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作家将自己的爱情写成小说,后拍成好莱坞电影,唯美动人
谈及“婚外情”,人们都会嗤之以鼻,大多人会将它视为污垢之情。但也有人追求“真爱至上”,不顾世人眼里的道德壁垒。还有的人却是遭受蒙骗,不知不觉中成了破坏别人婚姻的第三者。
韩素音,上世纪60、70年代很有名的华裔女作家,她有过一段婚外情,不过她并不没有藏着掖着,相反她把这段情以小说的方式记录下来。因为故事太动人,被好莱坞看上,改编成了电影,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项提名。
韩素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那段婚外情又有何“不俗”之处?
1917年的中秋节,在河南信阳的一个姓周的人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因她出生日子特殊,父母为她取名为“月宾”,意为“月亮带来的小客人”,家谱上的名字为“周光瑚”。
女婴渐渐长大,有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深深的眼窝,白皙的皮肤,精巧的五官。可是她的母亲却认为她是一个“丑小鸭”。
周月宾是一个混血儿,父亲周炜是四川人,是近代首批留学生之一,于1903年到比利时留学。5年后,他和一个叫玛格丽特.丹尼斯的比利时贵族姑娘相恋,因为地域、文化等冲突,女方家庭反对两人在一起。不过为了爱情,玛格丽特不惜未婚怀孕,家人被迫承认他们的婚事。
1913年,周炜带着妻子回国,夫妻俩先后生了8个混血儿。不过因为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差异太大,还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这个红发碧眼的洋人,玛格丽特一到北京就有想离婚的想法。玛格丽特告别了奢华的生活、告别了亲人,在异国他乡,对丈夫的爱也逐渐消磨殆尽,很多时候会将生活中的愤怒转嫁给子女,特别是对长女周月宾,不仅认为她是“最丑的孩子”,还经常骂她打她。
由于周月宾从小在中西合璧的家庭里长大,她同时接受了中西方文化,而且从小就擅长英语和法语。18岁时,在父母的朋友、比利时驻中国领事馆官员的帮助下,她获得了每年一万五千法郎的留学奖学金,前去比利时布鲁塞尔留学,在那里她学了三年医科。
周月宾虽身在国外,不过有一颗中国心,得知日本全面侵华的消息后,于1938年回国,以以一个医务人员的身份投身抗战,同时还开始了写作。
周月宾的笔名是“韩素音”,正是这个名字影响了一代代人。
1940年,韩素音开始写处女作《目的地重庆》,两年后英文版图书在美国正式出版,一经面世,一度在市场上脱销。这让她提起了对写作的信心,从此开始投入到写作上。她用英文写作,却有一颗火热的中国心,她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讲述中国故事的作品。她与周总理私交甚笃,是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著名国际友人。
而韩素音在国际上影响力最高的一部作品,名叫《瑰宝》。《瑰宝》讲述的便是她自己的情感经历。
韩素音富有才华人又美丽,身材高挑,喜欢穿旗袍,可感情经历却不顺,一生经历过三段婚姻,还有两段刻苦铭心的爱情。
1938年韩素音回国时,在海轮上邂逅了国民党军官唐保黄,两人互有好感,当时的她觉得就要嫁爱国志士,于是同年两人就结为了夫妻。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混血感十足的韩素音绝对是一个大美女,不过在当时,她可遭到了很多人的白眼,被中国人视为“杂种”、“二毛子”,而欧洲人又将这些欧亚混血儿当做就是和别人上床用的。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韩素音都是被人歧视的对象。更可悲的是,她的丈夫唐保黄是一个旧式男人,也不懂得尊重妻子,不顺心时还对对她拳打脚踢。她想去救护伤兵,丈夫说她“你那么喜欢男人吗?你不去摸摸他们不甘心吗?”
韩素音的第一次婚姻是绝望无助的,她只得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去当助产士,苦恼无助时靠着文字抚慰自己受伤的心。她和唐保黄并没有离婚,她在英国求学,丈夫在中国打仗。
1947年,唐保黄在东北战场战死,韩素音成了寡妇。次年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到香港从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有了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
在香港,韩素音在玛丽医院戈登.金的妇产科做助理医生,月薪700港元,那时陪伴她的是养女蓉梅。闲暇时,她会去医生詹姆斯家里做客。
1949年1月,韩素音又一次到詹姆斯家过周末,突然进来一个一头褐红色头发,拿着布包的中等身材男人。这个37岁的男人名叫伊恩.莫里森,詹姆斯的朋友,《泰晤士报》驻香港的记者。伊恩的父亲莫理循是清末民初《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还担任过袁世凯等四任民国总统的政治顾问。
韩素音有些激动,她曾经读过莫理循的《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很佩服他的文笔,没想到能见到他的儿子,实属有幸。而伊恩也算一个中国通。于是两个人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
次日,韩素音收到伊恩的一封信,约她休息日去家里做客。此时的她已是33岁的寡妇,自知伊恩来信的用意。不过因为丈夫刚死,她还没有那个勇气去打开自己的心门重新结交其他男人。
韩素音将疑虑告诉朋友,在朋友的鼓励下,她赴约了,和伊恩一起聊中国文化、时局的发展,越聊越投机。
三天后,韩素音再次收到伊恩的来信,这次信的内容很直白:亲爱的素音,或许在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就爱上了你。
大胆的求爱令韩素音不知所措,可伊恩还是在搞情书袭击,一封接着一封的信摆在她的信箱里。
面对突如其来的疯狂爱意,韩素音迟疑了,迷茫了,她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好好思量一下未来。于是决定返回重庆,拉开与伊恩的距离。然而她发现,距离越远,她对伊恩的思念就会越深。她在重庆待了一周后便飞回了香港,在机场她见到了思念很久的人,也渐渐确定了自己的心意。
之后,两人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或在山间漫步,或诉说彼此的家庭,陪同养女蓉梅。
然而没过多久,伊恩却凭空消失了。韩素音从詹姆斯那里打探到消息,说伊恩可能回英国了。
韩素音恨伊恩不辞而别,想写信去问清楚缘由,却找不到收信地址。最终,她从詹姆斯那里得到了真相:伊恩在8年前就已结婚,还有一个女儿,他的妻女定居在新加坡,回英国只不过是到新加坡去看望妻女的一个借口。
韩素音震惊又愤怒,她这才知道自己竟然卷入到别人的婚姻里去,成为破坏别人婚姻的“第三者”,她向往的美好爱情不过是被世人所不耻的“婚外情”。
半个月后,韩素音收到伊恩的的信,他说要和她结婚。
韩素音又气又怒,不想和这个谎话连篇的伪君子再有关系,只是回了一封简短的信:我比你所认识的任何女人都更苛求。
是啊,唐保黄打她骂她虐待她,她都没有离婚,反应出她在感情上是一个忠贞的人,她有她的道德底线。而伊恩无形中给她的崇高道德抹了黑。这一点,对于像韩素音这样有思想又有能力的女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所以,她不会放任自己的情感,让感性战胜理性,让自己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第三者”。
后来,伊恩回了香港,对韩素音说去新加坡就是要跟自己的妻子离婚的,可妻子不同意,还说如果他坚持的话就会让《泰晤士报》把他派到其他国家。
韩素音淡然回应道:“我一点也不意外,我怎么能那么容易指望你离婚呢?”她的意思很明了,要和他断了关系。
可伊恩在之后的一周内,像往常一样,依然搞情书轰炸。只是这时的韩素音选择不看信了。
没过多久,伊恩不再写信,去了新加坡和妻女团聚。如果之前韩素音对伊恩还有丁点留恋的话,那么这个现实把所有对他的情愫都封起来了,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伴一时。
然而,感情这事常常是不能全凭理智控制的。
1950年3月,韩素音再次收到伊恩的信,信里依然表达了对她浓浓的爱恋,而她也知道了一件事:伊恩的妻子已经答应了,如果两年后他还如此执着,便会离婚。
信里,伊恩还说:“如果你愿意,就让我们为爱而私奔吧!”但是他并没有谈及理由,这就很让韩素音费解了,如果两人的爱真的能持久,那么2年后等他和妻子离婚便是,为何还要私奔呢?
已经被欺骗过的韩素音充满警惕,她哪能再轻易相信伊恩,也不会为了缥缈的爱情而远离中国。
其实,伊恩之所以说想跟韩素音私奔,是因为当时他面临着人生抉择。朝鲜战争爆发后,他被《泰晤士报》派到前线战场当一名战地记者。如果他拒绝,那么他在英国媒体圈里就没有立足之地。如果去朝鲜战场,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未知数。可是他又那么爱韩素音,想为了她放弃去前线,和她一起私奔。
只不过,因为韩素音的态度很强硬,伊恩没有勇气告诉她这些。最后,他决定去做战地记者。
韩素音彻底失去了伊恩的消息,为了避免陷进无尽的思念中,她只好加大工作量,累得忘记去思念。
1950年8月的一天,韩素音带着养女蓉梅在朋友家玩,她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悲痛的消息:伊恩遇难了,他的吉普车被一颗地雷炸飞了,他和另外两个记者当场被炸死。
韩素音不相信伊恩死了,因为之后她收到了他的信件,先后收到了18封信。从信里,她才了解到更真实的伊恩,只是,为时已晚,她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那个又爱又恨的男人了。
老年韩素音
这个带给韩素音震撼和伤痛的男人,她终究是放不下的,于是就有了以他们两人的爱情为主线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就是《瑰宝》。
在《瑰宝》中,韩素音不吝啬对伊恩的赞美,说他:“既文质彬彬,又器宇轩昂;既有英雄气,又懂儿女情......说话总是那么平和,像荒漠中的一泓清泉。”
1952年,《瑰宝》在英国发行,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据说英国公共汽车上的妇女,胳膊下几乎都夹着一本《瑰宝》。
1955年,《瑰宝》被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搬上银幕,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好莱坞电影《生死恋》(又名《爱情多么美好》),电影女主角韩素音由奥斯卡影后珍尼佛.琼斯扮演,男主角由奥斯卡影帝威廉.霍尔登扮演。这是一部唯美动人,但又充满悲伤的电影,反响很好,共获得了3项奥斯卡奖项提名。
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是,《生死恋》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旗袍文化”。电影中,珍尼佛穿着各式优雅的旗袍,将她勾勒得美丽动人,很难相信,一个美国明星会将旗袍穿得如此迷人。
后来,韩素音二婚,她也跟着丈夫离开中国。不过这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便以离婚收场。
不过,上天终究是眷顾韩素音的。1956年她遇到了第三任丈夫、印度人陆文星,不久后结婚。陆文星对她很宠爱,两人感情很好,白头偕老。
2012年,韩素音去世,享年95岁。虽然年青一代的人对她不熟,不过这位华裔作家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还有她的传奇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