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搞乱香港?那是割欧美企业的肉

【环球时报驻美、澳、英、加特约记者 肖岩 蔡伟麟 孙微 陶短房 环球时报赴香港特派记者 陈青青】“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优秀高效、信誉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许多跨国企业来港发展。”这是渣打银行近日在港媒登广告,强烈谴责暴力行为祸港时对香港的评价。跨国企业看重香港,是因为它们在香港可以获得巨大利益。将地区总部(办事处)设在香港的国际企业超过3700家,涉及进出口贸易、零售业、教育业、金融业、运输物流业等。这些企业中,超过七成主要针对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还有的是针对整个亚太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地区总部在香港的美国企业最多,占了两成,其次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一些欧美国家在香港问题上说三道四,甚至暗中捣鬼,最终也将损害它们国家企业和公民的利益。

搞乱香港?那是割欧美企业的肉

图片说明:渣打银行在香港的总部大厦。

美国有1300多家公司在香港运行

香港是美国红酒第三大、牛肉第四大出口目的地。美国红酒经销商埃文斯过去20多年来经常往返于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主做出口生意的埃文斯说起香港的美食如数家珍,但他更强调香港对很多美国公司亚太业务的重要地位无可替代。在他看来,美国公司之所以钟爱香港,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独立关税和自由港地位,使香港成为西方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最佳中转站之一;二是便利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金融、通信基础设施;三是高效、专业和国际化的技术人才。此外,埃文斯的很多美国同行将香港视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桥梁。

谈到近期香港连续不断的街头运动和暴力事件,埃文斯表示很揪心。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包括他在内的很多美国企业家担心“东方之珠”的国际竞争优势削弱,因为那样的话,一些美国企业在港利益也将严重受损。

中国香港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经贸伙伴之一。美国国务院网站称,“美国与香港有着密切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美国公司普遍看好香港的商业环境,包括香港的法律制度、信息流动、低税收和基础设施。美国有1300多家公司在港运行,约8.5万美国公民住在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网站显示,美国目前有238家跨国企业的地区总部设在香港,此外,美企在港还设有443家地区办公室以及587家当地办公室。在香港运营的著名美国公司包括亚马逊、苹果、思科、戴尔、杜邦、埃克森美孚、IBM等。香港还是美国跨国金融公司的重要地区总部所在地。美洲银行、花旗银行、JP摩根等美国主要银行都在香港有分支机构。

美国贸易代表署的《国别与地区报告》显示,香港在美国贸易伙伴中名列前茅,并且是美国最大贸易顺差对象,近两年美对港贸易顺差都超过300亿美元。美国向香港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飞机、机械、珍珠、黄金、钻石、艺术品、肉类、水果和坚果等。人口仅为700多万的香港是美国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市场,2018年美农产品对香港出口高达40多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对香港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支持了约18.8万个美国就业岗位。投资方面,2017年,美国对香港的直接投资为812亿美元。美国在香港的直接投资主要由非银行控股公司、批发贸易、金融和保险公司主导。2017年,香港对美直接投资为11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贸易、制造业和房地产。

正是由于如此重要的投资、经贸等利益,尽管华盛顿少数鹰派挑唆“港独”分子闹事,但仍有不少理智声音主张美国必须维护香港法治与稳定。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近日发表前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何瑞恩和前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代理助卿董云裳撰写的涉港政策评论,他们认为,华盛顿决策者必须考虑如何应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实力的投射,而是对美国利益的保护”。美国在香港的经济利益非常重要,“鉴于这些直接利益,美国有强烈的动机支持维护香港高度自治的努力,以及香港作为中国一部分的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和法治社会的模式”,而在持续的冲突中使用暴力会损害美国的利益。

英国和加拿大,都有30多万人在香港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8月15日就香港局势举行中外记者会,他表示,目前,有30多万英国公民在香港工作和生活,300多家英国公司在香港投资兴业。香港保持繁荣稳定,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共同利益。

英国国际贸易部发布的《香港经营指南》显示,中国香港是英国在亚太地区仅次于中国内地的第二大商品市场,也是全球第11大商品市场。约有120家英国公司在香港设有地区总部,另有200家公司设有区域办事处。香港贸易发展局曾组织调研显示,超过1/4的受访英国企业认为,香港对于英国而言仍是其进入“大中华市场”的跳板。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相对容易,而且低税率也是重要因素。良好的英语水平,香港与英国之间长期的社会政治关系,以及香港特区与中国内地的接近程度都是英企在港经营的主要因素。在香港的英国知名企业有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等。英国在香港的商业利益广泛,包括银行、会计、法律、工程、信息技术服务以及零售和一般贸易。

香港英商会主席彼得·伯内特在最新一期的商会杂志扉页上写道:“在港英商不希望香港成为刑事逃犯的避难所……”在香港生活了25年的伯内特表示:“我对香港作为商业场所的信心依然存在,我认为这是社会各界广泛持有的观点。”他回想起香港曾经受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9年互联网危机、2003年“非典”等大事件的考验,而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香港的一些机构已证明它们的抗压能力,如资本没有外逃,货币没有抛售,恒生指数没有崩盘,“如果说这些是对商业信心的测试,那么香港的答卷还算不错”。

在英联邦国家中,加拿大与香港的关系更为特殊。“要保护加拿大在香港的利益,因为在那里有30万加拿大公民。”对中国香港事务说三道四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透露了一则信息:那就是有关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数量。1947年5月14日,加拿大废除《排华法案》。随着加拿大完全开放移民政策,允许华人以“独立移民”身份合法移民到加拿大。上世纪60年代,出现香港移民赴加拿大的第一次“移民潮”。曾有文章说,截至1964年,居住在加拿大大温哥华都会区的华裔基本上都说粤语和广东客家话,而说普通话的华裔很少。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部分香港人当时对香港回归后的前途和生计有所想法,开始移民到当时同属英联邦的加拿大,这是香港移民赴加拿大的第二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潮”。不过加拿大地广人稀,高薪高收入职位有限,许多香港专业人士移民后无用武之地,又纷纷回流香港。

许多香港人、尤其有能力移民者往往操有良好英语。此外,粤语长期以来都是加拿大华人社区的主流语言。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多,这一现象才有所改变。2011年的统计显示,表示母语为粤语的加拿大华裔占加总人口的1.1%,超过37万人。

加拿大华裔比例最高的几个城市,如大温哥华都会区的列治文市、大多伦多地区的万锦市,其城市发展的转折点,都和香港移民及其资金、产业的注入息息相关。

法籍高管:香港街头运动既短视又贪婪

为促进中澳之间的人员往来,澳大利亚政府1978年成立澳中理事会。澳中理事会的信息显示,在港的澳大利亚企业超过600家,约10万澳公民住在香港,同时,约9.6万香港人生活在澳大利亚。港企在澳主要投资项目包括电力供应、天然气、采矿、运输、食品加工、港口基础设施、轻工业、保险、工程、电信和生物技术等。除金融业外,澳在港的投资项目主要有建筑工程、健康医疗服务、电信技术、咨询和运输等。澳出口到香港的产品主要有黄金、食品、饮料、电信设备、美容护肤品以及时装等。此外,双方在旅游和教育产业上的合作也很多。澳中理事会认为,澳企选择投资香港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香港获得在中国内地以及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市场和商机。因此,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仰赖北京的政策助力才是香港吸引外资的原动力。

经过近两年的谈判,澳大利亚和香港特区今年3月达成自贸协定。澳总理莫里森重申澳方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认同,并表示香港是澳第五大投资来源地,也是澳向亚洲和世界展示优质商品和服务的重要平台,该协定将带来更为切实的机遇,“澳大利亚的农民、企业、服务提供商和投资者将最受裨益”。目前,中国内地是澳最大出口市场,而香港排在日、韩、美、印之后,也是澳主要出口市场。

布里斯班的澳洲香港商会兼香港昆士兰协会会长邱耀荣很健谈,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认为一些澳媒和社交媒体对香港的“悲观情绪有点过,实际情况没那么严重”。邱耀荣说:“到目前为止,商会还没有收到澳企打算对香港撤资或减少投资的个案和讯息。”他还表示,香港对澳投资,有很多是大陆企业通过香港的渠道投资的,不一定完全是香港资本。

长期的民间互利互惠和经贸、人员交流,让了解中国的澳大利亚人对搞乱香港的人十分不满。8月12日,一些激进的香港反对派在机场刁难、围堵乘客,结果遭到一位从中国内地入境香港的澳大利亚人的猛批,他告诉那些香港青年:“香港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全世界认可的事情”“你们应该去找个工作”。有“港独”分子近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等地示威时,也遭到过往行人的怒斥,斥责他们“想回到英国殖民时代”“大错特错,在毁香港”。

德国电视一台近日报道了德国经济界对香港稳定的关注。德国亚太经济委员会发言人斯特拉克表示,香港作为经济实力雄厚的珠江三角洲的桥头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近10%的经济产出和近30%的出口产生于该地区。还有些西方媒体开始拿香港和新加坡做对比,暗示新加坡会从香港局势中“渔翁得利”。对此,新加坡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前不久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强调,香港的稳定至关重要。他表示:“从长远来看,新加坡受益于整个地区包括香港的稳定。尽管新加坡和香港这两个前英国殖民地在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金融服务中心上竞争激烈,但新加坡希望看到香港尽快恢复成为之前大家所知道的香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技企业法籍高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不愿意看到香港因乱局持续而错失发展机会。这位高管每周都会往返深圳和香港,见证了深圳快速崛起为“新硅谷”,也一直考虑在香港小规模投资。他表示:“这样的局势肯定会影响到投资者信心,因为这样的街头运动显示出的是短视和贪婪。”另一位在港的新加坡籍商人也表示,目前香港的乱局和此前发生在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特征相似。他强调,有一点香港必须清楚,那就是它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中国内地。

上一篇新闻

深圳市福永中学:打造幸福生态校园,领跑区域教育优质发展

下一篇新闻

读者亲自爆料,列治文Brighouse独立屋遭洗劫!监控视频曝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