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雨》:马来雨林中的华人生活

在中文文学中,提及最多的就是大陆文学,港台文学次之,但是港台的很多作家大家都有耳闻,比如金庸、古龙、梁羽生、蒋勋、李碧华、西西、亦舒等,其中大多数的作家祖籍大陆/内地,因此这些特殊的经历反而让他们的文字更加细腻。

而中文文学的另一个分支——海外华文文学,似乎关注度就少了很多。

作者黄锦树也在后记中写道:

那是北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本营。

当年我们的父祖辈离开的地方,即是北方的南方。

在中国当代的学术分类里,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往往被归属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海外华文文学”。

或许是因为成长经历和成长背景不同,再加之对东南亚文学并无过多关注,因此马来西亚华人文学(以下简称“马华文学)也几乎没有什么机会闯入我们的生活。

初次接触到这本《雨》以为是散文书,因为实在想不到这简单的字背后会写出怎样的故事,读完之后,才慢慢醒悟:雨,已经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了。

《雨》:马来雨林中的华人生活

1. 雨、胶、船——构成了马来西亚华人的生活

小说的背景,最远可以延伸至二战。虽然这是一本小说集,但每个故事似乎又隐约有不少联系。

小说的地点设置在马来西亚的雨林中,当地的华人都称自己是“唐山”来的——似乎海外(尤其东南亚)华人,都称自己的祖国为“唐山”,意为“大唐江山”,最具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就是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兄》。

《雨》:马来雨林中的华人生活

在马来西亚雨林中生活的一家人,请朋友们帮忙砍树、盖了间屋子。白天,孩子们玩耍,大人们割橡胶,晚上关好门,以防林子里的山猪、老虎来侵袭人家。

然而,热带,最多的就是雨了。马来西亚气候湿润,也经常会有暴雨侵袭。甚至可能一下就是几天。在这几天里,下雨就没法割胶,有时甚至出行只能靠船只。

雨季给雨林中的一家人带来不安和焦虑,甚至会让出门办事/买东西的家人回不来。暴雨下的雨林小镇,充满不确定性。

雨林中,真正养活这一家人的确是橡树。华人初到异国,一般多以割胶为生。小说中多次提到母亲给孩子喂奶的画面,白色的乳汁,白色的橡胶,都在象征着哺育和奉献。橡胶一如乳汁,养活了千千万万的华人兄弟。

《雨》:马来雨林中的华人生活

小说中还有一个意象多次出现——一艘古老的鱼形舟。这是父亲从沼泽中抬回来的一艘船,也是暴雨中载着父亲出门再也没回来的一艘船,也是父亲去世后,母亲把它卖给警察的一艘船,同样也是经常进入梦里的一艘船。

这艘船仿佛是一个这个雨林中的华人家庭永远放不下的东西,可能是牵挂,也可能是怀念。

2. 故乡——所有华人魂牵梦萦的词

在国内来看,似乎台湾人对“故乡”这个字眼格外的敏感,虽然他们对于回归的态度各不相同,但他们对于“故乡”二字的感触或许会比我们多。

书中有一句话让人动容:

母亲说,你还是回来吧。故乡饿不死人的。

或许这和今天背井离乡打拼的人也会有共鸣,故乡虽然不如北上广深的机会多、诱惑大,但是的确饿不死人。

《雨》:马来雨林中的华人生活

但是这句话出现在这本华文文学中,就有着更为广博的意义了。母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妇女,或许是他们的“唐山”,而故乡也不再是那片养大他们的雨林,而是祖国。

其实这本书虽然舞台是搭建在马来西亚,但是字里行间,这一家人对于当地的马来西亚土著并没有积极融入的意思,反而总是觉得他们“身上有一股很重的味道”。这群华人因为战争或是革命,而从东南沿海一带,以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为甚,逃到更南的地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中间提到一个小插曲:几个革命人士劝一家人回国,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并且用这家人在战时“帮过日本鬼”为谈判条件。

——帮日本鬼是不对的。

——全家被杀掉才对吗?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歌颂伟大英雄,但在雨林的这家避难者中,“自保”显得尤为真实,又尤为无奈。

华人也并非不爱国,他们为了躲避灾难在海外寻求“世外桃源”,换来的却是更加辛苦的工作——一切国内的人脉、关系、资产都已经被放弃了,同时还要忍受思乡的折磨。

热爱故乡,就要忍受折磨,忘记故乡,却又无法释怀“故乡”二字。

3. 思考——小说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

虽然是小说集,但是通本看下来,似乎又只在说一家人——辛一家。

开始总是试图找每篇之间的联系,但发现这之间的联系很魔幻,似乎不能以简单的人物关系来说明。在这个家庭里,辛、父亲阿土、母亲阿土嫂,前一篇股市中辛溺水身亡,后一篇故事中阿土在雨夜划船出门,再也没有回来,第三篇中又是阿土嫂丧子精神失常,阿土成了鳏夫,第四篇中辛又因为烧猪食,重心不稳栽进锅中,捞上来的时候头已经被煮熟······

总之在小说中试图找人物的联系,几乎可以说是徒劳。但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让人应接不暇。而且也是在那个设定的背景下,极有可能发生的。

黄锦树这本《雨》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余华加马来西亚的西西,故事虽然合情合理但是又残忍,作者总是乐于让故事中的人以最惨烈的方式死去,而他的文字却又轻又飘渺又浪漫。

《雨》:马来雨林中的华人生活

像是西西在《我城》中那样,总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打动别人。

穿过林子应该便是海了。

水里盛着一个颠倒的世界。

有的梦变成一朵多云,有的云变成了梦。

在黄锦树的故事和文字里,除了西西和余华,也总能让人想起很多。

比如他对于弃婴的描写:

战争年代到处都有婴儿被遗弃。草丛水沟里,到处都有腐烂的婴儿的尸体,尤其是女婴,爬满红头苍蝇。

这一段不免让人想起里李碧华的《饺子》,在媚姨手上引产的婴儿,又何尝不是这番情景呢?

她想起小时候,有几位他很喜欢的堂兄表哥常找他玩,就曾多次扮演医生,脱掉她底裤,仔细检查过她身体了。他们到外地念书多年,很少回家,也都有女朋友了。

这一段又让人回忆起前段时间自杀的女作家林奕含,和她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阳光下总是滋生类似的罪恶,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雨》:马来雨林中的华人生活

在这位华人作家的笔下,可以看到香港的影子,看到台湾的影子,看到上世纪大陆的影子,唯独看不到大陆现在的影子。

或许是因为和大陆脱节太久,所以关注黄锦树甚至马华文学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也正是了解一个未知世界的绝佳入口。

这本书属于过去,属于港台,却不属于现在,因为这段空白,或许需要我们自己去填补。

上一篇新闻

深化产业合作,促进互利共赢——记2018年深化黔台产业合作推进年

下一篇新闻

2020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