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外桃源”的安逸到大港梦幻灭 福州人到底是龙是虫?
在中国所有省会中,没有比福州的城市名拥有这么好彩头的了。这个在历史上的数次大战乱中都能如桃花源一般顺利避险甚至有所发展的地方,的确符合人们对“有福之州”的期待和想象。但到了当下,福州的好运气似乎并没有持续。
如果说经济地位被同省的后起之秀超过是沿海省会的普遍境遇的话,那经济总量不及同省泉州、城市等级和名气又不如小弟厦门的福州,则显得有些悲催了,而福州人对此倒也看得开。
以性格温吞著称的福州人在这片土地上怡然自得、恬淡包容。但就是这样看起来如此安逸的福州城却走出了中国最大规模的出海侨民,包括合法和不合法的。需要劈风斩浪以谋生路时,福州人从没怯过场。
福州人这种如此冰火对立的性格到底如何形成又如何完美融合的呢,让我们从福州的四大门神说起。
避难胜地
在福州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伫立着四座雕像,分别为严复、林则徐、张伯玉和王审知,被当地人称为福州的“四大门神”。
传统中国人有敬神的习俗,福州人更甚。这四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因其和福州的深厚渊源,和对福州的巨大贡献被当地人世代敬仰成为本土神明。但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上出现过的林则徐和严复,王、张二人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不过没关系,在接下来福州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会一一出场。
福州的位置 地图来源:Google earth 地图编辑:搜狐城市
众所周知,秦朝是历史上首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但和印象中不同的是,终秦一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世和二世皇帝都未能对其宣示的全部领土建立起绝对严密的统治,地处大陆东南的闽越便是其中之一。
以中原为尊的秦王朝对这个山高路远、民风强悍的地方政权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秦朝虽然名义上建立了闽中郡,但只是前闽越王换了个名号继续统治罢了。若不是闽越王①在汉朝的反叛打破了中央与之相安无事的默契,今福建一带归入中原政权的统治可能还会推迟。
在汉武帝时期反叛的闽越王余善毫无悬念地被反杀,闽越也被灭国迁众。随后,中央王朝开始在闽越故地设冶县,属会稽郡。“冶”一般被认为是今天的福州地区,这是史籍所载福建第一座城市。
从此,闽江下游开始成为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福州地区也开启了自己“庇护所”的生涯。
闽江和福州市的相对位置 地图来源:Google earth 地图编辑:搜狐城市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一隅,东面临海,其余三面皆群山蜿蜒。且福建水系自成体系,除汀江下游在广东入海外,其余河流均源于本省,并在本省海岸入海。这种天然的相对隔绝状态为地方政权对抗中央及流民躲避乱世提供了绝佳条件。
在以农业为本的古代,人口的多寡是一地发展极重要的因素。汉末天下大乱、晋朝中州板荡,北方人口的不断迁入和渐进式开发让福州进入上升通道。到了唐宋,福州开始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唐朝时,福建地区设福州、建州、泉州、汀州、和漳州,取自福州、建州的“福建”地名开始出现。而当擅长流窜作战的黄巢再次把大唐拖入泥潭时,福州的北大门“门神”王审知开始登场了。
王潮、王审知、王审邽(guī)三兄弟本是河南的农民。当黄巢举兵攻入长安时,安徽有个叫王绪的屠夫也望风而动,杀入了隔壁的河南固始,王潮三兄弟因为打架比较厉害被收编。他们且战且走,一路到达福建。
但他们本不是一路人,当王绪凶残的本性暴露时,王潮三兄弟便杀而代之。在三兄弟占领福州后,摇摇欲坠的唐朝中央承认了他们对福建的控制。唐乾宁四年(898年)十二月,大哥王潮病倒,王审知开始主政福建。朱温代唐自立后,封王审知为闽王。此即“开闽王”的由来。
之所以是王审知而非王潮成为福州“门神”,主要是前者对你福州的贡献实现是太大了。
在主政期间,王审知抓住中原战乱、士民流亡的机会广纳人才。据史料统计,单是跟随三王入闽的中原士民就有万余人,有72姓之多。其中就有郑成功、施琅、林则徐等人的先祖。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位置 来源: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王审知还深谙地缘政治的精髓。他领导的闽国始终奉中原政权的唐、后汉为正朔,让一直暗戳戳有吞并之心的邻国吴越不敢轻举妄动。在取得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下,王审知的开发开放政策让闽国在乱世成为为数不多的亮色。
宋朝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南移,福州人户继续大增。据统计,唐开元年间福州的户数为34084,到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初),涨至94470户,到宋元丰年间时,再增至211590户,到春熙路年间(南宋)增至321284户。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当然张伯玉之于福州,并非只有种榕树这么简单。
到了宋代,福州已经从地广人稀的化外之地变成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福建中心。但在农业科技极为落后的古代,当地力到达上限,人口的增长就变得极为困难。随着移民的增多,福州很快变得地狭人稠。据统计,到了宋元丰年间,福建户均亩数为11.2,在南方各路垫底。
福州到底还是没有逃出马尔萨斯陷阱②。之后,福建成为抗元战场,加上明清时的倭患和海禁,福州的好运气耗尽,开始由盛转衰,直至清末。
大港梦的幻灭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似乎中国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五口通商”使国门骤然洞开,全国的资源和市场立刻完全暴露,任各国列强予取予求。事实并非如此,至少福州并不是。
1844年6月,福州根据条约被迫开放口岸。英国驻福州的首任领事李太郭赴任时却遭到官民一致冷遇,甚至没能在市内租到一处落脚地。最后只能在偏远的城外租到一处临时住所权当领事馆,平时连国旗都不敢公开悬挂。
这一时期,虽偶有小冲突,但华洋基本相安无事。
可是随着来到福州的传教士人数的增多及外国人的诉求加大,福州在1850年爆发了持续近三十年,焚烧洋教的“乌石山教案”。而事态的扩大和赋闲在家的当地著名士绅林则徐的积极“助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另外,在贸易港开拓方面,英国商人纪连在1845年尝试从厦门运来洋布来福州销售,却遭到中国商人的共同抵制。他想要的茶叶也在市场上无处购买,后来甚至连他的住处也被当地人捣毁,货物也被抢光。
洋人的首次尝试失败了,但这并没有阻挡福州成为举足轻重的大港口,外国人对福州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呢?
武夷山茶大致运输路径 地图来源:Google earth 地图编辑:搜狐城市
随着饮茶在欧洲的风靡,茶叶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晚清时几乎占到每年出口额的一半。19世纪中叶以前,位于福建西北部,品质极佳的武夷山茶主要是通过陆路销往外地的。
如上图标示,武夷山茶的传统路径有两条。一条是从产地武夷山经鄱阳湖,再穿湖而过出九江入长江,溯游而上到汉口然后北上。另外一条是到达鄱阳湖后过大庾岭到广州,然后再由外国洋行集中运到欧洲、北美、澳洲等地。
也就是说,虽然离福州更近,但闽茶的外运起初和福州并没有什么关系。等到福州成为通商口岸,武夷山茶经福州港运出作为最优路线被人发现是迟早的事。至于当地官民的排外情绪,当列强回过神开始采取强硬态度和“上层路线”时,反对的声势就(依照惯例)被弹压了。
1854年,福州的洋行增加了七家。1856年,福州的茶叶出口将近1900万公斤,超过广州的上海。进入六十年代后,福州的外贸总值几乎占全国的13%左右,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排在广州之前。
之后,在洋务运动中如火如荼的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建了福建船政局(后改为福州船政局),马尾港的地位也更加显赫。近代的福州再次迎来了自己的“好运”时刻。
但是,1870年代之后,印度茶和日本茶逐渐吞噬掉中国茶叶在全世界特别是英国的市场份额。80年代后期,福州的茶叶贸易迅速衰退。
另一方面,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的覆灭也彻底断送了洋务运动的命运。马尾港的业务虽然成功转型成木材输出,但仍无法挽回福州的颓势。更为讽刺的是,林木的过度开采导致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堆积在闽江口,福州港的港口条件恶化。
转型的马尾港间接成了福州港的掘墓人,福州的大港口之梦没能做太久。
向着大海出发
前文说到,北洋水师在1895年的覆灭结束了洋务运动的进程。除了“北洋水师之父”李鸿章受到影响,身为北洋水师总办的福州人严复也备受震动和打击。1897年,严复愤而翻译《天演论》,他像一个盗火者一样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逐渐深入国人内心。康有为见此稿后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严复对外部世界持续的好奇和探索,只是无数福州人的一个缩影,不过普通福州人探索世界的方式和严复稍有不同。
自从宋朝时不断增多的福州人对地力的发掘到达极限之后,外出谋生就成了自然选择。除了迁徙至国内其它地方,东出出海也成为另一种方式。虽然风险极大,但福州人的出海传统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只是主要目的地由东南亚变成了美国。
美国纽约东百老汇街的林则徐像
二战后,美国成为全世界淘金者眼中的天堂。加上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放宽了移民政策,移民美国成为一股世界潮流。但由于当时的美国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美国1965年新《移民法》给中国的2万移民配额主要是台湾人和自称来自大陆的香港人所用。
新移民法颁布前的1964年。1979年,华人移民达28391人,主要来自港台地区。但这一时期在香港、新加坡当海员的福州长乐、连江、马尾人也想尽办法前往美国。
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和1979年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再次开启了福州人移民的高潮。中美建交后,美国政府单独给了中国大陆2万移民配额。但是2万的额度和正规渠道的高门槛显然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大批偷渡客便出现了。
事实上,福州人通过非法渠道偷渡早在改革开放前就出现了。只是后来做非法移民的专业掮客出现,偷渡变得更加规模化。这些掮客被称为“蛇头”。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多年里,福州地区的海外移民数达70-80万人,其中通过非正式渠道出国的占40%-60%。在福州的对外移民中,前往美国的就达60万人。
成功偷渡的非法移民的财富故事刺激着更多福州人铤而走险,但在成功到达大洋彼岸落脚之前,多数偷渡客都要先在在鬼门关走一遭。
1993年 6月震惊世界的“金色冒险号 ”载着 260多名偷渡者冲滩纽约海岸,这些偷渡者主要是来自福州地区的人。2000年 6月 19日,在英国多佛港发现 58名偷渡者被闷死 ,他们都是来自福州地区的人 。
福州人追逐黄金梦的路上,散落着累累白骨。事实上,中国政府多次重申要严厉打击非法移民活动,但部分地方官员并不十分配合,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考虑。“出去一个人 ,富了一家子;出去 10个人 ,富了一村子 ”是很多人的普遍想法。③
而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那些成功出海的人,确实对福州及福建的发展功不可没。
根据《福州市志》,1973-1979年,福州侨汇的年递增幅度达12.7%,1979年福州侨汇达1028万美元。福州市侨联主席2009年透露,在福州市实际利用的外资中,来自侨商的投资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福州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保有着对家乡极高的热忱。进入新世纪之后,福州人移民美国的趋势逐渐式微,福州新移民倒流回国的现象开始出现。
从“门内虫”到“门内龙”
李小龙和叶问旧照
叶问和李小龙师徒在影视界的声名鹊起也让咏春拳闻名世界,而这个相传由福州福清的朱红梅(五枚师太)创建的拳种起初却被人嘲笑为花拳绣腿的“女人拳”。但是外柔内刚、简洁实用的特点还是让它从一个南方小拳种变为众多人追捧的对象。
咏春拳看似柔弱实则刚性十足的特点像极了福州人的性格,咏春拳的传播和发展也像极了福州人的命运。
福建简称闽,闽为一个门加一个虫。用福建人自己的话说就是,福建人在门里是虫,在门外是龙。解读精妙准确,福建人如是,福州人尤如是。
佛跳墙
说起安逸,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成都。和成都相比,福州同样具有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让它因成为“避险胜地”而发家。成都的川菜让人口舌生津,而发端于福州的闽菜也是我国的八大菜系之一,且佛跳墙的名气并不输四川火锅。
拿福州和别的城市相比难免有些落了俗套,大部分福州当地人依然自得、低调沉静。就像这座城市一样,低调的让人记不起它是福建的省会。在各个城市卯足劲发展,唯恐跑得太慢的竞争中,福州给人的印象好像总是慢了一拍。
改革开放后,福建的厦门成为唯一一个在广东省外的经济特区。同时,厦门也是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厦门作为福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地位高于地级市的福州,全国也只此一例。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福州街头,大小茶馆遍布全城,而厦门最多的却是咖啡馆。内敛闲适的闽东之城福州在政治地位和知名度上被“爱拼才会赢”的闽南城市厦门实力碾压。
此外,从1994年之后,同省的泉州经济总量开始超过福州,并且一直对福州形成压制。在教育方面,长期以来,福州都没有一所“985”高校。唯一一所“211”大学福州大学常年排名全国50、60名左右,甚至偶尔会被非“211”大学福建师范超过。
如果把时间回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处于海防前线的福建把重点放在了备战上,无论是福州、厦门还是泉州的经济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也就是说福州和厦门的起点基本一致且经济总量明显高于泉州。
可是改革开放之后,福建形成了“南重北轻”的发展格局,闽南的泉厦地区快速崛起,差距开始显现。名气、政治等级、经济总量多输的局面下,一些安逸的福州人,特别是福州官方坐不住了。
2018年福州市创新发展大会上,福州市委书记表态“只有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进一步鼓足精气神,才能在全省发展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福州当好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在全国各地迎来强省会的时代,福州这次不想掉队了。
在此之前的2017年11月6日,长乐撤市设区,福州市区面积从1043平方公里增加到1701平方公里,扩大了63%。根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890万。根据城市规模划分,达到了特大城市标准。
福州自贸区、福州新区和平潭国际旅游岛等扶持政策连续推出,在国家“八纵八横”的高铁规划中福州枢纽地位也超过厦门,扳回一城。更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数字经济成为福州新的经济支柱,领先全省。并间接促成福州的首个985大学分校区——天津大学福州校区在去年落地。
表面温柔的福州人开始对内表现出至刚的一面。
福州
“福州”二字的好彩头固然无其它省会城市能匹敌,但福州的发展可不全靠运气。恬淡的福州人开始从“门外龙”变成“门内龙”,期待福州的高光时刻再次到来。
注释:
① 汉初恢复了闽越王的称号和统治
②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③ 出自庄国土《近30年来的中国海外移民以福州移民为例》
参考资料:
1978年后福州向美国的移民及其发展变化|黄英湖
近30年来的中国海外移民以福州移民为例|庄国土
近代福州城市人口考论|林星
福建人口迁徙论考|林汀水
闽都神话-一个美梦的幻灭|李清
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林星
福州终于有了第一所985大学...分校区|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