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2020年春节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极有可能是大多数人一生当中过得最长的寒假了,无论是已经上班的还是在上学的。从1月23号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到2月23号,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即便真的复工了,因为工作内容的关系,也还没到非常忙的时候。用这么长的时间做什么,很多人都绞尽脑汁。于我而言,除了获得了史上跟儿子一起玩儿最长的时间之外,剩下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好好读书了。自诩为书生,不读书怎么行?

那我就简要地介绍一下从1月底到2月最后一天我读过的那几本书吧。

一、《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第一个推荐,并不代表是第一本读完的,但却是我非常珍视的。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Educated》,翻译成教育还是太浅了,educate是动词教育的意思,educated表达是受教育,甚至是完成教育。一开始看到亚马逊的推荐,我还以为是一本小说,只不过受到了注入比尔盖茨等名人的注意而力荐。直到我把整本书读完,看到作者后记里对各种细节的推敲,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人的自传。然后才想起,以她对自己祖父和父母的成长阶段来看,作者应该跟我年纪相仿。上网一查,除了发现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而外,还发现这个女孩子真的也是个80后,比我还大一岁。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作者塔拉出生在美国一个山村的摩门教家庭。摩门教具体的教义如何我不得而知,但大概能明白的就是,一个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似乎有些异端,另一个就是宣扬末世论。塔拉的父亲就是个末世论的忠实信徒,他不但相信末世论,还非常反对政府的教育制度,自然反对自己的孩子到学校读书。虽然他声称要对孩子进行在家教育,实际上只是把几个孩子当成了廉价劳动工具而已。

塔拉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一直到17岁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而且还要忍受着来自父亲和大哥的家庭暴力。但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她,有着越来越多的反骨。终于有一天,她在哥哥的帮助下完成了美国的一个近似高考的考试,考进了杨百翰大学。然后通过争取到各种机会,她顺利地进入牛津读博士,甚至还在哈佛大学教书,而同时她还要不断地与自己地家庭作斗争,毕竟她所有渴望教育的行为都被当成了离经叛道,家里人都时时刻刻想把她拉回来。很难想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她竟然能取得如此醒目的成绩。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与作者有着类似的经历,我当然没有出生在摩门教的家庭,也没有父亲或者母亲阻止我接受教育,但有一点是类似的,就是我们都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我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比起塔拉来,我取得的那点小的不能再小的成绩,根本也就算不上成绩了。不过有一点倒是提醒了我,或者说解答了我的困惑,那就是选择学习的专业问题。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塔拉在学校里修的是历史学,后来也是拿了历史学的博士。她研究的课题就是19世纪美国摩门教的课题,这可能也是跟她的个人成长经历挂钩的。我一直在想,倘若她是个比较务实的人,应该不会选择历史专业的,应该向理工科方向发展,这样反抗家庭的同时,还能相对轻松地赢得生活上的物质保障。后来,我就想通了,毕竟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穷小子,我也没有选择理工专业,高中读的纯文科,大学学的是语言,到了研究生干脆读了哲学——什么不赚钱学什么!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这么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是,倘若想要跟自己原来的环境分开,那么读书,大量的阅读是最需要的,而且越能离开原来的环境,到达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越好。历史,或者哲学,这种高屋建瓴式的学问,能够有机会让自己完全与原来的环境,在思想上彻底划清界限。我在大学时期疯狂阅读,其实就是在恶补之前多少年想有而不曾有过的阅读资源,我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哲学的,从此之后无论做什么,都跟它脱不开关系了。

二、《恶意》、《恐妻家》、《卖马的女人》

闲时无聊,就想读点轻松的书,比如说东野圭吾,等等之类。我如果想要消遣,就会去读东野圭吾,或者是伊坂幸太郎,他们的书有意思而又不伤脑筋。当然,读完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负担还是少了很多的。

《恶意》对准了校园暴力,虽然它本身直接描写的并不是校园。校园暴力只是暴力人生的一个缩影,因其年龄段的特殊而总显得扎眼,其实人们在职场甚至在家里遭受到的暴力并不少见。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并不是什么深仇大恨,也没有多少恩怨纠缠,用一个“看着不爽”就能解释一切。就是这种类似于“看着不爽”之类的轻描淡写,可以改写一个人的人生,甚至结束一个人的生命。带着莫名恶意的不爽,想来让人脊背发凉。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恐妻家》是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我觉得伊坂幸太郎写得最好的作品还是《不然我们搬去火星吧》或者《金色梦乡》。可能近似于1984的故事会更发人深省吧。但也不能总是看那样的故事,否则头皮发麻太多,就要麻木了。恐妻家讲述的是一个杀手的故事,他学历很低很难找到好工作,一个机会来了就做了杀手。想不到有一天,他会遇到自己的白雪公主,跟她结婚甚至生子。但无论家庭如何,他一定不会透露自己的杀手身份的。由于他太过于小心,导致自己越来越害怕惹怒了妻子,他可以总结出一百零八种应对妻子的方法,总之就是让妻子和儿子活得像样儿。杀手的最终命运不外乎被其他杀手干掉,他也是不例外的。但他用他最后的聪明和努力,挽救了自己的家庭,保留住了自己最后的秘密。小说中有一句话非常搞笑,讲得是杀手已经决定要金盆洗手了,但这可能会要了他的命,他想,“死亡并不恐怖,但想到一不小心死掉,妻子会很生气,我就有点害怕。”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至于《卖马的女人》,来自松本清张。据说松本清张是东野圭吾很崇拜的偶像,所谓社会推理派,就是来自于松本清张的开创,确实从松本清张开始一直到东野圭吾,他们的小说虽说是推理小说,但推理还是服务于故事的,与本和推理有很大的不同。《卖马的女人》也是如此,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从不参与赌马的女人帮助一群人赌马的故事,里面牵涉到人世中的各种,归根到底不外乎财与色,人为此而生,也为此而亡。

三、《百年孤独》

我这是第六遍看《百年孤独》了,总觉得这是个逃不开的魔咒,虽然每次都未必能所谓“看懂”,但我就是非常愿意一读再读。我发现不同的时间读一本书,感受可以完全不同。在此之前,我最后一次读《百年孤独》,那时候还是在2014年的11月份,那一年马尔克斯去世,我不仅读了《百年孤独》,还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那时候我还是单身,刚刚认识那个日后成为我夫人为我生了一儿一女的美丽女孩儿。那时候我关注的是“孤独”,经常默念的一句话就是“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订一个不失尊严的协定”。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而现在,又过了五年,我第六遍看完整本书,我发现的不仅仅是“孤独”,更多的是“百年”。百年说的是时间,书中在多处讨论了时间问题,生命和时间似乎一直凝结在了一处,人们能够想到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间不断重复地历史,之所以重复,可能并非是家族本性,更多的是这一百年,他们用的时间并非物理时间,而是另一种,这样的时间可以随时凝固,消弭了生与死的界限。我们生命的单位是用时间来计算的,倘若生命消弭了时间,那生命自身也就会陷入停滞,或者是不断循环。所以,在马孔多,你可以看到死去的生命可以回来找自己的仇人或者朋友,甚至可以不断地衰老。就像梅尔基亚德斯,他也可以因为死后太过孤独而选择回来,即便他自己甚至多少年以前,自己已经死在了新加坡的沙洲。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我最近会用一整篇文章的方式来讲述我对这本书的感受,三言两语真的很难说明白。不过,在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慢慢地想起了阎连科,想起了余华,还有格非,他们地叙事模式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甚至,当年我看阎连科的《日光流年》觉得新奇,现在想起来,他讲述的也是一个百年孤独的故事,任凭外界如何变化,小说里的那些村民们过得是另一种孤独而又疯狂的生活。

四、《血疫》

这本书还没读完,但确实收获很多。这不是小说,而是一名记者走访多年之后写得一部传记性得纪实作品。书的主人公就是肆虐非洲多年的埃博拉病毒,虽然还没读完,但我了解到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症状甚至影响。

细数二月份读过的那几本书

之所以看这本书,还是因为武汉疫情的影响。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太过封闭,不食人间烟火。除了看书,而且很局限地看书,不做别的了。这次得空了解一下这种病毒,并且我也希望自己多去关注一下自己所处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但一想到我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突然离开,再也回不来,心中便升起一片感伤。

上一篇新闻

爱奇艺的新冒险:用自制“逆局”出海

下一篇新闻

去年下半年,无锡读者最爱借哪些书?雄霸榜首九年的《明朝那些事儿》“让位”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