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4日 星期六

新增7例,4例病危!李显龙:恐惧比病毒更具杀伤力

2月8日新加坡新增7例新冠肺炎卫生部发文告说,截至昨天(2月8日)中午12时,本地再增加七起2019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目前本地确诊病例共40起。

本地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新确诊病例创下单日最高,一天内增加七起,其中包括一名德士司机和一名私召车司机。病危病患人数从两人增加至四人,另有一人需要额外氧气补给。两名司机目前病毒源头不明,其余五人和早前确诊的病例有关。两名司机都是男性新加坡公民,年龄分别为64岁和53岁,近期没有到过中国大陆。他们分别住在亨德申弯和裕廊东第32街。

2例为司机卫生部说,它将与交通部合作,联络所有德士及私召车司机,告诉他们在工作时应采取何种措施保护自己;对公众来说,通过短暂接触(transient contact)感染的可能性较低,比如乘坐公共运输或在公共场合。5例为社区感染群另外,位于巴耶利峇的新加坡基督生命堂(The Life Church and Missions Singapore)跟五名确诊病例有关联。

早前宣布的第八和第九例来自中国武汉的夫妇,以及昨天(7日)宣布确诊的两名未曾到过中国的新加坡籍病患,都和该教堂有关联。今天,李显龙总理也发表讲话,辣妈在此也真心希望大家不要恐慌!李显龙总理演讲全文

昨天(2月7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首次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表总理声明,表示将来轻微病者或不必住院。全文如下:

两个星期前,新加坡发现了第一起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政府成立了跨部门工作小组,统筹防疫措施。这里我要跟大家谈一谈我对本地局势的看法,同时,也要告诉大家,我们要如何同心协力,共同抗炎。我们在应对传染病疫情方面已经更有把握。因为从十七年前爆发的 SARS 疫情,我们吸取到非常宝贵的经验。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做了许多准备,严阵以待。而且现在医疗科技发达,能够更有效的治疗病患。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和 SARS 病毒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新病毒的致命率比 SARS 病毒来得低。但是新病毒的传染力或许比 SARS 病毒强。而且,患者在没有出现症状的潜伏期就可能会传播病毒。造成防止传播的工作更加艰巨。因此当我们注意到有源头不明的病例,我们就决定把 DORSCON 警戒级别从黄色调高到橙色。警戒级别是橙色的话,我们必须做的防范措施就包括:建议每个人都要每天量体温两次,注意自己的健康情况。大型活动也暂时取消,以免病毒扩散。但是政府并没有规定大家一定要留在家里,不准出门。防范措施多一些,活动少一些,不过大家还是可以照常生活。所以请大家不要慌张,不要囤积食物及日常用品。我们有足够的柴米油盐。快熟面、罐装食品和连卫生纸也货源充足。但如果大家都去超市抢购的话,那就肯定无法满足需求了。局势是不停的演变。在追踪同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时,可能就会发现新病例。根据情况,我们会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例如暂时关闭某所学校或工作场所。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大家的健康和安全。应该做的,能够做的,政府一定会去做,我们也需要大家配合,维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和健康,万众一心,消灭病毒。请记得经常用肥皂洗手,避免触摸自己的脸或眼睛。在这段时间,请记得量体温。如果身体不舒服, 请立刻去看医生。但是,如果没有生病,请大家做好防范,继续过正常的生活。虽然现在警戒级别是橙色,但我们都希望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可以早日回到以往的情况。不过,在我看来,按照当前的疫情,这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应对任何新状况。其实,最大的考验不是病毒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维护我国的社会凝聚力,做好心理防备,共同抗炎。面对新病毒的惶恐,我能够理解。但是如果变成惊慌失措,这无济于事。希望大家可以用平常心对待,不用急着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请让其他人也有机会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也不要轻易的相信假新闻,或上传没有确认过的消息。要战胜这个病毒,就需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我很欣慰,也有不少国人发挥爱心,互相关怀。例如:帮助被隔离的同学送三餐、把口罩送给陌生人。这种雪中送炭的精神值得表扬。我也要感谢我们的医疗团队无微不至细心照顾病人。在他们专业的照料下,已经有几位患者康复出院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处变不惊,我有信心,在控制疫情方面,我们可以取得成功。

对此,辣妈想说,面对疫情,不要恐慌。如总理所说,恐惧比病毒更具杀伤力。我们应该调整心态,做好防护,把自己能做的全部做好。

近期好文:

疑似猛增!新加坡30例1例病危,今晚万人聚会继续办?

新增4起境内人传人,教育部紧急通知取消大型活动!

路透!N多人在新加坡签证延期成功了!分享经验~

想了解更多新加坡资讯

请扫码小编

欢迎多转发~

上一篇新闻

李显龙:若出现两个情况,将来轻微病者或不必住院

下一篇新闻

出门不带口罩的新加坡人,也在默默害怕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