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3日 星期日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文/山风海涛 2020-9-15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2:圣帝遗像(摘自清朝卢湛辑等增订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全集》,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3:《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大全》•明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明万历元年1573年

【前言】关羽(160-219),又称美髯公,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人,生于东汉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另一说为五月十三日)[1],以辅佐刘备复兴汉业为己任,武功卓绝,累建奇功。219年底,在魏国、吴国联手下,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杀害,身首分置,成为“头枕河南洛阳,身卧湖北当阳”的局面。关羽去世后,自南北朝光大年间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先后有16位皇帝23次御旨加封,树碑立传,大力褒扬,将其从人向候、从候向王、从王向帝、从帝向圣帝等逐渐升级美化、褒封及神化,一步步把关羽推崇到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被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为“忠”、“义”、“信”、“勇”及“智”等化身,也成为保护众生、扶正压邪的全能神,接受千万人的顶礼膜拜。明太祖朱元璋曾颁令天下,要求全国所有州县必建文(孔子)武(关羽)两庙。对关帝的推崇和褒封,在清朝达到高峰,光绪帝在五年(1879),共用长达26字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封号来对其褒封。

福建闽西四堡古镇双泉关帝庙位于今连城县四堡镇双泉村(又名双井村)正北面,世传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农历十月,位于当时长汀县有名的“双井街”[2]街市的北部(当时,清流县宁化县来往连城县上杭县等地,有一条人行崎岖山道穿过四堡双井村,这条崎岖山道在该村这段人行道的两侧,形成了“双井”街市),据双井村邹氏老人口口相传,关帝庙由双井村邹氏第十五世祖邹时望(1527-1580年)首倡主持建造,至明万历十二(1584)年竣工,历时4年。

经历坎坷的双泉关帝庙,你还好吗?

关帝庙占地约2500平方米,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是原汀州地区目前保存下来最大规模的关帝庙。关帝庙红墙青瓦,墙体采用由石灰、黏土和细砂等所组成的三合土,经分层夯实而成。从建筑的角度来看,明朝万历年间的三合土墙相当于当时的钢筋水泥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可以说是当时四堡建筑技术的杰出结晶之一。关帝庙采用“回”字院式结构,内有正殿、前殿、左右侧殿、左右回廊、左右天井,秉承了中华传统礼教的正大光明等特点。庙宇左右对称,三进式建筑,正殿为整个庙宇中心,原先供奉关圣帝。正殿横向大梁由整条的杉木构成,跨度长达9.6米,据说是福建当前最长跨度的关帝庙。正殿最高处约26米,正殿共有4根高达8米、直径约90厘米的大木柱支撑;前殿宽约200平方米,由高约5米、直径约50厘米的6根支柱支撑。前殿背后建有戏台,可以已经损坏;庙宇大门原为牌坊式,塑有鳌鱼翘角,可惜已遭破坏。[3]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4:已遭破坏的双泉村关帝庙庙门 邹凤勇供图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5:破烂不堪的双泉村关帝庙正殿 邹凤勇供图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6:破烂不堪的双泉村关帝庙前殿背后的戏台 邹凤勇供图

在双泉村关帝庙正殿正面左侧墙上,尚有一幅惨遭损坏的麒麟壁画(见图7),壁画内含暗八仙的内涵,是研究关帝信仰、客家风俗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等的第一手资料和重要物证,但逐年增加损坏程度。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自关帝庙建好到今,历经了436年的岁月洗涤、风雨坎坷。比较大的历史事件有4件:一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农历七月,太平军石达开、彭大顺部进驻双泉村的“铁鹤寨”、“勾刀山”,连城县令蒋麟昌于九月派兵勇前往四堡双泉攻打太平军。在两军炮火下,关帝庙重遭破坏,尤其大门被毁。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才由双泉村邹氏第廿三世裔孙邹承昌主持修复,历时一年才完成;二是1933年,十九路军的78师(师长区寿年)第464团(团长谢琼生)占驻四堡,团部设在双泉村关帝庙,464团在双泉村修工事、筑战壕、设碉堡,欲与红军(当时称东方军,由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对垒。早在1932年,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将参加淞沪抗战的蔡廷锴十九路军部调来福建,企图“围剿”中央苏区红军。1933年农历7月27日,彭德怀、滕代远等率东方军攻打双泉三天三夜,十九路军464团部等被东方军打垮,迫使该团向南即连城北团方向溃退。一部分东方军在关帝庙暂作休整,同时大力宣传革命道理。双泉村有不少革命青年参加红军,该村青年邹降襄、邹六鳌后来还成为红军四堡游击队的正、副队长。东方军四堡双泉之战的胜利,是彭德怀、滕代远等纠正红军教条主义,及时调整东方军战略的重要战争,促使原先的“由北向南进攻连城”战略方针,调整为“以朋口为突破口消灭78师”,为东方军朋口大捷创造了条件[4]。加快促使蔡廷锴十九路军将“反蒋抗日反共”的方针调整为“反蒋抗日联共”战略方针,为与中央苏区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及福建事变等奠定了基础。[5]三是1934年10月之后,为配合红军北上转移,四堡红军游击队常在关帝庙集结,双泉村作为革命基点村,积极开展游击斗争。邹六鳌在一次增援松毛岭战役中,率一个连红军战士经童坊岭,被国民党伏击,全连战士光荣牺牲。幸存的邹降襄眼晴中伤,解放后成为老红军。四是文化大革命除四旧,关帝庙惨遭严重破坏,庙宇被搞得千疮百孔。[6]

关帝信仰与双泉庙会

关公信仰从立庙到如今,历经1500年左右,关羽从一介武夫到关圣帝,演变为全球华人圈的关帝公共信仰的关夫子、“圣帝”、武财神、全能神等现象,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神格之高,在全球华人圈内是别树一格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只有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关公信仰不仅遍布大江南北,还随华人漂洋出海而扎根于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深深植入社会各个阶层,成为全球华人圈最大的人神信仰和精神寄托,其身上的忠、义、仁、智、信、勇等,涵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信仰和人生价值等,成为中国人格的典范、战胜磨难的精神力量和寄托,这或许也是关公信仰得到普遍认同的社会心理与文化基础。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在神州大地上,关帝庙遍布各地,可谓“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陆大大小小的关帝庙达4万多座,中国台湾也有900多座,加上其它如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尼等40多个国家的华人聚居区,全球共有关帝庙大约5万余座,信众达5亿人规模。在大陆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最具影响的关帝庙有: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福建山东县铜陵关帝庙等。古汀州范围内,至今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可能就是双泉关帝庙,也是至今福建规模最大的关帝庙。

无论从汀州庙名还是分布范围等,都可见汀州关帝信仰所形成的背景、发展脉络等。据汀州《临汀志》(宋1259年,为今闽西存世最早的地方志版本)记载,宋朝开庆元年前,汀州武安庙仅有长汀县3个义勇武安庙(见下图8)。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8: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的《临汀志》记载,汀州仅在长汀县有3个义勇武安庙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9:据清乾隆1752年版(同治六年重刊)的《汀州府志》,汀州城内关帝庙及关帝祭祀典礼

到汀州明嘉靖六年1527年的《汀州府志》时,汀州武安庙已从长汀县向宁化、上杭、武平、连城等县扩散,庙名也从“武安庙”“关王庙”改称“关帝庙”。 到清乾隆1752年,关帝庙在汀州长汀县广泛设立,府志对各坊乡的众多的关帝庙不再记载,并形成了一整套的祭祀关帝的制度和典礼,清乾隆1752年的《汀州府志》还详细记载(见图9):汀州每年三祭“关圣帝”,春秋两季官制祭祀和五月十三日为特祭(需祭祀关公三代)及详细祭祀典礼,并从官制衍变成全民的信仰活动。

四堡关帝庙建立和祭祀亦是如此。四堡(又称“四堡”或“四宝”)古镇位于武夷山脉南部支脉东侧地区,即今闽西的连城、长汀、清流和宁化四县结合部,也是汀江流域和闽江上游支流沙溪的上游(古属九龙溪)流域结合部,为客家民系“闽粤赣边”丘陵地带的闽地一极,为古汀州地域的几何中心,海拔大约为450-1000米,处于亚热带雨林地带,气候温润,光照充足,重山复岭,林深丛莽,土地贫瘠,偏僻闭塞。自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才属始置汀州起,到解放初的1951年2月前,四堡古镇(后划归连城县管辖)一直属汀州长汀县管辖,为今连城县典型的人口稠密、可耕种地稀少的山区乡镇之一。四堡是我国清朝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以雕版印刷平民化的书籍而著称,至今有50座雕版印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天的四堡古镇,除双泉村关帝庙外,尚有雾阁村和马屋村关帝庙等。尽管雾阁村和马屋村关帝庙都因雕版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面积都在20~300平方米之间,在四堡镇最具规模的关帝庙仍属双泉关帝庙。笔者母亲(出生于双泉村,为该村村民)讲,古时候双泉村村民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困惑、身体生病、经商、求子或面临孤独无助窘境等,常到关帝庙祈求全能神关帝的庇护,求其驱魔辟邪、招财进宝、呼风唤雨、早赐贵子等,化解各种矛盾或焦虑等等。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10:今四堡镇雾阁村南桥路的关帝庙 图片网络 图11:今四堡镇马屋村的关帝庙 马上林供图

按清朝柯汝霖编《关帝年谱》记载,关帝诞辰日为六月二十四日或五月十三日。而在双泉村,每年农历六月廿三日至今仍然延续都举办当地人称为“杜树坪比美”的庙会,该庙会与关帝六月二十四日诞辰日仅仅提早一天,听老人讲,古时候的庙会除焚香祭祀外,还包括在“杜树坪比美”(属双泉村土地范围内的一个周围长满树木的场所),即双泉村在新年夏收之后,邀请亲朋好友到家分享夏收喜悦,品尝美食,划拳喝酒等,最精彩的还有男女青年客家山歌比赛(民间称为“比人才”),男性向女性求爱等活动,庙会还有上刀山、杂技表演等各种娱乐活动。至于双泉村“杜树坪比美”的庙会起因及起源于何时,都已无从求证了。是否与关帝诞辰日有关或演变而来,目前村民也有不同的解读。但该活动每年一直延续着。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义勇激荡,绘就时代英雄底色

双泉村是个崇尚义向善的村庄。尽管汀州府志或长汀县志并没有明确记载关帝庙具体修建时间,但根据双泉邹氏族谱(1993年第 修,来自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二修谱)的《时望邹公传(十五世)》(见图14,时望字双梅,1527-1580)记载:

公讳时望字双梅,象山公家子也,生平急公尚义,乐善好施,难以枚举。……

和其三子的《忆梅邹公传(十六世)》(见图15,忆梅字汝凤讳国仪,1573-1647)记载:

……(邹国仪号忆梅)凡有义举,无不乐为。如修邹公庙、建心田庵,竭力经营,无不啧啧 称 善。且建武庙、筑罗星以为比偶锁钥,立约所改水沟以为合乡环抱,所关尤巨。……

在《忆梅邹公传》提到“建武庙”,结合邹时望、邹国仪父子的传记及生卒时间,并根据双泉村邹氏老人们口口相传来的回忆,可以初步推测,得出建设关帝庙时间大概为万历年间,极可能由邹时望在万历八年1580年首倡并由全村邹氏历时4年建成。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14图15:双泉邹氏族谱(1993年第 修谱)记载的关帝庙的相关记载 邹海伟提供族谱图片

我们又从陈朝义修许春晖撰的《长汀县志(乾隆47年1782年)》发现,双泉村的邹圣优捐田兴建该村的“心田庵”(见图16)等公益事业。结合前面提到的该村青年邹降襄、邹六鳌积极参加红军等事迹,可以说,双泉村邹氏在与关帝庙的互动过程中,将关帝的急公尚义、乐善好施、敢闯敢干等品德,或多或少熔入到生产和生活中。改革开放后,他们还大念山海经,最早将水蜜桃、芙蓉李、奈李等新水果品种从外地引入到四堡,成为四堡经济建设的先锋。直至今日,双泉村是四堡及至四堡峒间最大的芙蓉李、奈李等产销集散地,成为四堡各个时期的英雄辈出的村庄。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图16:陈朝义修许春晖撰的《长汀县志(乾隆47年1782年)》,海南出版社影印版本。

可以说,闽西双泉村关公信仰,是中华关公信仰的“闽粤赣边”一个注脚,更是汀州客家文化、儒释道文化融合的独特样本,弘扬和丰富了中华传统关公信仰文化的“忠、义、仁、智、信、勇”等美德,对社会正气传播,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双泉村关公信仰寄托了老百姓向往“忠、义、仁、智、信、勇”传统文化情感,成为人们人格魅力、战胜磨难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一份珍贵丰厚的文化遗产。

(对本文及图,有不同意见,可联系[email protected]

链接:

1、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先后有16位皇帝23次御旨加封。

历代王朝利用关羽忠义武勇精神教化臣民,为其统治服务,借关羽赫赫声名,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析其神灵护国安民,于是不断加封关羽,一步步把关羽推崇至高无上地位,成为万能神和圣帝。

2、海外收藏的中国关公部分形象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清末时期.版画.法兰西学院藏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中国民间神谱.民俗版画.01.清末民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中国民间神谱.民俗版画.02.清末民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

风雨关帝庙,惯看秋月春风

民国时期.纸马.01.法兰西学院藏


  1. (清)柯汝霖编,《关帝年谱》。 ↑
  2. “双井街”街市参见陈朝义修许春晖撰的《长汀县志(乾隆47年1782年)·卷之六城池附墟市》,故宫博物馆编海南出版社,故宫珍本丛刊第121册福建府州县志第二册P65。 ↑
  3. 参考《拯救关帝庙》(该文来自邹仪玉文、邹凤勇图于2019年10月27日的美篇微信)
  4. 马云章、邹恒琛,《连城文史•第11辑•东方军打败占领连城的十九路军的第一仗》,1989年9月,P12-P13。 ↑
  5. 卢运泉,《连城文史•第1辑•东方军在连城打败十九路军的战斗》,1982年4月,P24-P28。 ↑
  6. 仪玉,《连城文史•第29辑•四堡双泉关帝庙》(2002年,P117-P118)及邹仪玉文、邹凤勇图的《拯救关帝庙》(该文来自于2019年10月27日的美篇微信)
上一篇新闻

遇见美味 |您有一份来自嘟嘟的专属美味请查收

下一篇新闻

轻量应用服务器半价144元一年香港/新加坡可选 超划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