况,怎会不喜极而歌、浮一大白!”小符掉起书袋,激起笑声一片。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陈怡)

上一篇新闻

海南谋划建设“石化全产业链数字产业平台”助推儋洋一体化发展

下一篇新闻

儋州: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行动快办法实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