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居民'游记】获奖作品——中国自行车博物馆:一座城的融古纳今
中国自行车博物馆:一座城的融古纳今
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是河北省第一家“国字号”博物馆,也是霸州华夏民间收藏馆的组成部分。这里是一个真正的自行车王国,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超出于我们日常认知的自行车发展史,也能感受到霸州这座城别具一格的时髦魅力,霸州人对于文化发展的不断追求,对新兴事物的不懈渴求。
自行车展厅的门口处摆放着一辆雏形时期的自行车仿制品。那车子全部都是木制的,前轮直径足有一米多,后轮却小得像个菜盘子,也没有什么链条座椅,与其说是自行车,更像是杂戏团里的独轮车,叫人无法想象最初用这种自行车骑行的人得拥有多好的平衡力才可以驾驭。而进入展览区后,那一辆辆形制各异的自行车藏品,丰富详尽的历史资料,为人们开启了一扇展现自行车两百年发展历史的大门。
世人大概料想不到,自行车的构想竟然在六百多年前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诞生了,最初那个画出自行车构想图的人便是举世闻名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而从这张构想图到真正造出第一辆可以使用的自行车,人类却花费了漫长的四百年。
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霸州自行车博物馆里第一件珍贵藏品便是一辆西夫拉克时期的木质自行车。车辆的大体形制和今天的自行车并无不同,车座也是木制的,但下面只有两个轮子并没有传动装置,虽然也是通过脚蹬驱车前行,但运行理论却更接近旱冰鞋。而在这件藏品周边摆放的也都是同时期的木制自行车,虽然在车座、车轮的样式上各有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
自行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那辆车,我们也能在霸州的自行车博物馆里看到。那是19世纪80年代时由英国机械工程师约翰·斯塔利改良设计的自行车,不但装上了前叉和车闸, 更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以保持平衡。最重要的是,从这一辆自行车开始安装上了车链,彻底改变了自行车的驱动模式。而我看着眼前这辆色泽乌亮的钢管自行车,觉得那流畅的线条造型简直美极了!
1888年,英国人邓禄普对自行车再度改良,使用了充气轮胎,也是从那时起,自行车传入了中国,从此风靡神州大地,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这个国家自晚清以来的历史变革,引领了几代人的消费时尚。
霸州的中国自行车博物馆里,收藏展示了400余辆自行车珍品,从享誉全球的英国产“白金人”“三枪”,到制造业良心担当的德国“蓝牌”“奔驰”自行车,再到特立独行的美国“哈雷”自行车;从新中国成立后的飞鸽、红旗、凤凰、永久四大国产自行车品牌,到今天形制各样、功能各异的自行车,以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制造的自行车,都囊括其中了。
在这些自行车里,堪称中国自行车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则是一辆1910年生产于英国的“白金人”自行车。这件藏品陈列在一个特质的圆形展台上,坚固稳定的三脚架结构,车灯、车座、置物架一应俱全,那充气的车轮胎仍旧黑油油的,而车身骨架通体镀银,仿佛耀眼的照明灯。据说,这款自行车当时只生产了100辆,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再也找不到保存如此完好的藏品了。
曾经有位英国的收藏家提出用一辆劳斯莱斯汽车换走霸州的这辆“白金人”,最终却是碰壁而回,未能成功。
面对如此丰富而珍贵的藏品,叫人不禁纳罕:究竟需要花费多少财力、物力与人力,才能营建起这样一座涵盖古今、囊括中外的中国自行车博物馆。
其实,自霸州开始营建华夏民间收藏馆时便广下“英雄帖”,邀请国内外众多藏家前来出谋划策。而这间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则是在霸州市委、市政府的诚挚邀请下,由“自行车收藏大王”王明玺先生帮助和支持才得以建成的。
说起王明玺,那可是中国自行车收藏界的一个传奇。他自幼在长春和成机器厂学徒,年纪不大却车、钳、铣、刨等技术样样精通。打那时起,他便对集焊接、冲压、铣刨、喷漆于一身的自行车产生了兴趣,日常生活里除了吃饭、睡觉、上班,就剩下琢磨自行车了。
1956年,王明玺用积攒的480元钱买回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英国凤头牌自行车。从此后,收藏自行车变成了他的一大嗜好。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人对收藏自行车有兴趣,而王明玺为了能买到心爱的车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向亲戚朋友借钱也成了家常便饭。就是凭着这股痴迷劲儿,王明玺收集到了一辆辆“稀世珍宝”, 那辆镇馆之宝“白金人”就是他等待数年才淘回来的。
晚年时王明玺定居北京,他一直想为收藏的300多辆自行车寻找一个“安居之所”,而70公里之外的霸州市内华夏民间收藏馆正在营建。当时,霸州市的有关领导听闻了王明玺老人的故事,便亲下邀请函,三顾茅庐,终于将王老先生的宝贝们迎至霸州。300多辆自行车藏品从此有了归宿,了却了王明玺多年的夙愿,而这间博物馆也成为目前国内藏品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自行车博物馆。
很多来霸州游览的人都要到自行车博物馆里走一走,瞧一瞧那些见证了世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承载着人们昔日的梦想与回忆的自行车,感受这座城的融古纳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