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你真的了解苹果吗?全头条最详细的苹果介绍!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爱苹果了。不过,你对苹果了解多少呢?你真的了解苹果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介绍一下苹果吧!

你真的了解苹果吗?全头条最详细的苹果介绍!


苹果 [píng guǒ]

  • 蔷薇科苹果属植物

苹果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钙量丰富,有助于代谢掉体内多余盐分,苹果酸可代谢热量,防止下半身肥胖。

苹果是一种低热量的食物,每100克产生大约60千卡左右的热量。苹果中营养成分可溶性大,容易被人体吸收,故有“活水”之称。它有利于溶解硫元素,使皮肤润滑柔嫩。

中文学名

苹果

拉丁学名

Malus domestica

别称

平安果、智慧果、平波、超凡子、天然子、滔婆

二名法

Malus domestic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蔷薇科

亚科

苹果亚科

苹果族

苹果属

亚属

苹果亚属

苹果种

亚种

苹果亚种

分布区域

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营养价值

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

英文名

apple

功用

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性味

性平、味甘、微酸

原产地

欧洲、中亚西亚、北美、中国新疆

命名者及年代

Mill,1768

颜色

红色 粉色 金黄色 绿色 白色

俄文名

яблоко

拼音

píng guǒ

主要品类

苹果品种数以百计,分为酒用品种、烹调品种、鲜食品种3大类。3类品种的大小、颜色、香味、光滑度(可能还有脆性、风味)等特点均有差别。不少品种含糖较高,中等酸度,丹宁含量很低。苹果除生食外,烹食方法也很多,常用作点心馅,苹果馅烤饼可能是最早的美国式甜食。炸苹果常与香肠、猪排等菜肴同食,尤其在欧洲特别普遍。最新的分类学证据显示苹果属的成员也不过38种,要查出一个“属谱”似乎也并非难事,但是每个种似乎都跟我们吃到的苹果有共同之处,并且每个种都可以提供一些水果,虽然有些味道着实不怎么样。从这个角度看,苹果属的每个种都有可能为超市中苹果的甘甜贡献了一分力量。大概在2000多年前,世界各地的果园都有种植。

苹果树多为异花授粉,有2%~4%的花座果较为理想。虽然成熟苹果的大小、形状、颜色和酸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但通常圆形,直径50~100毫米,带红色或黄色。

中国是苹果生产大国,产量占苹果总产量的65%。主要品种:陕西洛川富士、陕西延川富士;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山东红星、山西万荣等。

美国的名种有Red Delicious(香港称地利蛇果,简称蛇果;台湾称五爪苹果)、Gold Delicious等。英国北威尔斯巴德西岛(Bardsey Island)则在近年发现新品种,比普通的果树更健康,除了虫害以外,并不会患病,被媒体称为世界上最罕有的苹果。

主要品种有:辽伏,寒富及其芽变系,早捷(Geneva Early);夏绿;伏帅;安娜(Anna),藤牧1号;杰西麦克(Jerseymac);珊新嘎拉(Royal Gala)及其芽变系;首红;新红星;超红;红玉;千秋;华冠;新世界,乔纳金及其芽变系;秦冠;王林、首红;灵宝苹果—华冠;栖霞苹果—红富士;花牛;北斗;金帅;大沙。

历史源流

苹果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和中国的新疆。在公元前三百年的欧洲,M.P.Cato已记载了苹果的品种。后来,罗马人开始栽培,并有嫁接繁殖。十八世纪J.B.蒙氏及T.A已利用自然杂交进行实生苗选育,逐步推广栽培。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欧洲移民把苹果传入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种。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从欧美引入苹果。此后,大洋洲、非洲也都相继引入苹果。近百年来,世界五大洲先后有了苹果栽培。最早期的欧洲人已食用苹果,并对之进行了改良和选育,一些品种早见于2000多年前,在向美洲殖民前,欧洲已知品种达数百个。随着北美的移民浪潮,实生苗苹果品种也到处传播,变成当地传奇人物的巡回使者,在苹果的传播中起了主要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约翰·查普曼,他绰号“苹果佬”,在俄亥俄及印第安纳广泛种植苹果。印第安人和设陷阱捕兽者可能也传播了苹果。

苹果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红苹果,可见苹果在中国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晋朝郭义恭著《广志》中说:“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当时已知“正月二月中,翻斧斑驳椎之,则饶子”。即类似现代的环状剥皮技术,来促使多结果。晋代中国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了。宋人李调元的《南海百咏抄》,已有咏苹果诗云:“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迄至明代,不但有“夏熟”的“素萘、朱柰、绿柰”,而且“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李时珍)。“洁可玩,香闻数步”,但“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见《群芳谱》)。

苹果为一栽培种,迄今尚未发现其野生原种。中国原始野生苹果称为“柰”,生长在新疆一带,因为“柰”的品质差,生产上早已淘汰,由西洋苹果取代。西洋苹果引进以山东烟台最早,公元1871年,由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引入烟台,开创了中国苹果栽培的新纪元。西北产区、西南产区等苹果产区均直接或间接地从烟台引进苗木,学习技术,烟台是中国苹果种植、苹果文化的根脉所在。2006年,烟台市苹果协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烟台苹果”进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烟台是我国栽培苹果发祥地”。[1]

形态特征

蔷薇科,苹果[2] 属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规则的纵裂或片状剥落,小枝幼时密生绒毛,后变光滑,紫褐色。叶序为单叶互生,椭圆形到卵形,长4.9~10厘米,先端尖,缘有圆钝锯齿,幼时两面有毛,后表面光滑,暗绿色。花白色带红晕,径3~5厘米,花梗与花萼均具有灰白色绒毛,萼叶长尖,宿存,雄蕊20,花柱5,大多数品种自花不育,需种植授粉树。果为略扁之球形,径5厘米以上,两端均凹陷,端部常有棱脊。花期4~6月,果期7~11月果熟。

苹果的芽按性质分为叶芽、花芽两种。叶芽呈三角形,尖长而弯曲,展叶后长成枝,叫做新梢或营养枝。枝条按生长状况可分为:徒长枝、普通枝、纤细枝、叶丛枝:苹果的花芽为混合芽。混合芽萌发的结果枝一般分为:

短果枝:长度5厘米以下,节间较短,顶芽为花芽。

中果枝:长度为5~15厘米,节间较短,枝条较粗壮,顶芽为花芽。

长果枝:长度在15厘米以上的果枝,顶芽为花芽,长果枝与发育枝不易区分,可根据顶芽的饱满程度来判断。

生长习性

苹果是落叶乔木,有较强的极性,通常生长旺盛,树冠高大,树高可达15米,栽培条件下一般高3~5米左右。树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规则的纵裂或片状剥落,小枝光滑。果实为仁果,颜色及大小因品种而异。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为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繁殖栽培用嫁接繁殖。砧木有乔化砧和矮化砧。常用乔化砧有:楸子、西府海棠、山荆子,矮化砧主要引进英国品种。采用宽行密植,行向南北。偏南部地区秋冬土壤封冻前栽植,偏北部地区春季解冻时栽植。苹果自花结实力差,栽植时必须配置授粉树。

苹果树栽后2~3年开始结果,经济寿命在一般管理条件下为15~50年,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的只有20~30年。由于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苹果通常具有较强的干性和明显的层性。因品种间的萌芽力和成枝力有差异,其层性的明显程度也不同。[3] 苹果的芽按性质分为叶芽、花芽两种。叶芽呈三角形,尖长而弯曲,展叶后长成枝,叫做新梢或营养枝。枝条按生长状况可分为:徒长枝、普通枝、纤细枝、叶丛枝:苹果的花芽为混合芽。腋花芽枝,在当年生枝的叶腋处形成的芽,第二年能开花结果的叫腋花芽。苹果的花芽分化,多数品种都是从6月上旬开始至入冬前完成,整个过程分为生理分化、形态分化和性细胞成熟三个时期。花芽为混合芽,花序为伞房状聚伞花序。每个花序开花5~7朵。

开花座果

开花:苹果开花期因各地气候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在4~5月份,每花芽有花3~7朵,且中心花先开。苹果是异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种自花不能结实。各类结果枝的比例因树龄、品种不同而有变化。通常是幼树的长果枝和中果枝较多,随着树龄的增大,短果枝比例迅速上升,及至盛果期,一般可达70%以上,衰老期几乎完全是短果枝。从品种上看,金帅等品种的长果枝与中果枝较多,新红星、红富士等品种的短果枝比例大,辽伏等品种容易形成腋花芽。

座果:苹果的正常果实,每果有5个心室,每心室有种子2粒。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分泌激素刺激果肉生长,所以授粉受精良好、种子充实饱满的,果形端正,果肉丰腴;反之,种子发育不良或无种子的一方,果肉凹陷瘦削而成畸形果,因此一定要配置授粉树和改善授粉。[2]

果实品质

苹果的果实是由子房和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其中子房发育成果心,花托发育成果肉,胚发育成种子。果实的体积膨大,前期靠细胞迅速分裂的细胞数目的增多,后期靠细胞体积的膨大。

果实体积的膨大,中期到成熟之前较快,初期和末期较慢,果实重量以成熟前一个月增长最快。果实发育期的长短,一般早熟品种为65~87天,中熟品种为90~133天,晚熟品种为137~168天。果实色泽是商品的重要指标。苹果着色的好和差与糖分的积累、矿质元素的协调、环境条件和激素种类、含量等关系很大。

后期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减少果皮中的叶绿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日光照射度,做好排水,降低空气湿度,喷施萘乙酸和2.4-D等激素,都可促进苹果上色。

苹果从花蕾出现到果实采收,一般有四次落花落果。第一次在终花期,花梗随花谢而一起脱落,通常称为落花。第二次在落花后一周左右,子房略见增大,可持续5~20天,称为前期落果。第三次在第二次落果后的7~14天,果实已达到拇指指甲大,对产量影响较大,称为生理落果,云南一般发生在5月份,北方的物候期比云南晚,发生在6月份,故称“6月落果”。

第四次在果实采收前,落下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故称采前落果。第一、第二次落花落果,主要是营养不足和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第三次落果,除果实之间争夺养分、胚内生长素缺乏外,是梢果争夺养分激烈所致。因叶片的渗透压大于幼果,争夺养分的力量比幼果强,所以除枝时做好摘心、剪梢等抑制新梢生长外,还应及时追施谢花花肥,补充养分。[2]

果实发育

苹果果皮色泽分为底色和表色两种。果皮底色在果实未成熟时一般表现为深绿色,果实成熟时将出现三种情况:

1.绿色消退,乃至完全消失,底色为红色。

2.绿色不完全消退,产生黄绿或绿黄底色。

3.绿色完全不消退,仍为深绿色。

果皮表色在果实成熟后,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色、绿色和黄色等三种类型,还有其他颜色,但不多见。

决定果实色泽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以及黄酮素等。花青素是极不稳定的水溶性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液或细胞质内。在pH低时呈红色,中性时呈淡紫色,碱性时呈蓝色。与不同金属离子结合时,也会呈现各种颜色,因而果实可表现为各种复杂的色彩。

影响花青素形成的因素

除品种的遗传性外,果实中的糖含量是影响苹果花青素形成的主要因素。花青素是戊糖呼吸旺盛时形成的色素原;另外花青素还常与糖结合,形成花青素苷存在于果实中。因此,花青素的发育与糖含量密切相关。任何影响糖合成和积累的因素均影响花青素的发育。较高的树体营养水平、合理负荷、适宜的磷钾肥与氮肥比例、适当控水均有利于果实的红色发育。

温度对着色的影响也与糖分的积累有关。中晚熟苹果品种夜温在20℃以上时,不利于着色。

果肉硬度也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果肉硬度不仅影响到鲜食时的口感味觉,也与果实的贮藏加工性状相关。苹果果肉的硬度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含量、细胞壁中胶层内果胶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果肉细胞的膨压等密切相关。[2]

果实套袋处理对钙素的吸收与分布

苹果套袋栽培有能显著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减少果实的农药残留,改善果园的用药结构等优点。但是,果实套袋后,由于改变了果实所处的微域温、湿、光等条件,进而影响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产生一些生理代谢障碍。而许多研究表明,苹果果实生理病害发生与果实中钙有密切关系。[4]

苹果果实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能持续摄入钙。套袋前,果实能够吸收整果钙量的20%左右;7、8月份对照果实的整果钙吸收量为66.1%,而套袋果实为73.8%;此外在成熟期仍有一定量的钙素吸收。去袋后,套袋果实的钙吸收量高于对照果实。

果实套袋后,钙素吸收受到抑制,主要表现在果皮上,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套袋苹果的果皮钙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果心与果肉钙含量与对照果实相差不大,甚至略高于对照果实,尤其是果心钙在花后40~90d明显高于对照果实。

生产栽培

气候要求

气温

苹果树是喜低温干燥的温带果树,要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的温度范围是年平均气温9~14℃,冬季极端低温不低于-12℃,夏季最高月均温不高于20℃,≥10℃年积温5000℃左右,生长季节(4~10月)平均气温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温1200~1500小时,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一般认为年平均温度在7.5~14℃的地区,都可以栽培苹果。苹果自然休眠期较长。如冬季温度高,不能满足冬季休眠期所需低温时,春季发芽不齐。

从世界栽培苹果最多地区来看,冬季最冷月(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平均气温在-10~10℃之间,才能满足苹果对低温的要求。中国各苹果主要产区的一月份平均气温都在此限度内。生长期(4~10月)平均气温在12~18℃,夏季(6~8月)平均气温在18~24℃,最适合苹果的生长。秋季温度,白天高夜间低时,果实含糖分高,着色好,果皮厚,果粉多,耐贮藏。[2]

降水量

苹果在生长期每亩地需降水量约为180毫米。一般自然降水量,实际能利用到果树吸收的约为1/3,这样生长期降水量能有540毫米,已足够用。在4~9月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下的地区则需要灌水,中国北方降水量分布不均,70%~80%集中在7~8月间,春季则水量不足。在内陆降水量少的地区,水量不足,因此在建园选地时,必须考虑到灌溉条件和保墒措施,同时也要注意雨季排水措施。

日照

苹果树是喜光树种,光照充足,才能生长正常。据山东农大测定,泰安地区金冠、新红星,光照补偿点为600~800米烛光,饱和点在3500~4500米烛光。在此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也加强。日照不足,则引起一系列反应,如枝叶徒长、软弱、抗病虫力差,花芽分化少,营养贮存少,开花座果率低,根系生长也受影响,果实含糖量低,上色也不好。[2]

土壤

土壤对苹果的生长、产量、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主要因素是土层、土壤通气、土质。总之,苹果需要土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含丰富有机质,微酸性到微碱性。

大风常给苹果的生长发育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如造成树冠偏斜,影响开花,授粉,破坏叶器官,以及落果等,所以在风大地区建立苹果园,必须营造防风林。[2]

病虫害防治

苹果主要病害:[2]

苹果斑点落叶病

苹果白粉病

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褐斑病

苹果轮纹病

苹果黑星病

苹果炭疽病

苹果主要虫害:[2]

红蜘蛛

二斑叶蟎

食心虫类

金纹细蛾

卷叶蛾类

苹果黄蚜

介壳虫类

苹果绵蚜

生理性病害:[2]

苹果苦痘病

苹果烫叶病

苹果虎皮病

苹果痘斑病

苹果水心病

苹果小叶病

苹果黄叶病

苹果缩果病

苹果含钾病

苹果冬季管理技术

冬季(12月—2月)是苹果树的休眠期,果园管理的重点是冬剪,并结合冬剪剪除病枝、虫枝,刮除粗、老树皮,以减少或消灭越冬的病虫。

一、冬季修剪

1.幼龄树的修剪幼龄树的修剪应按照“以轻为主,整形与结果并重,促进早期增产”的原则进行。(1)2—4年生幼树,在安排好骨干枝的前提下,修剪的重点是清理一层密挤枝,整好树形。根据栽植密度,可推广小冠疏层形(亩栽80株以下)和自由纺缍形(亩栽80株以上)。小冠疏层形:一层主枝选留3—4个,选留后对影响骨干枝生长的密挤枝进行清理,每年清理1—2个,力争2年清理完。自由纺缍形:每年选留3—4个小主枝,主枝间距20厘米左右,对过密枝条适当疏除。(2)5—8年生幼树已进入结果期,修剪的重点是清理层间密挤大枝,改善树体光照条件,使结果部位逐步过渡到骨干枝上。密挤处每年清理2—3个,力争3年清理完。经几年调整清理后的树株,小冠疏层形保留5个主枝、1—2个辅养枝,自由纺缍形保留10—13个主枝。

2.成龄树的修剪成龄树的修剪以“改善光照,提高枝质,稳定优质增产”为目的,修剪的重点是分批疏除二层以上过密的大辅养枝、大侧枝及大枝组,尽量使二层以上保留的大枝呈一条鞭向外延伸,总枝量占全树总枝量的20%以下,以利一层内膛的光照。树冠偏高的要视树势强弱逐步落头开心,把树高控制在3.5米以下;树冠已交接的,对外围密挤枝组要疏除或改造成小型枝组,延长枝干短截,缓外促内,或采用转主换头方式改变主铡枝方向和角度,使上下左右相互错开,冠距保持1米左右,以利改善群体和个体光照条件。

二、剪除病枝、虫枝

据调查,危害苹果的许多种病虫害都在枝条上越冬。对在树上越冬的病虫害,结合冬剪彻底剪除病虫枝集中烧掉或深埋,可使来年危害明显减轻。

三、刮除粗老树皮

果树粗老树皮及树干裂缝中,往往潜伏着大量越冬的病菌和害虫。刮除粗老树皮,并烧毁或深埋,对多种病虫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有时甚至可以完全消灭某些害虫。[5]

栽培现状

世界苹果栽培现状

世界苹果年产量约为3200万吨。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很大部分苹果用制苹果酒和白兰地。用制苹果酒的苹果占世界产量的1/4。美国、中国、法国、意大利和土耳其是最大的生产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阿根廷、智利、南非和美国是最大的输出国。世界生产苹果的国家有80多个,年产量超过或接近100万吨的主产国有12个,按产量排,依次为中国(46%)、美国(9%)、土耳其(6%)、意大利(5%)、法国(5%)、波兰(5%)、德国(3%)俄罗斯(3%)等。不包括中国,元帅系和金冠是世界两大主栽品种,若包括中国在内,富士则成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种。美国、意大利、法国、智利、南非等新发展的果园中红富士占50%以上,中国富士栽培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49.6%。

各国主栽品种:

中国:花牛、红星、荣光、元帅系、红将军等;

韩国:甘红、红露、曙光、秋光、华红;

美国:乔纳金、恩派、新红星、嘎拉、布瑞本;

澳大利亚:粉红佳人、澳洲青苹、姆瑞宝石等;

新西兰:嘎拉、太平洋玫瑰、布瑞本、华丽;

日本:富士系、国光、津轻系、王林、乔纳金、陆奥、珊夏等。

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2005年栽培面积为189万公顷,产量达到2400万吨,分别占世界苹果总量的2/5和1/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单位面积产量由1995年的4.7吨/公顷提高到了平均的12吨/公顷。

经过近10年的区域化布局调整,苹果面积占全国果园总面积的比重由1996年的34.9%下降到2005年的18.8%,但苹果产量持续增长,2005年占全国果品产量的27.2%。环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优势产区,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苹果总面积的40%、39%,产量分别占45%、35%;红富士等优良品种的栽培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出口苹果和苹果浓缩汁的比例占90%以上。苹果贮藏保鲜能力由上世纪70年代全国不足10万吨发展到超过500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25%左右,鲜食苹果产后商品化加工水平逐渐提高,一批苹果生产、销售、加工企业已形成。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浓缩汁生产国。全国加工能力10吨/小时以上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型公司超过35家;鲜苹果加工量由1996年苹果产量的5%增加到20%以上;生产能力由80年代中期不足千吨猛增至100万吨。

在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品种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约束日益加剧;产品整体质量有待提高;产前与产中及产后脱节等等,因此,苹果产业还要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

2003~2007山东省统计局分区统计(吨)

地 区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全国总计

21,101,776

23,675,473

24,011,081

26,059,298

27,859,934

北 京

134,815

134,753

138,447

131,071

119,459

天 津

64,7

66,039

64,076

59,709

河 北

2,002,769

2,142,882

2,202,273

2,357,620

2,478,845

山 西

1,801,786

2,021,372

1,648,413

1,867,049

1,872,681

内 蒙

51,940

59,327

62,319

65,961

61,672

辽 宁

1,089,937

1,222,119

1,299,595

1,301,399

1,514,871

吉 林

190,133

241,491

252,298

268,055

133,153

黑龙江

169,115

160,003

177,432

159,759

150,534

上 海

139

158

114

158

154

江 苏

494,611

560,871

552,794

572,600

618,453

浙 江

810

安 徽

221,317

283,524

278,143

341,828

403,627

福 建

151

244

198

189

201

江 西

山 东

6,118,563

6,690,553

6,716,634

6,930,492

7,249,227

河 南

2,509,614

2,869,272

3,006,245

3,227,888

3,523,310

湖 北

13,458

10,934

12,437

11,866

10,351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6,441

6,854

6,094

6,326

6,693

四 川

225,384

240,481

242,923

248,022

296,977

贵 州

9,262

10,263

10,230

10,628

11,023

云 南

113,414

141,239

159,396

201,962

234,855

西 藏

5,577

5,327

5,674

3,934

3,994

陕 西

4,617,921

5,552,054

5,601,167

6,499,755

7,015,682

甘 肃

829,959

799,650

1,012,568

1,254,141

1,424,253

青 海

8,246

7,198

7,316

5,939

5,804

宁 夏

154,927

156,333

222,126

200,694

275,525

新 疆

263,418

293,850

330,206

327,886

388,881

中国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苹果有黄土高原、渤海湾、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根据气候和生态适宜标准,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和渤海湾产区是中国最适苹果发展产区,两个区域苹果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4%和34%,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9%和31%,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黄河故道产区属于苹果生产的次适宜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生产规模小、产业基础差,无法满足苹果生产优势区域的要求。

天水:天水花牛苹果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商标的苹果品种。早在四十几年前,“天水花牛苹果”就与美国“蛇果”齐名。2008年,天水市被农业部列为第二批中国苹果优势产区。全市苹果总面积达115.7万亩,光“花牛”面积就达75.8万亩,总产值为5.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

静宁:中国苹果之乡。2007年,静宁县李店河流域10万亩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全面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出口认证、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静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绿色食品静宁苹果产品认证和国家质检总局“静宁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4项认证。

白水: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其“白水”苹果也被确定为陕西省知名品牌。

白水和渭北高原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与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环境完全吻合,属全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已列为陕西和全国苹果生产基地。

1996年,"白水"牌苹果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并公布启用,是我国首例用地名注册的苹果商标。同年,白水苹果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华名果"称号,2007年,"白水苹果"商标被确定为中国著名商标。

延安:土层深厚,海拔800~11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积累糖分,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带。所产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品种近70个,其中大部分为富士、新红星、元帅等优良品种。全市种植面积140万亩,年产量约10亿公斤。尤以洛川县的苹果为佳,被国家外贸部、农业部、商业部、全国供销社列为苹果外销基地县,号称“中国苹果之乡”。该县所产苹果,于1974年在全国237个参评样品中质压群芳,四项理化指标和总分均超过美国王牌水果蛇果,荣获全国第一。曾被第11届亚运会指定为专用水果,1999年澳门回归时又被定为庆典礼宾专用苹果,蜚声海内外。延安苹果及其果汁、果干等制品已成为远销全国各地的名特产品和来延旅游观光人士馈赠礼品必购之物。

灵宝:灵宝位于河南省豫西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地带,是最适于苹果生长地带之一。因为境内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苹果生长,果味在酸度和甜度都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甘甜可口,为苹果之王,其中个别品种单重达1~2千克,色泽鲜艳,味道纯正,多出口至俄罗斯、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苹果作为灵宝三大宝之一(灵宝三大宝:苹果、大枣和黄金),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生产、储备、加工,销售的良好产业链,深加工产品已经有苹果醋、苹果酒、苹果果汁、苹果果脯、苹果罐头等几十个品种,在全国占据着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万荣苹果皮薄肉厚、质脆汁多、酸甜爽口,享有“一口万荣果,三日未绝香”之美誉,口感源自于万荣县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万荣苹果已经畅销全球多个国家,连续四年出口澳大利亚,占全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苹果40%的份额,2015年成为中国首家出口美国的苹果品牌。

烟台:烟台苹果123是中国最有名的苹果产区之一。产地以烟台辖区内的栖霞、莱阳、招远、海阳、牟平、福山等市(区)为主。其中栖霞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被国内贸易部列为果品产加销一体化基地示范市,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国的苹果标准化示范市,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组委会授予“中国苹果之乡”。烟台苹果素以风味香甜、酥脆多汁享誉海内外,历来为国内外市场所欢。作为烟台苹果的发源地的烟台市,苹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新阶段。到2000年,全市果园面积、苹果产量均比1978年增长了6~7倍。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且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在全国及山东省举办的果品鉴评会上,栖霞苹果荣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栖霞苹果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华名果”。

2007年中国苹果年会上,静宁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苹果20强县”称号,红富士系列及秦冠苹果多次在省地参评参展中荣获金奖和银奖。生产的烟富3号,秋富1号,成纪富士,秦冠和早酥梨等经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各项指标达到和超过国家GB-98标准。长富2号、秋富1号在1998年平凉地区首届林果产品展览交易会上,均获金奖。烟富2号获2004上海林博会“名特优新奖”,成纪富士获“优秀展品金奖”、并在“2005中国(深圳)果蔬展览会”上获“中华名果”称号。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上“成纪”红富士被评为优质果品奖和上海市民最受欢迎水果奖。在2007全国优质苹果评选活动中,静宁红富士苹果荣获“中国优质苹果金奖”。

沂源:沂源苹果是山东名产之一,产地在山东淄博沂源,是山东省海拔平均最高的县区,号称“山东屋脊”,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水土保持先进县,被国家科委认定为“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沂源苹果以其色泽鲜艳、清脆香甜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地。沂源果品获得省、部优称号38个,连续4次在绿博会和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水果类最畅销产品,红富士苹果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在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展示会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沂源县组织选送的红富士苹果被评为“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和“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并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这是山东省一个获此殊荣的农产品。2007中国苹果年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沂源“中国苹果20强县(市)”荣誉称号。荣获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成了名副其实的“奥运果”。2009年,“沂源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建国60周年成就展,“沂源苹果”被选定为山东省两个农产品之一,沂源苹果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八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沂源苹果”荣获水果类金奖,确定为“全运果”。第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会上沂源苹果荣获本届博览会水果类最畅销产品奖。“沂源苹果”以品牌价值27.58亿元,进入“2010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位列第31位。沂源苹果”先后获省部级荣誉称号40多个,连续5次在全国绿博会和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和“最畅销产品奖”,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专用果”、“十一届全运会专用果”和“上海世博会专用果”。正是这些响当当的荣誉,打造出“沂源苹果”的“品牌金身”。

蒙阴:蒙阴苹果储藏期长、苹果无污染、无公害、色泽鲜艳、光亮红润,红中透粉,有条红、也有片红,水分多、糖度高,口感好、脆甜香,质细汁多,品质上乘,个大形正。山东蒙阴,属于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是山东省海拔平均最高的县区,号称“山东屋脊”,海拔1430米,山清水秀,土质好,地势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境内无客水流入,发展绿色无公害果品、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砀山:砀山县地处黄河故道两岸,属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苹果生长环境得天独厚,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积累糖分,流经千年的黄河故道给这里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养分,沙性土壤更适宜苹果生长,乃苹果的绝佳产地。主要品种有:红富士、新红星、嘎啦、乔纳金等,果品以个大香甜、皮薄爽脆、肉厚核小所著称,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等市场。除苹果外砀山还盛产酥梨、黄桃、油桃、西瓜、甜瓜等瓜果,有“中国瓜果之乡”的美誉。

文化元素

民间寓意

道教把苹果视为仙果,它也是北欧神话中的青春之果,是希腊神话中的爱情之果。

在吴语地区因吴语“苹果”与“病故”是同音词,所以在吴语地区不在探望病人时赠送苹果。

在香港等地,西洋苹果又称蛇果,但并非因为它是《圣经》中蛇引诱夏娃亚当吃的禁果,而是因为以前从外国进口苹果时,有人听到外国人称赞苹果delicious(美味),误以为此即苹果的洋名,所以又将其称为“地利蛇果”,后简称蛇果。

日语称苹果为“リンゴ”(ringo),这是日治时代以日文发音沿用,汉字写法即为“林檎”。传统台语则称作“Phōng-kó”,汉字“苹果”。因台湾地处亚热带地区,在梨山尚未种植苹果前全依靠外国进口。苹果因而价格昂贵,所以早期吃苹果成为奢侈的象征。

因为苹果的“苹”字和“平”同音,所以在中国吃苹果也有解作“平平安安”的说法。也开始流行圣诞节前夜——平安夜吃苹果的行为,需明确此举源于中国,外国并无此传统。[2]

观赏价值

《观赏树木学》中介绍:苹果有4个变种,姿态均甚优美,各具特色,有较高之观赏价值。

道生苹果:矮生乔木或灌木,高约5~6米,耐寒力较强。

乐园苹果:极矮化,灌木型,高约2米。

红肉苹果:幼叶、花、果实及枝干木质部均为红色,极为美丽。

垂枝苹果:小枝下垂。

另有一种欧洲之森林苹果:为高8~10米之乔木,具有强大只根系,树冠及果实形态多样,耐寒力特强。作砧木用时,嫁接成活率颇高。

姿态落叶小乔木。高10余米,幼枝有绒毛,枝条疏散,树冠圆形至椭圆形。

适地苹果为温带树种。欧洲及中亚原产。欧洲久经栽培,我国于1870年左右,才在山东烟台引进,以后北从黑龙江,南至云南、贵州,均有栽植,其中以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四川、新疆、安徽、江苏等省为数较多。性喜光而较耐寒。好生于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之砂质壤土,故宜择日照充足、空气流通之东南或西南平坦或缓倾斜地区植之。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弱。

配植孤植、群植均无不宜。庭院中颇适用之。

繁殖以嫁接繁殖。砧木以海棠棠梨实生苗为止。砧木以播种或插条繁殖。

管理每年略加修剪,俾整树形,落叶后约于11月间,施用基肥,结果过密时,须予摘果。虫害有卷叶虫、苹果棉虫、苹果牡蛎介壳虫、苹果巢虫、苹果叶虫、苹果食心虫等;病害以赤星病为烈,均应设法防治之。[2]

营养成分

每100克苹果所含热量52大卡。具体营养素含量详见下表[6] :

所含营养素

含量(每100克)

单位

热量

52

大卡

碳水化合物

13.81

脂肪

0.17

蛋白质

0.26

纤维素

2.4

热量表

  • 热量(大卡)52
  • 蛋白质(克)0.2
  • 脂肪(克)0.2
  • 碳水化合物(克)13.5
  • 膳食纤维(克)1.2
  • 维生素A(微克)3
  • 胡萝卜素(微克)20
  • 维生素B1(毫克)0.06
  • 维生素B2(毫克)0.02
  • 烟酸(毫克)0.2
  • 维生素C(毫克)4
  • 维生素E(毫克)2.12
  • 钙(毫克)4
  • 磷(毫克)12
  • 钾(毫克)119
  • 钠(毫克)1.6
  • 镁(毫克)4
  • 铁(毫克)0.6
  • 锌(毫克)0.19
  • 硒(微克)0.12
  • 铜(毫克)0.06
  • 锰(毫克)0.03

苹果功效

苹果含有较多的钾,能与人体过剩的钠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苹果中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临床使用证明,让精神压抑患者嗅苹果香气后,心境大有好转,精神轻松愉快,压抑感消失。实验还证明,失眠患者在入睡前嗅苹果香味,能使人较快安静入睡。用苹果洗净挤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连续服用,15天为一疗程,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苹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公认的营养程度最高的健康水果之一。而苹果籽更被誉为“生命之库”,营养成分更是果肉的10倍以上。苹果籽蕴含大量植物性荷尔蒙,能有效双向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细胞微循环,提高细胞活性等。然而,苹果籽中含有毒性物质氰苷。氰苷遇酸或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为剧毒物质氢氰酸(HCN)。每克苹果籽中的氰苷折算为氢氰酸后约有几百个微克,几乎不存在致人中毒的可能,但在日常食用苹果时,也应避免食用果核部分。

食用方法

可生食或煮熟食用,也可做成果干、果酱、果子冻等,苹果在很多甜食中都会用到。

在生食或烹制之前最好在冷水中把苹果擦净。果肉如果暴露于空气中的话会被氧化而变黑。为防止氧化,要赶快食用或根据特点用途烹制。

煮苹果时可加足量的水用文火煮。为了提高速度,可以把苹果切成片状后再用微波炉加热2分钟。根据苹果的种类决定是否加糖和其他种类的水果。苹果煮熟后,所含的多酚类天然抗氧化物质含量会大幅增加,能达到降低血糖、抗炎杀菌的效果。

最佳食用时间

中医上讲人体在上午时是脾胃活动最旺盛的时候,那时候吃苹果有利于身体吸收,所以吃苹果尽量选择在中午的饭前/后半小时。

食用忠告

忠告1:不妨优先选择套袋处理的苹果。这种苹果表皮干净而均匀,受到污染气体、农药喷洒等的影响比较小。

忠告2:苹果秋天成熟,新鲜苹果当时销售无需保鲜剂处理,吃果皮更为安全。最不放心的是远渡重洋而来的外国苹果,因为它们必定要经过保鲜处理,而且国外水果打蜡更为普遍。

忠告3:新鲜苹果表面天然有一层果蜡,但还有薄薄的果粉,并非光可鉴人的样子。苹果收获后,为了提高商品价值并延缓苹果的失水,常用打蜡机进行上光,并可能有保鲜剂处理之类问题,故看到表面特别漂亮发亮的苹果,特别是反季节苹果,最好削皮后再吃。

忠告4:最好选择有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的苹果,这样的苹果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会少得多,即便不等于零,也会比普通苹果皮中残留量小,吃果皮更为放心。

早上空腹吃苹果好吗

身体情况并不是很好的人,早上最好不要空腹吃苹果,尤其是一些肠道不好的人。对于一些戒冷的人,早上空腹吃苹果会引起胃部不适。

对于身体很好的人来说,早上空腹吃苹果有一定益处,但是也不能过度吃苹果,如果早上吃的苹果过多,很容易导致身体不适。建议吃一个即可。

在早上的时候,尤其是处于空腹的状态下,吃苹果可以补充大量糖分,因此说早上吃苹果对于我们身体益处很大。

苹果所蕴含的半乳糖荃酸对人体排毒有益,早上吃苹果有利于防止胆结石。当然苹果不能代替正餐,早上吃过苹果之后仍要进食早餐,否则易造成饥饿。

挑选贮藏

挑选方法

红富士苹果的挑选方法:

(1)看苹果柄是否有同心圆,由于日照充分,比较甜;

(2)看苹果身上是否有条纹,越多的越好;

(3)苹果是越红,越艳的好。

秦冠苹果的挑选方法:

(1)挑大小匀称的,最好是中等大的;

(2)用手按下苹果,按的动的就是甜的,按不动的就是酸的;

(3)颜色要均匀。

黄元帅苹果的挑选方法:

(1)挑颜色发黄的,麻点越多越好;

(2)用手掂量,轻的比较绵,重的比较脆。

家庭储藏

家庭中常见的容器有缸、罐、坛、纸箱、木箱,这些容器都可用来贮藏苹果。所用的缸、罐、坛必须洗净擦干,并用白酒涂擦缸、罐、坛的内壁,也可在其中放半瓶白酒(用量可根据贮量的多少而定),瓶口敞开。苹果采收后先放在阴凉处摊放几天,然后分层放在缸、罐或坛内。装好后再喷洒上白酒,根据贮量不同可喷洒50~150克不等,用棉絮盖其上再蒙上一层塑料布封口,防止酒气散发,吃苹果时随取随盖,一般可贮藏半年以上。[2]

历史

苹果原产于欧洲和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哈萨克的阿拉木图与新疆阿力麻里有苹果城的美誉。中国古代的林檎、柰、花红等水果被认为是中国土生苹果品种或与苹果相似的水果。苹果在中国的栽培记录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当时多用于熏香衣裳等,亦有置于床头当香熏或置于衣服,最初作为香囊,较少食用。但也有看法认为,林檎和沙果,曾被误认为苹果,真正意义上的苹果是元朝时期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当时只有在宫廷才可享用。

现代汉语所说的“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佛经中所说的一种水果,最早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苹婆”等写法。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词条,称:“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

中国土生苹果属植物在古代又称“柰”或“林檎”。李时珍说:“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素柰,赤者为丹柰,青者为绿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而《食性本草》中亦有说:“林檎有三种,大长者为柰,圆者林檎,小者味涩为梣。”日语借入中文“林檎”一词,日语的“林檎”即为苹果。台湾部分说台语的民众习称苹果为“lìn-gōo”,这是源自日语“林檎”(りんご,ringo)的发音。

中国土生苹果品种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东等地广泛种植,其特点是产量少、果实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储存,容易破损,因此价格昂贵,清朝时期北京旗人用其当作贡果。清朝末年,美国人在山东烟台等地引进西洋品种苹果,日本在日俄战争之后,也在关东州的熊岳设立农业试验基地,引进西洋苹果并进行杂交改良。烟台和大连也因此成为著名的苹果产地。民国时期以后,西洋品种苹果逐渐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土生品种苹果逐渐被果农淘汰,种植范围不断缩小,最后仅河北省怀来地区有少量保存,但这些果树也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中国灭绝。

科学研究

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世访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清发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苹果中存在具有核酶活性的环状RNA。

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苹果上的一种病害——苹果锈果病时,我国科学家已经从苹果中分离到一种特殊环状RNA。但是,限于检测及分析技术的限制,一直未能揭示出它的真面目。2012年,李世访结识了专门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吴清发,决定共同探究苹果中环状RNA的真面目。

研究团队通过对含有环状RNA的苹果锈果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反复验证,终于拿到了该环状RNA的全序列。序列分析发现,该环状RNA由434个核苷酸组成,是一种迄今为止从未见过报道的新的环状RNA。该研究为今后从植物和动物中发现更多环状RNA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3]

好了,现在大家彻底了解苹果了吗?赶快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家人吧!

上一篇新闻

清明时节雨纷纷,喝完肉骨茶暖心暖胃驱寒😋😋

下一篇新闻

中泰铁路马上开建了 约合700元人民币往昆明到曼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