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届国家人工智能及数据委员会委员陈玮:四川人工智能产业有望领跑全国丨川商专访
人工智能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成都市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新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去年底印发了《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要建成3-5个成熟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最具行业融合特色的“中国智谷”、国际知名的工业智联网典范城市、世界一流智能无人机和车联网基地。
新加坡首届国家人工智能及数据委员会委员、华尔街资深投资人陈玮接受记者专访表示,新加坡在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创新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在人工智能和数据应用、数据治理的道德层面也下足了功夫;中国则在算力和算法等前沿技术方面位居全球前列,并拥有海量的数据。四川很早就已经成为了新加坡在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再加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使得新加坡与四川的合作,在两国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2019年3月,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的AI创新中心正式开园,AI创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四川与新加坡的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这将成为西部又一个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标杆式的范例,在带动两地贸易和投资的持续增长,提升两地经贸合作深度与广度的同时,还将进一步为四川引进先进的技术经验和产业资本。”陈玮说。
她表示,其实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1956年“人工智能”这个术语被首次提出到现在,已有60多年的历史,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人工智能发展三要素——数据、算力和算法都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才让人工智能得以逐步走入现实。因而,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力,人人都可以领先”的时代。
“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在近期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到,我国人工智能的综合性发展已经排名全球第二,在论文产出、专利数量与布局等方面更是名列首位。去年,在人工智能投融资方面,中国也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投融资规模最大的国家。所以对四川而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拥有很好的机会,只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迅速丰富人才储备,四川人工智能产业有望领跑全国。”
“成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领域有很好的土壤”,陈玮指出,成都拥有电子科大、四川大学等高校,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比如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术院长章毅教授,他是IEEE Fellow,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首批会士,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另外还有张蕾教授,是西南地区计算机领域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这些研发能力极强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在西部乃至全国非常难得。目前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氛围非常浓厚,相关技术在汽车、消费品、零售、金融以及医疗等数据基础比较完善、数据资源比较丰富的行业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应用,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行业研究发现,在2030年,人工智能将在中国产生10万亿元的产业带动效益。
陈玮表示,以医疗行业为例,通过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提高成功率、在医疗服务机构内提供疾病诊断辅助、疾病监护辅助等提高服务效率的应用,预计可以带来约4000亿元人民币的降本价值,这是非常让人兴奋的。
市场规模就是机遇。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都盯着这个市场,都在争抢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顶尖的人才,“我们要如何利用政策,利用更多元化的渠道来完善整个区域的人工智能生态链条?如何抢占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如何真正做到有价值的项目和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而‘留得住’和‘用得好’,则需要相关部门的耐心,很多项目可能没有非常好的短期收益,但长远来看潜力很大。”
人工智能产业迈上新台阶仍需努力推动
陈玮建议,建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资方向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建设、相关技术研发以及大数据在金融、医疗、环保、交通、农业等产业的创新应用和产业升级,以资本聚集带动产业聚集,形成创新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她表示,要加大引进人才扶持政策的力度,从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市场看,复合型人才本就严重匮乏;而与信息技术其他细分领域人才相比,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具备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等基础知识,拥有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还要拥有行业思维,懂得具体业务领域,这种人才非常难得。
此外,与一线城市相比,作为新一线城市想要更好的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完善的人才计划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用政策吸引产业发达国家及地区人才落地,并想方设法留住他们,将他们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带给产业,带动行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与高校联合,与创新机构联合,用创新的方式培育本地化人才,才是长远的人才解决之道;此外,为本地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政府背书,为产业应用的供需双方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为本地项目牵线搭桥,这是快速发展本地人工智能产业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川商传媒记者 苏竹青报道
川商传媒(杂志)
天下川商的资讯、社交和服务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