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太子奶重组难题

太子奶重组难题

案例

本报记者 孙兆

太子奶破产重组已近10年,而最近,关于太子奶二度破产的传闻再度将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997年,央视广告时段招标白热化阶段,李途纯一手创立的太子奶出手豪放,将日用消费品的竞标价“举”到了8888万元,远超企业当时的总资产,成为“标王”。

“拿到‘标王’之后,太子奶特别的火,全国各地的提货车纷纷涌到工厂门口,有的车甚至要排十几天才能提到货。有的人托关系‘递条子’都拿不到货。”在谈及当年太子奶红火时的场景,曾经在太子奶工作的员工仍然记忆犹新。

为快速铺开经销商网络,太子奶推出了一套“零风险经营”的经销商政策:经销商可以随时解除合作关系,超过保质期的产品无条件退回太子奶换新。“标王”效应叠加优惠政策,经销商为之“疯狂”,太子奶也因此逐渐“风光”。

2001年至2007年,太子奶从年营收5000万元飙涨至近20亿元,市场占有率攀升至76.2%,全国有超过7000家经销商加入了太子奶营销体系。太子奶成为当时乳酸菌饮料行业无可争辩的老大,风光一时无两。

海外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闻风而来,轮番表示想要投资太子奶,言之凿凿要助其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乃至国际性企业。

“当时,李途纯和太子奶不太希望这些资本进入。毕竟企业发展得很红火,并不十分需要资本的加持和助力。但是,投行代表们走哪儿跟哪儿,几次三番地表明会成为太子奶忠实的伙伴,和太子奶共同成长,李途纯和太子奶最终还是动心了。”一名曾在太子奶担任要职的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说道。

2007年初,李途纯向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引进7300万美元的投资。该笔投资还附有一份“对赌协议”:双方约定,在投资后的前三年,如果太子奶的业绩增长超过50%,投资方就降低股权;反之李途纯将失去其所持有的61.6%的股权。而在获得银行贷款后不久,花旗集团、新加坡星展银行也陆续参与进来。

李途纯开始向外界描绘太子奶上市后的宏伟蓝图,2008年3月更是启动了上市的相关工作。就在李途纯期盼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候,太子奶品尝到了“甘尽苦来”的滋味。

2008年9月,中国乳品行业爆出“三聚氰胺事件”,尽管检验结果显示太子奶从未使用三聚氰胺,但是当行业遭受“暴风骤雨”,太子奶又怎能独善其身?受到波及的太子奶,销量大幅下滑。

更致命的影响是金融危机。正当太子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审批前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金融海啸瞬间席卷全球,百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在迅雷不及掩耳中倾刻沉沦。而花旗银行在全世界裁员十万有余,甚至不得不将亚洲的总部卖掉。为求自保,花旗银行大幅收紧海外贷款,在“及时止损”的根本原则下,太子奶被果断选择“抛弃”。

资本退潮让太子奶这个曾经最具朝气的乳酸菌奶企业迅速没落。正如李途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所说:“资本在太子奶的发展中起到了几乎毁灭性的作用。”

太子奶后来的破产重组似乎也不成功。据太子奶留守员工介绍说,8年前,三元接手太子奶时,当时的员工有上万人,而现在300人都不到。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巨大的办公园区,宽敞的厂房车间都租给了二手车市场,还有一部分办公楼在做幼儿园。

而据三元财务报显示,重组之后的太子奶连续亏损,这8年的总销售额甚至不到2008年一个月的销售额。“现在太子奶可能又要准备进行第二次破产了。”一名资本市场业内人士说道。

太子奶,这个曾经颠覆了我国传统鲜奶行业的发酵奶产品,曾经每年千亿乳酸菌市场的开拓者,是否还有机会重返巅峰?

“太子奶团队仍在、品牌在、网络在、经销商在、技术和核心优势都在,只有太子奶团队才能让太子奶再次辉煌。”原太子奶高管胡跃年对本报记者如此说道。

对于像太子奶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如果有类似TPG(德太投资集团)这样的投资机构的参与,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业内人士表示,类似TPG这种机构,其善于发现企业中别人不能发现的价值,通过把资本、时间、管理和运营进行正确的匹配以助其成功。虽然,投资一些著名的企业往往涉及到周期性和监管风险,不良资产和周转情形,但最终其目的是使被投资企业发挥应有的潜力。他们的“秘密武器”就是在不可能之外挖掘交易,对企业进行拯救或彻底改造。

问及太子奶未来的前景,李途纯的答案是这样的:“重塑辉煌完全是可能的,前提是地方的营商环境、法律、经济等方面要做更多正确的事情。”

TPG这样的另类“资本大鳄”浮出水面,对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新闻

一座工厂的开业翻开了中国乳业新篇章

下一篇新闻

5年大赚30亿,却在48岁含冤入狱,千亿财富梦就此破灭!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