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教育体验乐园,中国文旅产业的新赛道
远离教室,深入林间地里,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在实践中更好的成长,这就是见学游和孩子课外活动的初衷。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小编认为,孩子学习的目的是认识这个世界,进而比别人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进而改变世界。从这一点出发,森林教育体验乐园,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绝佳途径。
一、源自德国的“森林体验教育”
一提起德国,很多人立刻会想起奔驰、宝马、双立人……等等全球知名的品牌。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产品会集中诞生在这里?是什么让德意志民族能够创造出无数世界经典,并且长盛不衰?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儿童教育!更具体地说,是其全球最为知名和领先的森林教育体系。
1986年,“德国森林基金会”第一次使用“森林体验教育”这个术语。从那时起,森林体验教育开始得到不断的发展。森林体验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人们参与森林互动体验活动,加深对森林的感悟和认识,激发人们爱林、护林、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引导人们积极保护森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德国崇尚放养型的森林幼儿园,没有围栏、风雨无阻。目前,德国各地以促进儿童的自然和环境意识为宗旨的幼儿园大约有1500家。
二、什么是森林教育?
森林教育是指在林地环境里,为儿童或青少年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以此来培养他们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种户外学习过程与实践。
森林教育在提高学习者的环境适应能力、语言和交流能力、社交技巧、自尊和自信能力、环保意识、感受美及鉴定美的能力、动机和注意力、持续的终身影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森林教育的发展
森林教育萌芽于18 世纪的欧洲,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斯堪的纳维亚,之后在北欧挪威、丹麦等国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麦森林幼儿园模式的思想传入英国。从此,森林教育在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境内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早期的自然教育主要是通过倡导呼吁民众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儿童、中小学生间便通过课程教育、户外实践等方式进行。
近年来,中国的自然教育机构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以北上广等大城市较为集中,规模以中小型居多,工作领域以亲子、儿童教育和自然体验为主。自然教育机构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包括森公园、湿地公园、野生动物园等开展着自然教育活动。
人类发展至今,对自然世界的了解胜似胜过以往任何时候:我们清楚生态系统是如何运转的,我们知道生物为何会灭绝。
就地球和人类的未来福祉而言,这些知识的确至关重要,但唯有亲身感受到人类与大自然的深切联系,我们的下一代才愿意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而这些感受只有在自然界中的深刻体验才能给予得以传承。
四、全球森林教育概况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森林教育成于德国,接下来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就为大家介绍全球森林教育的概况。在教育减压增效,让孩子拥有更多玩乐时间的今天,森林教育或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1
德国
成立于2000年的基尔佩茨森林幼儿园,是德国自然与森林幼儿园经典示范园之一,是罕见的有十几个班的大型园所,也是世界范围森林教育学习考察的圣地。
该幼儿园主要体现出四个特点:
(1)大自然是天然教室。没有任何一个学习环境像大自然那么宽广、那么有变化、那么吸引人。大自然可以启发儿童开放性的思维,自然会提供更原始更丰富的免费材料,颜色、形状、数字和文字都隐藏在大自然中。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做不做或者怎么做。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主学习,面对挑战自己去解决问题。
(3)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沟通、教室组织、时间及空间都是开放的,采用混龄教学。
(4)先进的自然游戏教学法。自然游戏教学法是自然与森林教育的主要工具,利用游戏和戏剧教学的各种方法及发现式学习法的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教学方法。
在德国,每一个森林幼儿园都不一样,虽然这些组织是独立运作的,但是典型的活动和目标有这些:
根据国外关于早期幼儿森林教育理论与实践翻译、整理
德国11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柏林以北卡罗镇的一个郊外林区里,一群三四岁的孩子正围坐在篝火旁,唱着歌做游戏。这不是哪个幼儿园突发奇想的野外体验,而是孩子们再平常不过的课堂学习。零下28℃也在户外,篝火熄灭了孩子们会再点燃。
“即使零下28℃,我们也在室外待着。孩子们从来没得过感冒。”
“我可能不会事事插手,但我知道孩子们在哪儿,保证他们不会离开视线,大人不在场,能让他们更勇于去冒险。我们的理念是让孩子们自主和互相学习,从经验教训中不断成长。”
“(自己爬树)让孩子们更加倍小心,因为没人保护他们,唯一一次有小朋友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父母在下面看着,而他想着爸爸会来救我的。”
这种自然乌托邦式的森林幼儿园,不是老师们特意造就了一个场景或者困境,而是孩子们特别真实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而已。
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是丰富多元的,几乎能够满足孩子除了我们所说的结构化知识以外的需要。还能发展比如挫折、交际、大小精细动作等等能力。
2
美国
美国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主要是“教学+自然学校+项目”。美国学校内开展的自然教育体验课,在各种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包括参观国家公园等保护地活动)学生学习认识自然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
同时,美国也成立了自然学校,针对不同认知程度的孩子设计系统、体验式的课程,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通过观察、动手等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方式去探索、感知自然的魅力和探索知识的乐趣。
例如,美国很多农场作为自然学校的教学场地,通过在农场亲自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接触动植物以及思考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等使得对生命、自然的理解更加深刻。
以上都是学校组织开展的自然教育模式,此外,美国还有很多以探索自然为目的的教育课程项目组织。
例如,SPARK(Shore People Advancing Readiness for Knowledge)以自然为基础的项目,到森林、农场等户外开展远足、野营、生活实践等,使参与者发现自然之美。
此外,美国是最早提出国家公园概念的国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国家公园体系发展最完善的国家之一。随着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教育功能也受到重视。
“国家公园和名胜古迹首要的功能就是服务于教育目的”,美国国家公园通过解说与教育服务提升游客对公园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其中也不乏引导游客规范个人行为。
解说与教育方式分为人员服务、非人员服务和教育项目:
人员服务就是有公园员工参与的解说服务,主要形式有游客中心服务、正式解说、非正式解说及艺术表演等。目前,美国国家公园体系有约6000名专业的解说人员。
非人员服务是没有公园员工参与的媒体性设施,主要有展览和展品、路边展系、路标、印刷物、视频、网站等。
教育项目是主要针对青少年开展的公园课堂,旨在让青少年在国家公园里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历史知识。
3
日本
在亚洲,日本的自然教育很有代表性。到2015年,全日本有近4000所自然学校。 台湾、香港的自然学校发展,也深受日本自然学校影响。
TWE(The Whole Earth)是日本的第一所自然学校,已有35年发展历史。今天的TWE自然学校在日本七个地方设有分校,共有专职人员四十多人,此外还有许多志愿者和兼职人员为学校工作。
每年,约有80000名日本人付费参加这所自然学校的各类活动。其创始人广濑敏通,到今天已逐渐把火炬传递给了下一代人。
其整体的特点是:
1、综合性强,注重全面实践性,强调小群体的团队活动,注重在自然体验中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
2、不突出个体的技术及户外运动能力(但鼓励)。
3、自然观察、农耕林业的成分较足。
4、在项目设计、思维构想上,常有日本式的精细巧妙。
或一言概之,日本的教育风格浓烈,欧美的游戏、创造想象力和运动能力更突出。
此外,日本已有一百多所德国模式的森林幼儿园。教育学博士Hiroe Kido的课题即是“森林幼儿园运动”,她说:“这个理念在日本很受欢迎,因为它就像是对残酷的日本社会的一种解脱。福岛事故让日本人重新思考人生,明白到我们应该更多地回归大自然。”
从风格上讲,东西方文化有差异性,日本的森林学校,多体验、观察色彩,关注动植物、农林艺术,略偏静,有着东方哲学式的色彩。
英、德、美、日四国森林教育发展比较
五、案例分享
1
德国Pankgrafen森林幼儿园
这个幼儿园有21个孩子。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他们都来到“教室”学习,即使零下28摄氏度,孩子们也在室外呆着(和日本的“短裤教育”异曲同工),但这些孩子们,从来没有被冻感冒。
当然,在少数格外严寒的日子里,孩子和老师会钻进露营帐篷或木头建的小教室暂时躲避一下。但这只是极个别日子。
在国内的幼儿园,主导理念是课程第一,老师的任务就是去完美呈现一次教学活动。但在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孩子们的日常就是像去森林里郊游一样,泡上一天玩开心。
在自然环境的状态下,不是老师们造就了一个场景或者困境,而是孩子自然地在森林里和他的伙伴去维持一个游戏。
马上要下雨了,我们要吃午饭了,怎么去解决我们的午餐,这些是他们特别真实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而已,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是丰富多元的,几乎能够满足孩子除了模块化知识以外的需要,还能发展比如挫折、交际、大小精细动作等等能力。
Pankgrafen森林幼儿园的一个学习主题是野外生火。尽管要接触火这样的“高危物品”,孩子们还是像学习其他课题一样,被置于“无人管” 的状态。
当篝火因受潮而要熄灭时,4岁的芬恩马上捡起新鲜树枝投进火里,其他小朋友也拿一些小树枝拨弄火苗让它重燃。
到中午11点,老师给孩子们吃一些小点心,通常是从树上新鲜摘下来的水果,而玩了一上午泥巴和蜗牛的孩子们,要洗干净手后才能从碗里抓果子吃。
餐点过后,有些孩子们继续在森林里游荡,有些则去爬树。这里大大小小的树就好比幼儿园的攀爬架,孩子们想爬多高就爬多高。
孩子们爬树,老师和家长不给与任何帮助,只是帮他们下来,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孩子们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这里的孩子很少接触商业性的玩具,而是选择就地取材,在森林中寻找玩具。大自然的玩具不像商业玩具以及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森林里面找到的树枝、泥巴、小虫等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老师每个星期都会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带领着学生们在森林里远足、干活,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向家长们展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有的学校每个学期期末还会组织学生们去远足。远足的地点也常常选择在森林里,老师曾带着班上的所有学生在夜晚的时候带着手电筒在森林里穿行,体验森林的夜景,看看那些夜间出来的动物的真实面孔。
幼儿园每一个班级的小朋友可以决定第二天去哪,这大片森林都是他们的,有些可能砂石比较多,有些可能就是茂密的树林或者草地,这些他们都得自己想清楚。
森林教育并不是让孩子随意在森林里玩,而是采用主题教学的模式。主题课程一般都是安排好的。
比如关于蜘蛛,看到蜘蛛网以后孩子们就会去思考为什么蜘蛛网不会粘住蜘蛛自己,老师就会做一些功课一步一步跟学生探讨,孩子们就会模拟自己被蜘蛛网粘住了,通过很多艺术形式做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艺术角度都能够打动人心。
结束后,老师们直接把这些案例做成一个册,有一点我们所说的课程的感觉。
森林学校每天下午都有一段时间是听故事或者唱歌,这些平常疯玩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反而很专注,听故事的时候特别专心,一起唱歌的时候也一点不乱。
孩子们还在在森林里学习认识各种动植物,小蛇如何爬行,老鼠如何做窝,在森林这座“大宝库”里,孩子每天都有着兴奋的新发现。
2
德国户外森林营地
Panarbora是一个全方位的,将自然体验、研学教育、儿童游乐和特色住宿完美结合的综合性自然体验中心。随时随地接受森林保护理念,沉浸式游玩兼具度假功能。
游玩篇
尽情玩耍 ,也时刻学习森林知识
树冠走廊:树梢顶上的科普展廊
这条充满浪漫气息的“空中走廊”架空于林间,离地十多米高,漫步其上,仿佛在充满林木清香的森林上空飞行。同时,这条木栈道,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树梢自然展廊,一共有6个自然知识科普站和互动点。孩子可以在这里通过动手游戏的方式获得各种自然知识。
感官步道:涤荡感官的林间小径
小径有可以深入森林,感受森林带给我们的自然感官体验,也可以进行赤足体验的各种地面覆盖物,还有设置了各种发声装置的听觉体验站。
Panabora在中央开阔的草坪上还 “散养”着不少温顺的小动物,小朋友们可以给这些小动物喂食,抚摸或者抱一抱它们,享受与动物在一起共处的时光。在培养孩子们爱心的同时,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便自然而然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中。
教育篇
最全面的自然教育学院
科普课程,如和森林管理员一起探索树顶小径及其展览的树顶导览游5种巨型树木的科普、森林感官体验、冒险自然知识等;丛林生存探索类,如在丛林中使用指南针和陀螺仪;体能与运动技巧类,如射箭、大树攀爬等;
住宿篇
环球风情之旅
为了进一步实现上述的课程目标,Panarbora为渴望融入大自然的游客提供树屋住宿,为渴望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游客提供三个“地球村庄”住宿区,包括原汁原味的亚洲蒙古包,非洲泥屋或南美木屋。
3
新加坡城市森林乐园
森林中的文化学习课堂,玩乐中培养植物教育理念
COMO Adventure Grove身处自然丛林之中,没有明显的边界,以最具本土特色的植物种类为灵感,创造出别具风格的游乐元素。
借助原有植物资源,增设多元游乐体验装置
游乐园的主角是位于场地中央的大型榕树攀爬塔,塔身的主要部分高达5.8米,内部为垂直隧道爬网,其设计的初衷一方面来自本土雨林中代表性植物榕树的启发,另一方面也将过去孩子们无忧无虑爬树的童年时光,以另外一种方式带入到当代孩子们的玩耍体验之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沿着“树干”中的爬网攀爬到“树冠”之上,像自己的祖辈和父辈那样,一览周边植物园的美丽风光;
而这座位于大沙坑中央的高大榕树塔,除了树干之外,还向四面八方伸展着它粗壮的“枝桠”,在这些枝桠上,以榕树的气生根为意向,向地面区域垂下数根支撑结构钢柱以及多种多样的游乐装置,包括攀爬绳索、秋千、圆网和吊床等,供孩子们攀爬,摇荡和休息;
而这座位于大沙坑中央的高大榕树塔,除了树干之外,还向四面八方伸展着它粗壮的“枝桠”,在这些枝桠上,以榕树的气生根为意向,向地面区域垂下数根支撑结构钢柱以及多种多样的游乐装置,包括攀爬绳索、秋千、圆网和吊床等,供孩子们攀爬,摇荡和休息;
为充分模拟自然状态并满足其跨度和承重要求,榕树塔的所有树干均为钢结构建造,手工的精心打磨和绘制给它的外表带来了宛如天成的树皮观感,加之场地中植物的交织,使巨大榕树塔仿佛融入了周围的丛林之中。
借助本土性产品设计,增加挑战性体验产品
而位于榕树塔不同高度平台上的两个巨型隧道滑梯,分别长达6米和11米,它们被灌木丛包围着,为孩子们带来充满速度感的刺激和快乐,并带领孩子们通向乐园中的其它两个主要的游乐区域:巨型波罗蜜攀爬和海红豆障碍游乐场。
其中,巨型菠萝蜜攀爬的原型来自于新加坡本土常见的热带水果菠萝蜜,在放大100倍后,菠萝蜜标志性的多刺外壳,成为孩子们手脚并用享受攀爬乐趣的冒险岛屿;其不规则的表面同时也创造了可选择的不同难度挑战,适合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评估和发起挑战,在可控风险的前提下磨练孩子们的冒险精神;
而海红豆障碍游乐场则取材于新加坡本土老一辈在童年收集海红豆saga,并制作手工纪念品的记忆,因而充满了浓浓怀旧的气息。在这里,海红豆被放大成为散落在沙池之中的弹簧坐椅,而边上绿色的海红豆荚,则成为孩子们的障碍训练场,挑战他们奔跑、跳跃和平衡的能力。
森林公园中,减少活动项目,增加与自然、与家人相处的机会与场所。减少装置设置,最小化介入自然,打造更加和谐、融入的场景,开发森林休憩功能的同时也做到了对森林的保护,“开发与保护”并重的产品设计理念值得借鉴。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园认为,森林亲子乐园业态满足了森林资源保护、经济开发、儿童教育甚至家庭度假的需求,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优质的解决方法。相信,森林教育体验会在国内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