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曲折的独立进程——新加坡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摘自2020年陆续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从实现自治到新马合并, 最终走向独立。曲折的独立进程,也是实现自身民族认同的过程。
《剑桥东南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欧洲人重新绘制了东南亚的政治版图……这一地区的国界缺乏相应的国家概念。”
新加坡——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和政治单位,本身是英国殖民的结果,在传统上又和马来西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历史浸润,使得新加坡共和国的诞生充满了艰辛。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个月后,英军重回新加坡。呈现在英国面前的,是经历战火后的一片废墟和人们对英军无敌神话破灭后的不信任。1946 年1月,英国颁布了“马来西亚新政制”白皮书,规定将新加坡作为英国单独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同马来亚分离。这一计划遭到了新加坡各族人民的反抗。随着反殖民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的不断高涨,英国殖民者被迫开始了新加坡“本土化”的过程,即放弃部分行政权,扶持资产阶级代表上台,逐步实现新加坡的自治。
1953 年,新加坡总督委任英国人乔治·伦德尔为首的制宪委员会讨论制定殖民地宪法。1954 年5 月,伦德尔宪法出台,其核心内容是在成立实现“部分民选”的立法议会和政府,该宪法为新加坡走向自治和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5 年,新加坡举行了首次大选。随着伦德尔宪法的颁布,新加坡人民争取自治的脚步也在加快。各个政党三次派代表与英国政府谈判,争取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独立。1958 年11月27 日,英国女王颁布了新加坡自治宪法,规定成立新加坡自治邦。1959 年5 月30 日,新加坡举行大选,人民行动党获得了51 个议席中的43 个,进行组阁。
在实现自治后的新加坡,大多数都认为“自治只是半独立,新加坡如果不和较大的邻国马来亚合并,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独立的”。李光耀(1923—2015 年)政府也认为:“我们得用具体的方法表示,我们的效忠对象主要是马来亚。”后,新加坡开始了自己的“马来亚化”的改造:把马来语定为国语;自治邦元首由马来人担任;马来族子女享有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等。
1961年,李光耀在一次演讲中说:“新加坡和马来半岛分开,她就不能生存。”新加坡回到马来亚联合邦的急切心情可见一斑。1961 年8 月,联合邦与新加坡对合并的条件原则上达成了协议。
1963 年8 月31 日,新加坡人民在大草场庆祝马来西亚的成立,新加坡总理宣布新加坡脱离英国。然而,合并后的岁月并不平坦,双方在政治风格、新加坡地位、财政与共同市场问题上的看法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性,双方的裂缝始终没有得到缝合。
另外,合并也没有理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政党关系以及紧张的种族关系,新加坡两次爆发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宗族骚乱,使马来西亚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关系日趋紧张。为了避免更激烈的分歧,马来西亚时任首相东姑经过反复权衡,“决定要新加坡退出”。
1965年8 月初,双方达成分家协议。8 月9 日,新加坡宣告脱离马来西亚成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同年9 月,新加坡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 月加入英联邦。但直至今日,新加坡国徽右侧仍保留着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