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老外”为何“爱”上海?——解码“魔都”魔力

新华社上海10月18日电题:“老外”为何“爱”上海?——解码“魔都”魔力

新华社记者姚玉洁、何曦悦、周蕊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在满城宜人的桂花香中,上世纪就被外国来客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格外迷人。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上海连续六年拔得头筹。“魔都”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老外”们如此喜爱?

(小标题)爱上海!“魔都”有魔力

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在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达15万余人,居全国前列;在沪工作的外国人数量为21.5万,占全国的23.7%,居全国首位。

“买个包子也会有序排队”“尊重游戏规则、遵守契约精神”“半夜十二点在路上走路也不会心慌”“喜欢秋天街道两旁堆积的梧桐落叶”“喜欢武康路上那家对味的面包店”……一千个喜欢上海的理由,都汇聚在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和精细管理的城市品质中。

“如果有外国客人来到这里,我强烈建议你带他们去上海自贸区转一转,看看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去迪士尼游玩然后再体验美妙的滨江景色。他们会立刻感受到,这不仅是个工作的绝佳地点,也是个宜居之城。”匈牙利驻沪总领事博岚说。

(小标题)乐上海!卓越城市的国际气质

希腊建筑师康希已经在上海生活了11年,他在上海的建筑设计工作室获得了来自全球各地、甚至是自己故乡希腊雅典的设计邀约。多年来,他最难割舍的是来自家乡的酸奶和橄榄油的美好味道。“十年前我们要开车去很远的超市才能买到,而现在进口的希腊酸奶、蜂蜜在各种商店中都可以见到。”

安慰了康希们“思乡胃”的“全球味”,得益于贸易便利化和海关机构改革释放的效能——来自新西兰的牛奶周一挤奶,周三就能送到消费者的餐桌;来自加拿大的海鲜36小时内就能“直达”上海。海外人士聚集的浦东新区,近年来形象地用“奶酪指数”来衡量城市生活国际化的程度,进而进一步倒逼政府效能、提升服务。

随着进口博览会脚步越来越近,上海各个场所的英文标识也更规范。今年8月底,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语委办联手中英文专家,在上海主要旅游景点、星级饭店、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进行中英文规范用字专项大检查,道路标识、地铁指示牌上不仅有英文,更规范易懂。“很多小餐馆都有英文菜单,而且菜名翻译得都相当不错。”毕业于上海纽约大学的泰勒·罗瑞克说。

(小标题)来上海!创造无限可能

美籍华人杨安邦是一名连续创业者,2001年在美国创业,2005年后到上海继续创业,他目前的创业项目“seedlink”管理层来自英国、荷兰、美国等5个不同的国家,员工也大多来自比利时、新加坡等国,非常国际化。“中国非常欢迎所有国家的人来创业,上海尤其如此,在这里你会创造无限的可能!”杨安邦说。

持续开放、高速发展、广阔舞台,迷人的“中国机遇”让黄浦江畔成为海外创新创业者的“第二故乡”。目前,上海已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34家,其中亚太区总部72家,投资性公司350家,研发中心430家。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迈克尔说,20多年前落户上海浦东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得益于这里的开放,在过去五年中,展览中心迎来了更多国家的参展者和主办方。”2015年,有着40多年历史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首次设立“亚洲分站”,就选址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埃于普·埃尔多安在就读期间和室友共同创立了一家连接中国和土耳其的贸易公司,一年多就有了20万美元左右的收入。“上海的奇妙之处在于,你似乎随时随地都能发现潜在的全球贸易机遇。”

即将开幕的首届进口博览会,让更多外国人想搭上这列“中国快车”。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太平船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张松声说:“进口博览会不仅是上海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完)

上一篇新闻

美食融合的“一带一路”

下一篇新闻

加速大脑衰老的习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