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新加坡地区富贵、精致的娘惹文化和娘惹风情
如果你看了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那你可能会对娘惹文化有一点了解。现在,我再多介绍一下:
自15世纪起。不断有华人漂洋过海定居南洋,跟原住民结婚,所生的后代叫peranakan。男性称为“峇峇”Baba,女性称为娘惹Nyonya。
早期的峇峇敢于冒险,勤勉刻苦,善于理财,绝大部分都是巨商富贾。属社会阶层很高的族群。娘惹如同中国的名门闺秀,生于望族,长在深闺,一生专事厨艺和女红。
由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位于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有英国的绅士、意大利的水手、印尼的船长、福建的商人等等。所以,娘惹文化不但是中国文化和马来文化的结晶,也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精髓,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一:娘惹菜:
传统中国菜与马来香料完美结合,融汇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口味浓重。娘惹菜所用的酱料都有十种以上的香料调配而成。充满热带风味。
精美的生活器皿令盘中食物熠熠生辉,凸显了娘惹人对生活细节的重视。
最亲民的、红遍大江南北的叻沙laksa,是街边常见的海鲜米粉汤。切断的米粉,加上鲜虾、蛤蜊、鱼饼,用滚烫的叻沙汤反复浇上数次,直接烫熟,鲜香入味,一勺舀起各种食材,每一口都是丰富的滋味。
二:娘惹糕:
主要材料有香蕉叶、椰浆、香兰叶、糯米等,口味甜度适中,嚼头儿十足,非常美味。更为可贵的是:娘惹糕很精美,像个凝脂美女,一见就想拥为己有。
我无法控制我对娘惹糕的爱,所以我放的图片有点多:
三:娘惹服:
娘惹人的传统服装称为卡巴雅Kebaya。女装十分精致,在马来传统服装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还要加上中国的花边修饰。颜色不仅有中国的传统的大红、粉红,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裁剪更加显示女性优美的腰身,再配上峇迪纱笼裙,使姑娘和少妇愈加娇媚婀娜,同时显得娴静素雅,丝毫不张扬。
四、绣珠鞋:
穿上卡巴雅,必须配双绣珠鞋才算大功告成。过去的娘惹,自小就得学会刺绣,能把绣珠鞋缝制得越细致精美,就越显得贤惠。出嫁时,一般都会送给婆家几双亲手缝制得绣珠鞋作礼物。很多婆家是靠绣珠鞋的精致度来挑选媳妇的。
绣珠鞋具有浓浓的洛可可风格。华丽、精致、细腻、繁缛。显示着不可否认的高贵和骄逸。但缝制绣珠鞋辛苦乏味,还有很高的技术性。很难获得年轻人的青睐。这门手艺面临着青黄不接、几经失传的局面。
四、珠宝首饰:
娘惹身上离不开首饰,项链上镶着珠宝,耳坠垂在耳边,胸前的扣牌用金银围裹珍珠,做出精致的再不能精致的花纹。
六、娘惹建筑:
娘惹祖屋是典型富裕华人的住宅。其设计融合了中国、荷兰和英国维多利亚风格。
起居室和客厅随处可见上好的乌木、昂贵的云南大理石、福建的木雕、英国的地毯。更为讲究的富裕家庭家具的边儿,都是用金箔和银箔包上去的。连楼梯上的雕花都是用金子贴的。实在是叹为观止。
但是,随着时间大潮的冲刷、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演变,娘惹文化渐渐淡出大众视野。美轮美奂的建筑和精美华丽的传统服饰被摆上了历史的橱窗 ,墙上的古老家训也无人看懂了。只有娘惹菜从没走下新马两地的餐厅菜单。
另外,由于政策的原因,如今的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通婚,就要皈依回教,改用阿拉伯名个,生下来的后代也不能再叫娘惹了。或许峇峇娘惹这个族群会不再,但娘惹文化不会消亡。
如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娘惹文化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尤其是中国人,看到中华文明漂洋过海,以另一种方式在他乡落地开花、穿承发展,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亲切感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