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编者按:在ESH2018“热点追踪——高血压的新终点”分论坛上,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医学院Agabiti Rosei教授发表演讲,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这一典型的高血压并发症的特点和诱因进行阐述。
布雷西亚大学医学院 Agabiti Rosei教授
HFpEF的流行病学
根据2005年~2010年相关心力衰竭指南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HFpEF在心力衰竭成人患者中所占比例保持一直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65%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将出现射血分数保留的情况,这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
JACC 2018年发表一项Framingham研究报告,在为期30年的随访中,以超声心动图作为测量方式,观察纳入人群的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从中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与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在几十年间悄然发生变化。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比例逐渐降低,同时HFpEF的比例迅速增长,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HFpEF的相关危险因素增加有关。在新西兰和新加坡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多种族纵向研究的结果显示,纳入的2039例患者中,28%为HFpEF,13%为HFmrEF,另外59%为HFrEF。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的年龄更大(62岁 vs 72岁),女性比例更高(17% vs 48%)。同时。长期高血压的比例也更高(61% vs 78%),但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略低(55% vs 41%)。
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
根据2016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推荐意见,将左心射血分数≥50%的心力衰竭患者定义为HFpEF。与HFrEF的患者相比,HFpEF患者在心脏结构、功能及左心室超微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HFpEF患者的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均不变,但左心室厚度、质量容积比、舒张末期硬化度和超微结构直径均增加,同时心脏重构和左心室超微结构重构均呈轴向化。研究显示,左心室单位质量每增加3%,患者的心力衰竭危险就增加1%(P<0.0001)。欧洲心脏杂志的最新研究认为,临床需更多可用于实践的分级评估方法和治疗路径。
高血压与HFpEF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造成高血压合并HFpEF的机制主要包括,左心室肥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室性僵硬、外周微血管功能障碍、收缩期储备及变时性反应异常及炎性反应等。
心力衰竭患者的高血压治疗
此前,在韩国进行了一项急性心力衰竭前瞻性研究,共纳入5625例住院患者,研究围绕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展开。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130/70 mm Hg的心力衰竭患者,随访期的死亡率更高。研究数据提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将血压降到能耐受的最低程度也许并不能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JAMA杂志2018年发表的研究更明确指出,收缩压<120 mm Hg的HFpEF患者,其短期和长期的死亡率更高。这也提示我们,目前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制定出适合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
结语
目前,HFpEF仍是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常见疾病,高血压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还会引发HFpEF患者出现多种合并症。降压治疗也许可阻止心力衰竭的进展,但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过多降低血压并不利于改善HFpEF患者的临床结局。究竟HFpEF患者应遵循何种血压控制标准,仍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