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6日 星期三

「“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

「“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

曾经,华侨华人带着一颗勇敢的心,赤手空拳到新加坡闯天下。如今,经过多年的奋斗,他们在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品质、提升了自身经济地位的同时,也成为了推动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新加坡扎下根的他们,开始为新加坡年轻一代提供饭碗……

新加坡华侨华人:人在他乡的“逆袭”之路

“华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勤劳智慧的基因,虽然大部分人是白手起家,但是用不了几年,就会在新加坡稳定下来,搬到好的学区、社区,一步一步地建立自己的事业。”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永远名誉会长、新加坡成利综合装修工程私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亚生说。

在新加坡这个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华侨华人从初到异国时艰难地融入当地社会,到逐渐能够为自己正名,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他们从事着各种职业,凭着一股爱拼敢赢的精神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在当地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在新加坡采访期间,杨亚生带本报特别报道组认识的几位玉林籍华侨华人,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杨亚生本人,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敢闯敢干 艰苦创业

60多岁的杨亚生祖籍容县灵山镇六泉村,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马来西亚。中国抗战时期,他的祖父带着一家老小到马来西亚谋生。十四五岁时,杨亚生就已经在马来西亚半工半读补贴家用。十八岁时,他提着一个篮子,带着100元钱,瞒着家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新加坡,从一个建筑工程队的小工做起,推沙、搬木板、拿铁条,什么重活都做过。后来,因喜欢动脑、好学且工作优质高效,让他很快升为管工,并熟练掌握了批灰、贴瓷砖等各种装修技术。

「“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

记者采访广西暨高州会馆副会长黄亚生。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要做大规模的基建项目,杨亚生负责装修工程的其中一个项目,完成该项目的杨亚生从此在建筑行业崭露头角,很快和朋友合股组建了工程公司。凭着良好的口碑,他们取得了共同参与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部分装修工程项目的资格。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如时保质完成了工程项目。1981年,杨亚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成利综合装修工程,公司业务慢慢扩展到组屋、公园、门楼、教堂、酒店等的装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将成利综合装修工程改为成利综合装修工程私人有限公司,至今有三四十名固定员工。“我的员工以华人居多,他们很合我的意。”杨亚生说。

「“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

图为客人在华人黄亚生的体育用品店里选购。黄亚生祖籍容县六王,他的店专营潜水器材等体育器材用品,他用了五年时间从零售扩展为批发和出口。

在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认识的邓承西先生祖籍同样是容县灵山镇六泉村,其父亲于1932年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1972年,当时才21岁的邓承西离开马来西亚到新加坡打工。“我们当时文化不高,家里兄弟姐妹多,很穷,所以必须出来打拼才行。”邓承西说。刚到新加坡时,他先是在造船厂打工4年,后来跑运输近20年。“现在主要是做环保方面的生意,回收船厂的废料之类的。”邓承西说。

10月22日上午,报道组在杨亚生带领下,来到了一家位于新加坡芽笼路的服装公司,认识了该公司的老板——广西暨高州会馆名誉会长、副会长,新港服装公司股东经理李志东。

李志东祖籍容县石头镇石头村,父亲在20世纪30年代乘船到了马来西亚,将当时才三四岁的女儿寄养在兄弟家。“所以小时候我爸爸跟容县的亲人还是有书信往来的,我们也从父亲留下的书信资料中知道了我们的祖籍地。”李志东告诉记者。

1967年,当时才23岁的李志东从马来西亚来到新加坡打工。“刚过来时主要从事运货工作。”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服装行业,后来与朋友一起卖衣服。卖了几年衣服后,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新加坡开了一家制衣厂。“制衣厂开了20年左右,劳工越来越难请,加上中国改革开放了,衣服越来越多,我就把制衣厂关了,从中国进口时装到新加坡做服装批发零售生意。”李志东告诉记者。如今,他与夫人在新加坡城市购物中心买下了一间铺面,成立新港服装公司,从中国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进口旗袍(当地叫上海装)等时装回来批发零售。“店里的服装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几乎每隔一两个星期就要到中国进货一次。”李志东告诉记者。

回馈当地 搭建桥梁

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地为当地的社会和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杨亚生表示,华侨华人在事业步入正轨之后,都在积极地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努力地融入主流社会,在当地参政议政。同时,他们也不忘回报祖国,例如为祖国招才引智、回国投资兴业、做国内各地的海外顾问、为各级政府建言献策等。“几乎每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玉博会,我们会馆都会组织一帮人去参观考察,部分会员还会在中国投资兴业。”杨亚生说。

「“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

饶旺隆向记者介绍在新加坡打拼的经历。

“1985年,已经70多岁的父母亲从马来西亚历尽万难回容县探了一次亲,交代我们年轻一辈一定要多与家乡那边交往联系。”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永远名誉会长、新加坡永良企业董事长饶旺隆告诉记者。饶旺隆祖籍容县十里镇,其父亲也是20世纪30年代到马来西亚,1951年出生的他在马来西亚长大、读书。“当时我读的是技术学院,毕业后就到新加坡打工,渐渐地就在这里成家落户了。”饶旺隆说。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新加坡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参与了新加坡海水淡化厂、印度卫星转播站、印度探油船等方面的工作。1980年,他从印度回到新加坡,并于1981年开始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永良企业,主要做保温材料加工。1996年,他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永良公司,作为公司保温材料的生产基地,十年后的2006年,他将北京永良公司迁移到深圳,产品从深圳直销香港。

「“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

记者采访印度籍员工巴布。巴布是饶旺隆厂里的员工,跟着饶旺隆10多年了。他说饶旺隆是一个好老板。

“老板人不好的话我怎么会跟着他工作这么久呢。”饶旺隆的员工巴布来自印度,已经跟着饶旺隆干了10多年,每月有2600多新元的工资。他十分喜欢这份工作,并表示老板人很好。

“我父亲曾经讲过,让我们有能力了就把村里的祠堂修缮一下。因此,我在2013年倡议并带头筹款重建了容县饶氏及梅公祠堂。”如今,祠堂已经落成,“我们还趁着落成庆典的机会,成立了中华饶氏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广西分会,让乡里乡亲的联络更加紧密。”饶旺隆说。记者采访当天,他正用微信跟中华饶氏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广西分会会长、广西桂菜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饶智锋联系。

2000年前后,祖籍容县六王镇古泉村的黄亚生在一位同乡会员的介绍下,加入了广西暨高州会馆。他告诉记者,除了经常跟着会馆组织的考察探亲活动回玉林走走看看,他还经常在新加坡看广西卫视的节目。“除了每天19时广西卫视转播的新闻联播必看外,我还非常喜欢广西卫视播出的《百寿探秘》《第一书记》等节目。”黄亚生说,“看《百寿探秘》的时候,我很注意去听他们讲的方言,特别是讲到容县百岁老人的时候,我觉得他们讲的方言跟我父母讲的很像。”

“我们要做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使者、沟通的桥梁,在新加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心跟着报道组一起采访了这几位“同乡”之后,杨亚生说道。

(玉林日报特别报道组 参与记者 陆小青 潘燕)

好开心看到你来了

请花一秒钟给网哥点个赞吧!

「“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

责编:李家州|主编:刘海东

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玉林籍华侨华人的“逆袭”之路

上一篇新闻

Miton -为了买一套橱柜,我弄清了板材的环保级别(F系)

下一篇新闻

设计鬼才Heatherwick新作:“空中的伊甸园,引领豪宅设计新趋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