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千亿制造”炼成记

广州开发区对自身30多年发展经验曾以三句话总结:“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长、因创新而强”。

“千亿制造”炼成记

明珞装备为汽车制造、航天航空、新能源和一般工业领域提供高效可靠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1984年春节后,中央召开了14个沿海城市的座谈会,提出要参照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经验,继续对外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划定一个有明确地理界限的区域,按照经济特区的政策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4月,广州市委开始筹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曾担任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的朱秉衡回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黄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这里有个黄埔港,便于对外交通运输;第二,这里与广州市有适当距离;第三,人烟比较稀少,人口迁移任务相对没有那么重。

于是,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亲自圈定的9.6平方公里初始区域上,广州开发区正式起步。

37年后,几经建设、探索、扩容、升级,广州开发区崛起为广州东部和粤港澳大湾区“湾顶”一块耀眼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制造业产业规模迈向了千亿量级。

2020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拥有汽车、电子、能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中的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第一梯队。

这里还集聚了197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拥有千亿级企业1家,500亿级企业2家,上市企业累计63家,以世界500强为引领的大外资集群和以新智造为特色的民营经济鼎足共舞。

在2020年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广州开发区位列全国第二,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前三,科技创新实力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黄埔制造”,已经成为一张千亿规模、科技“含金量”极高的“国际名片”。

开放而长,创新而强

2018年8月,广州开发区对自身30多年发展经验曾以三句话总结:“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长、因创新而强”。

广州开发区在“因改革而生”之后,在制造业上取得跃升式发展,首先是“因开放而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不断扩容,打开空间。

在1984-1992年的起步阶段,黄埔首先引入了宝洁、箭牌等一批技术档次高、投资规模大的龙头性外商投资项目,积累资本、人才和经验。并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土地有偿出让制度,第一个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成立党委,创造了多个领域的全国第一。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之后,改革开放进入新一轮高潮。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开拓发展空间,从最初的西区开始,扩容到了东区、永和经济区,并且成功设立了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

从1998年到2002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合署办公,实行全国独一无二的“四区合一”型管理体制,统称广州开发区,全区规划面积由9.6平方公里扩大到78.92平方公里,广州开发区开始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广州开发区基础上,整合周边农村地区,设立萝岗区。

2010年,广州开发区与新加坡合作共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广州开发区全力打造“两城一岛”(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三大战略性发展平台。

2015年,新黄埔区正式挂牌,整合原黄埔和萝岗两区优势资源,与广州开发区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广州新的东部中心版图。

2017年,广州开发区财税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经济效益居全国开发区之首。

2019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实施“湾区+”战略,全面推动“四区四中心”联动发展,构建“4+2”发展格局(“4”为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2”为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

如果说广州开发区西区和广州科学城分别代表了开发区的1.0版本和2.0版本,中新广州知识城则是它的3.0版本。不断扩容的同时,黄埔的制造业也在“因创新而强”——经过劳动密集的初创时期、技术和资本密集的提升阶段,向着高度知识密集、科技创新驱动的全新层级全力飞奔。

“千亿制造”炼成记

2019年11月,文远知行推出中国首个全对外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运营服务

“3+3+5”制造业体系

黄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规划发展处处长王澍告诉本刊记者,“十三五”期间的“黄埔制造”体现出鲜明特点。首先是体量大效益高,一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已逼近万亿,财税总收入过千亿,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甲。

更重要的是,黄埔制造业产业规模化程度高,构建起了一个“3+3+5”的制造业体系。

第一个“3”指汽车、电子、能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拥有广汽本田、本田中国等龙头整车厂和涵盖汽车生产全链条的完整产业链。电子产业拥有LG、捷普、视源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带动大批上下游高技术配套企业集群发展。能源产业则拥有广石化、南方电网等龙头企业,产业涵盖能源生产供应、装备制造和服务三大领域。

第二个“3”指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化工产业拥有宝洁、安利等著名跨国企业,且不断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型。食品饮料产业拥有合生元、美赞臣、箭牌等知名企业,常年位居全区税收高效益产业前列。电气机械产业拥有南洋电缆、智光电气等头部企业,在加工装备、测控装置、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优势突出。

“5”则是IAB、NEM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IAB、NEM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新能源、新材料”的英文缩写。在多份政府工作报告中,IAB、NEM都被视为创新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推动一个国家成为创新强国的核心动力。

黄埔的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占广州全市战略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超50%,且“头部”企业集中,产业链完整,布局全面。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四成产值过亿,拥有粤芯半导体、乐金显示等龙头项目。生物医药产业更是位于全国第一梯队,拥有百济神州、金域医学、达安基因等行业“头部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30多家。新能源产业获批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拥有南方电网、协鑫等龙头企业和一整条产业链。新材料产业拥有金发科技等领军企业,在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集聚度较高,节能环保等新材料领域发展迅速,纳米技术也已重点布局。

“新兴产业的全面、前瞻性布局,也是黄埔制造业的一大特点。”王澍说。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诊断研究中心

科技创新驱动高端制造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将“黄埔制造”的亮点总结为“三化”:产业规模化、科技化、数智化。

“我们要做的不是普通制造,是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制造。”周亚伟说。

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局长陈伟权表示,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名,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广州市的72.6%。从科创能力重要指标“研发投入”来看,黄埔区的研发投入经费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38%,是广州市第一个研发投入超过4%的地区。

“科技创新”理念在黄埔之深入人心,甚至可以从地名和企业名称上看出。

本刊记者在该区采访时,几乎每天都行经“科学大道”“创新大道”“开创大道”“开发大道”,区内的一座公园,也被命名为“创业公园”。

总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中国领先的L4级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之所以选择以“文远”命名,是缘于一位中国科技创新先行者——祖冲之。

祖冲之,字文远,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发明了可以指示方向的“指南车”。文远知行取名“文远”,就是以做“现代的祖冲之”、“为中国缔造无人驾驶”为目标。

文远知行首席运营官张力告诉本刊记者,公司创始团队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美国著名学府,全球300多名员工中有“海归”博士30多位,“海归”硕士80多位,算法工程师占比达70%以上,技术底蕴深厚。

2019年11月,文远知行推出中国首个全对外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运营服务,覆盖广州开发区144.65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

文远知行也是全球首家同时拥有中美两地无人驾驶测试许可的初创公司。2020年7月获得中国全无人驾驶测试许可,在广州路测范围内进行开放道路的全无人驾驶测试;2021年4月,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机动车管理局颁发的全无人测试牌照,在加州圣何塞市进行无人驾驶测试。

“自动驾驶领域目前最领先是美国和中国,但中国与美国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美国顶尖企业实力雄厚,人才更多。但中国的长处在于应用场景,广州的道路远比硅谷复杂,文远知行无人车队在广州的路测效率是硅谷的30倍。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快,我们很快会有机会赶超美国。”张力说。

立志“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的禾信质谱,则是17年来默默扎根黄埔,从事现代科研最重要基础工具之一——质谱仪的研发生产。

质谱仪用于观测“看不见的世界”,国民经济发展中环境、药物、食品和国家安全等60%以上的领域,都涉及使用质谱仪进行监测检测,代表着一个国家在高精尖科学技术的水平。质谱仪有110年的研究和使用历史,但几乎完全被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垄断。在中国像禾信一样正向研发质谱仪的规模企业只有极少数,目前国内使用的质谱仪,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禾信质谱创始人周振2004年留学归国后,花了近20年专注做了一件事:把质谱仪技术产业化,打破国内逐年扩大的质谱仪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全盘垄断的局面。

禾信质谱副总经理蒋米仁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禾信已拥有的质谱领域专利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知识产权超过200项,拥有全球先进的空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监测和精准溯源技术,拓展了微生物诊断、基因检测领域的仪器应用方法,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禾信质谱的仪器销售排名也进入质谱仪器销售全球前十,初步实现高端质谱仪器出口欧美发达国家。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黄埔制造”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则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集了超过2万家民营和中小企业,其中产生了全区88%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成果和新产品。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开发区核心园区广州科学城时,与12家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随后,广州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支持中小企业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突破。

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情势十万火急。总部设在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金域医学集团挺身而出,发挥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病毒检测能力和冷链物流服务网络的双重优势,相继在全国30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承接核酸检测任务,并随广东医疗队支援湖北荆州。

截至2021年3月底,金域医学累计检测超过6200万人份,创造了全球最大的单体机构检测量,中小企业真的“办成了大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评价说:“金域医学是这次抗疫中最早请战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之一,也是在全国参与核酸检测地区最多、检测量最大的实验室之一,为疫情的有效防控作了很大的贡献”。

金域医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正是2018年10月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中小企业负责人之一。他告诉本刊记者,金域医学之所以能在危急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专业报国”的“健康哨兵”,离不开深耕多年的“顶天立地”服务网络。

“顶天”,是指技术能力追求行业最顶尖。金域医学迄今可以提供多达2800项检测,且每年新增近200项,检测项目全国最多,是普通三级医院的3-4倍。这些新增技术中,大部分是基于基因、质谱、流式及病理等先进学科平台的高端项目。

“立地”,则是指服务网络下沉到最基层。金域医学除在全国建立了38家中心医学实验室外,还布局了600家区域实验室、2300家物流网点,服务网络延伸至乡镇一级。这个网络也是金域能在疫情间快速响应政府全员大筛查的关键能力之一。

以成为“全球数字制造革命引领者”为愿景的明珞装备,也是一家不一般的黄埔中小企业。

在为汽车制造、航天航空、新能源和一般工业领域提供高效可靠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方面,明珞装备办了不少“大事情”——为奔驰、宝马、丰田等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提供智能制造生产线,拥有国内国际自主知识产权647项;将目前行业新建一条汽车生产线1-2年的周期压缩至4.5个月;实现数字化虚拟制造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诊断分析无缝对接应用落地的行业首创,设计出行业首条非标数字化加工线、柔性装配线、自动安装服务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5倍以上;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未来,如金域医学和明珞装备这样拥有行业顶尖科技能力的“单项冠军”企业,黄埔还将培育更多。

黄埔区区长陈勇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将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鼓励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试熟化和产业化基地,全力打造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最强区。”

据悉,到2025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数量预计将达到5000家,年均增长12%以上,并培育形成100家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产生1-2家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民营企业。(记者王啟广、戴闻名,特约撰稿吴梓溢)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上一篇新闻

哪些因素影响进口奶粉质量 这些是宝妈考虑重点

下一篇新闻

中国乳业背后“赢家”:外企抽走75%利润,伊利蒙牛都为其打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