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9日 星期日

想不到如今办一个证,只需几十秒

想不到如今办一个证,只需几十秒想不到如今办一个证,只需几十秒

南都珠海十一特刊之人物

人物档案

叶旺娣

年龄:70岁

经历:1974年来到珠海,最初在珠海外贸局工作,1983年进入珠海公安局。

1949年3月,在东江游击队的根据地之一广东省龙川县,一个革命家庭,一个女娃呱呱坠地,她的名字叫叶旺娣。

9月25日,今年已经70岁的叶旺娣,在家中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1983年来到珠海以后,她就进入珠海市公安局工作,现在虽已到古稀之年,但她思路清晰,作为早期出入境部门的民警,她亲历了改革开放以后出入境业务的一次次改革,从人工审批到电子审批,曾经因旅客人数激增,盖钢印盖到胳膊肿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

谈到她七十载的人生经历,叶旺娣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我一辈子都很满足”,对祖国的情之所至,对这片土地的爱,溢于言表、让人感动。

经历物资艰苦年代,从山上往家里背柴

1949年3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诞生,一个新的时代从此开始。在广东省龙川县的一个革命家庭,一个女娃呱呱坠地,她的名字叫叶旺娣。

2019年9月25日,今年已经70岁的叶旺娣,在家中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

当谈到她的经历时,叶旺娣给记者设定了一个时间锚点——1973年,这一年由于丈夫部队的工作调动,她为了照顾丈夫和孩子,告别故乡,离开了县里妇联主任的岗位,选择来到珠海,“这一走就是将近半个世纪,珠海也成为了的第二故乡。”

刚到珠海时,叶旺娣在珠海外贸局工作,随后又调动到珠海市公安局。“刚来的时候,这里还很落后,也很荒凉,比如湾仔沙一带,那时候渔民用甘蔗叶子做棚,在上面晒咸鱼,沙滩也很脏乱。当时珠海很缺干部,因为我有通讯员的经历,就被调到了公安局工作。”

谈到刚到珠海的生活,她说道,那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每个月的工资刚拿到手,先买足一个月的盐油酱醋,大概要花掉三分之二,剩下大概30块钱,就是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了。“我们一个鸡蛋煮出来的水蒸蛋,小孩子吃一勺蛋就要吃一碗饭,为了保证生活,还要养一些鸡鸭、种一些菜。”

物质虽然艰苦,但在叶旺娣看来却别有一番感受。“那时候大家住得都挤,有时候吃饭都不在屋里吃,端着碗在外面吃,一家人、邻居在院里,你看我碗里有吃的,我看你碗里有吃的,就互相夹菜,那时候没有嫌贫这种概念。”

“我们休息日还要上山打柴,就在今天前山附近,有句话叫‘紧张的星期六、战斗的星期天、疲惫不堪的星期一’,当时蹭一个运送陶土司机的车,他早上把我们放在山脚,我们打完柴,他顺道再把我们带回来,有蹭车的机会都很难得,不然就要一捆捆背回来,这算是最早的顺风车了。”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叶旺娣一手抓家庭,一手抓工作,“两边都不能耽误,当警察就要完成任务,你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干了这行就要守这行的规矩。”

1979年,国务院批准珠海县改为珠海市,第二年,设立珠海经济特区。珠海即将从小渔村迈向大城市,在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如何处理日益增加的出入境旅客,成为珠海市公安局面临的难题。

一天光是盖钢印都能把手和胳膊盖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往港澳并不容易,繁杂的申请资料,漫长的等待时间,不仅困扰着来往旅客,也让负责出入境审批的民警“苦不堪言”。“我当时就调到了出入境部门,我们科室算上科长也就五六个人,要审批去港澳的,连去湾仔也要审批,要开一张笔记本大小的通行证。”叶旺娣说道。

说起三十年前的出入境审批,叶旺娣感慨道:“现在几分钟出证、几十秒出证,是我们那时候不敢想象的,太方便了。”

那时候出入境是如何审批呢?叶旺娣介绍道,“当时审批全是人工签证,审批通过要盖钢印,珠海发展很快,出入境人数日益增加,我们一天光是盖钢印,都能把手和胳膊盖肿,动都动弹不得。”

受制于人手有限,出入境部门的民警压力很大,既要保证如期按时完成审批,又要确保资料齐全准确无误,“工作时间是处理不过来的,我们就加班加点,旅客等着拿到证出入境,做不完也要做,就是必须完成。”

由于签证是人工审批,叶旺娣十分谨慎,“我在职时几乎没有错误,有的时候也提醒其他同志做人做事,有些不好的小习惯、小毛病,都要及时纠正,我们的工作不容马虎。”

投身公安出入境业务,这一干就干了二十年,叶旺娣凭着工作上的扎实、认真,赢得了群众和领导的认可,而她也亲历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入境业务的蓬勃发展,从最原始的人工登记、人工审批,转向电子化,逐步实现电脑登记、智慧办证。

2002年11月,叶旺娣正式退休,虽然告别了曾经的签证台,但她时刻关心着公安业务。

“现在的技术很发达,比如我女儿家的小区,已经是人脸识别。我们出入境业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拍照、填表都有些繁琐,现在呢?建成了‘出入境智慧办证大厅’,到现场坐在那里,一下子就办完了,签注都在手机上预约,在自助办证一体机办理。”

“我也把我的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

谈到如今的退休生活,叶旺娣带记者走入她的菜园,这里种着花生、地瓜,旁边还栽了一棵芒果树。“退休以后我就在地里耕耘,最近开始和以前的老同志一起去唱歌,我觉得唱歌还挺好,能每个星期看见大家。”

叶旺娣告诉记者,自己去过30多个国家,“第一个去的是泰国,后来有新加坡、摩洛哥、澳大利亚,还有俄罗斯、美国,上年纪了身体跟不上,也就渐渐出去得少了。”从曾经负责出入境业务的民警,到办理出入境办证业务的群众,对比过去,她说:“现在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服务的热情也提高了,退休民警一谈到公安如今的面貌,都是竖起了大拇指,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贴心。”

采访快结束时已近黄昏,夕阳西下醉人心脾,记者的问题不时牵起她的回忆,当谈到家庭时,叶旺娣说:“我们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经历过珠海还是小渔村的年代,如果说对生活满不满足,我一辈子都很满足,我妈妈今年98岁。”说到这里叶旺娣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妈妈还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女、孙子工作、学习也很上进。”

“我非常热爱祖国,我出国的时候经常跟人讲,我永远都是党和国家的粉丝,党和国家栽培了我,我也把我的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通讯员 张军 曾书琼

实习生 洪晓可 刘晓慧

感言:

我一辈子都很满足。党和国家栽培了我,我也把我的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

上一篇新闻

初三恰逢情人节 新加坡演员冠逸没人陪 向云 之财“无力”庆祝

下一篇新闻

江西菜的原汁原味全靠这些独特的赣味食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