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中职人才应该如何培养?这所中职校的课程试点架起一座“国际桥”
进博会落幕没多久,在大家意犹未尽的同时,一场校园迷你“进博会”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上线。奥地利、日本、韩国、美国、荷兰……各国学生在海外游学期间采购的特色商品,都在这次迷你进博会上进行了展出。
近日,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试点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举办,学生们以各种方式展示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试点成果。
迷你“进博会”,从游学到实践的转变
迷你进博会现场,一共开设了9个摊位,分别来自奥地利、日本、韩国、美国、荷兰、丹麦、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澳洲。各个摊位的商品琳琅满目,包含食品、日用品、化妆品、书籍玩具等类别,如澳洲的手工羊奶皂、日本的动漫书籍、韩国的蒙奇奇项链、丹麦的费德列水晶宫卷笔刀、荷兰的木鞋和风车挂件等。
负责韩国商品展销的学生团队告诉记者,今年6月曾赴韩国与韩国姐妹校进行交流学习,并且展开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我们在韩国的实践学习中,了解了当地丰富的人文文化和风土人情,以及韩国的教育方式。希望在这次的进博会上,能够把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一起分享给大家。”
据了解,本次迷你进博会上展出的产品全部是由各国学生在海外游学期间采购的。从标语的设计,到价格的确定,再到优惠套餐的设置,都是学生和老师一同亲力亲为的成果。
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朱红萍老师介绍,迷你进博会是学校在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试点中的全新尝试,“我们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经常参与海外实践游学团队,基本各个团队都有她们的身影。这次的迷你进博会上,学生们联合其他专业,共同参与组建了富有特色的游学团队。”
国际化教学,提升学生国际视野与专业实力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会计国际水平班的英语教学对接澳大利亚TAFE语言教学的能力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都设置了明确的目标。
在2号楼9楼的智慧教室中,进行的是学校外教马瑞为会计国际水平班上的一节专业英语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传递接受式和合作学习两种模式,即教师给出关键英语句型,在授课过程中模拟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解决问题。通过阅读材料和教师的讲授,学生可以掌握银行术语,能够用英语进行银行的存款和提款交易。
据了解,会计国际水平班第一年的教学内容先以语言学习和专业技能为重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之后的两年里,所学的专业课程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际化内容,全英文版教材和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课程,让学生们更好地接触并感受国际会计文化,也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大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独创了“浸入式、生态型、国际视野”的新型会计课堂教学。陆炜渊老师的课堂融入了国际会计教材中的经典学习内容,拓宽了学生会计学习的国际视野。教师们自主设计和研发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智慧盘”教学工具和“财务+学习云空间”智能学习平台,让学生体验了企业“汉堡铺”创业到经营的业务流程及信息化账务的处理全过程。
国际化教学,不能仅仅“引进来”
五年前,上海市教委启动了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的试点实施工作。其中,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金融事务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水平试点工作。
谈到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试点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专家谭移民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上海城市‘四大品牌’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我们培育具有国际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要求。”
但是,他也指出,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试点,绝不仅仅只是一场纯粹的模仿,也不应当止步于学习和探索阶段,而是应当走出校门,甚至走出国门,为后续的改革提供依据,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看到上海职业教育的国际水平,课程开发的国际水平,师资素养的国际水平,并从中受益。
就校企合作今后应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的问题,来自上海巴伐利亚职业培训咨询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洋森表示,“今后,一方面应该邀请更多的跨国、外向型企业或国际组织与学校进行合作,加强基于专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应该合力探索新专业特色,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校长陈文姗认为:“国际化教学的实践,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但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吐故纳新,取长补短,为我所有。”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供图 图片编辑:雍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