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铁矿石现货定价亟须回归本位

继普氏指数后,又一铁矿石价格指数被业内广泛质疑。3月10日,一份唐山聚金协会针对英国金属导报(MB)指数的声明在钢铁及矿石圈里流传。该声明指出,MB62低铝指数近期“十分异常”,并列举事实直指其运行逻辑、计算方式等存在问题,如巴西混合粉(BRBF)一出现成交MB指数就急剧上涨、利用Cape船型小样本招标拉高样本指数等。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目前有多家机构发布铁矿石美元价格指数,其中以普氏指数为最主要的定价基准,它们彼此之间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差别。定价不透明、不公开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美元现货价格指数方法论存在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亟须予以改善或彻底改变。

铁矿石现货定价亟须回归本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隐蔽的”不公正

普氏指数由普氏能源资讯编制,自2010年4月份铁矿石采用指数定价后,成为铁矿石定价基准。据了解,普氏指数目前的数据样本来源主要有平台成交与报盘、市场参与者(向普氏)报价和电话询问3个方面。其中,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新加坡的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GO)和普氏自己的MOC3个平台的价格报盘与成交等信息相对公开和透明。而市场参与者报价包括贸易商、钢厂和矿山等报价,与电话询问一样,都是“黑箱”操作,极不透明。

现象一:金融化严重,违背现货价格指数初衷。

普氏指数是一个评估价格,初衷是根据实际成交的价格样本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评估出62%品位的现货铁矿石价格。据了解,在2021年普氏指数采集的价格数据中,以固定价成交的比例不到30%,超过70%为浮动价成交。而在普氏指数的方法论中,在将浮动价转换为固定价的过程中,引入新加坡掉期,这就导致其价格与掉期市场高度关联。

“新加坡掉期原先有80%的产业用户,但近几年大量金融资本进入,目前的产业用户比例已经降至40%以下,使得价格不可避免地受金融资本市场影响,越来越不能反映真实的现货供需关系,远离现货市场。”业内人士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由于掉期价格的最终结算是用美元直接交割,不涉及现货,更容易被投机资金操纵。普氏在定价过程中引入掉期就导致其价格走势与掉期高度雷同,越来越不符合其作为现货价格指数的定位和基本原则。

现象二:样本少、估盘多,价格形成不透明。

据了解,2021年,普氏共采集到铁矿石交易样本共969宗,比2020年增加30宗。其中,来自平台的有391宗,比2020年减少159宗;其他为来自市场主体报价和矿山非公开招标等,共578宗,比2020年增加189宗,增加近50%。按1年250个工作日来估算,普氏日均采集到的铁矿石交易样本不到4宗,采集到的样本最终是否全部应用于定价评估尚不可知,但其明显是一个小样本。

更为严重的是,当没有现货成交或平台报价时,普氏就通过询问等评估出一个“可成交价格”来决定当日的普氏指数价格。

据统计,2022年1月1日至2月28日,普氏在39个工作日发布了铁矿石价格指数,其中22个工作日(占比为56%)主要依据的是基于自我评估的可成交价格,11个工作日主要依据MOC的报价,6个工作日主要依据平台成交。在可成交价格的评估过程中,普氏询问对象的数量及结构情况等,外界无从得知。

业内人士表示,在没有成交时,以平台报价评估价格很容易存在相关利益主体故意托盘的情况;通过询问评估出的可成交价格,可操作空间太大,且询问对象的数量不同、业务性质不同等,都会导致对价格有不同的预期和判断。

“举个例子,询问100家企业和询问50家企业,以及询问10家钢铁企业和询问10家贸易商,或几家矿山,对价格的判断肯定是有差异的。那普氏是如何去选择的?是否对询问对象有选择性?在可成交价格方面是否有一个可以公开的‘方法论’?”该业内人士强调,在这些都不透明的情况下,普氏就摆脱不了操纵市场价格的嫌疑。

现象三:指数锚定62%品位铁矿石已偏离现货市场平均水平。

某铁矿石业内人士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普氏指数推出时是2008年,当时锚定62%品位铁矿石符合现货市场平均水平;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铁矿石的总体品位是下降的。

“全球铁矿石的产量总体是明显增加的,但总体的品位重心是下移的。”该业内人士说,“目前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加权平均品位为60%~61%。以力拓的PB粉为例,其铁品位和占总产量的比例较之前均有所下降。”

因此,以62%品位为基础的定价反映的是一个高于目前铁矿石市场平均交易品位的供需关系;同时,在存在缺少62%品位品种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要根据相关品位的溢价进行换算,具体如何计算同样无从知晓,或是普氏自身设定了一定的折算方法,但这难言科学性和代表性,又加剧了价格不透明性的形成。

现象四:普氏独立性存疑,与四大矿山是利益共同体。

据《宏观经济研究》(月刊)2022年第一期《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研究》一文披露,四大矿山的股东主要是国际基金公司和投资银行。力拓的大股东是贝莱德集团、中国铝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SPPL(Shining Prospect Pte.Ltd)、先锋集团,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汇丰银行(32.69%)、JP摩根(19.25%)、花旗银行(6.36%)等。必和必拓的大股东是贝莱德集团和先锋集团,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汇丰银行(21.86%)、JP摩根(15.9%)等。淡水河谷的主要股东是巴西银行养老基金(10.5%)、资本世界投资者(5.9%)、资本研究全球投资者(5.7%)、巴西发展银行投资公司Bradespar(5.7%)、三井物产(5.6%)、贝莱德集团(5.4%)等。FMG的大股东是Minderoo集团和湖南钢铁集团,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汇丰银行(23.9%)、JP摩根(9.05%)、华菱投资(7.41%)、花旗银行(4.15%) 等。可以发现,四大矿商的股权已经基本被国际资本控制。

同时,国际资本也通过股权介入了指数发布机构,普氏能源资讯的母公司是标准普尔全球,标准普尔全球的大股东主要是先锋集团(8.44%)、贝莱德集团(7.43%);而先锋集团、贝莱德集团是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大股东,同时也是汇丰银行、JP摩根、花旗银行、巴黎银行等国际大投行的主要股东。国际资本通过股权关系将四大矿山和普氏指数连接成利益共同体。而部分国际资本及其关联机构也参与新加坡的铁矿石掉期交易,进一步强化了彼此之间的利益关联。

市场呼唤真正的现货定价

业内专家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如果说当年的年度谈判破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度固定价格无法反映当时真实的现货供需关系;那么,在过度金融化的普氏指数越来越无法反映当前现货供需关系的情况下,也就到了考虑将其摈弃的时候。

3月14日下午, FMG全球营销总监丹尼·高曼(Danny Goeman)在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等进行视频会议时也指出,铁矿石价格巨幅波动,不利于供应链稳定,更好的定价模式对于稳定供需关系非常关键。

专家指出,最近几年,中国港口现货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部分矿山企业在港口均有现货业务,且增量明显;而美元现货市场则相对较小,且规模有缩小之势,人为因素较多。2021年2月份,普氏管理人员在财新网站发文称,2020年,普氏采集的美元海漂市场以中国到岸价格为基础的969宗现货交易,共计约1.15亿吨,工作日日均约46万吨。而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国内港口铁矿石现货的成交量约为4.5亿吨,工作日日均约180万吨,是美元海漂市场的近4倍。

专家认为,基于港口现货人民币价格倒推美元价格的指数应是定价的方向,是真正的现货价格指数,理应得到供需双方的认可。一是样本量大,且均为固定价格的真实成交,可以解决美元指数样本量不足的“先天缺陷”;二是港口现货参与者结构更为合理,大多数买家为钢厂,是最终用户,成交价格更能反映实际供需关系;三是部分矿山企业目前已在港口进行现货销售,对于人民币价格如何转换成美元价格应有一定的实践。


作者 | 记者 樊三彩

上一篇新闻

码头上的灯塔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HEYTEA Day dream项目/ MOC设计室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