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最虐心一段:蛟龙突击队为何被老掉牙迫击炮打伏击?
【军武次位面】作者:定格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 冰心
蛟龙小队赶往对方基地的路途中就遭到对方迫击炮的袭击,《红海行动》里的迫击炮威力真的有这么强大吗?
迫击炮是一种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压制性武器,其主要任务是杀伤或压制近距离暴露和隐藏的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毁敌轻型工事和障碍物,也可用来施放烟幕和实施战场照明等。迫击炮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战斗准备简单,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特种战斗的需要,并能在较复杂地形上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灵活执行多种任务,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战争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被公认为步兵的“忠实伴侣”。
现代意义上迫击炮,则产生于日俄战争中,日军围攻俄军占领的旅顺,用士兵挖壕筑垒,逼近俄军要塞,俄军的远程火炮无法攻击距离较近的日军,轻武器又无能为力,于是俄军用一种海军炮装在一型带车轮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超口径、长尾形的炮弹,有力地杀伤了堑壕里的日军,这种炮虽然没有座钣,但是已具备了尾翼稳定,弹道弯曲和近战等迫击炮的基本特性,这便是最早问世的迫击炮。
该兵器流行于一战,各国均广泛制造使用。其在我国则流行于两次直奉战争期间,据陈安东《军阀与西方国家的军火贸易》(载《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记载,我国最早进口迫击炮为1921年进口自意大利。另据《汉阳兵工厂关于研制迫击炮情形与曹锟等来往函》(《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二辑)及傅兴沛《第二次直奉战争纪实》(《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当时由直奉两军控制的汉阳兵工厂及奉天兵工厂在1922年后都曾仿制迫击炮。
人民解放军从她诞生的南昌起义起,就开始使用迫击炮。这之后,迫击炮伴随人民解放军南征北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尽管人民解放军已拥有大量迫击炮,但却没有一门迫击炮是我军自行研制生产的,大多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仅有极少部分是我军仿照美蒋迫击炮生产的,但迫击炮弹药则已能自行研制生产。
在高新尖端武器广泛用于战场的今天,迫击炮作为传统的常规武器,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还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俄罗斯的车臣剿匪,美国的阿富汗反恐,巴以武装冲突以及伊拉克战争,处处都可以看到迫击炮的身影。
现代作战,肩扛背驮的传统迫击炮已不能适应战场节奏。为适应步兵快速机动作战要求,提高步兵对迫击炮火力的需求,在步兵实现机械化的同时,迫击炮也在逐步向自行化方向发展。自行迫击炮不仅包括迫击炮发射管,还配有完整的全套弹药系统、操作平台以及先进的火控系统。
自行迫击炮装备有自动探测及定向系统、定位导航系统及激光测距仪,能实施360度的圆周射击,具有高度的战场机动性。自行迫击炮采用全封闭装甲炮塔,具有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和“三防”能力,战场生存能力明显提高。
世界军事强国纷纷推出包括轮式和履带式的自行迫击炮系统。最先进的自行迫击炮系统当数新加坡SRAMS、法国2R2M、俄罗斯2C31“维纳”、美国“龙火”、以色列“卡多姆”、德国“阿莫斯”及瑞士“大角羊”。我国也研制出YW304式82mm自行迫击炮。为满足步兵的高强度火力要求,各国也争相研制双管自行迫击炮系统。如瑞典的AMOS双管迫击炮系统,其最大射速达24发/分,可确保16发炮弹同时击中一个目标。
在中国手中,迫击炮还有新发展。迫击炮作为灭火弹药发射平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迫击炮平台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重量轻、携行方便,非常适合在森林地区布设使用,同时迫击炮在国内已大量装备,具有较好的使用基础。
迫击炮精度较好,通过调整装药号、射角等参数可达到理想射程,考虑到森林火灾有时火势较大及地形地势,一般灭火距离在200~2000m范围内较为合适;迫击炮弹道弯曲,适合反斜面作战,对发生在山林、山谷或障碍物背后的火灾也能实施灭火;灭火弹药通过不同炸高设计,对地表火及树冠火均可有效灭火,真正实现对不同森林火灾燃烧方式的立体灭火。森林灭火弹采用迫击炮平台发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是当前远距离森林灭火手段的有效补充。
《红海行动》作为我国首部现代化军事动作片,动用了众多先进军备,总投资高达5亿。仅军事装备预算一项就高达2亿。尤其是电影一开头就调用了6艘国产军舰,其中包括我国海军的071级大型船坞登陆舰,以及最新锐的054A级导弹护卫舰。通过《红海行动》这部影片,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海军的强大,感受大国之威。
看完电影意犹未尽的小伙伴,可以查看置顶文章,局座对谈张译(队长)&黄景瑜(狙击手),讲述电影有趣的幕后故事。查看方法:进入我的主页→点击文章分类→查看置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