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血泪史”:一个国家是如何诞生的?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有一位新加坡籍的印度裔学生到美国去留学,还是一个特别好的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结果在学籍上被登记成了“Singapore China”,该学生十分愤怒。
不光是美国人没搞明白,全世界很多人可能都没搞明白:走在新加坡街头,75%的华人面孔,这不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东南亚开的一个分店嘛?
当你真正走进这个国家,亲身感受它的风土人情,亲眼看到它的细枝末节,再去了解这个国家的前世今生,才会明白:新加坡,不是华人在海外开的“中国分店”,而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一部奋斗史。
一个国家的诞生,绝对不是靠自由民主的口号,而是几代人的浴血奋战。
“下南洋”的闽南人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岛上居住的多是马来土著,中国最早文献记载的是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在18~19世纪,新加坡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后来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成立了海运的贸易站点,到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国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成为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逐渐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中心,其军事、政治、经济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马六甲海峡,这便是新加坡以前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现在新加坡可以在国际社会立足的重要砝码,东西方之间的所有航运,是一定要经过这里的。新加坡绝对是“良港”,航道水深,港面辽阔,非常适合远洋巨轮的进出和停泊,在联合国列举的8个重要国际海峡中,新加坡毗邻的就有两条: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北宽南窄,北面通往印度洋,南面通往南中国海和太平洋,是从欧洲、中东、南亚到东亚或澳洲的海上航线必经之处,也,新加坡恰好处在马六甲海峡的南面出入口,扼守着海峡的咽喉,控制着两大洋交通的要冲。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陷入了一段黑暗时期,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那时候,人民跑出去讨生活,成了当时的“热搜”,去哪儿呢?家境富裕的青年们,肯定是要去西方的,到欧洲列国去学习进步思想,像咱们伟大的革命领袖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去了法国,在那里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也是去了欧洲,高晓松老师的外婆陆士嘉去了德国,成为了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还有一些年轻人,是去东洋,便是日本,因为日本当时留学的费用会便宜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便可去得起,像鲁迅、秋瑾,还有伟大的革命导师孙中山等,中国的革命多是在日本东瀛孕育出来的;剩下的,便是去不起西洋也去不起东洋的贫苦人了,以广东、福建、广西、海南这些地方的闽南人为主,他们的选便是下西洋,所谓西洋便是东南亚各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到了这些炎热的地方,全是欧美列强的殖民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苦的:种橡胶、码头搬运工、车夫、舞女等等。
新加坡,便是这些闽南华人的落脚点,是他们奋斗几代人的地方。
血泪建国史
当祖国爆发抗日战争的时候,东南亚的华人多是一代移民,还有很浓厚的家国情怀。
祖国惨遭涂炭,以陈嘉庚为首的新加坡华人,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以下简称“南侨总会”), 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期间,共计捐款约15亿元国币,有钱捐钱,有物捐物,都没有的就送自己的儿女回国参加抗战,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
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12月,日本攻克了新加坡,统治新加坡的英军集体投降,日本占领时期的新加坡,是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三年,因为华人对抗日战争的支持,日本开始了疯狂的报复,屠杀了大量华人,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时间,日本共杀害了2万5千多名华裔。
1945年,日本投降了,英国人又回来了,但是,此时的新加坡人再也不相信这个投降的殖民政府,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拥有发言权,经历了修宪,选举等各种改革后,1959年,新加坡终于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但是,矛盾也就来了。
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是一个由若干个穆斯林自治邦组成的联邦,大家都是穆斯林,不是穆斯林的仅有新加坡、马六甲等几个地方不是,属于华人社会联邦。华人和马来人之间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了强烈的矛盾,而闽南人骨子里的中华民族文化,和环绕的穆斯林社会在意识形态上产生了巨大分歧,而此时新加坡的总理李光耀,属于“海峡华人”,英国留学归来,意识形态早已西方化。
双方的矛盾是什么呢?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是马来人,摆脱殖民统治后,马来人希望国家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但是新加坡有75%是华人,还有马来人、印度人等多个民族,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异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出来。马来西亚的政客们时刻担心着华人会取代马来人成为国家的主导者,当时新加坡的州长李光耀还有着不同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建立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矛盾久久不能调和,于是乎,马来西亚国会通过了一个紧急宪法修正案。经过投票,最终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这个面积狭小,经济最发达,华人比例最高的地区踢出了联邦。
1965年8月9日,李光耀含泪宣布:我们独立了,新加坡共和国,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
这个平均面积仅有720平方公里、各方面全面落后的国家,这个资源极度匮乏,甚至连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国家,这个一穷二白没有任何依靠的国家,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国家,该如何自救?该如何自己发展呢?
这时候,李光耀——这个“人中龙凤、马中赤兔”,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