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36氪首发|「合滨智能」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致力于研发智能超声机器人

近日,36氪获悉,人工智能超声医疗机器人公司合滨智能机器人于今年二季度完成了由线性资本、天智航共同投资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远程超声机器人的研发、样机生产和医疗器械报证准备。

合滨智能成立于2020年,公司融合航天级力控机器人与临场感柔顺遥操作、多模态感知与边缘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致力于研发智能远程超声机器人/自主超声扫查机器人,用于支持远程超声诊断、超声辅助扫查与辅助诊断、自动超声影像标准化采集,推动超声的扫查与诊断分离模式,实现多种智慧超声应用新业态,根本上缓解超声医疗资源缺口和不均衡现状,改善百姓就诊条件。

超声检查作为最重要的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具有低成本、无辐射、临床应用广等优势,近年来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超声设备保有量约22万台,覆盖了各级医疗机构,支撑每年高达20亿人次的超声检查,然而全国目前注册的超声医生12万多人,缺口至少还有15万,整体超声医患比仅为0.26/万就诊人次,其中基层超声医生的缺口尤为严重。相比于其他医疗影像手段,超声的应用场景更广泛,但超声检查更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手法以保证获取到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而培养一个合格的超声医生也需要大量的病例和时间,想要在短时间内和根本上解决超声医生的缺口需要更智能的产品与创新的系统方案。

合滨智能机器人通过机器人加人工智能加平台的方式,构建超声领域下的影像的自动采集技术,并推动超声的扫查与诊断分离模式。

在实现方式上,合滨智能CEO刘振告诉36氪,公司借鉴“渐进式”自动驾驶工程模式,即先上路-后升级模式,实现超声机器人的先远程-后自动的产品路线,先实现医生远程遥操作机械臂进行超声扫查和诊断,短期内改善基层缺乏专业超声医生的现状;同时,也通过大量动态超声影像数据挖掘和自监督学习,实现高级超声扫查诊断辅助系统,实时辅助低年资医生进行快速有效的超声检查;最终通过真实、专业的超声手法数据的获取与学习,提升机械臂的“自动驾驶”能力,让机械臂自主操作超声检查。

在技术优势上,合滨智能有三大优势,分别是航天级机器人遥操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对医疗行业的认识上:

合滨智能创始团队有两位出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对机械臂的研发、制造、应用,有完整的know-how,特别是航天级遥操作技术积累,创始团队有着多年参与空间站机器人遥操作项目的经验,曾参与天宫二号机械臂人机在轨维护、机器人宇航员安全控制策略及变时延力反馈遥操作研究以及空间站复杂环境人机协作机械臂自然交互研究等国家级项目。

目前,合滨智能与技术同根同源的思灵机器人合作,定制开发了7轴力控超声机械臂。7轴力控机械臂的产品设计和航天级遥操作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实现更安全、柔顺的远程超声扫查能力,能够真实、准确地复现专业超声医生的扫查手法,有助于机器人对检查人体侧面等机械臂不易用力的方位进行检查,高质量地获取超声影像;另一方面,机器人的多模态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完整且真实超声扫查手法数据,为后续的机器人自主扫查与智能诊断提供了数据采集平台。

在人工智能方面,团队在技术研究和工程化落地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积累,曾在ADAS辅助驾驶、智慧能源等领域完成多项原创性技术落地,目前已将自动驾驶的动态视频感知与分析技术栈迁移到实时超声影像场景,并实现了甲状腺、乳腺、肝脏、颈动脉等部位的扫查实时引导、标准切面识别与质控、病灶提示、病灶分级、病灶自动测量、自动结构化报告等全流程功能,可帮助基层经验有限的超声医生快速和有效的进行多部位超声检查。

在医疗认知上,合滨智能团队自行招募医生,也和多名专家顾问合作,刘振告诉36氪,超声检查的手法是有讲究的,不同医生对不同部位的检查手法也不一样,一名合格的超声医生需要8~10年的培养周期,合滨智能通过和专家交流,提高在医疗超声领域的行业认知,并根据医生的反馈及时更改对产品进行迭代。合滨智能和国内多家医院合作,产品已在多家医疗机构中部署试用。

目前,合滨智能已完成智能远程超声机器人、智能超声数据终端等产品的研发,正在申请相关产品的三类医疗器械证。

团队方面,公司创始人刘振、程栋梁、夏晶来自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振和夏晶曾是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有超过10年的空间机器人研发经验,曾参与了多项空间机器人遥操作试验,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程栋梁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研究员,同时具有成功的产业化经验,曾带领研发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了多款B端人工智能产品,帮助公司成为潜在独角兽。团队顾问包括机器人技术专家长江学者姜力教授、加拿大计算机视觉研究委员会主席Michael Brown。

团队主要成员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目前公司共有约30名员工,其中研发占比80%。

上一篇新闻

顺风运动器材成体育总局训练局赞助商,为国家队提供备战保障

下一篇新闻

全球医疗巨头纷纷“倒戈”,亚洲医疗创新风口正从新加坡加速吹向中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