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只为做好“辣德鲜”
辣德鲜创始人韩锦友
文/石 闯 图/陈运良
“农业创业真的是挺难,一路磕磕碰碰,但帮我的人多,挺过来了。”坐在罗圈椅上,43岁的韩锦友侃侃而谈,眼神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办公室的陈设很讲究,偌大的落地窗外,商丘柘城的美景一览无遗。这是他最好的一间办公室,但也是他停留时间最短的办公室。
他出身普通农家,18岁就南下广州打拼,做过木工、装过摩托、搞过销售,吃过不少苦。性格倔强、从不服输的他,凭借勤奋、坚韧、厚道和胆识,在广州站稳了脚跟,挖到了第一桶金。十年后他回乡创业,做得也是风生水起,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然而,富裕起来的韩锦友,却走上了另一条令人不解的路——全身心扑在了辣椒上。2015年5月,由他创办的“辣德鲜”在柘城悄然成立,他思考的是: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爱上鲜辣椒、吃得更健康?这对于他及他的团队来说,既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使命。
开拓型战略、独创性研发、标准化管理……“辣德鲜”不会说话,但从食品身上,每个消费者都能感受到它的用心,这种无声的健康食品形成了强大吸引力。一年后,在新疆和硕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辣椒产业大会上,“辣德鲜”一举夺得风味评选第一名,声名远播。
在古代,手艺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从生疏到纯熟,从青涩到老练,被统称为“匠人”或“匠心”。在河南辣德鲜食品有限公司,同样有这样一群人,坚守初心,精耕细作,用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工艺,以品质创造品牌的理念,让匠心文化成为企业的中国式表达。
18岁南下广州,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春日里的豫东大地,满目葱翠,百花竞秀,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家里太穷了,我不到18岁就到广州打拼了,没想到一去就是10年。”在商丘市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广州路河南辣德鲜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谈及20多年的创业史,韩锦友表情凝重。他在柘城有3个办公室,郑州、周口也有,但这间办公室最简陋,也待得最久。
1975年7月,韩锦友出生于柘城县慈圣镇张桥村。那里,是一个贫穷的村落。他兄弟姐妹5个,他排行老三,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由于人口多,家底薄,他初中毕业后,就不上了,跟着父母在家里务农,在干农活上是一把好手。
然而,农民的收入毕竟有限,韩锦友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为了甩掉“穷帽子”,1993年5月,他跟着老乡南下广州。因为没钱,他只求找到一份能包吃包住的工作。然而并不顺利,很少有工厂愿意接收一个还没满18岁、也没文凭的年轻人。他处处碰壁,吃尽了苦头。
“在广州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郊区的家具厂上班,底薪168元,还有加班费。”韩锦友说,他第一个月得了320元,特别兴奋,往家里寄了300块钱,就留下20块钱生活费。他说,厂里只管午餐,为了省钱他没吃过早餐,午餐时经常会在饭缸里多盛些米饭以便晚上吃。
在家具厂干了几个月后,他看见路边电线杆上摩托车厂招工,月薪350元,更适合他,就去应聘了。此后两三年里,他一直是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也一度被提拔为班长,不过这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很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想要做到厂长,至少得10年时间,这对一个20岁出头、急于改变命运的人来说,太过漫长。
他说,自己并非吃不了苦,而是一直在寻找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他坚持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梦想着有朝一日干出一番事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深知,自己最大的优点是勤奋,善于把握机会。而他的这个优点在进入摩托车厂后被完全激发了出来。
1997年10月,对韩锦友来说,机会来了。他从生产岗位调整到了销售岗位。一有空闲时间便过去找人家“取经”。不少销售员多数是当成工作而已,但他更有一种钻研的精神。
一个好的销售员要用业绩来说话,凭着不服输、喜欢跟人沟通,韩锦友一直是销售部门的佼佼者。他说,自己也没什么秘诀,不过是做好差异化服务,不放过细节,因此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到了1999年,他的人脉资源积累起来了。他负责广西市场,一个省的经销商都和他对接,而他是按照销量拿奖励的,“卖一台车厂里就奖励50元至80元,一个省一个月销售两三千台很正常,我的月收入一度达到了10多万,可以在县城买一两套房子了。”
工人在辣椒种植基地忙碌
新加坡美食家点拨,焕发了“第二春”
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接下来,韩锦友把目光瞄向了远方。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当老板。他说,自己总不能打一辈工吧,他强迫自己不断接触市场的最新趋势,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如果我是老板,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办?”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2000年10月,在摩托车厂做销售的同时,他瞄准了老家柘城县摩托车市场的空白,在家人的支持下,冒着可能会倾家荡产的危险,开办了一家摩托车专卖店,“当时投了二三十万,拿了10多万打广告,公交、墙体、户外、电视等到处都是,名气起来了”。
熟悉韩锦友的很多人们都说,他为人坦诚、踏实能干。2001年,他老家摩托车店的业务量大了,但手头没有那么多进货资金,他在摩托车打工的老板陈国雄一下子给他发过来120台摩托车,“先卖车,后给钱”。他一直对很多人说,陈国雄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贵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老家的摩托车生意越做越好,让他动起了回家的念头。“我出来打拼的目的就是让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把日子过得好一点,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韩锦友说,2003年,他离开了打拼了10年的广州,回到了老家柘城,专心做起了老家的生意。
此后10多年里,他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文凭。有商业头脑的他,又先后涉足餐饮、汽车、酒店等多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他也成为多家公司的董事长,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柘城县千树园假日酒店。经历了20多年的打拼,他的名气在当地越来越大,他的经历也成为众多打工者奋斗的样本。
“我的一大爱好是旅游,10多年来,去过60多个国家,也到过不少知名的企业考察,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道理。”韩锦友说,“那就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造福更多的人,给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和很多人一样,韩锦友说,自己的爱好除了旅游,就是美食。他开过十多年的饭店,遍尝各种美味,但从没想到过自幼便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的自己,经过几番辗转磨砺之后,最终会走上生态农业之路,痴迷上了辣椒产业,并一脚踏入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上。
韩锦友回忆说,自己踏入食品行业,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2014年春,他在欧洲游历期间,偶然发现一位同行的新加坡老华侨突然晕倒后,主动协助老人紧急救护,并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对老华侨悉心照料。这样一来,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异国朋友。
“他为人和善,一听我是河南的,就说去过,而且还到过柘城,这让我们俩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韩锦友说,老华侨本身是一位美食家,常年研究辣椒制作工艺,“他到过柘城好几次,就是考察辣椒的,说的很在行。他笑着说,我是守着‘金饭碗’却‘饿肚子’。”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华侨的一番话,让来自“中国三樱椒之乡”的他陷入了沉思。韩锦友说,此后一年里,他先后两次去新加坡,专门向老华侨求教。老华侨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打动,不仅将自己对美食研究的心得倾囊相授,而且将具有东南亚风味的鲜椒工艺制作方法告诉了他。这些更是深深触动了韩锦友,让他产生了在辣椒行业大干一番的想法。
生产车间
遍访10余省调研,辣德鲜全国“夺魁”
事实上,地处豫东的柘城县,就是“中国辣椒生产百强县”,闻名中外的三樱椒种植,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柘城三樱椒,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日本引种并在柘城县经过培育、推广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辣度较高、香味浓郁的簇生朝天型小椒,以其椒形正、着色好、肉皮厚、产量高、品质优、辣味浓、耐储运、抗旱稳产、经济效益好的独特优点,且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和军工利用价值,而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和八方椒商的青睐。
柘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狠抓种植结构调整,着力做活以椒富民、以椒兴县大文章,三樱椒的种植如星火燎原之势。从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时间,柘城县的慈圣、牛城、远襄、马集、起台、老王集、陈青集等十几个乡镇的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
1999年9月,柘城县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2003年,柘城县三樱椒跻身“河南省名牌农产品”;2006年,柘城县种植辣椒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9月,柘城县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在全国(长沙)辣椒产业博览会上,柘城县获“中国小辣椒之乡”称号。
2010年后,柘城三樱椒的常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万亩左右,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0%;年产干椒15万吨,产值20亿元,一直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切,身为柘城人的韩锦友比谁都清楚。从小到大,他对辣椒尤其偏爱,虽然没到无辣不欢的程度,但确实离不开辣椒,“最喜欢吃馒头加炒辣椒,很过瘾”。然而,他也深知乡亲们在辣椒种植中的苦楚:鲜椒采摘后的销售、储存、晾晒等是个难题,特别遭遇连阴雨天气,无法采摘,不少辣椒都糟蹋了,非常可惜,“听着他们唉声叹气,心里不是滋味”。
如何将得天独厚的辣椒资源就地深加工转化、提高附加价值、增加椒农收入、带动父老共同致富?这成为萦绕在韩锦友心头的大事。新加坡老华侨的帮助令他豁然开朗:辣椒是全国人民最喜欢吃的蔬菜和调味品之一,但街面上大多是用干辣椒做的酱,如果生产出鲜辣椒系列产品,既保持了辣椒的营养,又减少了下雨天对椒农造成的损失,不是更好么?
韩锦友的真诚,打动了老华侨,随即答应协助他研究鲜椒工业化量产配方,同时将祖传的鲜椒工艺制作配方一并相赠。兴奋之余的韩锦友,一头钻进了厨房,经过180余天、手工剁切十余吨鲜辣椒后,他成了别人眼中的“辣椒狂人”,甚至成了一些人的谈资或笑料。
好的产品,当然需要一个好名称。韩锦友为此苦思冥想了好久。2015年5月,他在200多个备选名称中,敲定了“辣德鲜”,寓意 “辣——业之专、德——行之源、鲜——优之选”。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和反复调制,具备了耐储存、口感脆爽的鲜切椒面世。为了验证口味的广泛接受程度,他在手工制作了4000余瓶鲜切椒后,驾车历时73天,途径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10余省、30多个城市,以消费者直接体验的方式调研了约2600多人,收回2200多份问卷、收集上百条建议,满意度达到了86.7%。
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让韩锦友深受鼓舞,也进一步坚定了他继续坚持做好“辣德鲜”食品项目的信心和勇气。他风尘仆仆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调制配方,选用原料:鲜椒;工艺:鲜切;味道:鲜爽。他和研发团队边摸索、边实践、边请教专家,进行产品升级。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一代“辣德鲜”牌鲜切椒产品历时223天,诞生了。谈到系列产品的“鲜辣”口感,韩锦友及研发团队都表现出了难以掩饰的自豪感。
2016年9月,在新疆和硕县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上,“辣德鲜”在风味评选中一举“夺魁”,为柘城县又一次赢得了荣誉。由此,“辣德鲜”声名远播,《商丘日报》《河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报道,韩锦友也被人们誉为“辣椒大王”,成为柘城县辣椒协会副会长。2017年9月,韩锦友当选为商丘市人大代表。
引领食尚匠心独运,让世界品味中原
“鲜的,健康的”“豫味新名片,生活新食尚”“地道辣德鲜,健康中国味”……这些都是食用过“辣德鲜”系列产品的人们及网友们,给予的称赞。
身为河南辣德鲜食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韩锦友表示,企业依托柘城辣椒产业的迅猛发展,现阶段拥有原料直接供应种植面积6000亩,间接供应种植面积20000亩,也生产出了辣椒酱、辣椒粉、辣椒干、辣椒丝、辣椒片、辣椒碎、辣椒圈等各种辣椒制品,以及豆豉、豆酱、土豆粉、传统谷粉制品、糕点等,口感独特,其鲜、香、辣俱全。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对韩锦友来说深有体会。做大做强辣椒产业,造福家乡人民,一直是他的最大愿望。辣德鲜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积极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联系,实行订单生产,探索和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配合市、县同树辣椒特色品牌,与相关科研部门合作,对辣椒种植户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培训,使种植户掌握了一整套的科学种植技术。
为解决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辣德鲜公司先后与柘城县邵园乡、起台镇、牛城镇、慈城镇等多地的1000多户农户签订协议,做好无公害辣椒种植,确保品种质量。这里,凝聚着韩锦友太多的心血及汗水,不仅让企业得到了发展,也让当地农户得到了实惠。
“过去家里穷,自从种植辣椒以后,县里有补贴,公司提供种子又负责收购,日子越来越好过,房子也盖起来了,像这样发展么,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过。” 一位椒农高兴地说。
“为推动辣椒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我们在财税、土地、融资、用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辣椒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市场建设、挂牌上市。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重点培育两家上市企业,使挂牌企业达30家以上,建成储量达50万吨的辣椒期货交割基地,辣椒年交易额力争突破200亿元,使柘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辣椒种植加工、集散交易中心。”柘城县人民政府县长路标介绍。
小辣椒,大产业。如今,“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河南,河南辣椒看柘城,柘城辣椒香世界”,已成为国内辣椒行业的共识。 “辣德鲜,是属于我们河南人自己的辣椒品牌。”韩锦友说,“凭借柘城及商丘强力发展辣椒产业这股东风,我们也正奋力向前冲,筹办椒农大学、辣椒博物馆、农旅观光园……真正把辣德鲜食品企业打造成为全国辣椒产业的龙头企业,要做的事情特别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辣德鲜”的未来发展的前景,韩锦友信心满满。他说,“鲜辣椒,大健康,辣德鲜倡导的是生活新食尚,我们要让世界品味来自中原的味道。”
评论