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是一年端午到,艾草米粽正飘香
端午节
今天是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
“四大传统节日”。
在古汉语中,
“端”是开头、初始的意思,
端午,意为“初五”。
端午节时,
家家户户都悬艾草、菖蒲,
包粽子吃粽子,以此庆祝端午节。
端午起源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
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端午起源于“恶日”
战国时代,
五月五日被视为“恶月”“恶日”。
农历五月,多阴雨天,
衣、物都容易霉烂,
稻田亦易遭虫害。
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
称为“恶月”,
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
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因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所以,这一天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
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起源于古百越祭祀活动
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
即古百越族。
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
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
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
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
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
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
绘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
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其实,恶日是北方的习俗,
赛龙舟是南方的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北的不断融合,
就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他热爱楚国,
却换来君主的猜疑与贬谪,
眼见楚国覆灭,楚原悲痛欲绝,
投汩罗江而死。
百姓们感念他对于祖国的忠诚,
于是划舟船找寻他的尸体,
又将饭团等扔进水中,
希望水里的鱼虾不要伤害他的身体。
于是,赛龙舟、吃粽子发展成为
纪念屈原的习俗。
据考证,
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早在屈原出生前就存在,
屈原在《楚辞·涉江》中亦有关于龙舟的描写。
端午传承
端午节自“恶日”、“恶月”衍生而来,
自先秦开始,就有了庆祝端午节的仪式。
此后,
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
先秦
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
视为“恶月”“恶日”。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
《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五月五日这天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
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秦代两汉
秦汉时,国家统一,
南北风俗融合,
此时端午风俗主要是“避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战争频繁,
人们饱尝战乱之苦,
所以端午习俗最重要的即佩戴“辟兵缯”了。
人们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
鸟兽之形状,
上刺文绣、金缕,即叫辟兵缯,
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缕或续命缕。
隋唐时期
隋唐时,在前朝风俗的基础上,
端午的风俗多演变为娱乐活动。
此时,“恶日”不恶,
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唐玄宗曾在端午节时,大宴群臣。
而民间则赛龙舟十分盛行。
宋代
与汉魏时贴桃印辟邪不同,
宋代避邪多贴天师符。
南宋《岁时广记》记载,
每到端午节,
城里就有人画天师的像出售。
还有人用泥巴做天师的塑像,
放在门户上。
与此同时,辽、金两国也非常重视端午。
每逢此日,辽国皇帝要系长寿彩带,
并赏赐君臣。
金国要拜天、射柳、打马球等。
明清
明清时,端午又称“女儿节”。
过节时,家家都把闺女打扮得美美的,
戴上榴花,叫“女儿节”。
出嫁的女儿还会在此时回家归宁。
明清人贴天师符辟邪更甚,
还有“五雷符”、“纸符”、
“五毒符”、“五瑞符”等。
端午习俗
端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节日风俗也十分多样,
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很多地方习俗都不大一样。
赛龙舟
“龙舟”一词,
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
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
攘灾异、事事如意,
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
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
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
气温上升,
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
所以,古人往往会在
家门口挂几株艾草和菖蒲,
由于它们特殊的香味和药理作用,
人们用它们来驱病、防蚊、辟邪。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端午节,
吃粽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
早在春秋时期,
人们便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食用。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粽子的样式也越来越多,
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
端午时,
人们用佩兰或草药,煎水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
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湖南、广西等地,
则用柏叶、大风根、
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此俗至今尚存,
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戴香包
端午时,人们做制作香包佩戴,
内装香料,如白芷、川芎、芩草、
排草、山奈、甘松等,
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一是为了防虫防病,
二是表达了美好的生活愿望。
热恋中的女孩,
会亲手做一个荷包送给恋人,
以示情意绵长。
喝雄黄酒
古时,端午节有饮萍蒲酒、雄黄酒,
喷酒雄黄酒、朱砂酒的习俗。
主要是为了驱虫防病。
端午影响
古时,中华文明对周边各国影响深远。
端午节也是如此。
周边各国在端午节都有纪念活动。
韩国
韩国人十分重视端午。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江陵端午祭时会举行各种
巫法和祭祀典礼,
并进行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
在韩国,端午节用于祭祀祖先、
祈求丰年、保佑身体平安。
端午节期间韩国人多喜食艾草饼、
品樱桃茶、喝醍醐汤,食艾草糕。
日本
在日本,端午节是五大节之一。
日本的端午节是公历5月5日,
日本人在这一天不划龙舟,
但也跟中国人一样会吃粽子,
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
新加坡
每年端午节,新加坡人都将赛龙舟、
吃粽子都搞得有模有样。
其中娘惹粽是新加坡特有的端午美食。
独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酱油,
精心腌制上等瘦肉,
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条混炒,
最后裹入透白晶莹的糯米之中。
越南
端午节时,越南人会准备黄姜糯米饭,
来感谢祖先的恩惠。
并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人会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处
系上五色线,
意为保佑孩子不受疾病困扰,健康成长。
端午寄语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点啰嗦,
可诗词君犹记得韩国端午申遗时
国人十分震惊,
感觉“端午节”被抢走了。
传统的节日,需要现代人来发扬传承,
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不要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上丢掉。
好了,端午来了
炎炎夏日,艾草衔香,
诗词君祝你
百邪不侵、端午安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