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他捐献百余箱资料,只为琼剧琼曲“纸上留声”传后人
近日,记者走进海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区,书架上的两排书显得与众不同。浅蓝色的封面、打印的书名、刚刚贴上的索书号……这些并不是公开出版的书籍,而是刚刚整理上架的,由“南海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琼剧作曲家吴梅捐赠的珍贵琼剧文献资料。
今年9月26日,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省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85岁高龄的吴梅缓缓走上舞台,从省图书馆馆长李彤手中,郑重接过了捐赠证书。
1780册图书
1510册期刊
1826册剧本、曲谱
152册剪报
291盒磁带
373张光盘……
这批琼剧资料时间横跨60多年,打包起来足足有100余箱,是吴梅毕生心血的见证。吴梅说,琼剧文献资料是梳理、研究琼剧的重要依据,希望关注琼剧的社会各界人士能好好利用这批资料,共同推动琼剧的传承、进步。
吴梅
一
60多年收藏100多箱琼剧文献
已过耄耋之年的吴梅从小就与琼剧结缘,且一直非常注重琼剧资料的搜集。1952年,吴梅从海口高农毕业后工作,就开始深入陵水、琼海、三亚、乐东、临高、儋州等地,搜集了大量当地歌谣、琼剧曲调、民歌乐曲等第一手原生态资料。
《琼剧唱腔选》等老文献,上世纪50年代的琼剧黑胶片,各类琼剧剧本、海报、杂志、光碟……只要是和琼剧有关的资料,吴梅都会搜集、保留下来。“我们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剧本是繁体字,且是竖版印刷,后来发现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琼剧资料,非常珍贵。”省图地方文献古籍部副主任王冬梅说。
更为难得是,资料中还包括新加坡老艺人的琼剧剧本手稿(工尺谱)。吴梅说,他曾多次随团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演出,所以与当地琼剧界人士交流的戏曲成果、演出资料等也在其中。“琼剧在东南亚国家非常流行,我每次去演出,都会到旧书摊转转,总能淘到一些资料带回来。”
吴梅和省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资料整理。
经过60多年的精心收藏,吴梅家的琼剧资料已经有100多箱,堆了满满一屋子。今年,吴梅准备搬家,这批琼剧资料的处理成了难题。期间也有人提出想出钱购买这批资料,但都被吴梅拒绝了。经过审慎考虑,今年3月,吴梅主动联系省图书馆,提出要把资料捐献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图书馆都非常激动。省图书馆副馆长张蕊立刻带着工作人员到吴梅家拜访,并分批次将资料运回了图书馆。“刚刚运回馆的时候,我们办公室5张4米长的桌子上全部被琼剧文献堆满了。”王冬梅说,这是她在图书馆工作十几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批文献捐赠。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工作人员已梳理出这批文献的种类、数量,并分批对其装订、编目,目前第一批已经上架,可供读者阅览。
二
希望能组建一个专门研究琼剧的团队
吴梅捐献的这批琼剧文献资料,除了种类、数量丰富,更在于其反映了60多年来琼剧发展的演变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
省图书馆馆长李彤表示,吴梅捐赠的文献资料,弥补了省图书馆馆藏的空缺,丰富了海南琼剧研究的资源,为海南琼剧的传承与发展、琼剧的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60多年来,吴梅为海南各地琼剧团创作、设计的音乐唱腔作品数量达到了近三百部。业内人士评价说,吴梅能创作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在于他擅长在继承琼剧传统板腔旋律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参考吸取兄弟剧种的长处,巧妙地将不同的元素杂糅在琼剧的音乐唱腔之中。
传承创新的背后,离不开吴梅几十年如一日注重研究、分析琼剧资料。从上世纪50年代到海南各个市县采风开始,吴梅就发现有些海南话民歌与琼剧的唱腔有异曲同工之处,便一一地记录下来。这些原生态音乐,不仅给吴梅在琼剧作曲上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也为他研究琼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很多重要论据。
吴梅收集的不同年代的琼剧剧本。 受访者提供
王冬梅告诉记者,在整理这批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名目的剧本,从年代上分至少有3个版本,有的甚至多达20多个版本,且内容都不一样。“以《百年苍翠》为例,就有2005年、2006年、2012年等不同时间段的剧本。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吴梅先生为代表的琼剧创作者不断在对剧本进行改进。”
吴梅也认为,研究琼剧的演变历史,形成琼剧的理论研究,对于其传承发展至关重要。“比如,海南琼剧受粤剧影响非常大。我小时候,海口的很多剧团都是白天唱粤剧,晚上唱琼剧,琼剧的锣鼓和粤剧的锣鼓一脉相承。”
吴梅说,他自己现在也在写琼剧曲谱的论述,所以手边还有一些资料没有捐赠出去,写完后会把他的笔记和剩余的资料一并捐出。“现在琼剧的导演、编剧等人才非常缺乏,能让更多年轻人关注琼剧、潜下心来研究琼剧就是我捐献这批资料的初衷。”吴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希望相关部门能组建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好好梳理这批资料,研究琼剧的发展。
而对于省图书馆,以前的琼剧文献以出版社公开发表的书籍为主,大批量接受琼剧名家的个人资料捐赠还是头一次。令人欣喜的是,受吴梅义举的影响,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陈育明、陈素珍、吴多东、黄庆萍等多位琼剧名家也表明他们有捐献自己收藏的琼剧资料的意愿。
三
将逐步建立琼剧文献电子数据库
采访中,多位琼剧研究者也向记者反映,目前我省的琼剧文献存在数量少、保存分散的问题,建议以后能逐步建立琼剧文献电子数据库,并向公众开放,以推动琼剧的研究、传承。
听闻吴梅捐赠的消息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曹量多次致电省图书馆,询问什么时候可以进馆查阅。曹量告诉记者,对比粤剧、京剧、豫剧等剧种,琼剧文献资料数量少,还不成体系,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琼剧理论研究。
“我们以前查资料,主要去省琼剧院、省艺校,或者老艺人的家中。这些地方虽然保存有资料,但资料非常零散,也没有进行专门的整理、分类。”曹量说,这次吴梅将毕生收集的琼剧文献捐赠给省图书馆,让省图书馆成为了我省琼剧资料收藏的中心,也希望经过图书馆专业化的梳理,让这批资料发挥其最大价值。
记者翻阅吴梅捐赠的资料时,发现有的手稿是铅笔填写,字迹已经开始模糊。很多书籍因为年代久远,纸张也开始泛黄,有的已经破损。
王冬梅介绍,对于吴梅捐献的这批资料,图书、杂志类全部会重新装订、制作封面、录入系统,同时进行数字化扫描。海报、老照片全部进行翻拍、冲印,光碟、磁带进行翻录。“通过图书馆专业化的处理,能让这批文字、影像资料得到永久性保存。”
王冬梅也建议,日后不同机构之间在资料录入的同时,可以将数据互相打通,逐步建立琼剧文献电子数据库,方便社会各界人士查阅,推动琼剧的研究、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