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昔日棚户区居民都去哪儿了?一位“小巷总理”眼中的虹镇老街重生

昔日棚户区居民都去哪儿了?一位“小巷总理”眼中的虹镇老街重生

临近国庆,“瑞虹天地”已经热闹起来。英伦经典、2019天地餐厅周、音乐派对……眼下,在这片活跃的社区商业体中,无论餐饮、市集或派对,总透露出浓浓的时尚感。

昔日棚户区居民都去哪儿了?一位“小巷总理”眼中的虹镇老街重生

瑞虹新城夜景。

虹口嘉兴路街道张桥居民区书记陈子明,常能路过此地。作为一名多年泡在虹镇老街旧改地块上的居委干部,他对这片“曾经的棚户区”总是会多留意一些。眼前的光鲜亮丽让他感怀。偶尔,这里昔日的模样也会不知不觉跳到眼前——一线天的小路、局促的房间,拎着马桶的人……

不过20余年,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虹镇老街消失殆尽。

故土在时光中蜕变。陈子明始终记得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并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

从“不敢出门”到“旅游达人”

陈子明联系上郭瑞蓉时,她正收拾着衣服、水杯、零食。“十一假期期间,我报了‘贵州双飞’旅行团,马上又要出远门了。”62岁的郭瑞蓉语气中难掩兴奋。

自从旧改后,郭瑞蓉爱上了“出门走走”,而在以前,这是她想都没有想过的休闲活动。

1982年,25岁的郭瑞蓉嫁到虹镇老街附近的张桥路。在郭瑞蓉印象中,只要下暴雨,一会儿功夫,家中的木头凳子和椅子就会漂起来。

四周邻居都在“拷浜”,几个人结为一伙,在家里用脸盆或者畚箕,将屋子里这边的水“拷”到屋外面去。住在张桥路几十年间,郭瑞蓉不敢与家人出远门,担心家中无人,万一遇上下雨,房子就要遭殃。

对于郭瑞蓉描述的场景,陈子明再熟悉不过,在嘉兴社区当了17年小巷总理,他有一半的时间在旧改地块度过。

外人常拿来比喻棚户区居民生活的形容词“水深火热”,在陈子明的眼中,一点儿也不夸张。有时候,一场普通的雨落下,棚户区就成了“深水池”,居民家中的积水深度到脚踝边上,住在底楼的居民都会预先拔掉家用电器插头。

随着旧改推进,“水深火热”的日子翻篇了。2017年,一搬进两室两厅的新家,郭瑞蓉就动了出趟远门的念头。

去年,她和老公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玩了几天几夜,在鱼尾狮雕像前拍了好几张搞怪的照片。后来,郭瑞蓉出门玩得心思越来越活跃,每个月,她都要和老同学、老同事相约,去上海周边古镇、农家乐玩上两三天。

无论去哪里,去多久,郭瑞蓉都不再为天气发愁了。

从“等位排队”到“婆媳融洽”

昔日棚户区居民都去哪儿了?一位“小巷总理”眼中的虹镇老街重生

市中心最大保障房基地彩虹湾的相关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

基础设施薄弱,让下雨天成了棚户区居民的集体心事。局促的居住环境,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日俱增。

在陈子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每到夏天,他总要和110民警多打几次照面。“十个报警电话里,最起码有八个是为了装空调。”棚户区房子间的距离实在太近了,裸露的空调外机将热风直接吹进对门房间,让不少人为此吵翻天甚至大打出手。

人多地方少,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成了家家户户的常态。这一点,居民金春兰深有体会。

29岁出嫁后,金春兰就过起了与公婆、丈夫大哥一家同处一栋楼的生活。无论是水龙头,还是灶台,用起来都讲个先来后到。

最让金春兰烦心的,是在阳台上晾衣服。家中四楼阳台空地少,衣服一多就晾不下。她只能经常到马路上找空地,拉上一根绳子,把自家的衣裤晾晒了。

现在,金春兰一家三口住在了场中路一套两室户里,新家煤卫独立。平日里,金春兰6点烧饭。家里人吃完饭,她就开始收拾碗筷,随后进厨房清洗干净,再也不用等位排队。

为了扩充房屋面积,金春兰把阳台做成了封闭式,洗衣机放在了阳台上。每天晚上,全家的衣服洗完后,金春兰就直接晾在室内。遇上下雨天,金春兰就用烘干模式,“吹一吹就能收起来了。”

金春兰的公公婆婆则住到了曲阳社区,逢年过节,金春兰总不忘提上牛奶和酸奶上门探望。

全靠旧改,家里添了一桩喜事

昔日棚户区居民都去哪儿了?一位“小巷总理”眼中的虹镇老街重生

让陈子明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对于孙玉霞来说,全靠旧改,家里添了一桩喜事。

每周三,孙玉霞的儿子都会和太太一起到母亲家里吃饭。住上新房后,天然气代替了煤气,孙玉霞烧起拿手菜红烧鱼更应手了。每次小两口到家里来,孙玉霞都会花心思准备晚饭,儿子喜欢吃红肉、媳妇喜欢吃鱼虾,孙玉霞从不顾此失彼,只希望小辈们到家里感到开心。

这样的欢聚场景,差点成泡影。2015年,孙玉霞的儿子和交往了两年的女朋友,开始谈婚论嫁。她提议小两口借房子结婚,房费由她来承担。但是,女方家没有其他要求,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一套属于小两口自己的房子。

2016年,儿子的婚事就此停摆。很长一段时间,孙玉霞的儿子闭门不出,让孙玉霞疑心,小两口是不是已经闹掰了?孙玉霞询问儿子两人感情情况,他却闭口不谈。

家里一共8个平方米,孙玉霞蜗居了这么多年,十分理解女方的心思,就连她自己也盼着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心焦的孙玉霞只好常常去居委会找书记陈子明。每回打听的都是同一件事:“什么时候旧改?”孙玉霞一直担心,再拿不出房子,儿子的恋情也要告吹了。

2017年初,虹口区400、401地块旧改启动了,刚得知旧改消息,孙玉霞立马告诉了儿子。渐渐地,孙玉霞观察到了好苗头,儿子又开始周末出门了。为了抓住机会,孙玉霞先去看房,花了三个月时间,在凉城社区找到了一套带电梯的一室户。当年10月,280万元安置费用到账后,孙玉霞立马为儿子全款买下了婚房。

2018年6月,孙玉霞的儿子领证了。

参与者也沾了好日子的光

从新港166地块、到虹镇老街1号、7号地块、再到虹口400、401地块,小巷总理陈子明见证了棚户区的变迁,也看着许多居民的生活从此改变。

陈子明记得,搬家的时候,居民跟自己说得最多的就是:“好日子来了”。这句话是愿景也化作了现实。棚户区居民的困难、矛盾,大多来自房子,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陈子明自己也沾了好日子的光。原来,办公室在“迷宫”里,棚户区淹水、爆水管的时候,他一样没落都经历过。如今,张桥居委会办事处搬到了新港路上的一栋办公大楼里,陈子明每天乘自动电梯上下班,出入办公都方便了许多。

据悉,1996年,虹镇老街地区启动旧改,涉及街坊11个地块,占地约34公顷,涉及1.2万余户居民。2018年,随着境内122街坊二轮征询达标生效,虹镇老街地区正式落下帷幕。近年来,规划总面积逾55万平方米商业设施——由“星星堂”“瑞虹坊”“月亮湾”等商业板块组成的瑞虹天地,已逐步登上社区舞台。

同时,虹口区不断加快推进旧区改造,改善旧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今年以来,虹口已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共启动签约2个地块,签约比例全部超过90%,完成3433证、3978户,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收尾交地7块。

站在办公室窗边,陈子明能远望到虹镇老街1号、7号地块,工地上工人们忙忙碌碌,又一栋大楼的地基已有了雏形。

社区日新月异,让这位尽过绵薄之力的小巷总理感到一丝欣慰。不过,让陈子明更开心的是,碰到以前居民的时候,迎面而来的那一张张笑脸。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周楠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齐传彬 摄

上一篇新闻

喜茶卖薯条奈雪进日本、地摊采用‘驾照’12分制,扣完停业...

下一篇新闻

触目惊心的中国式剩宴,浪费的背后是一场因果大灾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